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自 源 头 开 始 的 探 索 ——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导读

自 源 头 开 始 的 探 索 ——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导读. 杨应崧 yingsongyang1@hotmail.com 2009. 一、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 (一)成效 1. 促进了高职教育理论的广泛学习与研讨; 2. 普遍增强了质量意识; 3. 争取了投入,加快了院校建设步伐; 4. 规范了院校管理; 5. 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6. 引导院校关注并培育自身的特色; 7. 加强了宏观管理。. 一、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

Download Presentation

自 源 头 开 始 的 探 索 ——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导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自 源 头 开 始 的 探 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导读 杨应崧 yingsongyang1@hotmail.com 2009.

  2.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 (一)成效 1.促进了高职教育理论的广泛学习与研讨; 2.普遍增强了质量意识; 3.争取了投入,加快了院校建设步伐; 4.规范了院校管理; 5.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6.引导院校关注并培育自身的特色; 7.加强了宏观管理。

  3.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 (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理念亟待更新 ——宗旨 ——内涵 ——创新 2.评估目的重心漂移 ——向“鉴定” (优秀)漂移 ——向“外延漂移”

  4.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 (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3.评估主体 ——单一 ——错位(主次) 4.评估指标刚性过大 强调量化标准,且 ——未考虑地区差异 ——未考虑行业、专业差异 ——未考虑动态发展

  5.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 (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5.评估方法刻板 ——形式过重,导致疲于应付 ——考察过宽,导致缺少“灵气” ——访谈不透,导致缺乏“深度” ——缺少“整体” ,导致“把脉”不准

  6.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 (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6.信息缺陷 ——缺少原始性——影响可靠性 ——缺少即时性——影响准确性 ——缺少动态性——影响指导性 ——缺少比较性——影响有效性 ——缺少综合性——影响整体性 ——缺少透明性——影响自发性

  7. 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 • 简而言之:三个字 1.“引”——引导办学方向、推进教学改革。 2.“变”——变“要我评”为“我要评”。 3.“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8. 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 (一)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与要求贯穿于整个方案设计,引导高职院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建设。 (二)引导学校把注意力集中到内涵建设上来。

  9. 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 (三)以分析诊断、促进改革与发展为主要目标,激发学校参与评估的内在需求。 (四)引导学校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逐步从规范管理(PDCA)走向知识管理(CCDU)。 (五)强化宏观管理和社会监督的效度与力度。

  10. 二、新一轮评估工作目标 (六)逐步形成: ——以学校为核心、 ——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 ——社会参与的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1. 三、启 示 (一)知识管理(KM)理论的启示 1.知识可以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类。 2.知识主要来自于经验。 3.知识螺旋:SECI (1)隐性知识在知识创新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 (2)共享、交流、互动是知识创造的推动力。

  12. 三、启 示 (一)知识管理(KM)理论的启示 • 4.知识管理是为了充分利用组织的智力资本、不断提高组织的知识获取、创造、传递与应用(CCDU)的能力,而对组织实施管理的理念与模式。 5.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中,知识的获取、创造、传递与应用都在一个先进的知识管理信息平台上进行。 6.“采纳和实施知识管理是企业融入知识经济的关键环节”。

  13. (二)平衡记分卡(BSC)理论的启示 三、启 示 1.评估宗旨:“衡量什么,得到什么。” 2.评估逻辑:果——因——效 。 3.指标体系: 主要成效区 (KRA) 关键成功因素 (KSF) 主要业绩指标 (KPI)

  14. (三)“田园工作”的启示 三、启 示 “田园工作”的要点: ——强调“整体论” ——时间上要求一年以上的周期 ——空间上限制在一个有限的区域 ——技巧上要求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 ——理论概括上要求由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性的理论

  15. 四、思 路 (一)由使命(各方需求)确定主要目标区(KRA) 1.高职院校主要的利益相关方: 学生、教职工、举办者、用人单位、家长、政府(社 区)。前三个在学校内部,后三个在学校外部。 2.主要成效区(KRA) : 成果(S) 培养过程与管理(P&M) 学习与创新(L&I) 资源(R)

  16. 四、思 路 (二)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的特点 : (1)立足点不在评估对象的上面或者外面,而是在它的里面。 (2)评估双方的注意力都容易集中于对内涵的发掘和机制的探索上 。

