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正确认识 2012年 思想品德中考 新 变化

正确认识 2012年 思想品德中考 新 变化. 江任平 都昌县钱氏宗亲学校 QQ: 827891989. 一、指导思想. 1. 坚持 稳中有变 的原则,在保持 37 个 考点 和 试题功能 与特色 的基础上,根据 有关方面的要求 、 课程改革的需要 等做出一定的变化。. 2. 贯彻党的政策方针和有关中考改革精神, 根据 我省实际 , 体现 新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 精神 , 兼顾 在我省范围使用的 现行版本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内容与要求,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新要求,制定考查的内容、要求、原则、目标等。.

halil
Download Presentation

正确认识 2012年 思想品德中考 新 变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正确认识2012年思想品德中考新变化 江任平 都昌县钱氏宗亲学校 QQ: 827891989

  2. 一、指导思想 1. 坚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在保持37 个考点和试题功能与特色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方面的要求、课程改革的需要等做出一定的变化。

  3. 2. 贯彻党的政策方针和有关中考改革精神,根据我省实际,体现新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精神,兼顾在我省范围使用的现行版本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内容与要求,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新要求,制定考查的内容、要求、原则、目标等。

  4. 3.以“服务发展、固本强基、拓展思维、启迪智慧、融入生活、突出特色”为命题原则,突出思想品德课程“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努力使试题有利于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3.以“服务发展、固本强基、拓展思维、启迪智慧、融入生活、突出特色”为命题原则,突出思想品德课程“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努力使试题有利于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5. 二、考点 观点 • 共13条变化:9、12、13、15、16、19、23、24、26、28、29、34、35

  6. 考点9 • 现表述:“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跨越代沟,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 原表述:“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 理由:加强感恩教育;加强实践引导;进一步体现课程的智慧。

  7. 考点12 • 现表述:“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与对话的意识,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 原表述:“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 理由:课标的增加;形势的需要;逻辑的顺畅。 (课标新增内容“4.7 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与对话的意识”)

  8. 考点13 • 现表述:“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 原表述:“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9. 课标修改的解释: ①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制定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原课标只讲制定,没有提认可,不够准确。所以要加上“认可”。 ②原课标“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不准确,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但首先是国家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而且“体现”是把话说回去了,是讲法律的意义,在这儿重要的是讲法律的本质和原则,“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最重要的法律原则,所以要强化、强调、突出。

  10. 建议: ①增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观点。 ②对我国法律本质的认识可以不作为重要复习点: ◆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是法律的一般本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法律也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这是我国法律的本质。

  11. 考点15 • 现表述:“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一定制裁,能够正确享受网络文化,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 原表述:“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正确享受网络文化,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 理由:由于课标条文合并后,弹性较大,今年适度降低考试要求。

  12. 课标修订的说明: ①原文表达得不准确。“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 展为违法犯罪”这句话不是法律用语,而且在法律意义上是混乱的。最后又落脚在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等不良诱惑,“黄、赌、毒”和“法轮功”都是违法犯罪,不应该降低到“不良诱惑”,要求太低,也不恰当。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就是犯罪;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都是专门、特定法律用语。而“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更多是社会学心理学用语。特别是严重不良行为到底是什么、有哪些?比较难界定;严重不良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通常更难界定。所以不宜把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放在内容标准中。 ②原文“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实际,这些都不是青少年学生中的普遍问题,还是不单独列出来讲为好。因为要向学生列示和讲清楚什么是“黄”?什么叫“法轮功”、邪教等,在教学上还是有相当困难的,而且很难处理和把握。故整条删除,其中的“黄、赌、毒”问题,在修改后的第二部分[“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3.2“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中已经涉及(这一句内在包括严禁吸食、贩卖毒品;严禁窝藏、转移、销毁、购买赃物”等要求)。

  13. 建议:对以下复习内容,可以不作为重要复习点:建议:对以下复习内容,可以不作为重要复习点: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法轮功”是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邪教组织。它宣扬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敛财害命,挑动制造事端,被国家依法取缔。邪教是人类社会的精神“毒瘤”,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14. 考点16 • 现表述:“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掌握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原表述:“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 课标修订说明:

  15. ①在受到侵害时,初中学生通常不知道怎么办,所以要把维权的方法途径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应当运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司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去做,这样才能避免和减少未成年人在维权上的“无知”、“过激”、“轻率”等行为。①在受到侵害时,初中学生通常不知道怎么办,所以要把维权的方法途径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应当运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司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去做,这样才能避免和减少未成年人在维权上的“无知”、“过激”、“轻率”等行为。 ②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国家专门机关和专职人员的专门工作,不是青少年的义务和职责。过去这方面要求不切实际的,现在应该删除,这也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一种必要。 ③ “懂得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当运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司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建议:对观点“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不作为重要复习点。

  16. 考点19 • 现表述:“知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受法律保护,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 原表述:“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 理由:与考点20一道完成人格权的完整内容。(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权。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

  17. 考点23 现表述:“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树立宪法意识。” 原表述:“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课标修订说明: ①在“宪法”前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以强调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否则容易从一般意义上的“宪法”讲起,国外有宪法,中国民国时代也有过宪法。②增加“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为了强化宪法意识。

  18. 考点24 • 现表述:“知道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 原表述:“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 理由:课标对本内容进行了删除。因此,今年对本考点的考查也相应降低要求。

  19. 课标修订说明: ①不是因为依法治国不重要,是对十四五岁的青少年而言,他们首先要知道的不是如何去治国平天下。让他们知道“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更重要,这样才能是真正的基于生活,才能让每个人真正从自己做起。 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句话是我国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涉及太多内容,且这一条的要求最后是“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把“自觉守法”作为归宿,立意不高,重要的不是“良民”、不是守法,是维护法律的尊严,是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他人的合法权益。仅仅是“守法”,是过去的落后的观点。“维护社会秩序”通常讲讲可以,但作为法律术语有特殊意义。“社会秩序”在法律上是指“社会公共生活秩序”,或“公共秩序”。它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公共场所秩序”、“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等。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落脚在“维护社会秩序”上太低。 • 建议:①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作为认知层次即可;②对依法行政的内容可以不作为重要复习点。

  20. 考点26 • 现表述:“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党和政府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 原表述:“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 理由: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考试说明。 • 说明:“党和政府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属于明确新增内容。

  21. 考点28 • 现表述:“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 原表述:“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 理由:课标的变化(拆解);完善考试说明。

  22. 考点29 • 现表述:“感受身边的变化,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了解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 原表述:“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 理由:课程标准表述和内容的变化;完善考试说明的需要。 • 建议: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复习。

  23. 考点34 • 现表述:“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 原表述:“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 理由:社会发展需要;课标新增内容标准“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统一于民族团结的内容。 • 建议:增加相关观点。

  24. 考点35 • 现表述:“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原表述:“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理由:课标新增内容“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与对话的意识”(一分为二)

  25. 三、题型 卷面 • 考试时间、形式、总分值、阅卷要求、版面数等保持不变。 • 题型、题量、主客观分值等有变化。

  26. (二)试卷内容比例与难度 1.内容比例: 2.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分值之比约为5:3:2。

  27. (一)题型 • 选择题: 第1─8小题为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第9─14小题为多项选择,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34分 • 综合题: 紧扣题意,条理清楚。第15─18小题各6分,第19小题12分,共36分 (会有变化)

  28. (二)试卷编排 • 温馨提示:以下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选项。 • 时事政治: ①第1、2小题为单项选择;第9小题为多项选择;共7分,占10%。 ②注意时事多项选择题的变化。

  29. 四、几点思考 • “变”的程度? 除一些形式性变化外,试卷命制的理念、内容等未有实质性变化; 对变化的程度应有足够的认识。 • “增量”又“增难度”? • 试卷有主题吗? • 新增或调整的考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 如何认识选择题?

