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教學卓越計畫讀書會(三) 幸福的必要條件

教學卓越計畫讀書會(三) 幸福的必要條件. 導讀書籍:林火旺, 《 道德 — 幸福的必要條件 》. 導讀人 : 許嘉貞 主辦單位 : 圖書館 中華民國 100 年 11 月 16 日. 一趟關於「幸福」的思路探險. 首部曲. 共讀章目 〈 如果你有 隱形戒指 ,你會做什麼? 〉 ( 頁 43 - 53 ). From: www.nipic.com.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學卓越計畫讀書會(三) 幸福的必要條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學卓越計畫讀書會(三)幸福的必要條件 • 導讀書籍:林火旺,《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 導讀人:許嘉貞 主辦單位:圖書館 中華民國100年11月16日

  2. 一趟關於「幸福」的思路探險

  3. 首部曲 共讀章目 〈如果你有隱形戒指,你會做什麼?〉 (頁43-53)

  4. From: www.nipic.com

  5. From: lorraine-jenny.blogspot.com From: www.geoscience.tmue.edu.tw

  6. 共讀一如果你有隱形戒指,你會做什麼? 第一節 道德是一種壓力 第二節 人性和道德 第三節 道德教育不是為了製造聖人

  7. 摘要與討論一 第一節 道德是一種壓力 (頁45) 道德,是人際之間的產物,即考量他/她人。 第二節 人性和道德 (頁47) 1. 道德是一種工具,沒有人會為道德而道德 2.人性是利己的。 第三節 道德教育不是為了製造聖人 (頁51-53) 1.道德教育是教導如何與他/她人和平相處。 2.道德不是聖人的事,是每一個人的事,每天 要做的事。 3.亞里斯多德:「美德是幸福人生的必要條件。」

  8. 二部曲 共讀章目 • 〈自由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品德?–容忍差異〉 (頁109-135)

  9. 共讀二自由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品德?–容忍差異共讀二自由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品德?–容忍差異 第一節 自由主義 第二節 自由社會還需要道德嗎? 第三節 「核四」該不該建? 第四節 自由社會的特點 第五節 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多元社會嗎? 第六節 什麼叫做「容忍」? 第七節 什麼叫做「多元價值」? 第八節 容忍差異才是自由的心靈

  10. 自由主義者否認存在一套價值理想,是每一個人追求幸福生活所必須。自由主義者否認存在一套價值理想,是每一個人追求幸福生活所必須。 • 自由主義者認為,人的理性能力可建構有意義的人類社會,每個人原則上能藉理性能力理解世界,包含 :政治制度、公共政策 ,故政治和社會是一個完全透明的秩序。 • 政府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實現某一價值觀,而是讓擁有不同生命理想和價值觀的所有社會成員,都能在保有其自主性的條件下共同生活。 • 自由主義強調自由和其它價值衝突時具有優先性,只有為了自由本身,才能限制自由。 摘要與討論二第一節 自由主義 (頁 113-115)

  11. 傳統自由主義者相信,自由的社會即使公民缺乏品德,只要制度設計完善,也不會阻礙社會的發展。傳統自由主義者相信,自由的社會即使公民缺乏品德,只要制度設計完善,也不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 但自由社會實踐的結果,公民只講「權利」,忽略「責任」。 • 公民忽略責任的結果讓自由主義者承認:健康穩定的民主社會不只須正義的制度,也須公民的品德和態度。 • 公民的品德是社會資本。 摘要與討論二第二節 自由社會還需要道德嗎? (頁 117)

  12. 代第三、四、五節

  13. 在第四節末提到,羅爾斯區別公共領域與非公共領域。在第四節末提到,羅爾斯區別公共領域與非公共領域。 • 公共領域:法律規定和公共道德; • 非公共領域:要和誰結婚、早起。 • 健全的自由社會,公民需具適度的公共道德。林火旺認為,第一個需培養的道德就是容忍差異。 • 什麼是「容忍」 ?強者的退讓。 • 一人是否有民主風度,視其具有絕對優勢時,如何對待弱勢。 摘要與討論二第六節 什麼叫做「容忍」 ? (頁 124-130)

  14. 涉及好壞、對錯,為價值判斷; 陳述資訊或消息,為事實判斷。 • 價值判斷主觀;事實判斷客觀。 • 坐飛機:安全、時效、環保。 • 在價值觀多元的社會,產生價值觀衝突的問題。 • 想法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可能是腦筋清楚、推論正確、正直、善良、誠懇的人。 • 容忍,願意學習與不同想法的人和平共處 摘要與討論二第七節什麼叫做「多元價值」 ? (頁 130-135)

