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第 六 章

第 六 章. 现代汉语词汇的 熟语系统. 两个问题:. 1 、熟语的性质与类别 2 、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谚语的特点. 1.1 是熟语 熟语是语言中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 1.2 熟语与俗语. 熟语——是从语言片段的定型性来说的。 俗语——是从语言片段的来源和性质角 度说的。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 语及部分成语。“俗语源自民俗语 言并以民俗语言为其根本属性”。. 1.3 熟语的类别: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六 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六 章 现代汉语词汇的 熟语系统

  2. 两个问题: • 1、熟语的性质与类别 • 2、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 谚语的特点

  3. 1.1 是熟语 • 熟语是语言中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

  4. 1.2 熟语与俗语 • 熟语——是从语言片段的定型性来说的。 • 俗语——是从语言片段的来源和性质角 度说的。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 语及部分成语。“俗语源自民俗语 言并以民俗语言为其根本属性”。

  5. 1.3 熟语的类别: • 成语 • 惯用语 • 歇后语 • 谚语

  6. 1.4 熟语的特点 • 1.4.1 结构的定型性 • 1.4.2 意义的整体性 • 1.4.3 功能的整体性

  7. 1.4.1 结构的定型性 • 熟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关系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替换成分或改变结构关系。也有特殊的情况: • 符合发展规律的改变: • 揠苗助长 → 拔苗助长 • 挖社会主义墙角、走领导的后门儿 • 不符合发展规律的改变: • 默默无蚊 随心所浴 一网情深 • 百衣百顺 油备无患 咳不容缓 • 一见钟琴 百闻不如一键

  8. 1.4.2 意义的整体性 • 熟语尽管比较长,但各部分的意义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很大一部分熟语的字面意义之后还有另外的意义,即具有意义的融合性或双层性。如: • 此地无银三百两 • 五十步笑百步、踢皮球 • 但不是所有的熟语都具有融合性,而是组合性的,如: • 谨小慎微、礼多人不怪、日积月累、 • 以理服人、送往迎来、安居乐业……

  9. 1.4.3 功能的整体性 • 一个熟语就是一个语言单位,熟语可以像一个词一样来构成句子,它是词的等价物。即使是较长的谚语也可以嵌入句子中作为句子的成分,如: • 谢殿子狗改不了吃屎。(作谓语) • 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 俗话说得好:“宁给饥人一口,不送富人一斗”。(作主语) • “瑞雪兆丰年”并不是一句迷信的俗语,而是一个有充分科学根据的论断。

  10. 2、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的特点

  11. 2.1 成语 • 2.1.1 什么是成语? • 历史上沿用或群众中长期流传的、 • 见解精辟、并含有特定意义的、 • 固定短语。

  12. 成语举例: • 闭门造车:关上门造车。比喻只凭主观 • 办事,不管客观实际。 • 宋代道元《景德传灯录》“闭门造 • 车,出门合辙(车迹)。” • 今义与古义不同。

  13.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开始稍微差一点,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一毫一厘,形容极小的数量),缪(谬)以千里。”

  14. 地老天荒 • 形容时代久远。也用作盟誓,表示永不改变。 • 宋杨万里《诚斋集·卷六》诗:“禹穴下窥正深黑,地老天荒知是非”。

  15. 东山再起 • 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 • 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16. 2.1.2 成语的特点: • 1) 历史的习用性 • 2) 意义的整体性、双层性 • 3 )结构的凝固性 • 4 )书语性强

  17. 历史的习用性 • 成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 A 神话寓言 炼石补天 黄粱美梦 • 望洋兴叹 画蛇添足 • B 历史故事 城下之盟 纸上谈兵 • 夜郎自大 洛阳纸贵 • C 诗文语句 进退维谷 文质彬彬 • 亦步亦趋 子虚乌有 • D 口头俗语 七嘴八舌 三心二意 • 有板有眼 呆头呆脑

