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0

历代名词人研究

历代名词人研究. 姚旭峰 xfyao@sjtu.edu.cn 课程网站 http://cc.sjtu.edu.cn. 课程要求. 平时表现: 40% ;考察出勤、课堂陈述和讨论等态度及作业质量。 学期论文: 60% 。主要考核发现问题及分析解决问题、创造性工作、运用文献材料、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期末大作业要求: 1 、听课心得一篇(听课心得亦可融入论文)。 2 、 3000 字左右论文,题目自拟,内容在本学期授课范围内。格式规范:小四号字打印,有提要、关键词、引文注释、参考文献。

ik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历代名词人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历代名词人研究 姚旭峰 xfyao@sjtu.edu.cn 课程网站 http://cc.sjtu.edu.cn

  2. 课程要求 • 平时表现:40%;考察出勤、课堂陈述和讨论等态度及作业质量。 • 学期论文:60%。主要考核发现问题及分析解决问题、创造性工作、运用文献材料、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3. 期末大作业要求: • 1、听课心得一篇(听课心得亦可融入论文)。 • 2、3000字左右论文,题目自拟,内容在本学期授课范围内。格式规范:小四号字打印,有提要、关键词、引文注释、参考文献。 • 3、不准抄袭(凡他人观点及表述需用引号标出),若发现抄袭,取消成绩(即判分为零)。 • 4、最后一次课当堂交作业。

  4. 参考书 • 《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商务印书馆 • 《读词常识》,夏承焘、吴熊和著,中华书局 • 《唐宋词人年谱》,夏承焘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5 • 《唐宋词论丛》夏承焘著,中华书局 1962年 • 《唐宋词格律》,龙榆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 《诗词散论》,缪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 《灵溪词说》,缪钺、叶嘉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 《迦陵词丛论稿》,叶嘉莹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 《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叶嘉莹著,岳麓书社1990 • 《花间十六声》,孟晖著,三联书店2006 •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 《唐宋名家词赏析》,叶嘉莹,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 历代名家词集 • 历代名家词话:万树《词律》、张炎《词源》、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况周颐《蕙风词话》、王国维《人间词话》

  5. 教学大纲 • 绪论 • 第一讲 温庭筠(晚唐)2课时 • 第二讲 李煜(南唐) 2课时 • 第三讲 晏殊(北宋) 2课时 • 第四讲 柳永(北宋) 2课时 • 第五讲 苏轼(北宋) 4课时 • 第六讲 秦观(北宋) 2课时 • 第七讲 周邦彦(北宋) 4课时 • 第八讲 李清照(跨两宋) 2课时 • 第九讲 辛弃疾(南宋) 4课时 • 第十讲 姜夔(南宋) 2课时 • 第十一讲 吴文英(南宋) 2课时 • 第十二讲 纳兰容若(清) 2课时

  6. 绪论 词的常识和文化 • 一、诗词之辨 •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乃诗之变体。 • 陆游谈《花间集》:“唐自大中后,诗家日趋浅薄,其间杰出者亦不复有前辈宏妙浑厚之作,久而自厌,然梏于俗尚不能拔出。会有倚声作词者,本欲酒间易晓,颇摆落故态,适与六朝跌宕意气差近,此集所载是也。故历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辄简古可爱。”(汲古阁本《花间集》陆游跋之二) • 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 缪钺《论词》:“人有情思,发诸楮墨,是为文章。然情思之精者,其深曲要眇,文章之格调词句不足以尽达之也,于是有诗焉……诗之所言固人生情思之精者矣,然精之中复有更细美幽约者者焉,诗体又不足以达,或勉强达之,而不能曲尽其妙,于是不得不别创新体,词遂肇兴。”

  7. 词之特质:其文小、其质轻、其径狭、其境隐。诗词差异 “不仅在外形之句调韵律,而尤在情味意境。”(缪越《论词》) • “(子美)‘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叔原则云:‘今宵胜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此诗与词之分疆也。”(刘体仁《七颂堂词绎》) • 杜慎卿道:“……诗以气体为主,如尊作这两句:‘桃花何苦红如此?杨柳忽然青可怜。’岂非故意做出来的?但上一句诗,只要添一个字,‘问’桃花何苦红如此,便是《贺新凉》中间一句好词。如今先生把他做了诗,下面有强对了一句,便觉索然了。”(《儒林外史》二十九回) • 另有晏殊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词远较诗有名。

