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第十七章 定量分析的误差 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第十七章 定量分析的误差 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学习要求: 1. 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修约规则和运算规则 2. 了解定量分析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3. 了解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基本方法 4. 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 17.1 有效数字. 17.1.1 有效数字的计位规则 1. 定义: 数据中能够正确反映一定量(物理量和化学量)的数字,即实际能测定到的数字叫有效数字。包括全部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只能是一位)不确定(或估计)数字。 有效数字要反映测量仪器的准确性,所有能测量到的数据都应记录下来。不能随意增减。. 2. 有效数字的计位规则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七章 定量分析的误差 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七章 定量分析的误差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 学习要求: • 1. 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修约规则和运算规则 • 2.了解定量分析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 3.了解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基本方法 • 4. 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

  2. 17.1有效数字 17.1.1 有效数字的计位规则 1.定义:数据中能够正确反映一定量(物理量和化学量)的数字,即实际能测定到的数字叫有效数字。包括全部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只能是一位)不确定(或估计)数字。 • 有效数字要反映测量仪器的准确性,所有能测量到的数据都应记录下来。不能随意增减。

  3. 2.有效数字的计位规则 (1) 仪器能测定的数据都计位。 例:分析天平测得数据:0.4252g 1.4832g 0.1050g 0.0105g 有效数字: 4位 5位 4位 3位 滴定管测得数据: 15.40ml 0.01L 有效数字: 4位 1位 (2)数据中起定位作用的“0”不计入有效数字位数 ① 有效数字中间的“0”是有效数字。 ② 有效数字前面的“0”不是有效数字(起定位作用)。 ③ 有效数字后面的“0”是有效数字。 ④ 改变单位并不改变有效数字的位数。当需要在数的末尾加“0”作定位时,最好采用指数形式表示,否则有效数字的位数含混不清。如2.5g以mg表示时应写成2.5×103mg,不能写成2500mg。

  4. (3)对于非测量所得数字,如倍数、分数关系,它们没有不确定性,其有效数字可视为无限多位。还有π、e等常数也是如此。对于pH、lgK等对数和负对数值,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仅取决于小数点后数字的位数,因其整数部分只代表10的方次。例如:pH=5.30,即[H+]=5.0×10-6,有效数字2位并非3位。(3)对于非测量所得数字,如倍数、分数关系,它们没有不确定性,其有效数字可视为无限多位。还有π、e等常数也是如此。对于pH、lgK等对数和负对数值,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仅取决于小数点后数字的位数,因其整数部分只代表10的方次。例如:pH=5.30,即[H+]=5.0×10-6,有效数字2位并非3位。

  5. 17.2.2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不同位数的有效数字进行运算时,应先修约,后运算。 1.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成双” 尾数(有效数字后面的第一位数)≤4舍弃; 尾数≥6进位; 尾数=5时, 若“5”后的数字为0则按“5”前面为偶数者舍弃,为奇数者进位; 若“5”后的数字不为0则“5”前面的数不论偶数或奇数均进位。

  6. 2.运算规则 (1) 加减运算:以各数中小数点后位数最少(即绝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进行运算。运算的结果只能有一位不定值。 例1:0.0121+22.54-0.0550=? 解:0.01+22.54-0.06=22.49 (2) 乘除运算:以有效数字最少(即相对误差最大)的数作为保留依据。 例2:0.0121×25.64÷1.0578=? 解:0.0121×25.6÷1.06=0.292 注意:对于整数参与运算,如6,它可看作为1位有效数字;又可看作为无限多个有效数字:6.000……。一般以其它数字来参考。 (3) 计算中遇首位≥8的数据,可在运算过程中多计一位有效数字。如0.0982,可按4位有效数字对待。

  7. 17.2 误差的产生及其表示方法 实验数据应包含两个内容:反映所测定的量是多少;反映数据的准确度。但在实际分析中所测结果不可能绝对准确,分析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17.2.1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测定数据与真实值不一致,这种数值上的差别就是误差。误差可控制得越来越小,但不能使误差降低为零。误差分为误差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 = 测定值– 真实值 相对误差更好地反映误差在测定结果中所占的比例。

