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公務人員權益宣導

公務人員權益宣導. 台中市政府人事處科長莊琦銘. 一、公務人員與國家間為公法上職務關係。 二、公務人員自到職日起,享有公務人員之權利、並履行應盡之義務。 三、違反義務,即應擔負責任。. 公務人員權利義務與責任. 貳、身分保障權 一、身分之取得 -經由公務人員考試,取得公務人員任用資格復依公務人員任用法之法定程序,取得公務人員身分。 二、身分之保障 -非有法定原因,並經法定程序,不受撤職、免職或其他處分。 (一)公務人員懲戒法 (二)公務人員保障法 (三)公務人員任用法 三、身分之喪失 (一)依法律剝奪 (二)死亡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公務人員權益宣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公務人員權益宣導 台中市政府人事處科長莊琦銘

  2. 一、公務人員與國家間為公法上職務關係。 二、公務人員自到職日起,享有公務人員之權利、並履行應盡之義務。 三、違反義務,即應擔負責任。 公務人員權利義務與責任

  3. 貳、身分保障權 一、身分之取得-經由公務人員考試,取得公務人員任用資格復依公務人員任用法之法定程序,取得公務人員身分。 二、身分之保障-非有法定原因,並經法定程序,不受撤職、免職或其他處分。 (一)公務人員懲戒法 (二)公務人員保障法 (三)公務人員任用法 三、身分之喪失 (一)依法律剝奪 (二)死亡 (三)退休、資遣 (四)辭職

  4. 身分之保障 • 公務員懲戒法第一條:公務員非依本法不受懲戒。但法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 公務人員保障法第九條:公務人員之身分應予保障,非依法律不得剝奪。 • 公務人員保障法第十條:公務人員非依法律,不得予以停職。 • 公務人員保障法第十三、十四條:官等、職等及俸級非依法律不得變更。(或降級及減俸) • 公務人員任用法第十八條:經依法任用人員,除自願者外,不得調任低一官等之職務。 • 公務人員俸給法第二十三條:經銓敘審定之等級,非依本法、公務員懲戒法及其他法律之規定, 不得降敘。 • 公務人員考績法第十二條:非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為一次記二大過處分。

  5. 身分之喪失 公務人員之身分喪失,有下列狀況: (一)依法律剝奪:包括撤職或免職 (二)死亡:依法發給撫卹金及公保死亡給付 (三)退休、資遣:依法發給退休金或撫卹金 (四)辭職:發給離職退費或保留年資等

  6. 參、領取俸(薪)給待遇權 一、俸給種類 1.俸給結構 (1)薪俸:區分為本俸與年功俸,其區別之意義在於,本俸係指擔任某一 職務之合理報酬及應予歷練之年資,年功俸則為鼓勵優秀人才久任而 設計。 (2)加給:指公務人員俸給法所定之三種加給 職務加給:指主管職務、職責繁重或工作危險程度,計有主管職 務、危險職務、警勤、核能事故職務等加給。 技術或專業加給:職務之技術或專業程度、繁簡難易及人力市場供 需狀況,計有一般行政、司法、法制、稅務、證管等專業加給。 地域加給:服務處所之地理環境、交通狀況、艱苦程度及經濟條 件。 A.山偏地區加給:依交通狀況或海拔高度分級,並按級訂定支給數 額,另有按年資加成規定區分偏遠及高山地區。 B.離島加給:依服務島嶼分級,分4級,月支4500-9500元。 C.東台加給:服務花蓮、台東地區人員。 D.國外地域加給:按駐在國訂定支給數額(月支美金)。

  7. 2.獎金(公務人員考績法第7條、各年度軍公教人員年終工 作獎金(慰問金)發給注意事項)

  8. 3.生活津貼(全國軍公教員工待遇支給要點第4點)3.生活津貼(全國軍公教員工待遇支給要點第4點)

  9. 4.俸表結構(公務人員俸給法第4條) (1)俸級區分:係指各官等、職等、本俸及年功俸所分之級次

  10. (二)各俸級間俸點差距 每一俸級配有一定數目之俸點,從最低第一職等本 俸一 級一六○俸點,至最高第十四職等本俸一級八○○ 俸點,最低與最高俸點差距為一比五。至於各職等本俸 之俸點差距情形則為,委任第一職等至第五職等每級俸 點差距為十點,薦任第六職等至第九職等為十五點,簡 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三職等為二十點。至各職等年功俸之 俸點,則比照同列較高職等本俸或年功俸之俸點。 (三)俸點折算俸額標準 本俸、年功俸之俸點折算俸額,由行政院會商考試院 定之;俸額之折算,必要時,得按俸點分段訂定之。目前 公務人員待遇之調整,例均由行政院視國家財政收支情 形,於「全國軍公教員工待遇支給要點」中予以規定。因 此,政府充分保有調整待遇之彈性,得以改定折算率,並 將俸點分段,訂定不同之折算率,予以換算相當之俸額。

