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問題導向學習理論與實務

問題導向學習理論與實務. 江愛華 教育研究所 暨師資培育中心 2009/11/5. 簡報內容. 一、 PBL 簡介 二、 PBL 理論基礎 三、 PBL 相關內涵 四、 PBL 基本模式 五、 PBL 評量方式. 一、 PBL 簡介. 1965 年加拿大新成立的 McMaster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採用 全新的課程、教學、與評量,稱之為「問題導向的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 , PBL)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問題導向學習理論與實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問題導向學習理論與實務 江愛華 教育研究所 暨師資培育中心 2009/11/5

  2. 簡報內容 一、 PBL 簡介 二、 PBL 理論基礎 三、 PBL 相關內涵 四、 PBL 基本模式 五、PBL 評量方式

  3. 一、 PBL 簡介 • 1965年加拿大新成立的McMaster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採用全新的課程、教學、與評量,稱之為「問題導向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 1970年代新成立的醫學院,如荷蘭的Maastricht,澳洲的NewCastle,採用和McMaster大學相 同的教學方法。 • 目前世界上已有大多國家的醫學院之全部或部分的課程採用PBL的方法,亦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研究所、中小學採用PBL教學。

  4. 二、PBL理論基礎 • 杜威的實用主義(Dewey pragmatism) Learning by doing: 經驗發生於世界中,是由學習者及其周遭環境中的事物、情境和事件間不斷互動和參與所組成。教育的中心目標是幫助學生使其生活中充滿有價值的經驗,而自經驗中學習。 • 認知(個人)建構主義(cognitive constructivism) Vygotsky(1978)指出,人類心智能力的發展是社會互動與社會經驗的結果。學習者利用語言與文化中其他人進行溝通、分享等社會性交互作用,再由此互動所習得的訊息來進行思考與學習。

  5. 訊息處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理論 學習者若能把所獲得的訊息與學習情境中所提供的線索相連結,將有助於訊息的檢索和提取,活化存於長期記憶中的相關訊息。在進行PBL的學習歷程時,學生需先討論問題,其目的即在幫助學生活化先前知識,促進知識的精緻化(elaboration),甚而導致知識的調整與重建(Schmidt, 1983, 1993)。

  6. 情境學習(situated learning)理論 根據情境學習的原則,教師應提供以學習者為觀點的「學習課程」(learning curriculum)並透過引導性的參與,使學習者在日常生活的實務中接觸、使用並組織各種學習資源進行學習,獲得處理未來生活中可能面臨之複雜問題的能力。唯有在實務社群中所進行的學習,學習者所習得的知能才具有意義與應用價值;唯有學習者能主動將知識當成工具,方能使之對所具有的知識與獲得這些知識的社群文化有深刻的了解(Brown et al., 1988; Lave & Wenger, 1991)。

  7.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理論 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建立於(一)民主教育理論,(二)社會互賴理論,(三)認知發展理論,(四)動機理論,以促進學習成效。 資料來源: 楊坤原、張賴妙理(2005)。問題本位學習的理論基礎與教學歷程。 中原學報, 33(2), 215-235。

  8. 三、PBL 相關內涵(一)定義 PBL is both a curriculum and a process. The curriculum consists of carefully selected and designed problems that demand from the learner acquisition of critical knowledge, problem solving proficiency, self-directed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team participation skills. The process replicates the commonly used systemic approach to resolving problems or meeting challenges that are encountered in life and career. (Howard S. Barrows and Ann Kelson (2000). The Tutorial Proces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II)

  9. (二)傳統學習模式與PBL之比較 資料來源:洪榮昭‧林展立主編 (2006)

  10. (三)目標 •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 增強‘知識獲得’、‘知識記憶’及‘知識應用’的能力 • 發展‘知識轉化’、‘知識創造’、及‘理論建構’的能力

  11. (四)優點 • 建立自我學習動機 • 增進自主學習能力 • 增進理解力 • 發展更佳的技能 • 增進人際關係與團隊能力 • 促進智力發展 • 促進整合性的學習 (Bridges & Hallinger,1991;Mandin, Harasym, & Watanabe, 1995).

  12. (四)優點 • 接觸過PBL教職員與學生均認為PBL比傳統有趣 • 接受PBL方式的畢業生在職場表現比接受傳統教學的學生佳 • 接受PBL方式的學生比較能自我導向學習,能與人分享,提昇團隊的集體智慧 (Biggs, J. (2000). Teaching for quality learning at university. Buckingham, UK:Open University Press.)

  13. (五)教學方法與參與性對知識發展的影響 資料來源:洪榮昭‧林展立主編(2006)

  14. (六)障礙 1. 課程、教師與學生角色均需改變 2. 改變總是不易 3. 相同的內容需要較多的教學時間 4. PBL 花費較多 5. 教師缺乏以PBL教學之外在誘因 6. 教師缺乏扮演‘引導者’角色之技能

  15. 四、 PBL基本模式 資料來源:洪榮昭‧林展立主編 (2006)

  16. 五、PBL評量方式 資料來源:洪榮昭‧林展立主編 (2006)

  17. 五、PBL 評量方式 (實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