  15. 摘要與討論二第八節 容忍差異才是自由的心靈 戰爭 • 自由 多元 衝突 容忍 • 容忍差異= 尊重別人的自由, 社會才能持續保持生機和活力。

  16. 三部曲 共讀章目 〈自由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品德?–講道理〉 (頁137-157)

  17. 共讀三自由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品德?– 講道理 第一節 台灣的民主值得推銷嗎? 第二節 「自由」和「民主」差別 第三節 民主的缺點 第四節 講道理可以避免多數暴力 第五節 審議民主和公共理由

  18. 摘要與討論三第一節 台灣的民主值推銷嗎? • 民主政治最重要的事為選舉。 • 台灣的民主政治給人的印象:亂。 • 台灣的「民主」尚處起步的階段。 然而相對中國大陸的獨裁政權,台灣人值得驕傲的是「自由」 。 (頁139-141)

  19. 柏拉圖認為獨裁政治的特點是暴君,民主政治的特點是暴民。因人民有自由,會做「喜歡」的事,而不是做「應該」做的事。柏拉圖認為獨裁政治的特點是暴君,民主政治的特點是暴民。因人民有自由,會做「喜歡」的事,而不是做「應該」做的事。 • 大部份國人認為「民主」只是多數決,對台灣的憲政體制是以自由主義為基礎的民主政治認知有限。我們只在民主制度化的階段,未達民主被實現的理想。 • 民主只是一種手段,民主的目的為保障內在的和平和個人自由。所以自由主義式的民主政治重視個人自由,民主不是最終的價值,只是 實現個人自由的最有效工具。 • 民主是一種程序,由公民全體參與投票、以多數做決定的一套決策程序。 摘要與討論三第二節 「自由」和「民主」的差別 (頁 141-146)

  20. 多數暴力 • 自由主義重視自由,因個人擁有一定的自由權,才能選擇自己認為最適合的生活方式。 • 公共規範須以民主的方式訂定,可能發生以多數人的意見壓制少數人的意見。 • 多數不一定是對 • 民主決策會產生多數暴力,依賴形式上的多數決策也是危險的。 • 愚笨不會因為多數,就變聰明。 • 公民的私利主義 • 約翰彌勒在十九世紀主張公民投票應公開。 • 私利阻礙公共和國家整體利益。選擇時,只會看到「私」民,而沒有「公民」 。 摘要與討論三第三節 民主的缺點 (頁 146-150)

  21. 強勢族群藉民主程序制定公共規則欺壓少數,為自己謀取最大福利,會引起弱勢族群不滿。這樣的社會不可能和諧穩定。強勢族群藉民主程序制定公共規則欺壓少數,為自己謀取最大福利,會引起弱勢族群不滿。這樣的社會不可能和諧穩定。 • 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 • 表決前,多數聆聽少數的想法與意見,少數與多數經過討論,可能因此說服多數。願意傾少數意見的態度,即尊重少數。 • 充分討論後,少數仍無法說服多數,最後採取表決的方式形成決策,基於公民的平等性,少數須服從多數。 • 具有隨時被說明的態度,就是自由社會公民應具的民主素養。 • 無法說服多數而接受表決的結果,是一種民主風度。 摘要與討論三第四節 講道理可以避免多數暴力 (頁 150-153)

  22. 多數決的結果只能代表贏家的意願,不能呈現公共的意願。所以民主理論學者要求在投票前,須重視深思熟慮的意見形成過程,此種強調講道理的民主理論即是「審議民主」理論。多數決的結果只能代表贏家的意願,不能呈現公共的意願。所以民主理論學者要求在投票前,須重視深思熟慮的意見形成過程,此種強調講道理的民主理論即是「審議民主」理論。 • 審議民主和純粹程序式民主的差別:審議民主可避免多數暴力。 • 審議民主的特點:公民提出的公共政策主張須基於公共理由。 • 為什麼必須提出公共的理由: • 鼓勵公民在公共議題上採公共觀點; • 促進相互尊敬的決策程序; • 幫助錯誤的改正。 • 意見相異時能講道理,保持開放的心靈,根據理由修正甚至放棄自己的觀點。 摘要與討論三第五節 審議民主和公共理由 (頁 153-157)