  11. (二)退休金請領權 一、退休金給與性質: 1.現行公務人員退休金制度,係民國84年7月1日推行退撫新制時開始實施,除改變退休金籌措方式外,在退休給與方面,則仍採行按最後在職等級及年資核算退休金之確定給付制 2.規劃原則 (1)強制參加與政府經營 (2)繳費義務與給付權利 (3)給付標準與薪資相關 (4)財務獨立與定期精算 3.適用對象:(公務人員退休法第2條) (1)指依公務人員任用法律任用並經銓敘審定之現職人 員。 (2)自就職日起,即應繳付公務人員退撫基金,併計退 休年資。

  12. 4.退休種類及條件:(公務人員退休法第4、5、6條)

  13. 軍公教人員退休人數統計表 註:1.※代表尚未實施退撫新制。   2.教育人員及軍人分別自85年2月1日及86年1月1日實施退撫新制,其於85年度及86年度之人數僅計算新制施行後退休(伍)生效之人數。

  14. 5.退休給與支領方式:(公務人員退休法第9條) 一次退休金、月退休金及兼領一次退休金及月退休金。其中月 退休金配合「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方案(即俗稱 『85制』)」 之政策,併設計有「展期月退休金」及「減額月退休金」機 制。 6.退撫基金費用及費率:(公務人員退休法第14條) (1)退撫基金:公務人員退休金,應由政府及公務人員共同撥繳 費用建立之退撫基金支付,並由政府負最後支付保證責任。 (2)法定提撥率:「公務人員本俸加1倍百分之12至百分之15」係 由政府(服務機關)與公務人員共同提撥,分擔比例分別為65 %及35%。 (3)實際提撥率:目前實際提撥率係訂為本俸2倍之12%;未來將 定期精算,適時於法定提撥率範圍內調整。 (4)84年7月1日以後初任公務人員者,提撥40年後可選擇免再提 撥,未提撥者不採計年資;84年6月30日以前初任公務人員 者,其提撥上限年資為35年(提撥35年後,免再撥繳)。標準 表所定之全殘廢或半殘廢為準。

  15. (三)保險給付請領權 • 1.制度沿革 • (1)84.3.1.以前--公務人員保險,保險項目有生育、 • 疾病、傷害、殘廢、養老、死亡及眷屬喪葬7項。 • (2)84.3.1.以後--醫療給付部分劃歸全民健康保險, 本保險項目只有殘廢、養老、死亡、眷屬喪葬及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五項(98年8月1日增列育嬰留職停薪)。 • (3)88.5.31.以後--公教人員保險,私立學校教職員 • 保險與公務人員保險合併。

  16. 2.保險給付性質:公教人員保險係自民國47年開辦;給 • 付項目包括醫療給付(88年3月1日移入全民健康保險) • 與現金給付。目前現金給付係以一次請領方式給付, • 有別於老年經濟上安全之第一層年金給付方式;惟其 • 中養老給付將改採年金方式給與。 • 3.辦理機關:(公教人員保險法第4、5條) • (1)主管機關:銓敘部 • (2)監理機關:公教人員保險監理委員會 • (3)承保機關:台灣銀行(公教人員保險部)。 • (4)要保機關:各服務機關 • 4.承保對象:(公教人員保險法第2條) • (1)法定機關(學校)編制內有給專任人員,以及私 • 立學校教職員。 • (2)自到職日起,即應強制參加保險,並由其服務機 • 關向承保機關辦理。 • (3)在保期間,不得重複參加其他社會保險。

  17. 5.保險給付:(公教人員保險法第3、12條) • 給付項目-殘廢、養老、死亡、眷屬喪葬及育嬰留職 • 停薪津貼。於保險有效期間發生前述保險事故時,予 • 以現金給付。 • 6.保險費率:(公教人員保險法第8、9條) • 法定保險費率為4.5%至9%,現行保險費率為7.15% • ;由被保險人自付35%,政府補助65%。 • 7.保險俸給:(公教人員保險法第8、10條) • (1)憑以繳交保險及領取保險給付之標準並以公教人 • 員俸給法規所定本俸(薪)年功俸(薪)為準。 • (2)公務人員部分由服務機關每月發薪時按月撥繳(本 • 俸×7.15%×3.5%)。