  8. 温庭筠《塞寒行》 •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一点黄尘起雁喧,白龙堆下千蹄马。河源怒浊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晚出榆关逐征北,惊沙飞迸冲貂袍。心许凌烟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 李清照《浯溪中兴碑诗》(一) •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如老。胡兵忽从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死马。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 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9. 二、词乐关系 • 词,倚声、曲子词、乐府、歌曲、乐章…… • “词与诗并不是子母的关系。词是唐代可歌的新声的总称。这新声中,也有可以五七言诗体来歌唱的,但五七言的固定的句法,万难控御一切的新声,故崭新的长短句便不得不应运而生。长短句的产生是自然的进展,是追逐于新声之后的必然的现象。”(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 唐宋词配合的音乐是燕乐。隋曲中开始萌生词调,但词调来源主要为盛唐和中唐之曲。词调类乎歌谱。 • 王灼《碧鸡漫志》卷一:“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张炎《词源》卷下:“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

  10. 太常曲和教坊曲:太常主郊庙,教坊主宴享。 • 教坊:教习音乐歌舞的伎艺之所。唐玄宗爱好俗乐,为不受太常寺礼乐制度限制,将俗乐引入宫廷,于开元二年设内外教坊。教坊推动崇尚声乐、竞逐新声的时代风气。 • 教坊不仅创制新曲,而且来自域外、边州的胡夷之曲,来自民间的里巷之曲,汇集到教坊,并由之传播开去。 • 孙棨《北里志序》:“京中饮伎,籍属教坊。”《唐会要》卷三十五记宝历年间京兆尹刘栖楚奏:“府司每年重阳、上巳宴游,及大臣处领藩镇,皆须求雇教坊音声宴饯。” • 刘禹锡《路旁曲》:“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 • 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移领钱塘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另《小庭亦有月》:“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11. 《菩萨蛮》、《浪淘沙》中晚唐流行;《望远行》、《离别难》、《倾杯乐》为歌舞筵席不可缺少之曲。《菩萨蛮》、《浪淘沙》中晚唐流行;《望远行》、《离别难》、《倾杯乐》为歌舞筵席不可缺少之曲。 • 教坊曲成为盛唐乐曲总汇。演变为唐五代词调的有79种(吴熊和),如《抛球乐》、《清平乐》、《浪淘沙》、《望江南》等,另有四十余曲,宋以后转为词调,如《梁州令》、《雨霖铃》等。 • 《云谣集》(唐)、《花间集》(五代)出现 • 欧阳炯《花间集序》:“有唐以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娱宾遣兴,侑酒佐欢 • 北宋词以应歌,南宋词以应社。

  12. 欣赏 • 菩萨蛮 •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 望江南 •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 抛球乐 • 珠泪纷纷湿绮罗,少年公子负恩多。当初姊妹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于他。子细思量着,淡薄知闻解好么?

  13. 忆江南——白居易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 忆江南---- 刘禹锡 •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14. 木兰花 柳永 • 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解教天上念奴羞,不 怕掌中飞燕妒。 玲珑绣扇花藏语。宛转香茵云衬步。王孙若拟赠千金,只 在画楼东畔住。 • 减字木兰花 • 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 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

  15. 浣溪沙 晏殊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摊破浣溪沙 李璟 • 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 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 接天流。

  16. 三、词的文化 • 酒宴歌席与结社 • 经典意象和场景:《花间十六声》—— • 床上屏风 枕前的山水 山枕 水车 • 口脂 黛眉 • 添香 熏笼 香兽与香囊 帐中香 • 宝钿与金粟 结条钗 犀梳与牙梳 • 金泥衣 金缕衣 • 红酥 • “以《花间集》和部分晚唐、五代、宋代诗词中描写的十六种物件……为线索和底本,以当时的造型艺术(纸上绘画、壁画、饰品等)为参照,深入、充分、兴味盎然地探究考证一千多年前中国女性生活的种种细节,尽力再现那个遥远的年代之一角。”

  17. “它写的,是我们所经验过的生活,并且是经验中最日常、最温馨的部分。”“它写的,是我们所经验过的生活,并且是经验中最日常、最温馨的部分。” • 《花间集》所建立的女性叙写、闺阁与庭院文化,长期被视为词之主调。突破这范围则被视为变调。 • 比兴寄托的进入;时代、环境以及创作者个性影响 • 宋型文化:细腻沉潜 • 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势世。”(《金明馆丛稿二编》)

  18.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19. 唐张萱《捣练图》

  20. 唐周昉《仕女簪花图》

  21. 李珣《浣溪沙》 • 晚出闲庭看海棠,风流学得内家妆,小钗横戴一枝芳。 镂玉梳斜云鬓腻,缕金衣透雪肌香,暗思何事立残阳。

  22. 《调琴啜茗图》 唐 周昉, 绢本设色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23. 韩熙载夜宴图