  17. (二)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二)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四、思 路 1.指标体系的特点 : (3)指标体系的形成过程决定了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 (4)因为抓住了关键、要害和内在逻辑,因此省时、省力、简捷、有效。 (5)因为以“采集平台”为基础,减少了评估双方的随意性,提高了评估结论的收敛性。

  18. 四、思 路 (三)在“PDCA”基础上搭建知识管理平台 1.大大提高信息的即时性、原始性和公开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鉴定、诊断的准确性。大大减少评估前的材料准备工作量 。 2.引导院校逐步将日常管理从建立“戴明循环(PDCA)”向建立“知识创新循环(CCDU)”的方向提升。 3.大大加快院校内部和院校之间信息交流的速度与深度,使得比较交流成为促进院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4.有利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利益相关方对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实时、准确,因而也更加有效的监督,从而提高决策的及时性和科学性。

  19. 五、方 法 1.由“果”切入——主要根据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提供的真实、即时、足够、知识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2.探究成因——开展以“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的现场考察调查。 3.多元主体——专家组组成、信息采集、考察过程等体现多元参与、全息成像。 4.点上剖析——典型剖析,深入过程。应用成功实践,实现面上推进。

  20. 六、方 案 介 绍 1.领导作用 2.师资队伍 3.课程建设 4.实践教学 5.特色专业建设 6.教学管理 7.社会评价 (一)主要评估指标

  21. 六、方 案 介 绍 ——“因(KSF)”的提示 ——以“16号文”精神为指向的“聚焦” (二)关键评估要素及说明: (三)建议重点考察内容 ——“果(KPI)”的提示 ——与“主要评估指标”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22. 六、方 案 介 绍 (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 自下而上生成; • 反映即时状态; • 部分信息知识化; • 服务于知识管理(充分交流共享)。 • (另作介绍) 特点:

  23. 七、案 例 为什么不能简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逻辑体系不同 ——主体不同(内部看还是外部看) ——导向不同(“命题作文”还是“自我诊断”) ——目的不同(以“诊断”、“开方”为主要目的,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院校提供的材料的“查证”上) ——方法不同(不是由点定面,而是连点成线、连线成网、由网及里、由里定性) 案例1

  24. 七、案 例 案例2 • 为什么不宜增加量化指标? ——导向性:评软不评硬、评动不评静 ——有效性:环境差异、个性差异、目标差异 ——科学性:Bohn’s原理

  25. 七、案 例 • 基本办学条件:院校设置评审;红、黄牌警告;评估入门条件。关键在理念。 • 双师素质比例:关键在理念、标准、机制。 • 双师结构:关键在理念、服务、机制、投入。 • 专业带头人:关键在理念、标准、策略、机制、文化。 案例2

  26. 七、案 例 案例3 • 怎么样剖析专业? ——设置依据:需求、比较、优势、弱点 ——培养目标:岗位(群)、要求、标准 ——培养方案:解构重构、课程体系、资源配置(含团队)、过程管理、质量监控 ——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社会评价:报到率、就业率、社会服务、跟踪调查 ——问题与对策

  27. 七、案 例 案例4 • 为什么强调“说课”,不强调“听课”? ——“说课”:说一门课 “听课”:听一节课 ——“说课”:准备在平时,无法应付 “听课”:准备在备课,可以应付 ——“说课”: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 “听课”:改进课堂教学

  28. 七、案 例 案例4 • 说哪门课:学校推荐、专家确定。 • 谁来说课:教学团队推荐、团队一起参与。 • 说些什么:从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说起,结合课程实际,介绍课程改革、建设的思路、方案、做法、效果等。专家组不给“模版”。 • 说课方式:深度访谈——说课人介绍、参与者(专家、团队成员等)平等交流、互动、研讨。

  29. 七、案 例 案例5 • 自评报告怎么写? ——依据“平台”提供的数据、信息: *概况 *理念 *目标 *成绩 *问题 *原因 *对策

  30. 七、案 例 案例6 • 关于评估结论 ——不分等级 ——“专家组可以不给结论” ——谁是决定“通过”与“暂缓通过”的最终权威 ——一点建议

  31. 有 关 注 释 • KM——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 • BSC——Balanced Scorecard,平衡记分卡 • KRA——Key Result Area,主要成效区 •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主要表现(业绩)指标 • KSF——Key Success Factors ,主要影响(成功)因素 • PDCA——Plan Do Check Act ,计划、实施、检查、改进 • CCDU——Capture Create Deliver Use,获取、创造、传递、使用

  32.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