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第十一讲 社会主义 从空想 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

第十一讲 社会主义 从空想 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史上的历史性飞跃。. 第 一节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一)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一讲 社会主义 从空想 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讲 社会主义从空想 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

  2.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史上的历史性飞跃。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4. 1.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此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往往披上宗教神学的外衣,采取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表现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5. (1)莫尔和他的《乌托邦》 莫尔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就率先出来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提出空想共产主义原则,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的心声,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莫尔及其《乌托邦》至今还享有盛誉,其作品不失现实意义。 (2)康帕内拉和他的《太阳城》 康帕内拉提出了比莫尔更先进的思想:太阳城以生产小组为生产基层组织,由经验丰富、技能出色的人领导;重视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创造性地提出劳动光荣的思想;太阳城没有奴隶和仆人;十分重视理想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

  6. 2.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不再使用乌托邦的梦幻般的文学描写形式,开始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原则,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终于发展为“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代表人物:摩莱里(1720-1780) 马布利(1709-1785) 巴贝夫(1760-1797)

  7. (1) 摩莱里和马布利 摩莱里-《自然法典》 1755 马布利-《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756 《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 1776 他们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认为,只有建立公有制,人类才能真正的幸福和和平;提出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认为,理想社会应按照庄严的法律办事;提出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带有明显的小生产者的痕迹)。 (2)巴贝夫(1760--1797) 巴贝夫是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一位共产主义革命家和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平民宣言》、《在高等法院的终审辩护词》和书信中表达了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

  8. 3.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 圣西门(1760-1825)的“实业制度” 他认为,实业制度是使所有人享受最大自由和福利、 保证社会得到最大安宁的制度。 (2)傅立叶(1772-1837)的“和谐制度” 他认为,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大生产和科学艺术充分发 展的基础之上,是一个城乡结合、工农结合、城乡和工农 没有差别的社会。

  9. (3)欧文(1771-1858)的“公社制度” 他主张,通过改造环境来改造人的性格的理论。提出,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一个工、农、商、学相结合的组织;公社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综述: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杰出贡献: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缺点:带有虚幻和空想的性质。

  10.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11. (1)唯物史观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奠定了第一块理论基石。(1)唯物史观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奠定了第一块理论基石。 • 第一,唯物史观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把“人类理性”、“永恒正义”视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的理论缺陷,找到了用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的道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到人们的头脑中,也不应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到生产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12. 第二,唯物史观提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中,贯穿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必然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是历史的必然。

  13. 第三,唯物史观揭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变革的社会力量。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民是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人类解放事业中,无产阶级肩负着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第三,唯物史观揭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变革的社会力量。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民是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人类解放事业中,无产阶级肩负着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14. 第四,唯物史观阐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指明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道路。在阶级社会里各敌对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是根本对立的,他们之间的斗争构成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同样,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也离不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要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实现。第四,唯物史观阐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指明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道路。在阶级社会里各敌对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是根本对立的,他们之间的斗争构成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同样,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也离不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要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实现。

  15. (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奠定了第二块理论基石。(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奠定了第二块理论基石。 • 第一,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阐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对立的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唯一目的是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增值。榨取剩余价值、获取高额利润,是资本家一切活动的目的、动机、实质,它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性质。由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的追求,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加深,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化。这些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不能得到根本解决,最终只能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加以解决。

  16. 第二,剩余价值学说阐明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明确了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又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无产阶级的特殊地位决定他们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

  17.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对社会主义 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具体表现在: (1) 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 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但是不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他们夸大了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和精神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18. (2)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问题上 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空想社会主义者向往新的美好社会,但在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问题上,认为理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为人类始终存在着一种共同本性,人的本性一旦受到理性光芒的照耀,就能推动世界变革,推动新社会产生。