  23. 終曲 共讀章目:〈幸福人生〉 (頁237-267)

  24. 幸福人生共讀四 第一節 找到自己 第二節 建立屬於自己的價值觀 第三節 自由選擇就是自主嗎? 第四節 人類的共同處境 第五節 生命可以期待什麼? 第六節 關懷他人:正義感 第七節 關懷他人:愛 第八節 給別人快樂,就是給自己幸福

  25. 摘要與討論四 第一節 找到自己 • 一個人如果希望幸福,必須找到自己,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別人認為幸福的生活並不一定適合自己。 • 十九世紀約翰彌勒認為,個體性是幸福的必要元素。一個人想擁有幸福的人生,必須先確立獨特的自我本性。 • 每一個天生有天生的不平等。 • 找到自己: • 認清自己的特點(自知之明); • 為自己的特點尋找最合適的生活方式或生命理想。 (頁 238-241)

  26. 摘要與討論四 第二節 建立屬於自己的價值觀 • 世俗流行的價值觀不一定保證幸福,有一套自己獨特的價值最重要。 • 父母的理由:這樣做是為你好! • 預設一個一元的價值觀。 • 父母認為好的,就是大家都認為好的。 • 彌勒強調個體性是幸福的必要元素真義: • 獨特自我,需要不同於別人的價值觀才能自我實現,隨波逐流只會讓自己失去自我,我必須為自己的生命尋找獨特的答案。 (頁 241-245)

  27. 摘要與討論四 第三節 自由選擇就是自主嗎? • 彌勒擔憂自由社會中的人以為自己在做決定,但「自己的」決定實際上受流行意見或大眾輿論影響。 • 看似「自由」的選擇並不等於「自主」的選擇。 • 如果我們的選擇只是跟隨社會的流行隨波逐流,這樣的選擇其實不是自己的選擇。社會多數的喜怒哀樂主宰自己的喜怒哀樂。 • 彌勒認為,只有發現自我、「做自己」的人,才能找到幸福。 (頁 245-248)

  28. 摘要與討論四 第四節 人類的共同處境 • 獨特性≠譁眾取寵≠標新立意。 • 在規劃自己獨特的理想前須考慮兩元素: • 人類的共同命運和處境; • 如何對待他人。 • 人類共同的命運與處境: • 螞蟻與人。 • 主宰人類生存處境的無名,當它要奪走一條生命時,完全不會考慮這個生命是否正直、善良、值得尊敬。 (頁 248-251)

  29. 摘要與討論四 第五節 生命可以期待什麼? • 認清人類的命運不會使理想和幸福成為幻影,反而使人架構一個合理、適度的美好人生。 • 承認人的有限性;承認自己的有限性,認了「命」。 • 命:人力不能及的部分。 • 每一個人在規劃自己的人生方向時,認了父母是誰、是哪一國人、長相如何。 • 生命可以期待什麼? • 盡量讓活著的每一天充滿意義。 • 但,如何達成這個目標? (頁 252-254)

  30. 摘要與討論四 第六節 關懷他人:正義感 • 一個有意義的生命計畫,不是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而是和他人的互動。 • 人其實最需要的是人,人需要人的關懷、幫助和肯定。 • 我們無法改變人類生命渺小和無奈,但人彼此相互關懷,可以帶來喜悅。 • 把自己和家人照顧好就好? • 羅爾斯認為,社會是自由平等公民間的公平合作的體系。 • 正義的社會:成員公平合作; • 不正義的社會:若遵守社會規範,處境和前景會愈黯淡,因此就會有人不願遵守社會規則。 (頁 254-257)

  31. 摘要與討論四 第七節 關懷他人:愛 • 美國教育學者納丁認為,一個能主動減輕周遭人痛苦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 一個懂得付出的人,生命會比較積極,因為對需要被關懷的人適時伸出援手,會讓自己覺得活著是有意義的。當一個人的每一天都活得很有意義,死亡就變得不重要。 • 無聊,是難熬的疾病,也是最大的苦悶。 • 每一個從小到大都承載無數的關心和愛意。 • 幸福不需特殊的工具,不需很多錢,不需很有地位,只需要一顆善良的心。所以有道德的人,才可能找到幸福。 (頁 259-264)

  32. 摘要與討論四 第八節 給別人快樂,就是給自己幸福 道德 不但是幸福的必要條件, 它還具有感人的力量!

  33. 結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