  8. 为了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在绝对误差一定的情况下,应使试样的量较大。为了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在绝对误差一定的情况下,应使试样的量较大。 • 如使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一般情况下称量的绝对误差为±0.0002g,如欲称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1%,那么应称量的最小质量按下式计算: • 在滴定分析中,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视为±0.02mL,为使测定体积的相对误差小于0.1%,消耗滴定剂的体积应大于20mL,一般滴定体积可控制在20~30 mL(用50 mL滴定管)。

  9. 17.2.2 误差的分类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1. 系统误差(可测误差):在分析过程中,由某些确定的、经常的原因造成。 (1) 特点 ① 系统误差的数值(大小)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 固定; ② 具有重现性,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定时,总是重复出现; ③ 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 系统误差可通过校正的方法予以减小或消除。

  10. (2)产生原因和消除方法 ① 方法误差 产生原因:分析方法本身造成的。例:重量分析中的沉淀部分溶解或吸附杂质。滴定分析中反应不完全,有副反应等。 消除方法:作对照试验。用待检验的分析方法测定某标准试样或纯物质,并将其结果与标准值或纯物质的理论值相对照,即可判断分析结果的误差大小,然后通过校正系数校正试样的分析结果。 ② 仪器和试剂误差 产生原因:仪器不准、试剂不纯引起的误差。如:分析天平砝码重量不准,滴定管、移液管刻度不准、试剂(包括纯水)纯度较差,721分光光度计没有预热就工作等。 消除方法:校准仪器和作空白试验。在不加被测试样的情况下,按照与试样测定完全相同的条件和操作方法进行试验,所得结果称为空白值。从试样测定结果中扣除空白值就可得到比较可靠的分析结果。

  11. ③ 操作误差 产生原因:由操作人员的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习惯性的试样分解不完全、沉淀洗涤不完全或洗涤过分;观察终点颜色偏深或偏浅。 消除方法:安排不同的分析人员互相进行对照试验,此法称为“内检”。也可将部分试样送交其他单位进行对照分析,此法称为“外检”。

  12. 2.随机误差(亦称偶然误差) (1)产生原因:由难以控制、无法避免的因素(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的微小波动,仪器性能的微小变化)所引起的。故又称不可测误差。 (2)特点:其大小、正负具有随机性,这类误差在操作中无法完全避免,也难找到确定的原因,因此不可能用校正的方法减小或消除。 (3)减小误差的方法:分析结果随机误差的大小是随着测定次数的增加而减少。 通常在消除系统误差的情况下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一般4~6次,要求高时10次左右)和非常细心地操作可以减小随机误差。

  13. 3.过失误差 (1)原因:操作者由于马虎,不遵守操作规程,如读错数、加错试剂、溶液溅失等,这些属于过失误差。有过失的数据应弃去。 (2)消除:加强责任感,耐心细致,严格按操作规程办即可避免。

  14. 17.2.2 准确度和精密度 1.准确度:表示测定值(x)与真实值(T)接近的程度。测定值越接近真实值,准确度越高,反之准确度越低。准确度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通常用相对误差表示。 2.精密度: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重复(平行)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通常指个别测定值与平均值之间接近的程度),数据彼此越接近,精密度越高,反之精密度越低。精密度以偏差的大小来衡量。

  15. (1)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d) = 个别测定值(x) –算术平均值( ) 其中: 一般要求相对偏差在0.1%~0.2%左右。

  16. (2)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 平均偏差 :多次测定值偏差di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相对平均偏差 :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数。

  17. (3)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分析数据时,常用标准偏差(s)来衡量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当测量次数n<20,单次测定的标准偏差可按下式计算。 当测量次数n→∞, μ表示总体平均值,即无限次测定所得数据的平均值, σ表示无限次测量的标准偏差。 有时也用相对标准偏差sr[又常称为变异系数(CV)] 来衡量精密度的大小。

  18. 3.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①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差,所测结果不可靠,也就失去了衡量准确度的前提。 ② 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但只有高的精密度才可能有高的准确度。 例:A、B、C、D四个分析人员对同一铁标样(wFe=37.40%)中的铁含量进行测量,结果如图,比较其准确度和精密度?  

