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教 育 評 鑑

教 育 評 鑑. 鍾蔚起. 壹、評鑑的背景. 一、教育評鑑的內涵 — 以客體而論 方案 校務 課程 教材 人員. 壹、評鑑的背景. 二、教育評鑑專業化 評鑑專家需求 獨特知識與技能 正式學程 穩定的評鑑生涯機會 功能制度化. 壹、評鑑的背景. 二、教育評鑑專業化 專業組織 專業組織影響培育學程 專業組織自行訂立會員資格 評鑑實施的標準. 壹、評鑑的背景. 三、評鑑模式的建立 目標導向 經營導向: CIPP 消費者導向 專家意見導向:認可 辯詰導向 參與者導向. 壹、評鑑的背景. 四、評鑑理論架構形成. 知識建構:

ja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 育 評 鑑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 育 評 鑑 鍾蔚起

  2. 壹、評鑑的背景 一、教育評鑑的內涵—以客體而論 • 方案 • 校務 • 課程 • 教材 • 人員

  3. 壹、評鑑的背景 二、教育評鑑專業化 • 評鑑專家需求 • 獨特知識與技能 • 正式學程 • 穩定的評鑑生涯機會 • 功能制度化

  4. 壹、評鑑的背景 二、教育評鑑專業化 • 專業組織 • 專業組織影響培育學程 • 專業組織自行訂立會員資格 • 評鑑實施的標準

  5. 壹、評鑑的背景 三、評鑑模式的建立 • 目標導向 • 經營導向:CIPP • 消費者導向 • 專家意見導向:認可 • 辯詰導向 • 參與者導向

  6. 壹、評鑑的背景 四、評鑑理論架構形成 知識建構: 我們如何學習 評價: 我們如何評價 實務: 我們如何評鑑 使用: 評鑑如何被使用 受評者: 我們評鑑之對象

  7. 貳、評鑑的理論背景 一、本質與衝突 二、知識論 三、評鑑的運用與決策 四、方案理論

  8. 參、評鑑問題 一、評鑑概念的窄化: 客體、模式、目的、方式 二、專業化不足:組織、指標、人員 三、學術研究未能多元化

  9. 評鑑模式

  10. 模式的意涵 • 係以流程圖、架構圖、概念圖的形式 用以描述、執行、說明評鑑的示範性

  11. 模式的分類 • 以本質分: 規範性(prescriptive)vs.描述性(descriptive) • 以內涵真實性分:真評鑑(true-evaluation)、 假評鑑(pseudo-evaluation)、 準評鑑(quasi-evaluation) • 以取向分: • 以客體分:學校、教師、教育方案 • —教師:視導、專業成長、教師成就、自我評估

  12. CIPP模式 背景評鑑 投入評鑑 目標 規畫 核心價值 行動 成果 歷程評鑑 成果評鑑

  13. 一、背景評鑑的目標 • 描述背景 • 預設受益者及需求 • 可能問題與阻礙 • 目標所需求的資源與機會 • 評估目標與方案的清晰性與適切性

  14. 二、背景評鑑的內涵、方法與運用 • 內涵:背景資訊 • 方法:觀察、Delphi • 運用:瞭解優缺點、提出計畫、處理環境

  15. 四種型態的評鑑

  16. 四種型態的評鑑

  17. CIPP評鑑中使用的方法

  18. CIPP四類評鑑型態對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鑑的角色CIPP四類評鑑型態對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鑑的角色