  18. 成语意义的整体性、双层性 • 大多数成语具有意义的双层性。 • “成语的重要特征,凭之基本能同所有其他固定语区别开来的特征,是表意的双层性:字面的意义具有形象的比喻作用或使人联想的作用,透过它曲折地表现仿佛处于内层的真实意义”。 • ——刘叔新《固定语及其类别》(《语言研究论丛》第二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

  19. 2.1.3 成语的形成方式 • 截取式 • 抽取式 • 比合式

  20. 截取式 • 从现成的诗文典籍中截出固定的四字结构,如: • 杜口裹足——闭口不言,形容有顾虑而不敢接近。《战国策·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倒)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21. 抽取式 • 在典籍诗文中的一个或不同的句子中抽取出来形成成语。 • 徘徊歧路——喻犹豫不决。 • 南朝(齐)谢朓《观朝雨》:“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22. 比合式 • 综合故事、诗文用例概括而成。 • 纸上谈兵——喻不联系实际情况,发空议论。 • 孙吴非纸上,方略要从宜。 • 不随举子纸上学《六韬》,不学腐儒穿凿注《五经》。 • 上(宋真宗)知之,谓左右曰:“朕尝见儒人谈兵,不过讲之于樽俎砚席之间,于文字则引孙吴……” • 刘洁修认为出自以上宋人文句比合而成。

  23. 2.1.4 成语的使用 • 1 )弄清实际意义,特别要注意一些古代语素的意义。P143+P147练习一 • 2 )尽量沿用原型 • 3 )注意字形与字音 刘洁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1989年 刘洁修《成语源流大辞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http://www.bookchinese.com:7751/banklogin.asp

  24. 一 起 来吧!

  25. 2.2 惯用语 • 2.2.1 什么是惯用语? • 惯用语是口语中形成的表达一种习惯含义的固定短语。 • 吃鸭蛋、穿小鞋、磨洋工、挖墙角、单打一、唱反调、戴高帽、敲竹杠、抱粗腿、随大流儿、鬼画符、空架子… …

  26. 2.2.2 惯用语和成语的区别 • A 惯用语的口语色彩浓、现代性强,成语的书面语色彩浓,多源自古代。 • B 惯用语的定型性比成语弱,常可插入一些词语,或者颠倒其中成份的次序,成为一般的语句。 • C 惯用语一般是三字格的,成语一般是四字格的。 • D 惯用语以动宾结构为主体,成语则没有明显的突出的结构方式

  27. 刘叔新的区分标准 • “固定语中,凡表意具有双层性的单位,无论只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也无论具有悠久的历史或只产生于现代,都是成语。” • 穿小鞋、碰一鼻子灰……都是成语。

  28. 2.3 歇后语 • 2.3.1 是歇后语 • 是一种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前后 两个相关部分构成的 • 带有隐语性质的 • 风趣、形象的 • 固定短语。

  29. 歇后语举例 • 杨排风的烧火棍——用场大 • 帽子里藏知了——头鸣(名) • 买干鱼放生——不知死活 •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 猪八戒吃大肉——忘本 • 老虎拉车——没人敢(赶) • 猫不吃鱼——假斯文

  30. 竹筒倒豆子——全抖露出来 • 龙王发脾气——兴风作浪 • 张果老倒骑驴——背道而驰 • 聋子擂鼓,瞎子敲锣——各打各的 • 石膏做冰糕——顽固不化 • 骑着骆驼赶着鸡——不知高低

  31. 2.3.2歇后语的类别 • 1)喻意类 • 前部分是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 2)谐音类 • 后一部分借助同音或近音现象来表达字面外的意思。

  32. 1)喻意类举例 •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 老鼠给猫捋胡子——找死 • 梅香照镜子——一副奴才相 • 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失去权力) • 木头眼镜----看不透(不能彻底了解) • 快刀切豆腐----两面光(两边讨好) • 芝麻开花----节节高(越来越好) • 石碑上钉钉子----硬碰硬(以强硬态度对付 • 强硬态度)

