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PRESENTATION NAME

我心目中的軍醫典範人物 北越女軍醫日記 - 鄧垂簪. PRESENTATION NAME. 指導 : 郭世清教官 報告:吳鑫和、林庭毅. 前言. 戰時倫理困境之仁 v.s 忍 在國際人道法下,受到的保護與規範 《 鄧垂簪日記 》. 作者生平. 鄧垂簪 (Dang Thuy Tram) 越南女軍醫 1967 年畢業於河內醫學院 放棄進修眼科高階教育,自願加入北越軍隊。 進入越南中部戰場廣義省的一家野戰醫院工作 ,屬於戰場前線的軍醫官。 深受戰友和當地人民愛戴. 《 鄧垂簪日記 》 問世. 一本失蹤長達了三十五年的日記,記錄著 ..

jed
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NAME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我心目中的軍醫典範人物 北越女軍醫日記-鄧垂簪 PRESENTATION NAME 指導:郭世清教官 報告:吳鑫和、林庭毅

  2. 前言 • 戰時倫理困境之仁v.s 忍 • 在國際人道法下,受到的保護與規範 • 《鄧垂簪日記》

  3. 作者生平 • 鄧垂簪(Dang Thuy Tram) • 越南女軍醫 • 1967年畢業於河內醫學院 • 放棄進修眼科高階教育,自願加入北越軍隊。 • 進入越南中部戰場廣義省的一家野戰醫院工作,屬於戰場前線的軍醫官。 • 深受戰友和當地人民愛戴

  4. 《鄧垂簪日記》問世 • 一本失蹤長達了三十五年的日記,記錄著.. • 越戰的猙獰與恐怖、血腥與殘酷 • 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疲累 • 面對戰場現實的內心交鬥與掙扎 • 報效國家的革命情懷 • 軍醫兒女情長的一面.. • P.S.日記後來付印成書,首印30萬本,並迅速成為越南的頭號暢銷書。

  5. 戰爭的殘酷 • 日記中,鄧垂簪也不時的表露她身為一名軍醫的無力感: “昨天,一名受重傷的廿一歲軍人呼喊我名字,希望我能幫助他。但我無能為力。我望著他死在我那雙一無是處的手中,我眼淚不禁流了下來。” • 另一篇日記中,鄧垂簪則以憤恨心情描述她對戰爭中失去朋友之感受: “戰爭,不會管任何人的死或活。”

  6. 她痛恨美軍與當時的尼克松總統,她稱他們為「嗜血的惡魔」。她痛恨美軍與當時的尼克松總統,她稱他們為「嗜血的惡魔」。 • “瘋狗尼克松將戰事擴大,是多麼愚昧和可惡!我們都是人類,但有些人卻要用別人的血來灌溉自己的黃金樹,實在太過殘忍了。”

  7. 軍醫柔情的一面 • 鄧垂簪的母親表示,其實鄧垂簪當初前往前線目的,除了要打擊美國人這些「嗜血的惡魔」外,還要尋找一位青梅竹馬的男友。鄧垂簪日記中只以M稱呼這位後來讓她遍尋不著的男友,而從日記其中一篇可看出她對M的思念之情。 「你人在哪裡,M?我們真的相隔如此遙遠嗎?我的愛人。何以我的心猶在淌血。」

  8. 偉大軍醫的逝世 • 即使美軍的炮火近在咫尺,仍矢志不渝地救死扶傷。 • 1970年,27歲 • 幫助轉移傷員時,為了保護病人與護士,憑著一支CKC半自動步槍,以一人之力對抗120個美國士兵,最後倒在了美軍火力之下。 • 一段正要發光發熱的人生,一本驚世之作也就此畫下了充滿慨嘆的句點。

  9. 真相? • 據美方表示,越戰當時廣受軍民愛戴的鄧垂簪被視為北越的民族英雄,美軍想以她為攻擊目標以擊沉北越軍隊的士氣…。 • 這究竟是合理的戰術運用?或是違背戰爭倫理的血腥實例?

