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地 圖 判 讀 與 導 航

北  搜. 地 圖 判 讀 與 導 航. 大   綱. 地圖簡介 地形與地貌  等高線 位置  座標與方向系統 工具  指北針 、 高度計 、GPS 判讀與導航之要領 問題討論. 往金山. 往三芝、北 新 莊. 陽. 101甲線. 公. 金. 陽. 路. 小油坑. 中. 中湖. 金. 湖. 公. 戰. 大屯山. 備. 路. 道. 路. 七星山. 竹子湖. 擎天崗. 陽明書屋. 菁. 東. 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中心. 山. 昇. 路. 路. 底. 湖. 路. 101. 前山公園. 巷. 紗帽山.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地 圖 判 讀 與 導 航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北  搜 地圖判讀與導航

  2. 大   綱 • 地圖簡介 • 地形與地貌  等高線 • 位置  座標與方向系統 • 工具  指北針、高度計、GPS • 判讀與導航之要領 • 問題討論

  3. 往金山 往三芝、北 新 莊 陽 101甲線 公 金 陽 路 小油坑 中 中湖 金 湖 公 戰 大屯山 備 路 道 路 七星山 竹子湖 擎天崗 陽明書屋 菁 東 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中心 山 昇 路 路 底 湖 路 101 前山公園 巷 紗帽山 紗帽橋 惇敘高工 陽 投 公 路 往北投 路 山 菁 行 文化大學 仰 義 華岡藝校 德 路 大 道 往天母 往士林 大屯山區溫泉分佈圖 地 圖 簡 介 (1/3) • 地圖是我們認識地理環境的最佳工具,一張合宜的地圖勝過千言萬語。

  4. 離開溪谷上稜線 菜公坑山 883m 百 岩棚 拉 卡 百拉卡山 911m 2m 公 崩坍地 客服中心 路 1m 3×20m 2:1 廊 花 蝶 沙灘 2×5m 蝴 7m 二子山 896m 北 二子坪 1:3 大屯山 1092m 30m 3m 3m 5m 3m 大屯坪 3m 進入溪谷 巨石 面天堂 大屯西峰 985m 大屯南峰 960m 賴錫欽 溯 溪 圖 稜 線 圖 地 圖 簡 介 (2/3) • 常見的登山、溯溪圖

  5. 地 圖 簡 介 (3/3) • 地圖的主要功能是將龐大的地表縮小以便於直接觀察,其內容除了描繪山川河海等自然景物外,也記載著房屋道路等人文資料。 • 構成地圖四要素: • 記載內容→普通地圖、主題地圖 • 幾何轉換→地圖投影 • 比例尺→縮繪 • 符號化→以抽象符碼表現真實事物

  6. 地 圖 投 影 (1/2) • 地圖的繪製首先要將地球表面的經緯線體系,以某種有系統的方式轉換到平面的圖紙上,將曲面(三度空間)之幾何特性轉換到平面(二度空間)的方法,通稱為「地圖投影」。 • 地圖投影的種類發展至今已超過百種,不單有光學的投影也有純數學的轉換,當然還有以光學投影為主再輔以數學轉換修正者,但不論那一種方法都無法做到投影前後之幾何特性完全不變,就連同一個投影面的不同點,也都會產生不同比例的變形。通常我們是依據角度、面積、距離及方向等四方面來評估投影方式之特色及其適用範圍。

  7. 離投影面越遠 投影誤差越大 投影誤差 最小的地方 與投影面相切的地方稱為標準點或標準線 地 圖 投 影 (2/2) • 投影誤差示意圖    光源            曲面   平面 

  8. 投影帶 赤道 中央經線 橫置的圓柱 橫麥卡脫投影示意圖 橫麥卡脫投影法 (1/2) • 以圓柱形紙筒套於透明的地球儀上,取南北緯80度內的範圍,進行光學投影。

