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授課教師 ______ 指導

人際關係與溝通. 授課教師 ______ 指導. Chapter. 2. 人際關係與溝通理論. 摘 要 案例導讀 第一節 人際關係的本質與重要性 第二節 人際關係的發展與類型 第三節 人際溝通的原則與特性 第四節 人際溝通能力的特徵與守則 第五節 人際關係與溝通理論. 第一節 人際關係的本質與重要性. 一、人際關係的本質 人際關係的本質可依認識 程度深淺或關係親疏而區分為 (一) 認識的人 (二) 朋友 (三) 親密朋友或親密的人. 指我們大概知道對方姓名的這些人。譬如說,與我們同住一棟大樓的鄰居、同修一門課的同學,均屬於認識的人。.

jenny
Download Presentation

授課教師 ______ 指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際關係與溝通 授課教師______指導

  2. Chapter 2

  3. 人際關係與溝通理論 • 摘 要 • 案例導讀 第一節 人際關係的本質與重要性 第二節 人際關係的發展與類型 第三節 人際溝通的原則與特性 第四節 人際溝通能力的特徵與守則 第五節 人際關係與溝通理論

  4. 第一節 人際關係的本質與重要性 一、人際關係的本質 人際關係的本質可依認識 程度深淺或關係親疏而區分為 (一) 認識的人 (二) 朋友 (三) 親密朋友或親密的人 指我們大概知道對方姓名的這些人。譬如說,與我們同住一棟大樓的鄰居、同修一門課的同學,均屬於認識的人。 ※認識的人是我們大概知道對方姓名的這些人。

  5. 一、人際關係的本質 人際關係的本質可依認識 程度深淺或關係親疏而區分為 (一) 認識的人 (二) 朋友 (三) 親密朋友或親密的人 當我們樂於與對方互動時,他們即可能變成朋友(friends)。 5

  6. 一、人際關係的本質 人際關係的本質可依認識 程度深淺或關係親疏而區分為 (一) 認識的人 (二) 朋友 (三) 親密朋友或親密的人 係指:能夠與我們分享內心世界或深層情感的人。 ※親密朋友是指能與我們分享內心世界或深層情感的人。 6

  7. 二、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一) 滿足基本的社會需求 (二) 能幫助人以自我瞭解 (三) 可以自我肯定與實踐 (四) 可自我檢定是否健康 追求需求的滿足是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而人際關係又是個人的基本社會需求。 7

  8. 二、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一) 滿足基本的社會需求 (二) 能幫助人以自我瞭解 (三) 可以自我肯定與實踐 (四) 可自我檢定是否健康 人際關係不但有助於我們的自我認識與瞭解,更可使個人建立良好的人際 關係。 8

  9. 二、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一) 滿足基本的社會需求 (二) 能幫助人以自我瞭解 (三) 可以自我肯定與實踐 (四) 可自我檢定是否健康 人際關係不僅促使我們自我肯定,也幫助我們達到自我實踐的目標。 ※人際關係不僅促使我們自我肯定,也幫助我們達到自我實踐的目標。 9

  10. 二、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一) 滿足基本的社會需求 (二) 能幫助人以自我瞭解 (三) 可以自我肯定與實踐 (四) 可自我檢定是否健康 人際關係的好壞會深遠的影響到個人的生理與心理健康狀況。 10

  11. 第二節 人際關係的發展與類型 一、人際關係的特性 (一) 變動性 (二) 階段性 (三) 程度性 (四) 多樣性 (五) 複雜性 (六) 溝通性 面對變化的人際關係,我們應該學習的是:如何促進彼此的溝通與瞭解。 ※人際互動關係通常會持續改變,而非處於固定不變或靜止狀態。 11

  12. 一、人際關係的特性 (一) 變動性 (二)階段性 (三) 程度性 (四) 多樣性 (五) 複雜性 (六) 溝通性 人際關係是階段性的發展,而非一蹴可成的結果。 12

  13. 一、人際關係的特性 (一)變動性 (二)階段性 (三)程度性 (四) 多樣性 (五) 複雜性 (六) 溝通性 指涉人際關係的深度與廣度之不同。 13

  14. 一、人際關係的特性 (一)變動性 (二)階段性 (三)程度性 (四)多樣性 (五) 複雜性 (六) 溝通性 指人際關係的多向度發展。 ※宗教、性別、族群與社區傳統等均可能左右或影響人際關係的發展。 14

  15. 一、人際關係的特性 (一)變動性 (二)階段性 (三)程度性 (四)多樣性 (五) 複雜性 (六) 溝通性 每一個社會均有各種不同的社會制度,每一種制度皆是由許多因素所構成。 15

  16. 一、人際關係的特性 (一)變動性 (二)階段性 (三)程度性 (四)多樣性 (五) 複雜性 (六) 溝通性 溝通是人際關係的重要特性之一,也是建立與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基礎。 16

