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二、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世界. 1 、最早产生宪法的国家 — 英国 (不成文宪法). 2 、第一部成文宪法 — 美国 ( 1787 年). 3 、欧洲大陆第一部宪法 — 法国 ( 1791 年).

Download Presentation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2. 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3.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4. 二、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世界 1、最早产生宪法的国家—英国(不成文宪法) 2、第一部成文宪法— 美国(1787年) 3、欧洲大陆第一部宪法—法国(1791年) 4、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苏联 (1918年)

  5. 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返回 NEXT

  6. 宪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四次修正案: 1、1988年第七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 2、 1993年第八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 3、1999年第九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 4、2004年第十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正 返回 下一节

  7.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一)基本特征: 1、宪法内容的根本性 2、宪法效力的最高性 3、宪法修改程序的严格性

  8. 宪法效力的最高性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supereme authority 效力高于 普通法律 行政法规 组织规章 公民的行为准则 返回

  9. 宪法内容的根本性 宪法——国家的根本法 国家性质 根本制度 国家形式 基本经济制度 根本任务 基本权利义务 现代化建设 返回

  10. 宪法修改程序的严格性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提出修正案 通过修正案 修正案生效 返回 NEXT

  11. 3、从制定、修改的程序看,宪法比普通法律要更加严格、更为复杂。3、从制定、修改的程序看,宪法比普通法律要更加严格、更为复杂。 全国人大常委会 我国宪法修改 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 或1/5以上全国 2/3以上的多数通过 人大代表提议

  12.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保障公民权利原则 4、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13.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14.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

  15. 三、基本经济制度 • 1、明确规定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2、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分配制度,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6.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人民——政治概念

  17. 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权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社会经济权 文化教育权 特定主体权利 返回 NEXT

  18.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主席 国家行政机关 国家军事领导机关 国家审判机关 国家检察机关

  19.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 二、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 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 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20. 一、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一)民法的概念和原则 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1. 三、民法确立的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 《民法通则》第三条规定: “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

  22. 三、民法确立的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二)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三)保护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 *(四)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的原则 *(五)尊重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23. (二)民事主体制度 公民(自然人)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

  24.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5.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 开始于出生 • 终止于死亡 生理死亡 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两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下落不明公民为死亡的法律制度。

  26.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7.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8. 2、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包括痴呆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们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29. 15岁女孩买手机行为是否有效? 今年年初,正在念初三的15岁的小莉(化名)用积攒下来的压岁钱1200元,从北京静超时代通讯设备销售有限公司购买了一部“南方高科”S691型手机,但没用多久,手机却因主板出现故障而无法使用。

  30. 为此,小莉的母亲将静超时代公司告上法庭,认为小莉购机并未征得家长的同意,且手机又出现故障无法使用,要求法院判决双方的买卖合同无效,静超时代公司双倍返还货款2400元并赔偿经济损失。为此,小莉的母亲将静超时代公司告上法庭,认为小莉购机并未征得家长的同意,且手机又出现故障无法使用,要求法院判决双方的买卖合同无效,静超时代公司双倍返还货款2400元并赔偿经济损失。 静超时代公司辩称,销售商在销售过程中 不可能去判断每一个消费者的年龄,故不同意 双倍赔偿的请求。

  31. 6月1日,海淀法院以小莉购机时未成年确认合同无效,一审判决销售商返还货款1200元。其他不予支持。6月1日,海淀法院以小莉购机时未成年确认合同无效,一审判决销售商返还货款1200元。其他不予支持。

  32.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年仅15岁的 小莉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虽然她在购机时能够对手机的品牌、外观等进行选择,但却对其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即手机的通话费、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费等无法作出相应的预见,故法院认为小莉购机确系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

  33. 无民事行为能力 不满10周岁的人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需要进行民事活动时,必须完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34. (二)法人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35. 法人成立的条件 • 1、依法成立; •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6. (二)民事行为制度 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37.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 •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 意思表示真实; • 内容不得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道德; • 符合法定形式。

  38. 无效的民事行为: •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 •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

  39. (四)民事权利制度 财产所有权

  40. 财产所有权的内容(权能):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 占有(对财产的实际控制) • 使用(对物的性能的利用) • 收益(孳息,利用原物所取得的新增经济利益) 天然孳息 收 益 (孳息) 法定孳息 • 处分(所有人对其财产依法进行处置的权利)

  41. 债权 • 债的主体是特定的。 • 债的内容表现为债权实现只有通过请求债务人为一定的行为才能得到实现。 • 债的客体是债权人的权利和债务人的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又称债的标的。债的客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行为、智力成果。

  42. 继承权 财产继承,是指公民死亡或宣告死亡后,按照法定程序,将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

  43. 二、法定继承: • 概念: 指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的原则均按照法律规定处理的一种继承方式。

  44. (一)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父母、子女)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45. 三、遗嘱继承: 1、遗嘱 遗嘱是指公民生前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个人财产或其他事务预先作出处分,并于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

  46. (五)民事责任制度 • 1、民事责任是以财产责任为主的一种法律责任。 • 2、民事责任是对民事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 3、民事责任是以对权力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为主的一种法律责任。

  47. (六)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诉讼时效的种类: (一)一般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为两年

  48. (二)特殊诉讼时效。 • 1、身体受伤害要求赔偿的民事权利; • 2、未经声明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 •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承租人要求给付租金及赔偿损失的民事权利; • 4、向丢失或损毁寄存财产的寄存人请求赔偿损失的民事权利。

  49. (七)合同法律制度 第三节 合同法 一、合同法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 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50. 合同订立的程序: 要约 承诺 1、要约 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要约人 发出要约的人 受要约人 接受要约的人 2、承诺 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