  19. 综上所述:系统误差影响测定的准确度,而随机误差对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有影响,评价测定结果的好坏,要同时衡量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定量分析报告一个分析结果时,要同时报告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测量次数。综上所述:系统误差影响测定的准确度,而随机误差对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有影响,评价测定结果的好坏,要同时衡量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定量分析报告一个分析结果时,要同时报告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测量次数。

  20. 17.3 有限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随机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也难以找到确定的原因,从每次分析的结果看,似乎没有什么规律性,但如果进行多次测量,对数据按统计规律处理就可以发现随机误差符合一定规律。 17.3.1 随机误差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的分布符合高斯正态分布曲线,其数学表达式即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式(高斯方程)为: y 表示概率分布;x 表示测量值; μ表示总体平均值,σ表示无限次测量的标准偏差。

  21. 随机误差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1)对称性;绝对值大小相等的正误差出现的概率与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2)单峰形;峰形曲线最高点对应的横坐标(x-μ)值等于零,表明随机误差为零的测定值出现的概率密度最大,即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大误差出现概率小,特别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极小; (3)有界性;一般认为误差大于±|3σ|的测定值并非是由随机误差所引起的。也就是说随机误差的分布具有有限的范围,其值的大小是有界的。x =μ时,y值最大,表明测量值向μ集中的趋势;

  22. 测定结果(x)落在±1σ范围内的概率为68.3%,落在±2σ范围内的概率为95.5%,落在±3σ范围内的概率为99.7%。此概率称为置信度或置信水平。

  23. 17.3.2 置信度与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对测定值进行统计处理:通过对随机样本进行有限次数的测定,用所得的结果来推断有关总体的情况,这就是对测定值进行统计处理的目的。 1.置信度与 m 的置信区间 • 置信区间: 在一定的置信度下,以平均值 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m的范围,称为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24. 置信度:在置信区间内包含的概率为置信度,它表明了人们对所作的判断有把握的程度,用P表示。u值可由手册中查到。在定量分析中,一般将置信度定为0.95或0.90。置信度:在置信区间内包含的概率为置信度,它表明了人们对所作的判断有把握的程度,用P表示。u值可由手册中查到。在定量分析中,一般将置信度定为0.95或0.90。 1.已知总体标准偏差σ时 实际测量中,通过有限次数的测定是无法得知μ和σ的, 只能求出 和s。当测量数据不多时,测定值和随机误差也不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服从t 分布规律。t值的定义为: 2.已知样本标准偏差s时

  25. 式中的tp,f是随置信度P和自由度f而变化的统计量,当f趋近于无穷大时,t分布趋近于正态分布。式中的tp,f是随置信度P和自由度f而变化的统计量,当f趋近于无穷大时,t分布趋近于正态分布。 tp,f可以查表得到。 f=n-1

  26. 由上可见,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取决于测定的精密度、测定的次数和置信水平。处理数据时,如把置信水平固定,测定次数越多,测定精密度越高,置信区越小,即平均值越准确。测定次数为20次以上到∞时,t值相差不大,这表明,当n>20时,再增加测定次数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已经没什么意义。由上可见,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取决于测定的精密度、测定的次数和置信水平。处理数据时,如把置信水平固定,测定次数越多,测定精密度越高,置信区越小,即平均值越准确。测定次数为20次以上到∞时,t值相差不大,这表明,当n>20时,再增加测定次数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已经没什么意义。

  27. 17.3.3可疑测定值的取舍—Q检验法 可疑值(异常值、离群值、极端值):在平行测定的数据中,有时会出现一二个与其它结果相差较大的测定值,称为可疑值。 可疑值取舍判断方法: 1.把一组测定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  x1,x2,x3,…… xn-1,xn,其中可疑值为x1或xn。 2.计算出统计量 Q;统计量(也称“舍弃商”)定义为 : (xn为异常值)  或 (x1为异常值)  

  28. 3.从下表中查出指定置信度下的Qp,n值,并进行比较。3.从下表中查出指定置信度下的Qp,n值,并进行比较。 4.如果 Q计算>Qp,n,该异常值应舍弃,否则应予保留。 例3.用硼砂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的浓度,获得如下结果: 测定次数 1 2 3 4 5 6 分析结果(mol·L-1)0.1020 0.1022 0.1023 0.1025 0.1026 0.1029 (1) 用Q检验法检验有无离群值(2)根据保留值,求平均值(3)求平均偏差 (4)求标准偏差s(5)求变异系数CV(6)求置信水平为95%时的置信区间。

  29. 解:(1) 从以上数据看,0.1020和0.1029有可能是离群值,作Q检验:查表得Q(90%)=0.56 则无离群值。 (2) (3) (4) (5) (6)

  30. 作 业 1~1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