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氮族元素

2012 届高中化学第二轮复习. 氮族元素.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 ---- 乔纯杰. 【 氮族元素递变规律 】. 1 、最外层都有 5 个电子,化合价主要有 -3 、 +3 和 +5. 7 N. 原子结构. 单质物性. 化学性质.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 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增多. 原子半径增大. 熔沸点先升高后降低. 单质密度增大. 单质氧化性减弱. 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15 P. 33 As. 2 、气态氢化物的通式: RH 3. 51 Sb. 3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通式为 HRO 3 或 H 3 RO 4.

izzy
Download Presentation

氮族元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2届高中化学第二轮复习 氮族元素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2. 【氮族元素递变规律】 1、最外层都有5个电子,化合价主要有-3、+3和+5 7N 原子结构 单质物性 化学性质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 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增多 原子半径增大 熔沸点先升高后降低 单质密度增大 单质氧化性减弱 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15P 33As 2、气态氢化物的通式:RH3 51Sb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 83Bi

  3. N +7 2 5 氮及其化合物 一、氮气 1、氮的原子结构 N2的电子式 N2的结构式 N≡N 2、物理性质 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难液化,密度比空气略小,与空气密度相近,故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2。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

  4. N2 + 3H2 2NH3 3Mg + N2 Mg3N2 放电 N2 + O2 2NO 6Na + N2 2Na3N 3、化学性质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代替稀有气体做保护气。 (1)与氢气的反应 (2)与金属反应 (3)与氧气反应

  5. 根瘤菌 N2化合态氮 4.氮的固定 【定义】: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的 氮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1)人工固氮:N2 + O2=2NO N2 + 3H2 2NH3 (2) 生物固氮: 5.氮的存在 氮元素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无机物中及有机物中

  6. 二、氮的氧化物 1、一氧化氮 是一种无色的有毒的难溶于水的气体;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2、二氧化氮 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的气体;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 溶于水跟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与N2O4(无色)可相互转化。

  7. 【NO与NO2的性质比较】 无色,刺激性气味 红棕色,刺激性气味 有毒 有毒(机理同CO) 3NO2 + H2O = 2HNO3 + NO 2NO + O2 = 2NO2 4NO2 + O2 + 2H2O = 4HNO3 4NO + 3O2 + 2H2O = 4HNO3 NO + NO2 + 2NaOH = 2NaNO2 + H2O 2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3Cu + 8HNO3(稀)= 3Cu(NO3)2+2NO↑+4H2O Cu + 4HNO3(浓)= Cu(NO3)2+ 2NO2 ↑+ 2H2O

  8. 【二氧化氮和溴蒸气的鉴别】 1.NO2和溴蒸气在性质上的相似之处: A.均有氧化性 B.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 C.能与碱溶液反应 2.NO2和溴蒸气在性质上的差异之处: A.通入水中,NO2溶于水发生反应后溶液无色而溴蒸气溶于水溶液呈橙色 B.通入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的为溴蒸气 C.通入CCl4有机溶剂中,溶于CCl4而且CCl4溶液呈橙红色的为Br2(气) D.将盛有溴蒸气和NO2气体试管放入冷水中冷却,气体颜色变浅的为NO2

  9. 【氮氧化物溶于水的有关计算】 • (1)NO2溶于水: 3NO2+H2O=2HNO3+NO • (2)NO2、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4NO2+O2+2H2O=4HNO3 • (3)NO、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4NO+3O2+2H2O=4HNO3 • (4)NO2、NO、O2的混合气体全溶于水: n(N):n(O)=2 :5

  10. 三、氨 1.氨分子的结构 2.氨气的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和易液化。 【常见气体的溶解性】

  11. Pt 4NH3 + 5O2 === 4NO + 6H2O 高温 点燃 4NH3+3O2(纯氧)===2N2+6H2O 3、氨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NH3 + H2O NH3·H2O NH4+ + OH- (2)与酸反应: NH3+HCl=NH4Cl (3)与氧气反应:

  12. 一定温度 2NH3 + CO2 CO(NH2)2 + H2O 一定压强 微生物 CO(NH2)2 + 2H2O (NH4)2CO3 (4)与氯气反应: 2NH3+3Cl2=N2+6HCl 8NH3+3Cl2=N2+6NH4Cl NH3+HCl=NH4Cl (5)与CO2反应: NH3 + CO2 + H2O == NH4HCO3 NH3 + CO2 + H2O + NaCl ==NH4 Cl +NaHCO3↓

  13. 物质分类 构成微粒 主要性质 存在条件 【液氨与氨水比较】 液氨 氨水 纯净物 混合物 NH3 H2O NH3·H2O NH4+ OH- H+ NH3 不具有碱性 具有弱碱性 常温常压下不存在 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14. 【实验室制氨气】 1. 药品: 氯化铵晶体、熟石灰固体 2.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 装置: 固+固,加热型 4. 干燥: 用碱石灰(CaO 与NaOH固体混合物) 5. 收集: 向下排空气法 (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6. 验满: (2)蘸有浓盐酸(浓硝酸)的玻璃棒接近试管 口(产生白烟)

  15. 思考: 图2 1.图1棉花团的作用: 防止与空气形成对流, 提高集气速度和纯度。 2.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氨气? 图1 ①加热浓氨水法 ②浓氨水加碱石灰法 碱石灰吸水、溶解时放热,增大OH-浓度平衡逆移(图2).

  16. NH4+ + H2O == NH3·H2O + H+ △ NH4+ + OH— == H2O + NH3↑ △ (NH4) 2CO3== 2NH3↑ + CO2 ↑ + H2O 四、铵盐 1、结构: 具有离子键、共价键及配位键,属离子晶体。 2、物理性质: 都是易溶于水的晶体,受热易分解,与强碱反应放出氨气。铵盐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 3、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 (2)与碱反应 (3)受热分解

  17. 五、硝酸 1、物理性质 (1)纯硝酸: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密度为1.50g/cm3,沸点为83℃。 (2)市售浓硝酸:质量分数为69%,无色液体,因溶有NO2而显黄色,密度为1.42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16mol/L。 (3)发烟硝酸:质量分数≥98%的硝酸。 (4)红色发烟硝酸:溶有NO2的纯硝酸形成,极强氧化性。

  18. 4HNO3 === 2H2O + 4NO2↑+ O2↑ 热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硝酸的浓度越大,越容易分解 2、强氧化性 (1)与还原性物质反应:如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Fe2+、I-、S2-、SO2等。 (2)浓硝酸被还原成NO2,稀硝酸被还原成NO。 (3)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氧化性强。 (4)硝酸一般能将还原剂氧化到最高价态。

  19. ①与金属反应 A.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H之前的金属与硝酸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 B.常温时,Fe、Al遇浓硝酸时发生钝化现象。 C.不活泼金属(除Pt、Au)能在硝酸中溶解。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2H2O 3Cu + 8HNO3 (稀)== 3Cu(NO3)2 + 2NO↑+ 4H2O D.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1:3)叫王水,能溶解Pt、Au等极不活泼金属。

  20. C + 4HNO3(浓) == CO2↑ + 4NO2↑+ 2H2O △ S + 6HNO3(浓) == H2SO4 + 6NO2↑+ 2H2O ②浓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C、S等) ③与一些还原性离子的反应 3Fe2+ + 4H+ + NO3- == 3Fe3+ + NO↑+ 2H2O ④与某些有机物的反应(苯等)

  21. 微热 NaNO3 + H2SO4 === HNO3↑+ NaHSO4 3、硝酸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装置】: 曲颈瓶(曲颈甑) 【注意事项】: ①HNO3能腐蚀橡胶、乳胶管,故不能使用它们。 ②HNO3受热易分解,故只能微热。

  22. 六、硝酸盐 1、物理性质:易溶于水的无色晶体。 2、化学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故高温时是强氧化剂;在酸性溶液中氧化性较强。 3、分解规律: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亚硝酸盐+ O2 金属氧化物 + 4NO2 + O2 Hg Ag Pt Au 单质+ 2NO2 + O2