  24. 四、词的发展阶段 • 初创:盛唐与中唐 • 成熟:晚唐五代(西蜀、南唐) • 繁荣:两宋(北宋、南宋差别甚大) • 衰微:元明 • 再兴:清

  25. 附:李清照《词论》 • 李清照《词论》 •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26.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矣。

  27. 词源 • 一、燕乐与词——我国诗乐结合的新传统 • 有乐始有曲,有曲始有词。从音乐方面说,词是燕乐发展的副产品;从文学方面说,词是诗乐结合的新创造。 • (一)、隋唐燕乐的兴起开辟了新的音乐时代,也开始了词曲的孕育创造期。 • (二)、日见繁富与新声竞作的燕乐乐曲,为词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乐曲条件。 • (三)、适应社会需要和乐曲要求,长短句的曲子词逐渐发展起来,最后取代唐声诗,成为一种与古、近体并行的新诗体。

  28. 诗骚乐府皆与音乐结合 • 雅乐(先秦)——清乐(汉魏六朝)——燕乐 • 《诗经》中提到的乐器有29种,钟鼓琴瑟是庙堂雅乐的主要乐器。 • 《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 《孟子.梁惠王下》:梁惠王“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也。” • 清乐其始是汉魏的平调、清调、瑟调三调;六朝吴声、西曲称清商乐,行于江南,主要乐器为丝竹。《大子夜歌》:“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二》:“清乐者,南朝旧乐也。”

  29. 燕乐起于隋唐之际,其源上溯到北朝的魏、齐、周诸代,其曲始繁则在一个世纪之后的开元、天宝期间,而词体的成立,则比曲的流行还要晚些。燕乐起于隋唐之际,其源上溯到北朝的魏、齐、周诸代,其曲始繁则在一个世纪之后的开元、天宝期间,而词体的成立,则比曲的流行还要晚些。 • 隋合南北音乐于雅乐外置九部乐,唐设十部乐。《宋史.乐志》:“一曰燕乐,二曰清商、三曰西凉,四曰天竺,五曰高丽、六曰龟兹、七曰安国、八曰疏勒、九曰高昌、十曰康国,而总谓之燕乐。”乐器有琵琶(弦)、觱篥、笙、笛(吹)、羯鼓(打击)等,其中琵琶为燕乐乐器之首。

  30. 二、唐教坊曲——唐五代词调的渊薮 • 乐曲产生词调,但乐曲不等于词调。隋曲中开始萌生词调,但词调来源主要为盛唐和中唐之曲。 • 王灼《碧鸡漫志》卷一:“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张炎《词源》卷下:“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 • 太常曲和教坊曲:太常主郊庙,教坊主宴享。 • 教坊:教习音乐歌舞的伎艺之所。唐玄宗爱好俗乐,为不受太常寺礼乐制度限制,将俗乐引入宫廷,于开元二年设内外教坊。 • 教坊不仅创制新曲,而且来自域外、边州的胡夷之曲,来自民间的里巷之曲,汇集到教坊,并由之传播开去。教坊曲成为盛唐乐曲总汇。 • 教坊曲演变为唐五代词调的有79种(吴熊和),如《抛球乐》、《清平乐》、《浪淘沙》、《望江南》等,另有四十余曲,宋以后转为词调,如《梁州令》、《雨霖铃》等。

  31. 教坊推动崇尚声乐、竞逐新声的时代风气。 • 孙棨《北里志序》:“京中饮伎,籍属教坊。”《唐会要》卷三十五记宝历年间京兆尹刘栖楚奏:“府斯每年重阳、上巳宴游,及大臣处领藩镇,皆须求雇教坊音声宴饯。” • 刘禹锡《路旁曲》:“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 • 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移领钱塘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另《小庭亦有月》:“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 《菩萨蛮》、《浪淘沙》中晚唐流行;《望远行》、《离别难》、《倾杯乐》为歌舞筵席不可缺少之曲。

  32. 三、从选词以配乐到由乐以定辞——词体的形成过程三、从选词以配乐到由乐以定辞——词体的形成过程 • “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 • “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辞。”(《读李杜诗句因题卷后》) • “渤海归人将集去,梨园弟子请词来。”(刘禹锡《酬杨司业巨源见寄》) • 元稹《乐府古题序》论声诗与词不同:前者本为徒诗,“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盖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也。”后者本备法度,“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因之准度。”“斯皆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也。”见之《乐府诗集》的,大部分是声诗,见诸敦煌曲及《花间》、《尊前》诸集的,为词。