  10. 美軍閱讀《鄧垂簪日記》 “作者曾是我的敵人。但是每當我閱讀這本日記時,我總感到她的每個字都震撼著我的心靈。她是越南的安妮(曾以日記形式,記錄了二戰中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摧殘)。我相信她的日記,將會在世界各地流傳。” 弗瑞德.懷赫斯特

  11. 美軍懺悔:鄧垂簪是這樣犧牲的! • 2005.5.1 星期日,20 點 27 分 尊敬的尹伯母: 我希望這封信不會為您帶來哀愁,而是為您帶來 擁有一位特殊女兒的母親的自豪,我必須向您重 復多少年以來我仍然堅信不疑的事實-那就是您女 兒犧牲的場合。 在一場戰鬥揭開序幕前,我與美軍一位士兵在戰 壕中靜候,我們互相交談著自己曾經參加過的戰 役。

  12. 他講給我聽他剛參加過的120名美軍與一位越南女兵對抗的奇特的戰鬥,他的部隊在德普西邊的密林中發現許多棚子,就在那一瞬間,對方有一個人向他們開火,美軍看到有許多人在樹林中拼命逃跑,為了抓活的,美軍向抗拒者呼籲投降,但得到的回應卻是更加猛烈地射向美軍的子彈。這是一位英雄無比的人物!雖然美軍武器裝備齊全, 但卻經過一段不短時間的戰鬥,才遏制了對方唯一的一名槍手,看到對方仍在開槍,美軍開始猛烈還擊並擊中了對方,但美軍沒有再抓獲其他任何人。

  13. 當美軍來到那人倒下的地方時,才發現那是一位婦女,她是為了保衛一座醫院中的傷員。在她身旁只有一支 CKC 半自動步槍,一個裝著幾本小冊子的帆布包。 • 戰爭中,我的任務是針對繳獲敵方的一切資料進行檢查。那位美國兵向我所講的故事,肯定是關於已犧牲的,而在此不久後我又收到的日記本的女主人的故事。在那段時間中,再沒有其他任何資料顯示出與那位美國兵講述有異議的地方。

  14. 正因如此,我堅信我聽到的故事正是對日記本女主人之死的生動描述,那就是鄧垂簪女醫生的第二本日記。正因如此,我堅信我聽到的故事正是對日記本女主人之死的生動描述,那就是鄧垂簪女醫生的第二本日記。 • 您的女兒據說在日記本中記錄時間的最後一天之後的一個月,在一場戰鬥中犧牲,託一位嚮導的指引,你們已在 1979 年把她的骸骨從廣義省帶回河內。是否她躺在德普縣西邊的一排高山下?她的戰友有沒有講述她犧牲的經過? 35年來,我一直相信鄧醫生死得必將像她所活著的一樣~完全奉獻,無私奉獻。

  15. 如果我已觸犯了您心中隱私的話,請允許我向您道歉,並希望這不是一件壞事。這一切在我心中隱藏得太久了,而今天我仍在尋找答案。如果我已觸犯了您心中隱私的話,請允許我向您道歉,並希望這不是一件壞事。這一切在我心中隱藏得太久了,而今天我仍在尋找答案。 • 弗瑞德.懷赫斯特

  16. 結語 • 在這本書,我們見識到偉大的軍人情操,以及可貴的人道關愛精神。身為一位軍醫,她志願在戰場前線拯救死傷,鄧垂簪總是不顧一切,在心裡只有那奄奄一息、急需救援的傷兵們。到後來,卻為了保護傷患而慘死敵軍手下,令人不勝唏噓。

  17. 從她的日記中,可以見到戰爭的殘酷與無奈,也可見她內心感性的一面。她一生堅守的信念,並不是民主陣營所擁護的一方。從她的日記中,可以見到戰爭的殘酷與無奈,也可見她內心感性的一面。她一生堅守的信念,並不是民主陣營所擁護的一方。 • 但就像資本主義雖然為全球大多數先進國家所採納,然也因此造成財產分配不均、貧富差距大等問題,而為更多人所詬病。真正令人動容的是她為了同袍犧牲奉獻的精神,為了解救同袍脫離苦難的付出。

  18. 雖然處在烽火連天的戰場上,但從她的文字中卻處處都感受到了希望。即使隨時會失去性命,她的眼中還是充滿著愛與關懷。雖然處在烽火連天的戰場上,但從她的文字中卻處處都感受到了希望。即使隨時會失去性命,她的眼中還是充滿著愛與關懷。 • 最後,她選擇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生命,以一己之力奮勇抵抗100多名的美軍,為了搶救傷患而死,也為她的生命做了最好的詮釋。

  19. 參考資料 • 1.(越)鄧垂簪。昨夜我夢見了和平: 鄧垂簪日記。華文出版社。 • 2.越戰少女日記:昨夜我夢見了和平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ook/2010-05/26/c_1214330.8.htm • 3.越戰中的少女:昨夜我夢見了和平 http://big5.jrj.com.cn/gate/big5/finance.jrj.com.cn/book/2010/05/2609517529861.shtml • 4.越南女軍醫「鄧垂簪日記」http://rasshia.spaces.live.com/Blog/cns!6F53F646218BD809!2679.entry • 5.http://big5.china.com/gate/big5/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4/62/20071212/14542752_8.html

  20. Thanks for Listening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