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8

脂类代谢 主讲:贾彩云 讲师 河南大学医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脂类代谢 主讲:贾彩云 讲师 河南大学医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脂 类 概 述. 定义. 脂类 (lipid ) 是生物体内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一大类物质的总称,包括 脂肪 和 类脂 。. 脂肪 (fat) : 三脂酰甘油 (triacylglycerols,TAG) 也称为 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 分类.

kaili
Download Presentation

脂类代谢 主讲:贾彩云 讲师 河南大学医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脂类代谢 主讲:贾彩云 讲师 河南大学医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2. 脂 类 概 述 定义 脂类(lipid)是生物体内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一大类物质的总称,包括脂肪和类脂。 脂肪 (fat):三脂酰甘油 (triacylglycerols,TAG)也称为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 分类 类脂(lipoid): 胆固醇 (cholesterol, CHOL) 胆固醇酯 (cholesterol ester, CE)磷脂 (phospholipid, PL) 糖脂(glycolipides)

  3. TG结构 HO OC(CH2)nCH3 CH2O OCH CH2O H H3C (CH2)nCO OH H H HO OC(CH2)nCH3 MG monoglyceride DG diglyceride TG Triglyceride 返回

  4. 甘油 甘油三脂 甘油磷脂 X=胆碱、水、乙醇胺、 丝氨酸、甘油、肌醇、磷脂酰甘油等。

  5. 脂肪酸 (fatty acids) • 简称脂酸,包括饱和脂酸(saturated fatty acid) 和不饱和脂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 • 后者中 ,多不饱和脂酸,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称为营养必需脂酸(essential fatty acid),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6. 脂类的分类、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

  7. 第一节 不饱和脂酸的分类及命名

  8. 一、脂酸的系统命名遵循有机酸命名的原则 • 系统命名法 标示脂酸的碳原子数即碳链长度和双键的位置。 • △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 • ω或n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甲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顺序。

  9. 表5-1 常见的脂酸

  10. 二、脂酸根据其碳链长度分类 (一)脂酸根据其碳链长度分为短链、中链和长链脂酸 • 碳链长度≤10的脂酸称为短链脂酸 • 将碳链长度≥20的脂酸称为长链脂酸

  11. (二)是否存在双键分类 • 饱和脂酸:不含双键 饱和脂酸以乙酸(CH3-COOH)为基本结构,不同的饱和脂酸的差别在于这两基团间亚甲基(-CH2-)的数目不同。 2.不饱和脂酸: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双键 • 单不饱和脂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 多不饱和脂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12. 表5-1 常见的脂酸

  13. 哺乳动物不饱和脂酸按ω(或n)编码体系分类

  14. 不饱和脂酸的双键位置不同分属于w-3、w-6、w-7和w-9簇不饱和脂酸的双键位置不同分属于w-3、w-6、w-7和w-9簇 同簇的不饱和脂酸可由其母体代谢产生,如花生四烯酸可由-6簇母体亚油酸产生。但-3、-6和-9簇多不饱和脂酸在体内彼此不能相互转化。动物只能合成ω-9及ω-7系的多不饱和脂酸,不能合成ω-6及ω-3系多不饱和脂酸。

  15. 第 二节 脂类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

  16. 脂类的消化 • 条件 • ①乳化剂(胆汁酸盐)的乳化作用; • ② 胰脂酶的催化作用 • 部 位 • 主要在小肠上段

  17. 胆盐在脂肪消化中的乳化作用

  18. 辅脂酶 • 辅脂酶不具脂肪酶的活性,但它具有与脂肪及胰脂酶结合的结构域。 • 它与胰脂酶结合是通过氢键进行的 • 它与脂肪通过疏水键进行结合。

  19. 微团 (micelles) 产 物 食物中的脂类 乳化 消化酶 胰脂酶 辅脂酶  磷脂酶A2 胆固醇酯酶 消化过程及相应的酶 甘油三酯 2-甘油一酯 + 2 FFA 磷 脂 溶血磷脂 + FFA 胆固醇酯 胆固醇 + FFA

  20. PLA2 甘油磷脂的降解 磷脂酶 (phospholipase) 溶血磷脂1 返回

  21. 乳化 吸收 肠粘膜 细胞 中链及短链脂酸构成的TG (6-10C)(2-4C) 脂肪酶 甘油 + FFA 门静脉 血循环 脂类的吸收 部 位 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方式

  22. 载脂蛋白(apo) B48、C、AⅠ、AⅣ TG、CE、PL + 血循环 淋巴管 乳糜微粒(chylomicron, CM) 肠粘膜细胞(酯化成TG) 长链脂酸及2-甘油一酯 肠粘膜细胞(酯化成CE) 胆固醇及游离脂酸 肠粘膜细胞(酯化成PL) 溶血磷脂及游离脂酸

  23. 脂酰CoA合成酶 CoA + RCOOH RCOCoA ATP AMP PPi 酯酰CoA 转移酶 酯酰CoA 转移酶 R2COCoA CoA R3COCoA CoA • 甘油一酯途径

  24. 第三节 脂 肪 的 代 谢 返回

  25. 脂肪是储能和供能的主要物质 脂肪组织储存脂肪, 约占体重10~20% . 合理饮食 脂肪氧化供能占 15~25% 空腹 脂肪氧化供能占 50% 以上 禁食1~3天 脂肪氧化供能占 85% 饱食、少动 脂肪堆积,发胖 返回

  26. 本节主要内容: 甘油三酯的分解 • 甘油命运 • 脂酸的命运 •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 脂酸和甘油三酯的合成

  27. 一、TG 的水解 • 三种脂肪酶参与:甘油三酯脂肪酶、甘油二酯脂肪酶、甘油一酯脂肪

  28. 脂肪的动员 • 定义 •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条件 饥饿、交感神经兴奋

