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基進派及精神分析. 資料來源: 盧嵐蘭 (2006) 。現代媒介文化 - 批判的基礎,台北:三民。第七章,頁 190-228 女性就業率 連 14 年超越男性,經濟日報╱記者伊娃兒 ‧ 撒布/台北報導 2010.02.01 女性薪資 還沒平反, 【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 / 台北報導 】 2009.11.08 台灣女生瑞典樂活,楊佳羚,女書文化, 2007 年 04 月 05 日 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性別統計分析 愛滋病高發群.同性戀人數 14 萬 ,柬埔寨星洲日報. 2010/03/26

Download Presentation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基進派及精神分析 資料來源: 盧嵐蘭(2006)。現代媒介文化-批判的基礎,台北:三民。第七章,頁190-228 女性就業率 連14年超越男性,經濟日報╱記者伊娃兒‧撒布/台北報導 2010.02.01 女性薪資 還沒平反,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2009.11.08 台灣女生瑞典樂活,楊佳羚,女書文化, 2007年04月05日 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性別統計分析 愛滋病高發群.同性戀人數14萬 ,柬埔寨星洲日報.2010/03/26 中國衞生部:同性戀者不能捐血 27.08.2009 02:51

  2.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

  3. 女性主義(Feminism)

  4. 自由主義的基本理念 • 理性 • 自主與個人主義 • 平等

  5. 自由主義對女性主義的影響 • 婦女是人(human beings),具有理性 • 先做人,再做男人或女人 • 女性的自我就是存在的目的,而非為了做妻子與母親所以才存在

  6. 代表人物

  7. 代表人物

  8. 代表人物

  9. 對不平等的分析與政治訴求 根據主計處公布的人力資源調查,過去十年,女性就業人數共增加68.1萬人。不過,儘管女性就業成長幅度高於男性,但女性總就業人數仍低於男性 94年以後,女性薪資都為男性的八成以上,維持81%、82%左右

  10. 照顧小孩與料理家務 • 法律上的不平等強化了女人對婚姻與家庭的依賴 兩性家事參與率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4)

  11. 政治主張與改革方案

  12. 問題與批判 • 抽離社會情境的個人主義 • 未挑戰公私領域的劃分方式 • 隱含著男性中心取向

  13. 自由主義在台灣社會的應用 • 民法親屬編的修訂 • 單身條款與禁孕條款解除 • 職場性騷擾防治 早期台灣銀行與信用合作社行之有年的單身禁孕條款,就是最明顯的懷孕歧視。雖然銀行業已不在要求女性行員簽訂單身禁孕條款,也較不會以此來解雇,但是,懷孕生產的那一年,考績將理所當然不好。因為懷孕,所以上班日數較少,公司認為貢獻較低,所以考績敬陪末座,女性也只能默默接受。在銀行界更存在有因怕考績不好而不敢懷孕的女性,這種對母體的懲罰是非常野蠻和不道德的 民國91年勞委會提案立法「兩性工作平等法」 (後改為性別工作平等法),訴求女性在職場上應獲得公平待遇,除了要求職應避免性別歧視、性騷擾外,更可享有育嬰留職停薪、生理假、產假等權益

  14. 烏托邦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

  15. 烏托邦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 1960年代西方第二波婦運 社會主義女性主義泛指自十九世紀初葉以來,凡主張婦女解放必須透過社會、政治與經濟結構等全面性社會改造方能達成的女性主義思潮

  16. 社會主義興起的時代背景 • 1765年引發工業革命 •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 • 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自由主義的民主其實是「富人所有、富人所享、富人所治的政治」

  17. 十九世紀婦女的婚姻、家庭、工作與法律處境

  18. 烏托邦社會主義女性主義思潮 1820s-1840s • 革除婚姻家庭制度、廢除私有財產制 • 打破男女分工、情愛自由 • 實驗公社(共同村、結社) 巴黎公社(法語:La Commune de Paris)是一個在187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的日期為同年的3月28日)到5月28日期間短暫地統治巴黎的政府。由於評價者意識形態的不同,對它的描述也存在很大分歧,有人認為它是無政府主義;也有人認為它是社會主義的早期實驗;更有被認為標誌當代世界政治左翼運動崛起光輝起始里程碑,影響廣大深遠

  19.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

  20.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財產與國家的起源》(1884)恩格斯的《家庭、私有財產與國家的起源》(1884) • 一夫一妻家庭成為社會的主要經濟生產單位,女性的勞力任由丈夫支配,女性與孩童成為男性的私有財產 • 目的在確保父系子嗣血統的純正,女性身體被賦予交換價值,提供男性性欲與生產小孩 • 女性的性自由也被剝奪,中產階級婦女屬於特定中產階級男性的「私娼」