  9. 投影後的緯線 N 投影後的經線 投影帶寬 中央經線 橫麥卡脫投影 (2/2) • 為減少投影誤差,採用分帶投影。 • 經橫麥卡脫分帶投影展開後 • 緯線呈現水平狀態(如下圖之藍色線條) • 經線除中央經線外餘皆向極點傾斜(如下圖之紅色線條),最後皆集縮於極點。 • 投影範圍:南北緯80度以內。

  10. 地 形 圖 (1/5) • 地形圖是一種表示某一地區地表形貌的圖像,它所記載的內容大抵有三類: • 「地形」與「地物」:用以表現地表的一切自然及人文景觀。 • 座標系統及方向指示:作為地物之位置及方向標識。 • 度量或指示此類景物的標準和圖例註記。

  11. 地 形 圖 (2/5) • 顏色→大抵有紅、藍、綠、棕、黑等五色 • 紅色:用於公路、建築區、國界之描繪。 • 藍色:表示河川、湖泊等與水相關之事物。 • 綠色:表示森林、果園、旱田等有植物覆被之處。 • 棕色:所有地面起伏均以棕色表示之,例如等高線。 • 黑色:不屬於上列各類者皆以黑色為之。 • 圖廓 • 地圖上實際描繪地表的部分稱為「圖幅」 ,圖幅的四個邊則稱為「圖廓」,圖廓四周印有許多說明文字和圖例等資料,可以用來協助閱圖者認識及使用地圖。

  12. 地 形 圖 (3/5) • 圖幅與比例尺的關係:一般紙圖圖幅的尺寸東西寬約51公分,南北長約55公分,實際圖幅尺寸會因經緯度不同而有些許的差異。

  13. 地 形 圖 (4/5) • 圖廓註記種類繁多,包含圖名、區域名稱、圖號、圖組號、行政界限略圖、圖料表、圖幅接合表、偏角圖、圖例、地點指示例、比例尺、座標標示、等高線間隔、版次、其他註記。

  14. 地 形 圖 (5/5) • 圖號:提供地圖檢索之功能,圖號之編碼以1/100,000地圖之圖幅為準(經緯差皆為30‘),用阿拉伯數字編成四碼,前兩碼為行座標值;後兩碼為列座標值,例如9519 → 95為行;19為列。編碼之行列原點每個國家都不一樣,但大都以能涵該國疆域為原則,現行台灣地區地形圖係以14°N(位於東沙群島附近) 73°30‘E(位於帕米爾高原噴赤河附近)為標準分幅線之原點,然後往右往上各以30'的經緯度差編成行列座標值。

  15. 地 形 與 地 貌 • 如何在平面的圖紙上表現高低起伏的立體景像呢?一般使用的方法計有陰影法、暈滃法、分層設色法、描畫法及等高線法等五種,其中以等高線法最為常用,其餘四種則多用於小比例尺的地圖。  陰影法   暈滃法   分層設色法  等高線法

  16. 等 高 線 • 等高線為十八世紀荷蘭克魯圭斯及法國傅亞述所發明。係假定以平均海平面為基準,連接沿此基準面垂直距離相等之各測點使成一曲線,並將此虛擬曲線以適宜之比例縮繪於圖上。 • 相鄰等高線間之垂直落差稱為「等高線距」 。

  17. 真實存在的等高線(1/2)

  18. 真實存在的等高線(2/2)

  19. 地形圖上的等高線 • 圖上的等高線為便於計算高度和醒目起見,常分為下列數種粗細、形狀不同之線條: • 首曲線 • 計曲線 • 間曲線與助曲線 • 凹等高線 • 近似等高線

  20. 等 高 線 距

  21. 坡  度 • 表現坡度的方式: • 傾斜率:也就是斜率→0~∞      坡度=垂直落差÷水平距離 • 百分比法:一般建築常用→ 0% ~∞%      坡度=(垂直落差÷水平距離)×100% • 傾斜角:坡度=Tan-1(垂直落差÷水平距離) → 0~90。 • 如何從地形圖上量取坡度 • 在森林指北針的透明基板上刻劃直徑1公分的圓圈,利用該圓圈直接罩在地形圖上欲測量處,計算圓圈內的等高線條數,藉由換算表取得傾斜角。 • 等高線條數/坡度 換算表如次頁所示。

