1 / 28

709

兵馬俑. 709. 兵馬俑 的簡介. 西元前 210 年 ,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帝贏政東巡途中病死於沙丘,九月,歸葬驪山陵,據載從贏政初即王位,就動手修建驪山陵, 統一六國後 ,更每天動用刑徒數十幾人修陵,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續大興土木,直到人民揭竿而起,天下分崩才被迫停工, 西元前 206 年項羽入關 ,一把火, 燒毀了秦陵的秦宮室苑囿 ,現在秦陵地面上除了仍然存留的封土堆外,宮寢等建築只剩下大片的夯土和瓦礫了,至於秦陵地下還有什麼東西,一直是個不解之謎。. 兵馬俑的概念.

kamal-huff
Download Presentation

709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兵馬俑 709

  2. 兵馬俑 的簡介 • 西元前210年,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帝贏政東巡途中病死於沙丘,九月,歸葬驪山陵,據載從贏政初即王位,就動手修建驪山陵,統一六國後,更每天動用刑徒數十幾人修陵,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續大興土木,直到人民揭竿而起,天下分崩才被迫停工,西元前206年項羽入關,一把火,燒毀了秦陵的秦宮室苑囿,現在秦陵地面上除了仍然存留的封土堆外,宮寢等建築只剩下大片的夯土和瓦礫了,至於秦陵地下還有什麼東西,一直是個不解之謎。

  3. 兵馬俑的概念 • 《說文》載,俑士偶之假借字,通常是指殉葬用「人形明器」。以中國陶俑發展史而論,春秋戰國時代是俑的孕育期,秦為發展期,在西漢時候達到高峰。秦俑在中國俑的發展史上呈現首次的全盛期。

  4. 兵馬俑的佈局和結構 • 一號坑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寬62米,深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坑道內有10道2.5米寬的夯土隔牆,隔牆上架著粗大的橫梁,再鋪蘆席、細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磚墁鋪。一號坑兵馬俑按實戰軍陣排列。俑坑的東端是一個長廊,站著三排面向東的戰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駑,他們是一號坑軍陣的前鋒部隊。

  5. 兵馬俑的種類~ • 秦兵馬俑坑的兵種主要分成車兵、騎兵、步兵三大類。步兵有重裝、輕裝,也有持弓弩、短兵器、長兵器的分別。「跪射俑」屬於重裝步兵俑,以握持弓弩狀在軍陣中出現,英姿煥發。 三個兵馬俑坑的大小、形狀,主要是為了軍陣排列需要而建成的。古代作戰,雙方部隊排出軍陣隊形,互相衝殺。

  6. 兵馬俑被發現的過程 • 秦兵馬俑坑所在地在未被發現時,可說是一片荒涼、荒草滿野。當地群眾稱之為〝石灘羊〞。一直到1974年3月,西楊村農民 楊泉義、楊志發、楊彦信等人在生產隊長 楊培彦、王文學等人的率領下到村南打井,3月29日,而這天也剛好是陰曆三月三,在井下挖土的是 楊志發和楊彦信,偶然發現了陶俑的殘片。 兵馬俑~

  7. 兵馬俑被發現後引起的轟動 • 兵馬俑坑一出土,就在世界上引起了轟動。不少國家的電視、廣播、報紙等新聞媒體都報導了中國發現兵馬俑坑的消息,掀起了「兵馬俑熱」。許多人都希望一睹兵馬俑的廬山真面目,外國元首和政界要員也接踵而至。目前為止,來兵馬俑坑參觀的海內外遊客已達到4000多萬人次。兵馬俑博物館還在中國組織了「兵馬俑巡迴展覽」,先後在黑龍江、山西等十幾個省的二十多座城市展出。

  8. 兵馬俑的資料!!! •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景」的秦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過去,驪山附近的農民經常發現所謂「瓦人」,據說,在這一帶只要打井或墓穴,新墓穴便會塌陷而井水也會突然枯竭。1974年3月,農民在皇陵附近打井時,發現了「瞪眼怪物」,呈報當地政府後,考古工作者隨即進駐挖掘,並於1977年建成兵馬俑一號坑大廳。又一年,在一號坑的東北側,相繼發掘了曲尺形的二號坑和凹字形的三號坑。

  9. 兵馬俑的特點 • 俑是古代用於陪葬的偶人。是用泥土、木或銅等作的象人的物件。俑的質地以木質、陶質最常見,也有瓷、石或金屬製品。  俑的形象,主要有奴僕、舞樂、士兵、儀仗等,並常附有鞍馬、 • 牛車、庖廚用具和家畜等模型,還有鎮墓壓勝的神物。

  10. 兵馬俑的特徵 • 將軍俑:通高196cm大都身材高大魁梧,頭戴雙卷尾冠,足穿方口翹尖履,身穿雙重長襦,外披彩色魚鱗甲,或著長袍不披甲,長髯飄灑,昂首挺胸。  軍吏俑:一般身穿長襦,外披鎧甲,頭戴長冠,持兵而立,表現出一種身經百戰、視死如歸的威武陽剛之氣。兵馬俑~

  11. 彩繪兵馬俑列隊見遊人 • 山東章丘考古發掘出我國第三大兵馬俑坑,近日,發掘現場終于向世人開放。在長9.7米、寬1.9米、深約0.7米的陪葬坑內,沈睡近2000年的“東漢兵馬”重見天日。騎兵列隊在前,步兵列隊在後,車隊在其中,規模之宏大,令人嘆止。現場開放後,吸引了不少周邊的遊客。