  21. 台灣父姓修法沿革

  22. 現代國家的法律對於夫妻的姓氏有如下5種情形:現代國家的法律對於夫妻的姓氏有如下5種情形: 堅持妻從夫姓原則:瑞士民法典第160條中規定:「(一)丈夫的姓氏為夫妻共同姓氏。(二)新娘有權當面向公民身份登記官員提出要求,將自己原有的姓氏置於夫姓之前。」 實行從一約定,無約定時從夫姓的原則。如《德國民法典》第1355條第2款就作此規定。 允許雙方當事人任意約定原則。如原《蘇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18條就作此規定。 妻子在姓名前冠以夫姓原則。1929年中華民國民法第1000條就作此規定 保持各自姓氏原則。中華民國民法第1000條(1998年修正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14條就作此規定

  23.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財產與國家的起源》(1884)恩格斯的《家庭、私有財產與國家的起源》(1884) 4. 策略─ (一)讓婦女參與公共生產行業 (二)讓育幼成為國家之事 (三)公有化生產資源,取消生產工具私有制 親職假(parental leave)

  24. Q: 百年之後,婦女經濟上可以獨立自主,但女性被物化、被男性暴力戕害的現象不曾減緩?

  25. 基進派女性主義 誕生於60年代末,70年代初

  26. 父權制度─壓迫的根源

  27. 父權制度─壓迫的根源

  28. 擁抱陰陽同體論(androgyny)或譯「中性」 • 排除性別區別,即朝陰陽同體文化努力 • 不與男性發生關係,即拒絕或改變異性戀制度,採取性別分離主義,而女同性戀主義乃是最徹底的方式

  29. 婦女本位觀 普遍地頌揚做女人(womanhood),包括女人的成就、文化、精神、同性戀,還有身體

  30. 分離主義─創造女人文化 女同性戀者是追求自由的婦女的楷模,是從 傳統的「女人味」定義裡撤退的自由人,他 拒絕逢迎「真正的女人」的社會期望

  31. 母親角色─要它或不要它 • 母親角色本身具有創造與快樂的潛力,造成婦女受奴役的根本,不是婦女的生育能力,而是社會的政治經濟體制 • 應該要摧毀母親角色的制度,而不是要廢除母親角色

  32. 賴嘉王老五

  33. 性─男女支配關係的關鍵 一、強暴─ 強暴的意義是與「女人是財產」這個觀念連結在一起的 強暴是少數男人為許多男人的利益而犯的罪行 男性的強暴意識形態是 一種有意識的恫嚇過程 ,藉之,所以男人使所 有女人處於恐懼之中 歷年每萬人口性侵通報被害人數-按性別分佈

  34. 性─男女支配關係的關鍵 二、色情─ 情色(erotica)與色情(pornography)的差異 色情以不平等為前提,不但教導男人看輕女人,也使他們對待女人如次等公民、不完全的人 色情應被當作違反民法、違反公民權來加以控制

  35. 精神分析女性主義 精神分析女性主義同意基進派女性主義的看法,認為父權制是一個重要現象,探討為何男性會無時無刻強化與維持父權制 引用佛洛伊德學派的觀念

  36. 男孩為解決伊底帕斯衝突,並避開閹割的威脅,它必須放棄原來的愛戀對象(母親) ,這種結果使他的本我(或欲望)從屬於超我(集體社會良知) 女孩由於沒有陽具,不會出現男孩那種強烈的閹割恐懼,他與原本愛戀對象(母親)的分離較為緩慢

  37. 佛洛伊德認為小孩會察覺到自己在三角關係(母、兒童、父)中的位置,並進而影響自我的發展,依男孩或女孩而分別轉變成認同父親或母親的過程,變成一個社會化的小孩佛洛伊德認為小孩會察覺到自己在三角關係(母、兒童、父)中的位置,並進而影響自我的發展,依男孩或女孩而分別轉變成認同父親或母親的過程,變成一個社會化的小孩 父親代表母親與小孩之間的第三者 拉岡(JacguesLacan,1901-1981)的理論 小孩是經由學習語言壓抑對母親的欲望,變成一個個體,以及接受性別差異的體系

  38. 父親禁止嬰兒與母親的合一 是一種亂倫禁制,屬於父權性質的象徵體系 父親的介入是影響性別認同的關鍵,壓制了小孩對母親的欲望,使小孩朝向獨立個體的發展方向,以及接受社會文化的價值與規範