  17. 二、人際關係的發展 (一) 接觸階段 (二) 涉入階段 (三) 親密階段 (四) 惡化階段 (五) 修復階段 (六) 崩解或離散階段 指關係建立初期,互動雙方彼此認識 17

  18. 二、人際關係的發展 (一) 接觸階段 (二) 涉入階段 (三) 親密階段 (四) 惡化階段 (五) 修復階段 (六) 崩解或離散階段 指雙方剛開始認識(acquaintance)的階段。 18

  19. 二、人際關係的發展 (一) 接觸階段 (二) 涉入階段 (三) 親密階段 (四) 惡化階段 (五) 修復階段 (六) 崩解或離散階段 指與對方有了進一步的承諾 (commitment),並將對方視為我們的重要他人 19

  20. 二、人際關係的發展 (一) 接觸階段 (二) 涉入階段 (三) 親密階段 (四) 惡化階段 (五) 修復階段 (六) 崩解或離散階段 指雙方關係開始變質或變壞,因而產生意見衝突或摩擦的狀況。 20

  21. 二、人際關係的發展 (一) 接觸階段 (二) 涉入階段 (三) 親密階段 (四) 惡化階段 (五) 修復階段 (六) 崩解或離散階段 至少涉及兩種不同時期:內在修復期(intrapersonal repair)與人際修復期(interpersonal repair) ※有些伴侶會出現修復期,但其他伴侶則會逕自決 定分手或終結關係。 21

  22. 二、人際關係的發展 (一) 接觸階段 (二) 涉入階段 (三) 親密階段 (四) 惡化階段 (五) 修復階段 (六) 崩解或離散階段 稱離散階段,亦即雙方關係的終止。 22

  23. 三、人際關係的類型 (一) 權力型 ( 二) 專業型 ( 三) 家庭型 ( 四) 友誼型 具有科層制或社會階層化的特徵,亦即古代儒家文化所標榜的君君、臣臣之倫理人際關係。 23

  24. 三、人際關係的類型 (一) 權力型 (二) 專業型 ( 三) 家庭型 ( 四) 友誼型 一種影響力的展現,它強調的是主觀的優勢條件。 24

  25. 三、人際關係的類型 (一) 權力型 (二) 專業型 (三) 家庭型 ( 四) 友誼型 個人在家庭中的人際模式會延伸至其社會生活。 25

  26. 三、人際關係的類型 (一) 權力型 (二) 專業型 (三) 家庭型 (四) 友誼型 互動相當頻繁且維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互動包含許多 不同類型的活動或事件,以及彼此間具有很大的相互影響力。 26

  27. 第三節 人際溝通的原則與特性 一、人際溝通的原則 (一) 不能沒有溝通 (二) 具不可回覆性 (三) 涉及倫理抉擇 (四) 溝通建立意義 (五) 闡釋影響意義 ※只要人們在一起,溝通即可能發生。 27

  28. (六) 促進與維繫關係發展 (七) 人際溝通並非萬靈丹 (八) 有效溝通技巧可學習 ※藉由溝通伴侶會討論彼此的期望、瞭解怎樣互動,以及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合適的溝通? 28

  29. 二、人際溝通的特性 (一) 個人獨特性 (二) 不可取代性 (三) 相互依存性 (四) 自我揭露性 (五) 內在獎賞性 (六) 訊息差異性 在低個人化的溝通場合裡,社會規範變成溝通的準則。 ※當他人說笑時,即使不好笑,也需要適度的回應對方。 29

  30. 二、人際溝通的特性 (一) 個人獨特性 (二) 不可取代性 (三) 相互依存性 (四) 自我揭露性 (五) 內在獎賞性 (六) 訊息差異性 儘管身旁可能有許多朋友或親人,但沒有一段關係是可取代的或能給予我們如此深刻的感受。 30

  31. 二、人際溝通的特性 (一) 個人獨特性 (二) 不可取代性 (三) 相互依存性 (四) 自我揭露性 (五) 內在獎賞性 (六) 訊息差異性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的認同是置基於我們與他人互動的本質。 31

  32. 二、人際溝通的特性 (一) 個人獨特性 (二) 不可取代性 (三) 相互依存性 (四) 自我揭露性 (五) 內在獎賞性 (六) 訊息差異性 在非個人化關係中,我們往往不會過度表現自己。然而,在個人化關係裡,我們較容易自在的分享感情與想法。 32

  33. 二、人際溝通的特性 (一) 個人獨特性 (二) 不可取代性 (三) 相互依存性 (四) 自我揭露性 (五) 內在獎賞性 (六) 訊息差異性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會花時間與朋友或情人相處。 33

  34. 二、人際溝通的特性 (一) 個人獨特性 (二) 不可取代性 (三) 相互依存性 (四) 自我揭露性 (五) 內在獎賞性 (六) 訊息差異性 每一個人均會試圖達成溝通的目的,但我們幾乎皆根據預定「腳本」以傳遞訊息。 34