  19. 決定何時執行哪一類評鑑及蒐集哪些新資料的指引決定何時執行哪一類評鑑及蒐集哪些新資料的指引

  20. 決定何時執行哪一類評鑑及蒐集哪些新資料的指引決定何時執行哪一類評鑑及蒐集哪些新資料的指引

  21. 決定何時執行哪一類評鑑及蒐集哪些新資料的指引決定何時執行哪一類評鑑及蒐集哪些新資料的指引

  22. 多層級的學校功能分析表

  23. 多層級的學校功能分析表

  24. 差距評鑑(discrepancy evaluation) 教育方案改進評估

  25. 評鑑要素 • 標準:目標 • 成就:計畫是否符合標準 • 差距:標準與實際之不同 • 資料蒐集:依標準而定

  26. 模式

  27. 使用情境 • 方案的形成性階段,而非終了時 • 方案的改進或終止 • 評鑑人員為方案的促進者 • 須比較成就與標準的差異

  28. 使用步驟 使用差距模式規劃評鑑 修改成就或修改標準 建立方案 設計標準 蒐集成就資訊 界定差距 到此結束或 重複循環

  29. 活動內容

  30. 增權賦能評鑑(empowerment evaluation)

  31. 增權賦能的內涵 • 個人:心理、行為、交互作用 • 組織:成長、連結、決策 • 社區:改進共同生活

  32. 增權賦能的歷程 評估社區的關切議題及資源 促進適應更新、及制度化 設定任務與目標 與相關的觀眾溝通資訊 發展策略與行動計畫 監督過程及成果

  33. 增權賦能的循環結構 目的 反應 行動 小循環 反應 -正式與非正式 行動 -修正學習過程 反應 -正式與非正式行動 -修正策略 大循環 • 工作坊 • 任務 • 檢討評估 • 為未來進 • 行規畫 反應 -正式與非正式 行動 -修正任務 反應 -正式與非正式 行動 -修正目標 • 環境 • 組織的 • 工作場所

  34. 增權賦能的步驟 • 定義任務 • 探討評估:活動清單及評估 • 未來規劃

  35. 增權賦能的面向 • 訓練 • 促進 • 提倡 • 闡明 • 解放

  36. 限制 • 精確性 • 客觀性 • 偏見

  37. 學校評鑑

  38. 一、功能 • 診斷 • 證明 • 決策 • 管理與績效 • 改進與發展

  39. 二、內涵 課程/教材評鑑 學校整體評鑑 學校本位評鑑 校長/行政人員評鑑 計畫/方案評鑑 教師/教學評鑑 學生評鑑 學校層級評鑑

  40. 三、型態 • 管理者:內部 VS. 外部 • 方法:質化 VS. 量化 • 範圍:專業 VS. 全面 • 方式:自我、同儕、專家… • 技術:文件分析、觀察、訪談

  41. 四、原則 • 客觀:標準化&一致 • 民主:開放&合作 • 多元:投入&歷程&結果 • 動態: • 個別:學校特定環境 • 績效:學習者的成就&教育品質

  42. 五、美國的學校評鑑 良好評鑑的特徵 後設評鑑 1.確認受評要素 11.改善學校與解說 2.定義評鑑的使用與使用者 10.編輯總結性報告 關係人 3.發展參與者間合作關係 方案評鑑標準 9.提供形成性回饋 學校要素 4.定義參考規準 持續評鑑 精確性 適切性 可行性 效用性 8.獲取關係人的說明 溝通 5.蒐集活動與成果資訊 7.編輯評鑑的發現 6.評估環境因素

  43. 六、美國學校評鑑內涵 學校評鑑受評要素清單

  44. 學校氣氛評鑑檢核表

  45. 學校氣氛評鑑檢核表

  46. 七、我國學校評鑑 中央的學校評鑑政策 學校自我評鑑 行政支援 其他評鑑關係人對學校評鑑的關注 地方政府的學校評鑑措施 類科、學程與實習 校務行政常軌運作 教務與圖書館 學務與輔導 現場訪視評鑑 評鑑人員對學校評鑑的經驗累積與貢獻

  47. 學校本位評鑑

  48. 內部評鑑與外部評鑑之比較

  49. 學校層級內外部評鑑主要差異—如何兼顧?

  50. 動力源:自發 VS.配合 • 評鑑者:內部成員 VS.校外人員 • 目的:形成 VS.總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