  22. 等高線條數/坡度 換算表

  23. 地形與等高線的關係 (1/3) • 均等坡(一) • 均等坡(二)

  24. 地形與等高線的關係 (2/3) • 凹形坡 • 凸形坡

  25. 60 60 50 40 40 地形剖面 地形剖面 30 20 20 10 0 0 50 40 40 30 20M等高線距所產生的等高線圖 10M等高線距所產生的等高線圖 20 20 10 0 0 地形與等高線的關係 (3/3) • 不同等高線距所產生的等高線圖

  26. 實地與等高線圖對照(1/3)

  27. 實地與等高線圖對照(2/3)

  28. 實地與等高線圖對照(3/3)

  29. 等高線的特性 (1/2) • 等高線必成封閉曲線。 • 等高線絕不分歧、中斷或與其它等高線相交。 • 同一比例尺之地形圖,等高線的間隔越小則表示該處之坡度越陡;間隔越寬則坡度越緩。 • 兩條等高線之間不一定是均勻的斜坡。由於比例尺的關係,有許多小起伏的地形可能就隱藏在其間。 • 等高線的曲率中心在稜線即表高處,在谷線則表低處。

  30. 等高線的特性 (2/2) • 由於侵蝕及堆積的現象,等高線越過河流或山谷時,必須沿河岸伸向上游,至河底相等高度時再行折向下游,成一反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曲線,將這些V字形曲線的頂點連結成一條虛線則稱之為凹線、合水線或谷線;當等高線穿越山脊時,必向下彎去,成U字形(尖端指向低地)曲線,將這些U字形曲線的頂點連結成一條虛線則稱為凸線、分水線或稜線。※稜線若呈V字形而谷線呈U字形,甚至呈不連續狀,則該地區可能有較堅硬的岩磐,易形成懸崖、瀑布或峽谷。 • 等高線必與最大傾斜線垂直相交:對於一個傾斜面而言,沿坡度最陡的方向(即「最大梯度」的方向)所連成的曲線定義為「最大傾斜線」,但等高線所能顯示的最大傾斜面約為70~80°,超過這個坡度其等高線幾乎重疊無法明確顯示,通常以變形記號表示,若涵蓋面積不大則直接以斷線表示之。

  31. 地形剖面連連看

  32. 位  置 • 避免辭不達意、雞同鴨講。 • 必也正名乎 • 雙溪、腦寮、畚箕湖、嶺頂、嶺腳、芊蓁林… • 範圍 • 點或是面,面積有多大,精確度如何? • 共同的語言 • 位置的描述方式主要要兩種 • 絕對方式→座標系統 • 地理座標 • 方格座標 • 相對方式→方向與距離 • 方向表示法

  33. 北極 地 軸 80° 60° 50°N 60°E 40° 經線 50° 20° 本初 子午線 赤道 60° 60° 40° 0° 20° 緯線 南極 地球經緯線示意圖 地 理 座 標 • 經度之劃分以行經格林威治天文台之經線為0 °,向東向西各180 °;緯度之劃分以赤道為0 °向南向北各90 °。 • 使用地理座標時,習慣上先報緯度再報經度,例如:「大屯山」的位置,應報導為→  北緯 25°10' 42"  東經121°30' 49"

  34. 中央經線 經線 縱橫交叉 的方格線 赤道 座標原點 方 格 座 標 • 種類繁多,但皆以赤道為x軸,中央經線為y軸,構成平面直角座標系統。 • 地形圖上縱橫交叉的方格線  就是方格座標的標線。 • 小比例尺地圖為十萬公尺一格  (1/600,000以下) • 中比例尺地圖為一萬公尺一格  (1/75,000~1/600,000) • 大比例尺地圖為一千公尺一格  (1/75,000以上) • 台灣地區的方格座標系統 • 6°TM (UTM) → 1949~1969 • 3°TM → 1969~1974 • 2°TM → 1974~現在