  35. 第四節 人際溝通能力的特徵與守則 一、何謂人際溝通能力? 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 competence),則指 涉社會溝通的勝任能力(soci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亦即讓溝通有效的能力,而可達成特定互動中所要達成的目標; 35

  36. 一、何謂人際溝通能力? (一) 語言溝通規則 (二) 語言表達的權力關係 在語言溝通中,大家通常會不自覺的依循一種共同的溝通法則。 ※在語言溝通中,大家常會不自覺的依循一種共同的溝通法則。 36

  37. 一、何謂人際溝通能力? (一) 語言溝通規則 (二) 語言表達的權力關係 1. 權力語意(power semantic):指涉講話者的權力與地位層次。 2. 連帶語意(solidarity semantic):是指兩人具有共同的社會經驗,亦即彼此的熟悉度。 37

  38. 二、人際溝通能力的特徵 (一) 沒有絕對的溝通方法 (二) 溝通技巧視情境而定 (三) 溝通與他人密切相關 (四) 溝通技巧是可學習的 ※藉由觀察他人而學習新的和有效的溝通方法是可行的。 38

  39. 三、溝通能力守則:誰是溝通高手? (一) 發展多樣的溝通技巧 (二) 適當的調整溝通行為 (三) 採取雙方觀點以對話 (四) 監看自我的溝通行為 (五) 合乎倫理的人際溝通 ※要安慰某人,我們需要同情心。 39

  40. 第五節 人際關係與溝通理論 一、人際關係理論 (一) 霍桑實驗說 (二) 人際需求論 (三) 人格-情境互動模型 (四) 公平理論 (五) 社會交換論 (六) 形象互動論 當個人瞭解到自己成為實驗的研究對象,而表現出與平常習慣不同的行為時,即稱為「霍桑效應」(Howthorne effect)。 由於企業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所以,工人的行為不僅受到工作條件與待 遇等工資之刺激,也可能受到工作中的人際關係之影響。 ※改善工作條件與環境等外在因素,可提高勞動生產率嗎? 40

  41. 一、人際關係理論 (一) 霍桑實驗說 (二) 人際需求論 (三) 人格-情境互動模型 (四) 公平理論 (五) 社會交換論 (六) 形象互動論 人際互動有三種基本需求: 1. 融合(inclusion) 2. 控制(control) 3. 情感(affection) 41

  42. 一、人際關係理論 (一) 霍桑實驗說 (二) 人際需求論 (三) 人格-情境互動模型 (四) 公平理論 (五) 社會交換論 (六) 形象互動論 強調:人際行為是人格特質與情境特色互動的結果。若是以函數方式來表示,即為:B = f(P,S),亦即人際行為=人格與情境的函數。 42

  43. 一、人際關係理論 (一) 霍桑實驗說 (二) 人際需求論 (三) 人格-情境互動模型 (四) 公平理論 (五) 社會交換論 (六) 形象互動論 強調:人際行為除了有酬賞與代價的想法,也進一步發展出公平的概念, 亦即交換雙方會衡量獲得的利益是否公平? ※長久下來,如果妻子一直覺得不公平,則夫妻關係可能因此生變。 43

  44. 一、人際關係理論 (一) 霍桑實驗說 (二) 人際需求論 (三) 人格-情境互動模型 (四) 公平理論 (五) 社會交換論 (六) 形象互動論 人際關係是透過彼此互動所獲得的報 酬(reward)與代價(cost)而來。 44

  45. 一、人際關係理論 (一) 霍桑實驗說 (二) 人際需求論 (三) 人格-情境互動模型 (四) 公平理論 (五) 社會交換論 (六) 形象互動論 強調:個體對於他人的行為係透過思考與詮釋而來,互動是對於對方行為意義而產生的相對應行為。 ※如果男孩送了花,女孩也會對「送花」行為重新思考並賦與意義,才可能有所反應。 45

  46. 二、溝通理論 (一) PAC 理論 (二) 人際虛偽論 (三) 社會滲透論 認為:每一個人都有三種自我狀態: 1. 父母(Parent, 簡 稱P)自我狀態。 2. 成人(Adult, 簡 稱A)自我狀 態。 3. 兒童(Child, 簡稱 C)自我狀態: 46

  47. 二、溝通理論 (一) PAC 理論 (二) 人際虛偽論 (三) 社會滲透論 強調:溝通過程中,人們常為了面子與形象問題而以各種方式保護自己,以增加自我信任與減少人際衝突。 47

  48. 二、溝通理論 (一) PAC 理論 (二) 人際虛偽論 (三) 社會滲透論 藉由人際溝通的觀察,我們不僅可看出溝通話題的廣度與深度,也能反應出彼此關係的親密度。 48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