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5

论教学法的适用性

论教学法的适用性. 刘乐宁 哥伦比亚大学 加州中文教师 San Francisco , CA 学会工作坊 Oct.31.2009. 说在前面的话: 1. 方法不是万灵的。教学者首先要对所教内容有透彻的了解,方能深入浅出,找到最适合的传授方法。具体到汉语教学来说,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汉语语言学与汉语语文学的素养(陈皮与抽水马桶),要对学习者的母语和文化有相当的了解,才能谈得上教得得法。不知道如何教常常是由说不清所教内容造成的。.

jolie-hall
Download Presentation

论教学法的适用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论教学法的适用性 刘乐宁 哥伦比亚大学 加州中文教师 San Francisco, CA 学会工作坊 Oct.31.2009

  2. 说在前面的话: 1. 方法不是万灵的。教学者首先要对所教内容有透彻的了解,方能深入浅出,找到最适合的传授方法。具体到汉语教学来说,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汉语语言学与汉语语文学的素养(陈皮与抽水马桶),要对学习者的母语和文化有相当的了解,才能谈得上教得得法。不知道如何教常常是由说不清所教内容造成的。

  3. 2. 任何教育都是有规范性的 (prescriptive),而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描写性的(descriptive)。那种试图抹杀课堂教学必要性的企图,或是在课堂内营造所谓完全真实语境的努力既无必要也无可能。那种试图通过语料库的话语分析得出一种教学语法的努力也是徒劳的。教学语法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获得目标语使用的能力,它必然是有选择的,有安排的,而不是为学习者提供“地道的”目标语的完整、细致的语法知识。

  4. 3. 坚持听说领先,把汉语作为有声语言来教。对外国学生如此,对华裔学生亦如此;低年级教学如此,高年级教学亦如此;口语教学如此,读写教学亦如此。说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目标语语感,而语感的培养始于有赖于口语能力。(语感,母语语感与外语语感的区别,overall fluency vs. local fluency,语感引导下的造句 vs. 语法规则引导下的造句)

  5. 没有最好的教学法,只有最合适的教学法 随着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学习者 的构成日益多样化,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便 是教学法的适用性。我们认为,虽然人们对 二语习得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教学法的演 进却不是一个新法必定优于旧法,甚而可以 完全取代旧法的过程。只有最合适的教学 法,而不存在所谓“最好的教学法”。

  6. 没有一个包打天下的教材或教学法。选用教学法没有一个包打天下的教材或教学法。选用教学法 有一个适用性和适用度的问题。也就是要有很 强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在中山大学草拟的“国际 汉语教学资源及相关文化产品评价标准”中是这 样界定的: 1. 使用对象明确 2. 教学目标明确 3. 份量与标称对象相适应 4. 难度与标称对象相适应 5. 与学习者的生活关联性强

  7. 要想达到以上要求,我们认为首先必须做到不同层面上的几个区分: 要想达到以上要求,我们认为首先必须做到不同层面上的几个区分: 1. 第一个层面: 区分汉语作为二语的教学和作为外语的教学,也就是区分目标语环境中和非目标标语环境中的汉语教学; 2. 第二个层面:区分母语为不同语种的学习者;(国别的区别是第二位的) 3. 第三个层面:区分学习背景和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

  8. A. 汉语作为二语教学与作为外语教学 汉语作为二语教学(包括对少数民族和对赴华外国人的教学):目标语环境,学生有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也有汉语使用的真实环境,可以“学”与“用”结合(但是忽视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害的,例如《星光大道》上表演的在华生活了多年的外国少年)。应该注重培养外国人在华生活的survival skills, 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中国文化活动并鼓励其亲历亲为。常见的问题是教学中随处可见的moral lessons和教师的满堂灌。

  9.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非目标语环境,不充足的可理解性输入,不真实的汉语使用环境,应该以“学”为主,所谓“用”应该是课内与课外以汉语为媒介的对学生自己生活的关注和讨论,而不是假想的在中国的survival skills。 对中国文化的传输应该尽量隐于语料之中,必要时也可通过明确的文字来介绍。使用广泛的《中文听说读写》三版在内容上的调整充分反映了海外汉语教学界在这一问题上认识的逐渐加深。

  10. B. 学习者母语与母文化的影响 操不同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受其母语、文化、 教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汉语时面临 不同的问题。我们必须区别对待,为其量身 定做适用的教材,并采取适用的教学方法。 语言的对比研究 contrastive studies 虽然不

  11. 能准确预测操不同母语的学习者的困难,但 对习得偏误分析却是不可或缺的,而后者是 预测学生习得难点的前提性工作。学习策略 的研究也十分重要。韩日学生与英美学生的 学习策略有相当大的区别。

