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第 9 章 国民经济其他核算.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人口、劳动力核算 第二节 自然资源统计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 第一节 人口、劳动力核算. 一、人口核算内容 二、人口平衡表 三、劳动力核算 四、劳动力平衡表 五、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返回到本章首. 一、人口核算内容. 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内容:人口总量统计、人口变动统计、人口构成统计。. 以国籍为准. 1 、 人口总量统计 在统计时,要明确人口的统计时点,统计范围和统计的人口范畴(指常住人口和现有人口). 现有人口 = 常住人口

kalo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国民经济核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国民经济核算 第9章 国民经济其他核算

  2.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人口、劳动力核算 第二节 自然资源统计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

  3. 第一节 人口、劳动力核算 一、人口核算内容 二、人口平衡表 三、劳动力核算 四、劳动力平衡表 五、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返回到本章首

  4. 一、人口核算内容 • 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内容:人口总量统计、人口变动统计、人口构成统计。 以国籍为准 1、 人口总量统计 在统计时,要明确人口的统计时点,统计范围和统计的人口范畴(指常住人口和现有人口) 现有人口 = 常住人口 - 临时外出人口 + 临时寄居人

  5. 2、人口变动统计 分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 自然变动: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引起的, 可计算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机械变动:人口改变常住地址引起的 可计算迁入率、迁出率和总迁移率和净迁移率

  6. 3、人口构成统计 分性别和年龄、经济(如农业和非农业人口)、地区、民族、受教育程度等等。

  7. 二、人口平衡表 属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补充表 按性别分 按城乡分 按农业非农业分 一、上年末总人数 二、本年增加 出生 迁入 三、本年减少 死亡 迁出 四、年末总人数 人口转移数量 其中:16~35岁 36~59岁 乡村转移到城镇 城镇转移到乡村 农业转移为非农业

  8. 三、劳动力核算 1、社会劳动力资源: 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男16~60岁,女16~55岁 实际统计时,是在劳动适龄人口的基础上 扣除:在劳动年龄内但已丧失劳动能力的 残疾人员;军队服役人员和在押犯人 加上:在劳动年龄之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

  9. 社会劳动力资源构成图 失业人口 16岁以上在校学生 家务劳动者 其他 不在业人口 有劳动能力的 劳动适龄人口 参加社会 劳动人口 社会劳动 力资源 在业人口 劳动年龄以外 实际就业人口

  10. 2、经济活动人口 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就业和失业人员。 和经济活动人口对应的是“非经济活动人口” 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未参 加或不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

  11. 3、就业 (1)就业含义:指在一定的年龄以上有劳动 能力,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 经营收入的人口。 具有劳动能力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就业: ☆为取得报酬调查周内从事了1小时以上的劳动 ☆有职业但在调查周内暂时处于未工作状态 学习或休假等原因

  12. (2)就业的度量 就业率:该指标可从两个角度考察 第一,从劳动力资源总数考察 就业人数 / 劳动力资源总数 第二,从职业参与的角度考察 就业人数 / 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13. (3)充分就业的含义 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中的定义: 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 人都能得到工作。 失业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 如果没有了非自愿性,就到达了充分就业

  14. 理解充分就业时注意 充分就业: ☆是指劳动力同生产设备都能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 ☆不是失业率为零,而是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20世纪50年代认为,失业率不超过3%~4%,即为充分就业;80年代以后认为失业率不超过6%就为充分就业

  15. 4、失业 (1)失业的含义:在一定年龄以内,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业但要求就业(正在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具有劳动能力并符合下列各条件的即为失业: ☆在调查周内未从事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利润的劳 动,也未处于就业定义中的暂时未工作状态。 ☆采取了某种方式在寻找工作 ☆当前如有工作机会可以应聘就业或从事自营职业

  16. 失业可分为: 摩擦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

  17. (2)失业的度量 经济循环所影响的需 求不足性失业人数 A、失业人数: 1975年由Dixon & Thirlwall提出的计算公式: 失业人数 =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 + 企业需要但未得到合适人员的欠员数 劳动力市场供求机制不完善所 产生的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

  18. 界定失业人数时应注意: ☆失业者是非自愿失业(有劳动能力、在现有的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但找不到工作) ☆因劳动者自身原因(自愿的)引起的失业不属于失业(由于转换工作而暂时处于失业状态)