  39. 媒介中的性別課題 自由派女性主義,反映於媒介領域,便是檢視與批判媒介領域呈現的兩性不平等 包括: 女性參與媒體組織的數量及位階 媒體機構在制度與管理方面出現的性別歧視 媒介內容呈現女性形象時的偏頗現象

  40. 影響主要有: • 語藝研究:探討一些女性的公開演說,暗指著男性演說者才是正當的研究對象,也就是認為這種活動屬於理性男人的領域 • 性別差異研究:探討兩性再溝通習慣與型態上的異同,此類研究飽受批評 • 內容分析:分析媒介內容再現兩性的數量差異,以及探討媒介內容呈現女性角色的種類與次數,檢視媒介內容反映女性地位變遷的程度 Q:差異是屬兩性本質上不同?抑或社會化的結果?

  41. 可以記錄流行文化呈現的女性形象,未能說明這些形象如何被產生、這些形象的意義為何、如何訴求女性觀眾可以記錄流行文化呈現的女性形象,未能說明這些形象如何被產生、這些形象的意義為何、如何訴求女性觀眾 有關馬克思學派/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被應用於傳播研究的情形 (E.AnnKaplan)以電視為例 將電視看成資本主義的機構,分析它們如何影響對女性形象的描繪 當電是透過生產觀眾數量已成為商品(即閱聽人商品),卻也再生產許多符合一般(支配的)社會對「女人」看法的女性形象

  42. 特別是能夠滿足特定經濟需求的女性形象 Ex: 當社會需要女性提供勞動力時,媒介便會刻劃一些職業婦女的形象 社會認為女性扮演家庭主婦的角色對經濟較有利時,便會再現一些滿足於家庭生活的女性 許多國家在20世紀早期開始給予婦女投票權,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企圖對女人在戰爭期間的貢獻表示認可 戰後因為保守勢力的反撲,特別是回報戰士的社會壓力,造成女人有些時候得放棄連戰前就已經有的工作,他們被迫讓位給退伍還鄉的士兵

  43. 內容分析: 探討流行文化中對性別與工作的描繪 流行文化產製體系本身的性別化 公/私領域的溝通差異 女性演說及女性刊物的歷史 電視節目中再現的生育、家務與女性處理公/私領域的方式 較少探討文化產物如藝術、文學與電影

  44. 基進派女性主義指出,一般電視常將傳統的家庭生活描繪成一種能夠解決各種問題的地方,並常出現強制的異性戀婚姻基進派女性主義指出,一般電視常將傳統的家庭生活描繪成一種能夠解決各種問題的地方,並常出現強制的異性戀婚姻 大眾媒介所描述的婚姻生活與真實生活之間經常出現落差,主流媒介大多只是一種支撐與強化異性戀霸權的工具,傾向排斥同性戀,經常予以汙名化 批判媒介的色情內容,在暴力色情中,女人更被極端的物化與野性化

  45. 傳統家庭生活

  46. 強化異性戀 污名化同志 同性戀遊行招至大災難

  47. 色情:物化女人

  48. 女性主義與傳播研究 由於女性一直被排除在(正式的與非正式的)政治、公共言論、軍事、高等教育、學術研究等領域之外,女性主義者必須從其他地方找出女性生活經驗的證據,如日記、信件、一般女性之間的聊天等 過去被視為私人的或個人的範圍,皆可成為學術研究的領域,應探討蘊含於文本、閱聽人、學者之間的各種觀察角度

  49. 女性主義也對傳統新聞學提出警訊,質疑傳統新聞學充滿男性價值女性主義也對傳統新聞學提出警訊,質疑傳統新聞學充滿男性價值 Beasley,1997,建議記者方面 • 體認客觀性是一個不可能達成的目標,應另尋其它框架新聞的方式,而非只是白種男人的世界 • 改變過時的新聞定義,最常被引用的新聞定義為新聞是關於「女人、金錢、犯罪」(women、wampum、and wrongdoing) • 將新聞學中的女性置於政治決策的脈絡內,傳統的新聞學多以官方及專家做為主要消息來源,女性較少佔有決策位置,傾向將女性排除在公共決策的討論 • 避免使用偏差及歧視的言語,並儘量不要描述身體外觀

  50. 應注意避免使用男性代名詞、少用母親或母性刻板印象的語詞、不要出現有性別歧視含意的形容詞應注意避免使用男性代名詞、少用母親或母性刻板印象的語詞、不要出現有性別歧視含意的形容詞 不要過於強調贏得選舉的「第一位」女性,會令人有一種印象,以為這種屬於在女性身上是少見與不尋常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