  12. 美国学生所发的汉语元音声位图

  13. 美国学生所发的汉语元音与英语元音格局

  14. c. 同一族群学习者不同背景的区别 这种区别至少得在三个方面实现: 1. 成人学生和非成人学生 2. 普通学校和精英学校 3. 一般需求和专用需求 成人学生(过了习得关键期的学生)和非成人 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有很大不同,为他们编 写的教材和选择的教法也应有不同。

  15. 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普通学校和精 英学校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上都有很大不 同。它们适用的教材和教法亦各不相同。例 如,纽约公立中学和马里兰London School, 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NewPaul 分校。

  16. 对于一些学习者来说,中文只是必须完成的 一门必修外语;而对另外一些学习者来说, 中文或是他们日后学术研究的必要准备,或 是日后商务、法律、新闻等职业生涯的工具。 适用于他们的教材与教法也有所不同。

  17. 二. 哥伦比亚大学在教材和教法的适用性方面所作的努力: 1. 首先区分有汉语背景的学生和没有背景的学生。 2. 在二年级以上分设人文、社会科学、商务、法律和新闻专业适用的汉语。 3. 区分在美学习和来华学习。

  18. 哥大一年级教材:走近中国 新学生 9. 老朋友见面 上课第一天 10. 春节 我的家 11. 爱好 请人吃饭 12. 失恋了 中餐馆 13. 约会 语伴儿 14. 中国城 感恩节 15. 快乐的一年级 要考试了

  19. 课前用照片或其他可视性材料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境。课文后有语法注释,课堂活动、课外作业和文化点。第一课的文化点是中国人的姓氏构成以及各个时代人们姓名的特点,比如目前中国人姓名大量重复的现象。我们时刻记住一点,那就是决不可高估外国学生的汉语能力,决不可低估他们的智力水平。课前用照片或其他可视性材料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境。课文后有语法注释,课堂活动、课外作业和文化点。第一课的文化点是中国人的姓氏构成以及各个时代人们姓名的特点,比如目前中国人姓名大量重复的现象。我们时刻记住一点,那就是决不可高估外国学生的汉语能力,决不可低估他们的智力水平。

  20. 哥大北京暑期项目二年级教材:留学中国

  21. 整个教材以学生在华留学生活为线索,把他 们的所见、所感、所思都包括其中,以满足 他们的所需和所求。 课前照例以照片或其他可视性材料将学生引 入特定语境,接着是该语境中的典型对话, 然后是完整的叙述语体的课文。课后是语法 结构和练习。练习部分注意接受性 (receptive) 和产出性(productive) 练习的平衡。

  22. 这样一种以学习者的生活为内容,以他们所需的这样一种以学习者的生活为内容,以他们所需的 语言材料为结构线索的教材需要我们为其找到最 适合的教学法。我们的结论是:改进了的3P教 学法,即在3P之上再加上 Preview。 首先把汉语教学分成大班、操练和单班三种课型。 1. Presentation必须在明确的、非孤立的语 境中完成,在大课上以师生间的问答为基本形式。 解决“懂”的问题。教师以手中的生词卡推动课 堂,引出新的语料;以黑板上的句型为主要的 forms,让学生注意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和它们

  23. 的功能;以PPT提供更多的语境,让学生有更 多的说话机会并防止他们把所学的语言形式限 制在孤立的语境中。 2. Practice 必须密集和强化,在操练课中完 成。适当吸收任务法(pedagogical tasks)。解决 “流利”的问题。 3. Production在单班课进行。以看似自由、 实则控制的谈话的方式进行。然后辅之以课 外的任务(real life tasks),解决“用”的问题。

  24. 方法示例: 语音教学:首先教师们需要对汉语拼音的性质和公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汉语拼音系统的性质:汉语拼音基本上是一个音位系统。这意味着: a. 每个字母所标之音均有辨义作用,没有辨义 作用的音读不标。 b. 每个字母所标之音很可能包含音值(质)不 尽相同却不具辨义功能的变体。 c. 声调不由字母标示,而由调号标示,却依然代 表音位。不同的是,辅音和元音为音质音 位,而声调为超音质音位。

  25. 中外学习者学习汉语拼音的差异: • 母语学习的过程是先学会听说,后学习汉语拼音,并借助拼音学习认读汉字,也就是先说话,后认字。先学会发出语音的变体后归纳为语言的音位。 • 非母语学习的过程一般是先学习拼音,再练习听说,先了解语言的音位后练习音位变体的发音。

