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本草學

本草學. 高醫 麻醉科 盧奕丞 醫師. 參考文獻. 中醫學入門 文光 中藥用法十講 啟業 陜西中醫學院 教案. 藥物性能 1. 四氣 寒熱溫涼 平 寒: 清熱 瀉火 解毒 熱: 去寒 助陽 強壯 五味 酸苦甘辛鹹淡. 酸 能澀 能收 苦 能燥 能堅 能瀉 甘 能補 能和 能緩 辛 能潤 能散 能橫行 鹹 能下 能軟堅 淡 能利竅 能滲瀉. 藥物性能 2. 升降浮沉 氣厚則發熱主 浮 肉桂 乾姜

Download Presentation

本草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本草學 高醫 麻醉科 盧奕丞 醫師

  2. 參考文獻 • 中醫學入門 文光 • 中藥用法十講 啟業 • 陜西中醫學院 教案

  3. 藥物性能 1 • 四氣 寒熱溫涼平 • 寒: 清熱 瀉火 解毒 • 熱: 去寒 助陽 強壯 • 五味 酸苦甘辛鹹淡 酸 能澀 能收 苦 能燥 能堅 能瀉 甘 能補 能和 能緩 辛 能潤 能散 能橫行 鹹 能下 能軟堅 淡 能利竅 能滲瀉

  4. 藥物性能 2 • 升降浮沉 氣厚則發熱主浮 肉桂 乾姜 氣薄則發泄主升 麻黃 柴胡 味厚則泄主沉 大黃 黃連 味薄則通主降 澤瀉 牡蠣 • 歸經

  5. 七情合和 • 單行 • 相須 • 相使 • 相畏 減低烈性 十九畏 • 相惡 牽制療效 乾姜惡黃連 • 相反 加強毒性 十八反 • 相殺 去毒

  6. 藥物簡介 1 • 補養藥 補氣(陽) 人參 附子 補血(陰) 地黃 麥門冬 • 理氣藥 香附 橘皮 菖蒲 • 理血藥 丹參 三稜 白芨 • 發散藥 麻黃 桑葉 羌活 • 清熱藥 石膏 茵陳蒿 金銀花 犀角 • 止咳化痰藥 杏仁 川貝母 半夏 海浮石

  7. 藥物簡介 2 • 利水藥: 木通 茯苓 • 瀉下藥: 大黃 火麻仁 • 鎮靜安神藥: 酸棗仁 天麻 • 固澀藥: 浮小麥 龍骨 赤石脂 • 消食藥: 山楂 • 湧吐藥: 瓜蒂 • 殺蟲藥: 使君子 • 外用藥: 冰片

  8. 解表药 含义: 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叫解表 药。 又叫发表药。曾叫發汗药(風藥)。 功效:主要为解表(发表 ) 部分药具有: 利水消肿 止咳平喘 透 疹 消 疮 除痹止痛 止痒、通鼻窍、利咽等 風藥多燥 葛根獨潤 [常用术语有] 1 散风寒: 发汗解表 解表散寒 2 散风热: 疏散风热 3 散風濕 濕居於下 胃腸型感冒

  9. 五行表 (藥物) • 木 火 土 金 水 • 酸 苦 甘 辛 鹹 • 燥 焦 香 腥 腐 • 風 火 濕 燥 寒

  10. 适应病证: 主治外感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汗出 不畅 、头身痛、脉浮等。 部分尙可用于:水肿、咳嗽气喘、麻疹、风 湿痹证、疮痒初起等兼有表 证者。 药性特点: 1.多辛、质轻。 2.主入肺、膀胱经。 辛散发表,轻扬升浮,偏行肌表,有发汗,使表邪由汗而解的作用。正如《内经》所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肺合皮毛,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

  11. 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 分 类: 使用注意: 1.依表证类型及有汗无汗选相应的药。 2. 依兼证配适当的药。 3.发汗较强的药: ① 量不宜过多 ② “汗家、疮家、失血家, 不可汗”,即慎用。 ③孕妇、年老体弱等人慎用。 4.应因时因地用药。 5.不宜久煎。 6.饭后热服,并温覆其体,以助药力。