  23. 磷及其化合物 一、磷的分子结构:白磷和红磷 二、磷的存在和物理性质: 主要以Ca3(PO4)2存在于磷矿石中。原因:①磷在空气中易被氧化②磷单质比N2活泼。

  24. 【白磷、红磷的结构和性质比较】 白磷 红磷 色、态 白色蜡状 红棕色粉末 溶解性 不溶于水和CS2 不溶于水,溶于CS2 剧毒 无毒 毒性 40℃ , 易自燃 240℃ 着火点 密封,保存于冷水中 密封,防止吸湿 保存 用途 制高纯度磷酸 制安全火柴、火药 分子结构 P4正四面体 键角60° 结构复杂 (不作要求) 隔绝空气加热到260℃ 白磷 红磷 相互转化 加热到416℃ ( 升华后冷却 )

  25. 三、磷的化学性质 两种磷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在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P2O3 H3PO3 (二元酸) O2 冷水 HPO3 (剧毒) P2O5 热水 H3PO4 (无毒) P + PCl3 (液体) Cl2 白色烟雾 (固体) PCl5 浓HNO3 H3PO4 + NO2↑+ H2O

  26. Ca3(PO4)2 + 3H2SO4== 2H3PO4 + 3CaSO4↓ 四、磷的化合物 白色固体 ,有强烈的吸水性 、脱水性,作干燥剂。 1、五氧化二磷(P2O5) P2O5 + H2O (冷水) = 2HPO3(剧毒) P2O5 + 3H2O(热水) = 2H3PO4(无毒) 2、磷酸(H3PO4) ①是一种三元中强酸 (电离不完全 ) ②高沸点非氧化性酸 (制HI HBr H2S 还原挥发性酸) ③磷酸比硝酸稳定,不易分解 。 【工业制法】:

  27. 3、磷酸盐 一种正盐 ,两种酸式盐 (三种) (2)转化关系: (1)种类: + OH- + OH- + OH- H3PO4 H2PO4- HPO42- PO43- + H+ + H+ + H+ (3)三种盐的溶解规律: ① 除K+ 、Na+、NH4+外的正盐和一氢盐均不溶于水。 ② 所有的二氢盐均易溶于水。 (4)常见的磷肥: ①普钙 (过磷酸钙) ②重钙 (重过磷酸钙) Ca3(PO4)2 + 2H2SO4= Ca(H2PO4)2 + 2CaSO4 ( 普钙 ) Ca3(PO4)2 + 2H3PO4= 3Ca(H2PO4)2 ( 重钙 )

  28. 【链接高考】 1.(2011福建)(1)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500℃生成白磷,反应为: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10C+P4O10===P4+10CO。每生成1 mol P4时,就有__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 (2)铈(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CeCl3易发生水解,无水CeCl3可用加热CeCl3·6H2O和NH4Cl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NH4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答案】:(1)20 (2)分解生成HCl,抑制CeCl3水解。

  29. 【链接高考】 2.(2011上海)(1)联氨用亚硝酸氧化生成氮的另一种氢化物,该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0,其中氮原子的质量分数为0.977,计算确定该氢化物的分子式。该氢化物受撞击则完全分解为氮气和氢气。4.30g该氢化物受撞击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2)氨和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尿素CO(NH2)2。尿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失去氨而缩合,如两分子尿素失去一分子氨形成二聚物: 已知常压下120 mol CO(NH2)2在熔融状态发生缩合反应,失去80mol NH3,生成二聚物(C2H5N3O2)和三聚物。测得缩合产物中二聚物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60,推算缩合产物中各缩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30. 【答案】: (1)HN3, 4.48 (2)3:1:1

  31. 谢谢!

  32. 【设计说明】 • 为2012届高三学生第二轮复习提供学习思路和方法,紧密联系高考,讲练结合,总结规律,提升能力。 • 在使用过程中,本课件也需要取舍。根据学生的水平更换练习内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