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本讲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 制具有非常强 的资源动 员能力. 计划经济经济体制的弊端.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 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及其特点. 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iok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 本讲主要内容

  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计划经济体 制具有非常强 的资源动 员能力

  5. 计划经济经济体制的弊端 •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 • 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 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6. 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及其特点 • 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 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 市场能够较快地传递各种经济信号并灵敏地做出反应,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平衡; • 市场利用利益杠杆、通过竞争和优胜劣汰,给生产者以动力和压力,促使他们不断改进技术,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7. 市场失灵 • 在生产和消费活动存在外部性的场合,在相当一部分公共设施的供给方面,市场难以发挥调节作用 • 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的出现,垄断会排斥市场竞争,造成效率的下降,但市场本身并不能削除垄断 • 市场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实际上纯粹的市场调节会扩大收入差距,引发社会矛盾 •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它不可能自动地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稳定和平衡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 《不列颠百科全书》副总裁吉布尼等人时的谈话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 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思想、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邓小平与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 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4年80岁的邓小平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92年南方谈话 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1992年邓小平会见十四大代表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92年6月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 • 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各有其优势和不足。 • 市场经济应该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14. 市场经济的共性 • 资源配置 市场是基础性配置手段 • 微观层面 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 经济活动 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 宏观层面 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实现宏观调控 • 经济运行 法制起着基本保障作用

  1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6. 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 建立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不能简单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作为标准 建立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从根本上来说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本国的国情。

  17. 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三个有利于”标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 “三个有利于”标准

  18.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的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

  19.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20.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 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在其它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根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的原则,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21. 积极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 • 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

  22. 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 股份制既不姓“公”,也不姓“私”,看待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由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 股份制把不同产权的资本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各类财产关系归属明晰,权责明确;它与现代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管理体制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资本的流动,推进各种性质的资本间的收购、兼并、相互参股。

  23.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 其次,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 第三,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2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6.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2)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27.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 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才能保证建立和谐的经济关系 • 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28.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按劳分配以外的其它分配方式主要有: (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3)资本收益。 (4)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

  29. 规范收入分配 • 党的十七大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两个方面。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国家利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对初次分配的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如果初次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很难纠正过来。因此,在初次分配中就要注意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再分配也必须注意促进效率。如果把再分配调节力度搞得过大,就会既损害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从而也会损害效率,影响再分配的调节能力和社会公平的功能。

  30. 规范收入分配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31.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