  33. 从齐言到杂言 • 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诗之外又有和声,则所谓曲也。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如曰‘贺贺贺、何何何’之类,皆和声也。今管弦之中缠声,亦其遗法也。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 • 朱熹《朱子语类》卷140:“古乐府只是诗,中间却添许多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声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

  34. 词体 • 一、词的创作——按谱填词 • “填词”“倚声” • 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 • 张耒《贺铸东山词序》:“大抵倚声为之词,皆可歌也。” • 音谱(以乐音符号记录曲调)与词谱(标出平仄、句读) • “夫谱之云者,音调可录,节族可被于弦歌者也。”(杨维桢《渔樵谱序》) • 官谱与词人自度曲谱、民间通俗曲谱 • 官谱:唐教坊曲、宋大曲、仁宗《韶乐集》、徽宗大晟乐谱等 • “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且自惊。一纸展开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白居易《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 • “梨园弟子偷曲谱,头白人间教歌舞。”(王建《温泉宫行》)

  35. 自度曲:如姜夔《白石道人歌曲》 • “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 ……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姜夔) • 霓裳中序第一 姜夔 • 亭皋正望极,乱落红莲归未得。 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 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 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 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 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 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36. 民间通俗曲谱 • “凡今世歌曲,比古郑卫又为淫靡。”(宋程大昌《演繁露》) • 唐宋曲谱多失传,姜夔存十七谱。 • “今词人才说音律,便以为难。”(《词源.杂论》) • “宋人多先制腔而后填词,观其工尺,当用何字协律,方始填入,故谓之填词。及其调盛传,作者不过照前人词句填之。”(清方成培《香研居词麈》) • 前人按律以制调,后人按调以填词。柳永、周邦彦、姜夔等名家词集,实则起着代词谱的作用。 • 自宋词音谱失传之后,按谱填词只剩下按词调填词这一层含义。

  37. “什么叫填词?例如李太白有《忆秦娥》、《菩萨蛮》,王维有《郁轮袍》,这都是词名,又谓之诗余。唐时名妓多歌之。至宋时,大晟府乐官博采词名,填腔进御。这个词,比切声调,分配十二律,某某律某调,句长句短,合用平上去入四声字眼,有个一定不移之格。作词者按格填入,务要字与音协,一些杜撰不得,所以谓之填词。”(冯梦龙《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什么叫填词?例如李太白有《忆秦娥》、《菩萨蛮》,王维有《郁轮袍》,这都是词名,又谓之诗余。唐时名妓多歌之。至宋时,大晟府乐官博采词名,填腔进御。这个词,比切声调,分配十二律,某某律某调,句长句短,合用平上去入四声字眼,有个一定不移之格。作词者按格填入,务要字与音协,一些杜撰不得,所以谓之填词。”(冯梦龙《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 “夫词寄于调,字之多寡有定数,句之长短有定式,韵之平仄有定声。杪乎无差,始能谐和,否则音节乖舛,体制混淆。”(康熙御制《词谱序》) • 按谱填词,比近体诗更多辖束,受到音谱、词律双重约束;但因采用长短句、句法灵活、韵味多变,亦有自然、解放的一面。

  38. 二、词体的形成——依曲定体 • 词调与唐代近体诗区别:每个词调都有调名;分片;韵位无定,因调而异;采用长短句,句法参差多变;字声组合的方法较复杂,除了分平仄,有时还须讲四声阴阳。 • 依乐段分片 • 依词腔押韵 • 依曲拍为句 • 审音用字 • 李清照《词论》:“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 仇远《山中白云词序》:“世谓词者诗之余,然词尤难于诗。词失腔,犹诗落韵。诗不过四、五、七言而止,词乃有四声、五音、均拍、轻重、清浊之别。若言顺律舛,律协言谬,俱非本色。”

  39. 依乐段分片 • 片者,遍也,有大遍、小遍、摘遍、急遍、慢遍。 • “帘不卷,人难见。缥缈歌声,暗随香转。记与三五少年,在杭州,曾听得几遍。”(王质《红窗迥》) • 《忆江南》初为单遍,至宋多作双调。 • 苏轼《望江南》: •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双调是词曲的基本形式,前后片或同,或不同。 • 另有三叠、四叠,因过长难唱,词调总数不多。