  19. (3)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上 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 空想社会主义者十分同情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悲惨境遇,他们只认为无产阶级是一个受苦最深应该获得解放的阶级,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认为个别独具慧眼的天才人物对理性的认识和发现推动了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是超越一切阶级的理性和正义的表现,把希望寄托在少数有“教养”的、容易接受真理的剥削阶级及其头面人物的身上。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20.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的 基本思想及其开放性 1.马恩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 第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变革资本主义旧制 度,建设共产主义新制度。 第三,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 战线。

  21. 第四,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 第四,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 来,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团结合作,互相支援。 第五,坚持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 第六,通过各种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 政权。 第七,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逐步改 造和消灭私有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达 到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建成共产主义。

  22. 2、马恩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测和设想2、马恩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测和设想 第一,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最发达、无产阶级数量最 多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实现,然后带动经济比较 落后的国家实现。寄希望于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 第二,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具有超越或不经过资本主义完整 的发展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 第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 动中应起先导和领导作用。处于资本主义以前的发展 阶段的一切国家只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 在战胜资产阶级方面做出榜样和支持,只有从实例中

  23. 看到怎样“把现代工业的生产力作为社会财富为整个 社会服务的时候”,这些落后国家才能走上这种缩短 的发展过程的道路。 第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有一个从资本主义社 会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实行无 产阶级专政。 第五,过渡时期结束后的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 和更高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 会(同属于一个社会形态)。

  24.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特征 ● 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 制。这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最基本的特征。 ● 社会生产将有计划的进行,不存在商品生产、 货币和市场。 ●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 已经消灭了阶级,国家将逐步自行消亡。

  25. 第二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将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第二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将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 展,是“自由人联合体”。)特征 ● 每个人在德、智、体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方面受到良 好的教育,成为社会和自然的真正主人。 ● 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和“真正自由的劳动”。 ● 随着阶级对立、阶级差别的消灭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 富,人们将实现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彻底解放。 ● 人们摆脱了私有观念、传统意识形态和旧文化、旧习 俗的束缚和影响,实现思想上的彻底解放为共产主义 新人。

  26.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开放性 (1)继承和发展人类创造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 (2)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思想体系,它永远面对世界,面对实际。 “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 第4卷,第670页。

  27. (3)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正确 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学说。 (4)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封闭体系, 而是具有生命力的创造性科学。 在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态度上,还要注意: 第一,坚持开放性与坚定性的统一,反对将二者对立; 第二,坚持革命性(批判性),反对教条化。 总之,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性、革命性(批判性)和开放性的统一,不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8. 马恩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马恩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0年来大工业已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马恩选集》第2版第1卷,第248—249页

  29.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 第4卷,第693页。

  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31.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无产阶级革命 1、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 2、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3、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32. 1、巴黎公社 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33. 2、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列宁认真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

  34.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 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也向全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35. 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不仅面临着巩固政权的任务,而且还面临着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决定了列宁、斯大林在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时,不得不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

  36. 1.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个时期: •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 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37. 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 1918年3月,苏维埃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战争暂时停止,列宁立即着手拟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 • 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和《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等一系列著作中,列宁制定了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途径等措施。

  38.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引起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惧、仇视和反抗。 • 从1918年夏天到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际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

  39. 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击退外国武装干涉者,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1921年初转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击退外国武装干涉者,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1921年初转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 •   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 • 这一决定,表明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对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又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列宁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40. 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 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 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 再次,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 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   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

  41. 列宁能够正视国情,面对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而是“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

  42. 2.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 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底完成。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

  43. 苏联模式 • 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 • 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 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 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

  44.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之后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

  45. 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 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 •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 • 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 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46. 三、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47. 1. 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 1918年在俄共(布)七大讨论修改党纲时,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将来是个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达到完备的形式,这些我们不知道,也不能说。只有未来建设者才能具体描述未来是什么样子。 • 在领导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践中,列宁所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主要有: • 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

  48. 列宁“政治遗嘱” • 《日摘纪录》 • 《论合作社》 • 《论我国革命》 • 《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 • 《宁肯少些,但要好些》

  49. 2.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2.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集中体现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0.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 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制度。 • 第四,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