  35. 台灣地區的方格座標系統

  36. 中央經線 . . . . . . 5 4 3 2 1 0 縱橫交叉的方格線 方格座標 (東距,北距) 東距 北距 座標原點 (250,0) 赤道 …… 248 249 250 251 252 ….. 方格座標註記值之定義 • 方格座標註記值就是距離 -註記數值單位依方格劃分而定,通常大比例尺地形圖採用一千公尺方格所以它的數值單位就是公里。 -註記格式:(東距,北距),為了實際使用上的方便,特別將數值中的個位數及十位數以大型字標明。 -座標原點西移的用意:為使座標值不為負數。 -例:( 305 km E, 2785 km N )代表該點位置距離中央經線偏右(305-250)=55公里;距離赤道往北2785公里。

  37. 2786 以目測劃分為十等份 987654321 2785 1 2 3 4 5 6 7 8 9 301 302 以目測劃分為十等份 方格座標的查報方式 • 六字查報法: • 採用右上法則,查報標的物之座標值在近似100公尺範圍。 • 查報時先報 東距 再報 北距。 • 取大形字再加一碼目測值  301取01再加目測值8 → 018 2785取85再加目測值6 → 856 • 應用範圍在100公里範圍內,超過100公里則數值重覆。 • 不同的方格座標系統不可混用,因其中央線線及座標原點之西移數值不同。 *是否可能查報近似10公尺範圍? 018 856 後上 先右

  38. 2786 2 4 6 8 8 6 4 2 直接讀出 2785 301 302 方格座標查報尺 方格座標查報尺 • 以目測法查報方格座標時應不遲疑地快速讀出。 • 為避免誤讀及遲疑不決,可採用方格座標查報尺來讀取方格座標。 • 方格座標查報尺其實只是一個具有相同比例的角尺。 • 使用時只需將角尺的尖端頂在目標上,並將角尺放正使與方格線平行即可。 • 部分指北針即具有此功能。 018,856

  39. 地理座標與方格座標之比較 (1/3) • 地理座標適用於大範圍區域,而方格座標則適用於100公里內的小範圍區域。在查報座標時地理座標以單一方式的“度分秒”通用全球,而方格座標若要通用全球,則需使用UTM格式並依帶、區、十萬公尺方格及一千公尺方格依序播報,顯得相當麻煩,但若將其應用在100公里的小區域內,並以六字查報法通報,則比起地理座標反而單純好用。 • 現有地形圖之座標標示方式,基本上已限制了讀取方式。不論是1/25,000或1/50,000地形圖皆有以公里為單位的綿密方格線,讀取方格座標十分簡便。反觀地理座標除了圖幅的四角外,僅在圖廓線的1/3及2/3處標上一個小短線,及其應對在圖幅內的小十字記號,由於標示過於稀疏,若無特殊技巧將難以讀取到“秒”的座標值。

  40. 地理座標與方格座標之比較 (2/3) • 方格座標系屬平面直角座標,座標值本身就是代表距離,所以兩標的點間的方位與距離可以很簡單的計算出來,而地理座標則否。例如:標的A的座標為(x1 E,y1 N),標的B的座標為(x2 E,y2 N),則A,B間的距離為√((x1-x2)2+(y1-y2)2) ;A,B間的相對方位為Tan-1(|y1-y2|÷|x1-x2|)。對於地理座標而言,經差與緯差的距離會隨地點之不同而改變,因此無法像方格座標般以簡單的算術來計算距離與方位。(在台灣地區經差1秒約28.5公尺,緯差1秒約30.8公尺;經差1分約1708公尺,緯差1分約1848公尺。)