  29. 机理: cAMP-蛋白激酶系统(胞液) • 关键酶 •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 (hormone-sensitive triglyceride lipase , HSL) • 脂解激素 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ACTH 、 TSH等。 • 对抗脂解激素因子 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E2、烟酸等。

  30. + + + 甘油二酯脂肪酶 FFA FFA 甘油一酯脂肪酶 FFA 脂肪动员过程 ATP 脂解激素-受体 G蛋白 AC HSLa(无活性) cAMP PKA HSLb(有活性) 甘油一酯 甘油二酯 (DG) TG 甘 油 • HSL-----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31. 二、 甘油的氧化分解 糖异生 (磷酸酶) (还原) 肝、肾、肠等组织 酵解或有氧氧化 (糖、脂代谢联系点之一)

  32. 三、脂肪酸的氧化 (一) 饱和偶数碳原子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 β-氧化) (二)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三) 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的氧化

  33. (一)饱和偶碳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

  34. 给予的化合物: (奇数碳苯脂酸) (偶数碳苯脂酸) 尿排出物:

  35. Knoop由上述实验推论,脂肪酸的氧化是从羧基端的β-碳原子开始,每次分解出一个二碳片段。至1954年,β-氧化过程已基本搞清。后来通过同位素标记实验证实。脂肪酸的氧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Knoop由上述实验推论,脂肪酸的氧化是从羧基端的β-碳原子开始,每次分解出一个二碳片段。至1954年,β-氧化过程已基本搞清。后来通过同位素标记实验证实。脂肪酸的氧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脂肪酸的活化 2、脂酰辅酶A转运入线粒体 3、脂肪酸β-氧化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4个循环步骤: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

  36. + CoA-SH 脂酰CoA合成酶 ATP AMP PPi • 脂肪酸的活化 • —— 脂酰 CoA 的生成(胞液) • 耗能:2 个高能 P 键 • 脂酰CoA合成酶: 存在于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 (acyl-CoA synthetase)

  37. 2、脂酰辅酶A转运入线粒体 • 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在肝脏及其他组织的线粒体中进行的。 • 中、短碳链脂肪酸可以直接穿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内膜。 • 最近发现肉碱(carnitine)促进长链脂肪酸在线粒体内的氧化。

  38. ● 肉碱 肉碱脂酰CoA转移酶Ⅰ (脂酰肉碱) 酯键

  39. 脂酰肉碱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移位酶穿过内膜,脂酰基与线粒体基质中的辅酶A结合,重新产生脂酰辅酶A,释放肉碱。脂酰肉碱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移位酶穿过内膜,脂酰基与线粒体基质中的辅酶A结合,重新产生脂酰辅酶A,释放肉碱。 限速酶 肉碱脂酰CoA转移酶Ⅰ 线粒体内膜 肉碱脂酰转移酶Ⅱ 转运过程是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步骤。

  40. 长链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关键酶

  41. FAD FADH2 脂酰CoA 脱氢酶 反⊿2-烯酰CoA H2O ⊿2--烯脂酰CoA 水化酶 NAD+ L(+)-β羟脂酰 CoA脱氢酶 NADH+H+ β酮脂酰CoA 硫解酶 CoA-SH 3.脂肪酸的β氧化 脂酰CoA 脱氢 加水 L(+)-β羟脂酰CoA 再脱氢 β酮脂酰CoA 硫解 脂酰CoA+乙酰CoA 目 录

  42. 1.5ATP 脂酰CoA 脱氢酶 FAD FADH2 AMP PPi H2O 呼吸链 脂酰CoA 合成酶 ATP CoASH H2O 2 ⊿--烯酰CoA 水化酶 2.5ATP L(+)-β羟脂酰 CoA脱氢酶 H2O NAD+ 呼吸链 NADH+H+ CoA-SH β酮脂酰CoA 硫解酶 TCA 肉碱转运载体 线粒体膜 酮体

  43. 脂肪酸β-氧化的反应特点与总结 (1)4个步骤都是可逆反应,但由于硫解作用是高度放能反应(ΔG =-28.03千焦耳/焦尔),整个反应平衡点偏向于裂解方向,难以进行逆向反应。 (2)4个酶作用各有特点 脂酰辅酶A脱氢酶; 烯脂酰辅酶A水化酶; β-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 酮脂酰硫解酶 专一性强,只能催化Δ2 反式不饱和脂酰辅酶A水化产生 L-(+)-β-羟脂酰辅酶A;Δ2顺式不饱和脂酰辅酶A水化产生D-(-)-β-羟脂酰辅酶A 具有反应性强的-SH

  44. (3)β-氧化的能量储存 一轮β-氧化循环可产生 1 FADH2 1.5 ATP 1 NADH 2.5 ATP 共140 ATP 1 乙酰辅酶A TCA 10ATP 以软脂酸(16C)为例计算β-氧化的能量储存(净生成ATP数): (A)软脂酸活化 软脂酰辅酶A; - 2 ATP (B)7 次β-氧化循环7 FADH2 1.5×7 = 10.5 ATP 7 NADH 2.5×7 = 17.5 ATP 8 乙酰辅酶A 8×10= 80 ATP 净生成:106 ATP 1分子软脂酸体外燃烧,释放标准自由能:ΔG = -2340千卡 有效利能率;7.3×106 = 788千卡, 788 / 2340×100% = 33% 总反应式:

  45. 软脂酸与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产生ATP的比较

  46. (二)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47. Δ3 顺式烯脂酰辅酶A Δ2 反式烯脂酰辅酶A 烯脂酰辅酶A水化酶 β-氧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