  40. 依词腔押韵 • 词的押韵因调而异,“慢曲八均”(《词源.拍眼》)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俺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 词调中押韵所在,大都是曲中“顿”、“住”之处。“宋人长调,意蕴多者为急曲子,韵少者为慢词。”(《词谱》)“宋人用韵少之词,谓之急曲子;用韵多者,谓之慢曲子。”(《香研居词麈》) • 韵之平仄有讲究“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41. 依曲拍为句 • “盖一曲有一曲之谱,一均有一均之拍。若停声待拍,方合乐曲之节。所以众部乐中用拍板,名曰‘齐乐’,又曰‘乐句’,即此论也。”(《词源.拍眼》)一般令曲为四均拍、引、近为六均拍,慢曲为八均拍。 • 以拍为句或以拍定字,但增损一二字常见。 • “移羽换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杨无咎多半《雨中花令》)“腔子里,字儿添,嘲撩风月性多般。”(赵福元《鹧鸪天》) • 句之长短与句法“有四字句而上一下一,中两字相连者;有五字句而上一下四者;有六字句而上三下三者……不可枚举。”(《词谱.凡例》)

  42. 审音用字 • “诗律宽而词律严” • 李清照《词论》:“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 仇远《山中白云词序》:“世谓词者诗之余,然词尤难于诗。词失腔,犹诗落韵。诗不过四、五、七言而止,词乃有四声、五音、均拍、轻重、清浊之别。若言顺律舛,律协言谬,俱非本色。” • 五音:唇齿喉舌鼻,以发生部位分 • 五声:宫商角徵羽,以五声音阶分 • 六律:古代乐律的十二律吕,阳六为律,阴六为吕 • 清、浊、轻、重:即阴阳声,清、轻为阴,浊、重为阳 • 领字、结句常用去声。如姜夔《扬州慢》

  43. 词调 • “词山曲海,千生万熟;三千小令,四十大曲。”(元燕南芝庵《唱论》) • 一、词调来源 • 民间;边地或外域;创自教坊、大晟府等乐府机构;创自乐工歌伎;摘自大曲、法曲;词人自度曲。 • 二、曲类与词调 • 1、大曲、法曲、曲破 • 大曲是唐宋时代大型歌舞曲,由同一宫调若干曲子组成。 • 法曲是大曲的一部分,因融合佛门、道门曲,所以称为法曲或法乐。 • 曲破是大曲入破后的部分。“至其曲遍繁声,皆谓之入破。”入破以后节奏加快,以急曲子居多。

  44. 2、令、引、近、慢 • 大曲以外单支只曲,统称为曲子或杂曲子,杂曲小唱又因音乐上或体段上的不同,又分为令、引、近、慢诸体。 • 令,出于唐人筵席间所行的酒令。 • 例:卜算子令 • 先取花一枝,然后行令,口唱其词,逐句指点,举动稍误,即行罚酒,后词准此。 • 我有一枝花(指自身,复指花),斟我些儿酒(指自,令斟酒)。唯愿花心似我心(指我指自心头),几岁长相守(放下花枝叉手)。 满满泛金杯(指酒盏),重把花来嗅(把花以鼻嗅)。不愿花枝在我旁(把花向下座人),付与他人手(把花付下座接去)。

  45. 引与序意义相近,在曲中有前奏曲、序曲的意思。引与序意义相近,在曲中有前奏曲、序曲的意思。 • 近又称近拍,“可能是慢曲以后,入破以前,在由慢渐快部分所用的曲调。” • 慢,“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 • 例:《如梦令》、《太常引》《祝英台近》、《声声慢》 • 3、其他曲体曲式 • 品、中腔、踏歌、三台、促拍、序、破子、诸宫调

  46. 三、词调的异体变格——乐曲移调变奏 • 1、转调。又名过腔,“转调者,移宫换羽,转入别调也。” • 2、犯调。一个曲子内两次以上转调,即一曲而用两个以上宫调。 • 3、偷声、减字。本调在音乐上节短乐句或简化节奏,在歌辞上减少字句,从而推出新调。 • 4、添声、添字、摊声、摊破。对本调在音乐上添入乐句或加繁节奏,在歌辞上增多字句,从而推出新调。 • 5、叠韵、改韵。叠韵是将本调再重叠一遍,改韵有两类。一类本调原无定格,可随意押平仄;另一类原有定格,为谐和声律改动旧韵。

  47. 木兰花 柳永 • 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解教天上念奴羞,不 怕掌中飞燕妒。 玲珑绣扇花藏语。宛转香茵云衬步。王孙若拟赠千金,只 在画楼东畔住。 • 减字木兰花 • 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 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

  48. 浣溪沙 晏殊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摊破浣溪沙 李璟 • 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 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 接天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