  33. 2 )谐音类举例 • 老九的弟弟----老十 • 外甥打灯笼----照舅 • 梁山的军师----吴用 • 猪八戒的脊梁----无能之背 • 飞机上挂暖壶----高水瓶 • 纸糊的琵琶----弹不得 • 窗外吹喇叭----鸣声在外 • 老鼠爬秤钩----自己秤自己 • 猪八戒摔耙子——不伺猴(候) • 万岁爷剃头——不要王发(法) • 工业酒精----甲醇

  34. 2.3.4 歇后语的来源 • 有的学者认为是从《诗经·国风》中的“比兴引喻”发展而来。(温端政) • 来自古代隐语(如“木匠戴枷”,意即“自作自受”),将两部分连起来说,就成了歇后语。 • 来源于古代的缩脚语(如“友于兄弟”在后世变成“友于”)。 • 民间口头上某的某些“典故”。 • 结论:歇后语是多源的。

  35. 2.3.5 歇后语的不同称呼 • 歇后语在元代开始非常盛行。 • 林丁的《歇后语的名称》一文列举了几个地区的叫法: • 坎子—山东; 窍儿,局调—河南; • 言子—重庆; 歇后喻语——浙江; • 譬语—义乌, • 此外还有叫“厥语”、“缩脚语”、“独龙虎”、“谜语”、“俏皮话”等等。 • 温端政主张更名为“引注语”。

  36. 2.3.6 歇后语的语体风格 • 来自民间,口耳相传,贴近最底层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习见的事物构成出乎意料的诙谐与讽刺。 • 不宜在庄严的场合使用 • 磕一个头放八个庇——行好没有做恶多 • 耗子给猫当三陪——挣钱不要命

  37. 2.3.7 歇后语“歇后”吗?

  38. 2.4 谚语 • 2.4.1什么是谚语 • 流传于民间的形象通俗而含义深刻的语句。

  39.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刀子嘴,豆腐心。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笑一笑,十年少。 •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40.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 蜻蜓千百绕低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41. 2.4.2谚语的运用 • 可直接嵌入句子中: • 你啊,别这山望着那山高。 •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慢慢来。 • 也可用一些标记来提示,如“俗话说”、“俗话说得好”、“俗语说”、“常言道”等: •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你就别强求了。 •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对人太挑剔了。

  42. 2.4.3谚语的类别按内容分农谚、气象谚、讽颂 谚、规诫谚、风土谚、生活常识谚…… 按结构分单句、复句 • 名师出高徒。 姜是老的辣。 • 没有不透风的墙。 一口吃不成胖子。 • 活到老,学到老。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43. 2.5 四种熟语的比较: • 语言形式语体风格 成语 四字格为主书语性、雅居多 的固定短语文言成分多 歇后语由两部分构 口语性、俗 成的固定短语 地域性、谐趣 惯用语三字格为主口语性、俗 固定短语时代性强 谚语 固定句子 口语性、俗 地域性

  44. 语的雅俗之分 • 成语 雅成语 雅语 • 俗成语 • 俗语 • 谚语 • 歇后语 • 惯用语

  45. 语义特点 功能 定型情况 • 成语 多为 与词一样 很少拆开 • 双层意义 • 歇后 引语和 与词一样 少有“歇后” • 注解 • 惯用 多为 与词一样 可拆开使用 • 双层意义 • 谚语 整体性, 接近句子 很少拆开 • 双层性差

  46. 2.6 熟语与其他词汇成分(主要指单词)的异同点: • 相同点: • 都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来使用, • 与单词一样都是词汇的成员, • 具有结构的定型性, • 语义的整体性, • 功能的整体性。

  47. 不同点: • 从音节数上考察: • 一般意义上的词,主体是单音节、双音节的单词。 • 熟语的主体是“语”,即短语. 音节较长

  48. 2.7 熟语与自由短语和句子的差别 • 熟语是语言中固定的词的组合。 • 一般短语和句子是在言语过程中临时 • 组织起来的。 • 前者是语言单位,后者是言语单位。

  49. 深度探索: • 1、语汇、语汇学 • 2、语汇的范围 • 3、熟语的变异 • 4、熟语的同义表达 • 5、熟语的文化特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