  19. 失业者处在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 B、平均失业持续期 C、失业率

  20. 5、城镇登记失业人口 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业但要求就业(正在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21. 按性别分 按城乡分 一、劳动力资源总数 劳动年龄内的人数 不足劳动年龄参加社会劳动的 超过劳动年龄参加社会劳动的 劳动年龄内丧失社会劳动的 其他 二、劳动力资源分配总数 社会劳动者 城镇待业 16岁以上在校学生 劳动年龄内家务劳动者 其他 四、劳动力平衡表 属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补充表

  22. 五、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属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补充表 共4张(1张主表和3张续表) 主要核算人口总量、结构、就业、失业等基本情况

  23. 第二节 自然资源统计 一、自然资源统计的一般问题 二、自然资源统计 三、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 返回到本章首

  24. 一、自然资源统计的一般问题 1、自然资源的含义 指在我国境内所有自然形成的,在一定的经济、 技术条件下可以被开发利用以提高人们生活福利 水平和生存能力并同时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实物 性资源的总称。包括土地矿产森林水等资源。

  25. 2、自然资源的分类 在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中,每一种自然资源 均被区分为资源性资产和非资产性自然资产 资源性资产:属于经济资产的范畴。 指所有权已经界定,所有者能够有效控制并能 够在目前或可预见的将来产生预期效益的自然 资源。如:土地、森林、矿产、水、动植物等 非资产性自然资源:所有不具备资源资产性质 的自然资源。

  26. 非资产性自然资产 金融资产 SNA中的 经济资产 生产资产 非生产资产,如土地等 资 产 环境资产:也称为“非资产性自然资产”

  27. 3、自然资源的估价 一般用实物量估价。但在计算国民财富时需进行 价值换算,方法有: 第一、市场法: 第二、收益还原法:类似于现值法 每亩耕地价格 = 每亩土地净收益 / 收益还原率 一年期存款利率+风险调整值+通胀率

  28. 第三、成本费用法: 由自然资源的价格构成因素推算得到。 公式: 成本 + 预期利润 + 预期税金 第四、净价法: 由自然资源的市场价格减自然资源的开发成本 公式: 产品市场价格 - 各种费用

  29. 二、自然资源统计 包括土地、矿产、森林和水资源等统 计,主要是计算表明各种自然资源量 各个相关指标。

  30. 三、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 项目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 一、期初存量 二、本期增加 1、自然增加 2、经济发现等 三、本期减少 1.自然减少 2.经济使用等 四、调整变化 1.技术进步 2.改进测算方法 3.其他 五、期末存量 分:土地资产和 非资产性土地资源 该表属于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的附属表

  31. 一、可持续发展及指标体系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 • (一)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核心问题: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控制人口,消除贫困 • 可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统计的要求: • 充分考虑经济活动对于资源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 全面衡量人类发展的现实能力和国民财富水平 • (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一个庞大的指标群

  32. 1、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指标体系 • 1996年,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和联合国政策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部牵头, 联合统计局等机构,以压力——状态——反应模式为蓝本。 • 这套指标覆盖了社会、经济、环境、制度的各个方面,每一方面又分为驱动力、状态、反应三类指标,通过一个有机体系,较好地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特征。 • 社会和经济类指标的分类方法不能较好地反映预期的因果关系,指标数目庞大

  33. 2、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2、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反映经济的指标有经济增长、存款率、收支平衡、国家债务。反映社会的指标有失业指数、贫困指数、居住指数、人力资本。反映环境的指标有资源净消耗、混合污染、生态系统风险/生命支持、对人类福利影响等四个方面共17个指标; • 每一个方面都由几个具体指标的数值加权得到。在权重的确定上,是根据各个指标的当前值和今后可持续发展政策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值之间的差距来确定,差距小则权重大。

  34. 3、英国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分四大目标,设置了21个专题,共有120多个指标。 • 反映经济健康发展、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指标:经济、运输等 • 反映不可再生资源优化利用的指标:能源和土地 • 反映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水资源、林业资源、渔业资源 • 反映人类对环境危害最小化的指标:如气候变化等

  35. 4、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国家科技部基于国家统计资料,将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基准层1、基准层2和指标层,在指标层上分别设置了描述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性指标体系。描述性指标共计196个,评价性指标有100个。 •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制定指标体系分为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层五个等级。采用208个指标构成了指标体系的最基本要素。 • 地方和部门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36. 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测度 • 通过指标体系的无量纲化和加权计算得到相应的综合平均值(带有一定主观性) • 通过选择或制定几个具有高度代表性和重要关联性的核心指标,根据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核算关系构造一个新的概括性指标: • 经济净福利(NEW,诺德豪斯、托宾) • 新国民财富(世界银行) • EDP(SEEA)