  12. 概论 • 含 义 • 功 效 • 适应病证 • 药性特点 • 使用注意

  13. 发散风寒药 • 含 义: 以发散风寒,治疗风寒表证为主要作用者, 叫发散风寒药。 • 药性特点: 1.均味辛、性多温 2.大多有较明显的发汗作用 3.归经:多归肺、膀经。   • 适应病证: 1.风寒表证(表实证、表虚证) 2.部分可治: 水肿、咳喘、麻疹、风湿痹 证、疮疡初期兼风寒表证。

  14. 麻 黄 • 基 源 • 药 性 • 功 效 • 应 用 • 使用注意

  15. 麻黄 草麻黄

  16. 草麻黄

  17. 麻黄 辛、微苦、温   肺、膀胱 发汗解表 -风寒表实证 + 桂枝(麻黄汤) 为辛温解表之要药及峻品 宣肺平喘 -肺气壅遏之喘咳实证 + 杏仁 风寒咳喘- 三拗汤(麻、杏、甘) 寒饮咳喘- 小青龙汤(细、干、半) 肺热喘咳- 麻杏石甘汤 具良好宣肺 平喘作用 利尿消肿 -风水证  为宣肺利尿之要药  风寒- 常与生姜同用  风热- 石、甘、生、枣(越婢汤)  风水表虚-防己黄芪汤 水腫 + 表實

  18. 麻 黄 • 麻黃辛溫 • 解表出汗 • 身熱頭痛 • 發散風寒 • 發汗散寒 宣肺平喘 行水消腫

  19. 麻黄特点 重在“发汗解表宣肺” 为发汗解表的要药及峻品,宜治风寒表实证。 具有良好的宣肺平喘作用,主治肺气壅遏之实证。寒热喘咳、有无表证均可选用 。麻黃以杏仁為臂助 具宣肺而利尿消肿之功,主治风水水肿。 生品-多用发汗解表、利水、散寒通滞; 蜜炙-多用于宣肺平喘。 5. 禁忌:表虛汗多、外感風熱及肺虛喘咳

  20. 桂枝 • 基源 • 药性 • 功效 • 应用

  21. 风寒表实证 + 麻黄 风寒表虚证 + 白芍 阳虚感寒亦可用 桂枝  辛甘 温  肺 膀 心  发汗解肌 -为外感风寒常用药。 发汗较麻黄缓和,但并不专于发散,长于宣阳气于衛分,具有助衛实表之功。 温通经脉 -主治寒凝血滞诸痛证 1.风寒湿痹- 善治肩臂部(二活) 2.胸  痹- 枳实薤白桂枝汤 3.中焦虚寒- 小建中汤 4.寒凝血滞- 痛经、闭经(温经汤)        癥瘕-桂枝茯苓丸 1.心阳↓ :心悸、脉结代(胸 痹) (炙甘草汤) 2.肾阳↓,膀胱气化失司:水肿、 蓄水证(五苓散) 3.脾阳↓:痰饮-脐下悸动、头晕 目眩(苓桂术甘汤) 助阳化气

  22. 桂枝 • 桂枝甘溫 • 橫行手臂 • 止汗舒筋 • 解表除痺 • 散寒解表 • 溫經 去風寒 活血通絡 • 助心陽 溫化水飲

  23. 桂枝 特点: • 辛温解表散寒,甘温助阳通阳胜寒。能温通一身之阳气,行里达表。 • 走表:本品并不专于发散,而长于宣阳气于卫分,具助卫实表之功。故风寒表证,无论表实、表虚、阳虚者,均宜选用。 • 入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上中下三焦寒凝诸痛证、脾肾阳虚,气化失常,水液内停诸证均可选用。治风寒湿痹痛,善治肩臂痛者。上肢病引經藥