  26. 前者的教学是解决拼读认字问题。后者的教学首先是解决发音说话问题,随后才是认字问题。 • 汉语拼音虽然以音位分析为基础,又有拼写原则的调节。因此音位的原则并不是完全彻底的。一般汉语拼音字母符号的实际发音必须借助国际音标才能准确描述出来。

  27. 在对非母语说话人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种对应关系。在对非母语说话人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种对应关系。 • 一个误区:把汉语拼音看作是国际音标,把汉语拼音字母的读音当作语音,把拼音形式当成实际读音,把不同语言中的相同字母当作代表完全相同读音的音标。

  28. 一、声母的发音 • 汉语一共有22个声母。 • 辅音音标右上方的 ʲ 表示腭化音(硬腭化),发音时舌面贴近上腭; • 辅音音标右上方的 ʷ 表示唇化音。 • 它们(介音)是声母和临接的韵母共时发音的结果,是二者的结合,而不是拼合。

  29. 二. 元音的发音 • 1、a • 当在韵母ai, an中时发为[a],发音时舌头顶在下齿背上。  • 当在韵母ao, ang中时发为[ɑ],发音时舌头顶在舌蒂。 • 当在韵母a ,ia ,ua中时发为[],发音时舌头顶在下齿龈。 • 当在韵母ian, üan中时发为[æ]。 • 2、e • 当在韵母e中时发为[ɤ]。发音有动程,开口度由小到大。 • 当在韵母en, eng 中时发为[ə]。 • 当在韵母ei中时发为[ ]。 • 当在韵母ie, üe中时发为[]。 • 当在韵母ér, ěr中时发为[ə];èr中时发为[ɐ]。

  30. 拼音符号表示的元音音位变体: • 3、o • 当o与唇音声母组合时,发为[uə]。 • 当在韵母ou,uo中时发为[ə]。 • 当在韵母ao中时发为[ʊ]。 • 当在韵母ong 中时发为[u]。 • 4、i • 当在韵母i中时发为[i]。 • 当在韵母ia,ie,iao,iou,ian,in,iang,ing中时发为[ j]。 • 当在韵母ai,ei中时发为[ɪ]。 • 当声母为z,c,s时,发为[ɿ]。 • 当声母为zh,ch,sh时,发为[ʅ]。 • 注:[ɿ] [ʅ]都属开口呼。

  31. 拼音符号表示的元音音位变体: • 5、u • 当在韵母u中时发为[u]。 • 当在韵母ua,uo,uai,uei,uan,un,uang,ueng中时发为[w]。 • 当在韵母ou中时发为[ʊ]。 • 6、ü • 当在韵母ü中时发为[y]。 • 当在韵母üe, üan, ün, 中时发为[jw]。 • 注意:ong是合口呼,不是开口呼; iong 是撮口呼,不是齐齿呼。

  32. 舌面元音音位图

  33. 北京话的基础元音声位图

  34. 美国学生所发的汉语元音声位图

  35. 美国学生所发的汉语元音与英语元音格局

  36. 三、声调的发音 • ˉ 55 44 33 • ˊ 35 25 24 • ˇ 211 212 213 214 • ˋ 54 53 52 51 • 根据最近的大样本实验统计(石锋、王萍2005),这四个声调单念的调值分别是55、35、213、51。上声读为214的很少。 • 上声在教学中比较费力。在连读中,处于不同的语音环境下它的调值稍有不同。在前字时多是211,在后字时多是212。

  37. 赵元任(1930)对上声的描写突出了上声的次要特征,忽略了上声的主要特征。并且几乎所有现行的汉语教材对上声的描写都是214,这一观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负面的作用。赵元任(1930)对上声的描写突出了上声的次要特征,忽略了上声的主要特征。并且几乎所有现行的汉语教材对上声的描写都是214,这一观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负面的作用。 王力(1979:283):“‘半上’就是没有调尾升的部分,有时候连调头降的部分也可以不用,实际上是个低平调。” 陈明远80年代初期做过上千次语图实验,也证明了上声的低调性质 。

  38. 上声的两个条件变体: 1,升调:上上相连,前上变升调 2,降升调:当且仅当其为单字句或句尾并表示强调或区别。 你。 你! 是你。 是你! 我。 我! 是我。 是我!

  39. 轻声问题 先看例子: 1+0 2+0 3+0 4+0

  40. 奶 总结:

  41. 1 high 0 4 2 low 3 0

  42. 上声变调和去声变调

  43. 上声变调 3 3 很 好 你 好 我 好 (3 + 3) (2 + 3)

  44. wǒ hěn hǎo 我 很 好。 ? 厂长好。 3 + 3 + 3 = ? wǒ hěn hǎo 我 很 好 厂 长 好 结构和语速 1+2 ? 2+1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