  37. (一)经济净福利(NEW) • 该指标是一个衡量效用水平的指标。它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不能只依据最终产品的多少,还要考虑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劳动与闲暇的关系。它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影响人们福利的因素,可以较好地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居民生活水平。 • 经济净福利 • = 国内生产总值 + 为改善环境资源质量的投入 – 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得到的产出 + 虚拟的闲暇时间内的活动价值

  38. 美国经济学家诺德豪斯(W.Nordhaus)和托宾(J.Tobin)曾对美国1929年-1965年的经济经福利进行估算。结果显示经济净福利的绝对值远大于国民生产净值,前者大约是后者的2-3倍,但前者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后者的增长速度。美国经济学家诺德豪斯(W.Nordhaus)和托宾(J.Tobin)曾对美国1929年-1965年的经济经福利进行估算。结果显示经济净福利的绝对值远大于国民生产净值,前者大约是后者的2-3倍,但前者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后者的增长速度。

  39. (二)人类发展指数(HDI) • 人类发展指数以人均收入、人类资源发展和基本需求等作为人类进步的度量基础。 • 与传统用人均GDP反映一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方法不同,HDI包含三个方面变量:人口寿命、教育、人均GDP。 • HDI包含三项基础指标:出生人口的预期寿命、成人综合识字率和三级教育入学率、以PPP法测算的现价人均GDP。 • 功效系数公式 • HDI>0.8高发展水平,0.8~0.79中等发展水平, • <0.5低发展水平

  40. (三)新国民财富概念及核算 1.国民财富概念的演进 实物资产 实物资产+对外债权 生产资产+非生产资产+对外债权 (SNA) 非金融资产+非经济自然资产+对外债权(SEEA) 对于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仍然存在不适应性: 没有充分反映诸资源条件中最为重要的“人”的因素 没有适当估量资源条件以外“制度”因素的巨大作用

  41. 2. 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本质上就是一个创造并保持财富的过程。世界银行重新厘定的《国民财富计算方法》从全部国民财富变化的角度展开关于可持续发展测度问题的探索。 • 世界银行提出的“国民财富”概念 • 国民财富:生产资产(Produced Assets) • 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 •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 •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42. 3. 新国民财富核算 • (1)生产资产的测算 • (2)自然资源的测算:收益还原法和净价法 • (3)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的测算(步骤) • 测算“绿色国民净收入” • 确定社会人口的“平均剩余生产年限(n) ” • 利用“收益还原法”,计算在社会人口平均剩余生产年限(n) 之内的“未来经济收益之贴现值(Y) ” • 利用“剩余法”测算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存量

  43. 一般储蓄与“真实储蓄” • 为了对创造财富的过程(广义国民财富的变动)进行核算和分析,还需要引入新的储蓄概念。 • 一般储蓄:全部经常性收支的结余,即 储蓄=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 =非金融投资-(净借入+资本转移净获得) • 真实储蓄(Genuine Saving): =国民总储蓄-固定资产折旧+经常性教育经费-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 =(国民净储蓄+经常性教育经费)-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

  44. (四)联合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 • 1、 基本框架 • 原有经济核算存在的问题(SNA): • 对于产品资产的消耗或损耗,将其作为“中间消耗”或“资本消耗”从社会生产最终成果中加以扣除; • 而自然资源的使用或消耗却被当成无代价的,也不考虑经济生产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 改进方法(SEEA): • 扩展“资产”范围,将生态环境作为“非经济资产”引入核算框架 • 扩充消耗概念,将自然资源“耗减”和生态环境“降级”作为社会生产成果的“减项”加以扣除。

  45. 2、 关键指标(EDP)讨论 • (1)EDP指标的设计原理 • 在计算国民经济最终生产成果时不仅要扣除对生产资产的中间消耗和资本消耗 • 还要扣除对全部非生产资产(包括经济性非生产资产和非经济资产)的使用(耗减和降级) • 这相当于将SNA的资本消耗概念从“生产资产”的范围扩展

  46. (2)EDP的计算 为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

  47. 资源耗减:即各种直接投入生产过程的自然资源如地下资产、森林等在本期生产过程的消耗量,可认为是自然环境向经济过程提供的货物资源耗减:即各种直接投入生产过程的自然资源如地下资产、森林等在本期生产过程的消耗量,可认为是自然环境向经济过程提供的货物 • 资源降级:即经济过程对环境的利用使环境质量遭到了损害,如土地用于农业种植,或大气、水等容纳了经济过程的废弃物,可认为是环境向经济过程提供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中发生了磨损。

  48. 第9章 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