  18. 三、參加考績權 • (一)考績種類與對象(公務人員考績法第4條)

  19. (二)考績項目(公務人員考績法第5條) • 1.年終考績應以平時考核為依據。 • 2.平時考核係就工作(50%)、操行(20%)、學 • 識(15%)、及才能(15%)等4個項目予以綜合評分。 • (三)考績等次(公務人員考績法第6、13條)

  20. (四)考績獎懲

  21. 四、 協會結社權 (一)協會由來:依憲法第14條規定:「人民有集會及結社之自 由。」為落實憲法保障人民之結社權,我國於91年制定公 布公務人員協會法,從此公務人員可依法組織公務人員協 會。 (二)協會宗旨:加強為民服務、提昇工作效率、維護公務人員 權益、改善工作條件、促進聯誼合作。(公務人員協會法 第1條) (三)協會種類:(公務人員協會法第4條) 1.全國公務人員協會:全國僅一個。 2.機關公務人員協會:總統府、國安會、五院、各部及同 層級機關、各直轄市、縣(市)機關各一個。 (四)協會功能:(公務人員協會法第6、7、8條) 1.提出建議權 2.提出協商權 3.辦理福利事項、調處協助事項、交流互訪等活動。

  22. 參、公務人員之義務 有關公務人員應盡之義務,主要規定於公務員服務法、公務 人員保障法、公務員懲戒法等有關法令,大致包括基本應盡之 義務,保持品德廉潔之義務,不為一定行為之義務,以及其他 有關行政中立、財產申報等義務。以下分別簡稱以「基本義 務」、「品德義務」、「不為義務」及「其他義務」等四個單 元分別介紹。 一、基本義務 (一)忠實職務: 1.公務員應遵守誓言。(公務員服務法第1條) 2.各機關任用公務人員,應注意其對國家之忠誠;雙重 國籍不得任用為公務人員。(公務人員任用法第4、28 條) 3.公務人員任用時,應填具服務誓言及具結未具雙重國 籍。(公務人員任用法施行細則第3條)

  23. (二)努力執行: 1.公務員應努力執行職務。(公務員服務法第1條) 2.執行職務應力求切實,不得畏難規避、互相推諉、無故稽延。(公務員服務法第7條) (三)服從命令: 1.長官就其監督範圍以內所發命令,屬官有服從之義務;但屬官對於長官所發命令,如有意見,得隨時陳述。(公務員服務法第2條) 2.公務人員對於長官監督範圍內所發之命令有服從義務,如認為該命令違法,應負報告之義務;該管長官如認其命令並未違法,而以書面下達時,公務人員即應服從;其因此所生之責任,由該長官負之。但其命令有違反刑事法律者,公務人員無服從之義務。上開情形,該管長官非以書面下達命令者,公務人員得請求其以書面為之,該管長官拒絕時,視為撤回其命令。(公務人員保障法第17條)

  24. (四)嚴守機密: 公務員對於機密事件,無論是否主管事務,均不得洩漏;退職後亦同,且不得以私人或代表機關名義,任意發表有關職務之談話。(公務員服務法第4條) 二、品德義務 (一)保持品位與操守: 公務員應誠實清廉,謹慎勤勉,不得有驕恣貪 惰,奢侈放蕩,及冶遊賭博,吸食煙毒等,足以 損失名譽之行為。(公務員服務法第5條) (二)廉潔: 1.公務員有隸屬關係者,無論涉及職務與否,不得 贈受財物。公務員於所辦事件,不得收受任何餽 贈。(公務員服務法第16條) 2.公務員不得利用視察調查等機會,接受地方官民 之招待或餽贈。(公務員服務法第18條)

  25. 三、不為義務 (一)經商之限制: 公務員不得經營商業或投機事業,但投資於非屬其服務機關監督之事業,總額未超過其所投資公司股本總額百分之十者,不在此限。(公務員服務法第13條第1項) (二)兼職與兼課之許可: 公務員兼任非以營利為目的之事業或團體之職務,或兼任教學或研究工作,應經服務機關許可,機關首長應經上級主管機關許可。(公務員服務法第14條之2及之3) (三)關說請託之禁止: 公務員對於屬官不得推薦人員,並不得就主管事件,有所關說或請託。(公務員服務法第15條)