  24. 紫苏 • 基源 • 药性 • 功效 • 应用

  25. 发汗力较温和,兼化痰止咳、行气 紫苏 辛、温   肺、脾 解表散寒 -风寒表实证,尤宜治伴有以下兼症: 1.咳嗽、咯少量痰—杏苏散 2.气滞胸闷- 香附、陈皮(香苏散) 3.内伤湿滞- 藿香正气散   行气宽中 -胸腹气滞、胸闷呕吐 (多种原因) 中焦受寒 食积气滞 湿阻中焦 恶  阻 梅核气 理气安胎-气滞胎动不安 解鱼蟹毒

  26. 紫蘇 • 紫蘇葉辛 • 風寒發表 • 梗下諸氣 • 消除脹滿 • 解表散寒 • 芳香理氣 • 和胃止

  27. 羌活  辛 温  肝 腎 膀胱 外感挾濕邪 辛溫解表 惡寒 發熱 身體沉重 骨節疼痛 頭痛 去風勝濕 - 羌活 上半身風濕 獨活 下半身風濕 桂枝肩臂手 風寒 升太陽經與督脈陽氣

  28. 羌活 • 羌活燥散 • 去風除濕 • 身痛頭痛 • 舒筋活血

  29. 藥物分類 • 補養藥 滋陰 補陽 五行

  30. 氣藥 香溫 • 1. 調氣 木香 平衡濁陰&清陽 • 2. 順氣 烏藥 升清陽 降濁陰 • 3. 理氣 陳皮 香附 • 4. 破氣 上 青皮 • 下 厚朴 • 5. 開竅 菖蒲 泌尿道 • 檀香 心 • 沉香 肝 調氣-氣結 破氣-氣鬱

  31. 血藥 • 破血 三稜 莪朮 較傷陰 藥性大於破氣藥 亦能破氣 • 活血 川芎 牛膝 較不傷陰 丹參入肝 去瘀生新 • 止血 白芨炒黑(水) 止血(火) 花蕊石 胃腸道出血必用 血瘀 無血瘀

  32. 清熱藥 類似抗生素 溫病條辨 • 降火 臟腑開竅處 石膏 梔子 • 燥濕 黃柏 黃蓮 黃芩 • 解毒 金銀花 連翹 • 涼血 菌血症 骨蒸 犀角 牡丹皮 泌尿系

  33. 化痰藥 • 宣肺 桔梗 前胡 • 清 天花粉 牛蒡子 川貝 • 溫 白芥子 • 痰積 半夏 厚朴 →順氣降逆

  34. 利水藥 入肺 肺 -三焦- 膀胱 • 通利淋濁 木通 車前子 膀胱 • 淡滲水濕 茯苓 豬苓 薏仁 豬苓湯 主水份代謝 RA可用 孕婦禁用 • 逐水利尿 葶藶子 大戟 攻伐 腫瘤 土剋水 入脾肺

  35. 瀉下藥 • 峻下 大黃 巴豆 • 緩瀉 郁李仁 麻子仁 番瀉葉

  36. 鎮驚藥 • 安神 酸棗仁 遠志 • 熄風 *天麻 殭蟬(無濁陰 故不腐) 神經科 癲癇 卒中 緊張 • *風不動 1. 天麻 清氣 2. 獨活 逐邪風 3. 白頭翁

  37. 固澀藥 斂氣 • 斂汗 浮小麥 • 澀精(白帶 遺精) 龍骨 牡蠣 • 止瀉(久痢) 赤石脂 禹餘糧

  38. 消食藥 • 肉積 山楂 • 穀積 神曲 麥芽 • 均消 雞內金

  39. 湧吐藥 • 宣法代之

  40. 驅蟲藥 • 下氣藥 破氣積 • 治蟲原則 酸苦 • 寄生蟲 遇酸不動 遇苦則下

  41. 外用藥 冰片蛇床子 可內服 • 冰片 氣竄 涼 開胃腸竅 • 蛇床子 婦科 痛經 熱 破氣 寒 溫胞

  42. Thank you for attentio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