  41. 地理座標與方格座標之比較 (3/3) • 地點指示之精確程度不同:當我們以方格座標之六字查報法通報時,其地點指示精度為100公尺×100公尺的範圍;而地理座標若通報到“秒”則可取得30公尺×30公尺的精確度。問題是我們是否需要如此高的精度;另外我們是否能以簡單的裝備獲得這種準確度。個人以為在登山範疇裡的地圖判讀,其準確性合理的推估為100~250公尺的誤差。 • 在急難救助時若有直昇機參與作業,則對直升機通報座標應以地理座標為準。目前部分直昇機已配備適當儀器可以取得TWD67之2°TM方格座標,但這座標值絕對完整的,因此通聯時必須報出東距6碼;北距7碼;總共13碼的方格座標值,例如:東距301782 北距2785642。(注意:此時不可以使用六字查報法)

  42. 測量基準與座標 • 基準(Datum):為求統一性的測量成果,因此必須規定統一性之測量基準。 • 形狀基準:定義地球的形狀 。 • 位置基準:定義測量原點。 • 高程基準:定義水準原點。 • TWD67、TWD97、WGS84.... • 座標(Coordinate) • 地理座標:以經度、緯度呈現。 • 方格座標:以東距、北距呈現。 • 地心座標:以地心為原點,分別定義X、Y、Z三軸。 • X軸:通過格林威治之天文子午圈。 • Z軸:指向CIO(Conventional International Origin)之平均北極。 • Y軸:與X軸Z軸正交而構成一右旋系統。

  43. 方 向 指 示 • 方向指示除了用以表示相對位置外,最主要是用於導航,指出行進方向。 • 量角的單位 • 度分秒制:一個圓周為360度,1度為60分,1分為60秒。 • 米位制:一個圓周為6400米位(美制)或6000米位(俄制) 。 • 級分秒制:一個圓周為400級,1級為100分,1分為100秒。 • 方向表示法 • 方向法(Bearing) • 方位法(Azimuth)

  44. N 基 本 方 向 60° 45° 45° E W 70° 30° 270° S 方 向 表 示 法  方向法(Bearing)      方位法(Azimuth) N 45°E N 60°W 方位角45° S 70°E 方位角270° S 30°W

  45. 基 本 方 向 之 種 類 • 正北:此為地理北極點的方向,又名「真北」,也是北極星的方向,在地形圖上經線所指的方向即為正北。常以英文字「TN」或符號「★」表示之,此為繪製地圖確定方向並做為圖幅分隔用,對於登山者而言顯然很少用到。 • 方格北:由方格座標演生而來,在地形圖上方格線之縱線所指的方向即為方格北,通常以英文字「GN」或符號「Y」表示之。若我們所使用的地圖具有方格座標網則通常以方格北做為基本方向。 • 磁北:為地球磁場北極之方向,也就是磁針所指出的北方,通常以英文字「MN」或符號「 」表示之。由於地球磁場每年都在移動,所以必須參考地圖上的偏角圖以修正磁北、方格北與正北之間的關係。

  46. 本 方 向 方位角45° 乙 45° 反方位角225° 反方位角90° 甲 方位角270° 270° 方位角與反方位角 相關名詞解釋 (1/2) • 磁方位角:意指以「磁北」為基本方向所量取的方位角,即為由指北針所讀取之角度。 • 方格方位角:意指以「方格北」為基本方向所量取的方位角,即為由地形圖所量出之角度,方位角若未特別說明當指方格方位角。 • 反方位角:意指之方位角的相反方向,即與方位角相差 180°的方向。

  47. 北 方 格 北 磁 北 0°01’ 2°45’ 正北方以圖幅中央經線為準,磁北方向係民國七十四年平均近似值,每年磁變西移約三分。 圖號9619-Ⅳ NW之偏角圖 相關名詞解釋 (2/2) • 方格偏角:意指方格北與正北之夾角。 • 磁偏角:意指磁北與正北之夾角。 • 磁方角:意指方格北與磁北之夾角,目前台灣地區的磁方角約偏西3~4° 。 • 磁偏年變率:地磁是會移動的,所以同一地點的磁偏角也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磁偏一年的變化量就稱為「磁偏年變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