  26. (四)利益迴避: 1.公務員執行職務時,遇有涉及本身或其家族之 利害事件,應行迴避。(公務員服務法第17 條) 2.公務員對於與其職務有關係者,不得私相借 貸,訂立互利契約,或享受其他不正利益。 (公務員服務法第21條) (五)離職就業迴避: 公務員於其離職後3年內,不得擔任與其離職前5年內之職務直接相關之營利事業董事、監察人、經理、執行業務之股東或顧問。(公務員服務法第14條之1)

  27. 四、其他義務 (一)行政中立: 1.依法及忠實原則:公務人員應嚴守行政中立,依據法令執行職務,忠實推行政府政策,服務人民。公務人員應依法公正執行職務,不得對任何團體或個人予以差別待遇。(行政中立法第3、4條) 2.參與政治活動之限制:公務人員不得兼任政黨或其他政治團體之職務、不得介入政黨派系紛爭。公務人員不得利用職務上之權利、機會或方法,使他人加入或不加入政黨或其他政治團體。(行政中立法第5、6條)

  28. 3.選舉活動之限制:公務人員不得兼任公職候選人競選辦事處職務。公務人員不得利用職務上之權利、機會或方法,要求他人參加或不參加政黨或其他政治團體有關之選舉活動。(行政中立法第5、6條)3.選舉活動之限制:公務人員不得兼任公職候選人競選辦事處職務。公務人員不得利用職務上之權利、機會或方法,要求他人參加或不參加政黨或其他政治團體有關之選舉活動。(行政中立法第5、6條) (二)財產申報: 1.各級政府機關之首長、副首長及職務列簡任第十職等以上之幕僚長、主管應依法申報財產。(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第2條) 2.應申報之公務人員,應於就(到)職三個月內申報財產,每年並定期申報一次。(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第3條)

  29. 肆、公務人員之責任 依憲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凡公務員違法侵害人民 之自由或權利者,除依法律受懲戒外,應負刑事及民事 責任。被害人民就其所受損害,並得依法律向國家請求 賠償」,故公務人員於處理公共事務發生違失時,將負 擔「刑事責任」或「民事責任」。另政府效能有賴監督 指揮之有效運作,故公務人員受有公務人員考績法及其 他有關行政效能之法令規範。又我國係五權分立國家, 除行政、立法監督外,亦可透過監察權之行使,對政府 部門或公務人員進行糾舉、糾正或彈劾,故公務人員亦 將承擔「懲戒責任」。以下即針對公務人員之「刑事」 、「民事」、「行政」及「懲戒」等四大責任分別簡要 介紹。

  30. 一、刑事責任 常見公務人員刑事犯罪類型:(對照之左右兩欄犯罪 型態相 似罪型態相似,右欄係刑責較重之犯罪行為)

  31. 二、民事責任 (一)公務員違法侵害人民之自由或權利者,除依 法律受懲戒外,應負刑事及民事責任。被害人民 就其所受損害,並得依法律向國家請求賠償。 (憲法第24條) (二)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因故意或過失 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 責任。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致人民自由或權利 遭受損害者亦同。前項情形,公務員有故意或重 大過失時,賠償義務機關對之有求償權。(國家 賠償法第2條)

  32. 三、行政責任 行政責任係指公務人員違反行政法規所訂義務,由行 行政機關依法予以處罰謂之,主要係透過平時考核之 獎懲及考績處分,而考績處分包括年終、另予及專案 考績等三種。又公務人員行為如違背行政規定所訂事 項,情節雖未觸犯刑法條款,但仍應負行政懲處責任 ,即使已受刑事責任,仍可依相關法規追究其行政責 任,兩者並行不悖。 (一)公務員服務法: 公務員有違反本法者,應按情節輕重,分別予以 懲處。(服務法第22條) (二)公務人員考績法: 1.平時考核懲處:申誡、記過、記大過。 2.專案考績懲處:一次記兩大過者,免職。 3.年終考績、另予考績懲處:考列丁等者,免職。

  33. 四、懲戒責任 (一)公務員懲戒之性質 有關公務員懲戒法上懲戒權之性質,依現行法制及大法官解釋,屬於司法權及行政權之運用,且於一定範圍內僅得由司法權最終決定(針對足以改變公務員身分或對公務員有重大影響者)。 (二)應受懲戒事由:違法、廢弛職務或其他失職行為。(公務員懲戒法第2條) (三)懲戒處分種類:撤職、休職、降級、減俸、記過、申誡。(公務員懲戒法第9條) 伍、結語 希望學習本課程後,初任公務人員對人事法令有基本 認識,並瞭解自身之權利與相對之義務,以及違反責 任後,應負擔之責任。回到服務機關後,除不讓自己 之權利睡著,行為上亦能符合公務人員要求,而不會 有逾矩行為之發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