  12. 秦始皇兵馬俑挖掘二三事 • 當年任考古發掘隊隊長的袁仲一,帶領考古隊員歷一年多的精心勘探和試掘,發現這些約6,000件和真人真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馬,原來是座規模宏偉的大型兵馬俑坑(即一號俑坑),是個「地下軍團」,而這一巨大發現,瞬即在中國大陸和世界各地引起震驚與轟動,袁仲一也因而被尊為「秦俑之父」。

  13. 兵馬俑的生動刻畫    兵馬俑~ • 兵馬俑生動多變的型態和面部表情,贏得了「千人千面」的讚譽。根據大陸考古研究,八千件陶俑不但因為官階的不同,身著不同的戰服、官帽,甚至鬍鬚、髮髻、帶扣都有多種變化,細膩的觀察連陶俑鞋底的針線陶馬口中有幾顆牙齒都生動刻畫。

  14. 兵馬俑的造型和風格 • 千人千面」的兵馬俑究竟是多少陶工的心血結晶,考古人員從出土兵馬俑身上發現八十多名陶工姓名,這是秦代「物勒工名」制度是秦代管理官府手工業,控制和監督工人生產的一種手段。地方官署和民間的陶工所製作的陶俑,體形清秀,帶有曲線的韻律,陶俑眉毛比較平緩。

  15. 兵器的特色及價值 • 兵器的特色有1.系統化,就是按幾種型號生產產品2.互換性,就是同一型號的產品的部件可以互換3.冶金加工工藝,已達很高水準,誤差非常小4.有防銹處理,兵器表面有鉻鹽氧化物,就是經過鉻化處理,這個發現,震驚全世界。

  16. 兵馬俑的生動刻畫 ~ • 兵馬俑生動多變的型態和面部表情,贏得了「千人千面」的讚譽。根據大陸考古研究,八千件陶俑不但因為官階的不同,身著不同的戰服、官帽,甚至鬍鬚、髮髻、帶扣都有多種變化,細膩的觀察連陶俑鞋底的針線陶馬口中有幾顆牙齒都生動刻畫。

  17. 兵馬俑的寫實主義 • 兵馬俑寫實主義特點,表現再八千件陶製人俑和馬都仿照真人、真馬形塑、人俑高度再一百八十公分到兩百公分之間,馬高一百六十公分到一百七十公分、身長兩百公分,魁梧的身形體現了秦兵氣吞山河的氣勢。

  18.  兵馬俑的「大」「多」「精」「美」 • 兵馬俑坑遺址自一九七四年開始考古挖掘以來,至今已發掘出八千件左右的陶製人俑和馬匹,藝術界也以「大、多、精、美」四大特色為兵馬俑做註解。「大」是指1.場面大、俑坑規模大。2.雕塑的個體大,世所罕見。「多」是指數量多,共有八千多件。「精」是指精雕細刻。「美」是指塑造了豐富的人面形象 。

  19. 夾道相向排列的武士俑 • 三號坑南北廂房出土的陶質武士俑,其排列與一、二號坑內的陶俑迥然不同。一、二號俑坑內的陶俑排列均面朝東方(一號坑兩側及西端的環衛俑例外),而三號坑出土的步兵鎧甲俑不作戰鬥隊列的排列,而作儀衛式的列隊。除排頭兩件外,均相向,作夾道形式排列。

  20. 凹字形建築 • 一九八九年九月二十七日,秦兵馬俑三號坑遺址正式對外展出。此坑發現於一九七六年五月。它東西長二十八.八公尺、南北寬二十四.五七公尺;總面積不到六百平方公尺;僅為一號坑面積的二十七分之一,二號坑面積的十一.五分之一。然而它的建築形制特殊,結構複雜,平面呈不規則的「凹」字形。

  21. 秦兵馬俑坑的陶俑非常逼真,每一件的年齡、身材、形象、神態、表情各不相同,鬍鬚、髮型、腰帶等都不一樣,就連鎧甲的堅硬、戰袍的飄動都表現出來了。 陶馬也是一樣,雙耳豎起、鼻孔粗大、眼神專注、筋骨堅實,就連口中的牙齒都看得見。    709

  22. 兵馬俑博物館 • 兵馬俑博物館位於秦始皇陵東側約1.5公里處,原為秦始皇的兵馬俑陪葬坑。1974年3月時,當地的農民因打井而發現秦俑,後經中國政府有計劃的鑽探與發掘,至今一共挖出了3個坑。  其中最大的是一號坑,有陶人陶馬6000餘件,同真人真馬一般高大,排列成長方形軍陣,軍容整肅,布陣嚴密,等於重現了秦始皇當年橫掃六國,統一天下的壯闊場景。

  23. 車士俑 高:190cm 重:170kg  秦俑坑的戰車基本上有三名成員,御手負責駕車,車左車右負責與敵人搏鬥。

  24. 戰袍武士俑 • 高:190cm重:240kg •   免冠束髻,身穿短袍,挽弓攜箭,這種不帶頭盔,不著鎧甲的武士,更顯現秦均英勇善戰和大無謂的精神。

  25. 跪射俑 • 高:186cm重:240kg •  身穿齊膝長襦,外披鎧甲,頭冠圓形髮髻,雙目凝視前方,兩手做持弓弓箭狀。

  26. 立射俑 • 高:186cm •  此俑為不著鎧甲的輕裝步兵俑,在一個方陣中,要輪番射擊不傷自己人,會有立姿和跪姿兩種射擊方式。

  27. 鎧甲武士俑 • 高:183cm重:190kg • 披甲站立,或免冠,或頭戴軟帽,腿紮行膝,腦後綁六股寬辯行扁髻,個個神情嚴肅恭謹。

  28. 謝謝觀賞~ 709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