  30. 整合时政热点 提高复习实效 纵观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时政热点都是命题的重点。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时政、地方时政更是中考的重中之重,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结合的试题所占分值的比例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老师们在进行第二轮复习时,进行热点专题的复习非常必要。

  31. 有的老师在复习时对所有的热点不加筛选逐一进行复习,耗时费力;有的老师在复习时犹如蜻蜒点水匆匆而过,复习不深入,效率不高;有的老师只抓几个重大热点进行复习,缺乏全面性、系统性,顾此失彼,造成复习不全面。有的老师在复习时对所有的热点不加筛选逐一进行复习,耗时费力;有的老师在复习时犹如蜻蜒点水匆匆而过,复习不深入,效率不高;有的老师只抓几个重大热点进行复习,缺乏全面性、系统性,顾此失彼,造成复习不全面。

  32. 时政热点怎样复习才高效?个人以为,在进行专题复习前,老师们不妨先罗列一年来的时政热点;再把这些时政热点按照板块分成以下几类:品德类、法律类、国情类、本土类;然后找出其共性和与中考考点的联结点;第四是分析时政热点,思考命题角度,最后是进行拓展演练。时政热点怎样复习才高效?个人以为,在进行专题复习前,老师们不妨先罗列一年来的时政热点;再把这些时政热点按照板块分成以下几类:品德类、法律类、国情类、本土类;然后找出其共性和与中考考点的联结点;第四是分析时政热点,思考命题角度,最后是进行拓展演练。

  33. 一、品德类 • (一)热点提示 • 1.中国好人榜 • 2.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 3.感动中国人物 • 4.江西“致敬2011” • 5.2011十大责任人物 • 6. 发扬雷锋精神

  34. (二)链接考点 • 勇对挫折、坚强意志、人生意义、珍爱生命、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孝敬父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亲社会行为、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等。

  35. (二)思考命题角度 • 1.请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角度分析道德模范人物的行为。 • 2.学习道德模范,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去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 3.在这些道德模范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道德品质? • 4.道德人物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5.结合入选“中国好人榜”江西好人的事迹,谈谈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必要性。 • 6.请你谈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 7.为了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 8.设立“中国好人榜”、进行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活动有什么意义?

  36. (三)典题例举 • 从8岁到20岁,4000多个日子里,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这个“久病床前有孝女”的故事近日在网络上传播感动了众多网民。在临汾当地论坛上,网民们纷纷为她“盖楼”祝福,称她为“临汾最美的女孩”。 • (1)请你结合材料,说一说孟佩杰获“临汾最美的女孩”的原因。 • (2)人生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同为90后的你,应怎样面对人生的困难与挫折? • (1)因为孟佩杰具有:孝敬父母;自立自强;不畏挫折;刻苦学习;乐观向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优秀品质。 • (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自立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学会自我疏导等。

  37. 二、法律类 • 1.打四黑除四害(道德、消费者权益、依法治国、法律特征) • 2.“3·15”晚会(消费者权益) • 3.江西省义务教育条例(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保护) • 4.校车安全(未成年人保护、以人为本) • 5.反腐案(法律特征、作用、依法治国) • 6.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通过(政治制度、依法治国、民主权利等)

  38. 例:打四黑除四害(3·15) • 背景材料 • 2011年对于食品而言可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不少食品安全大事:瘦肉精事件、牛肉膏猪肉变牛肉、地沟油流向餐桌、毒豆芽……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拷问着食品企业和监管者。 • 2011年8月底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集中开展了“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各地公安机关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集中力量破大案、摧网络、捣源头、打链条,向“四黑四害”违法犯罪、特别是严重危害老百姓餐桌安全的“瘦肉精”“ 地沟油”等违法犯罪发起了全面围剿。行动开展100多天来,各地共查破“四黑四害”案件13万多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万多名,捣毁“四 黑”场所2.8万多个,涉案总价值110多亿元。

  39. (一)考点链接 • 1.诚实守信是每个人应坚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法律的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践约守信是诚实做人的核心。 •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伤害他人生命,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伤害他人的健康,包括精神健康,也为法律所不容。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我国消费者主要享有以下权利:安全权;知悉真情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维护尊严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监督权等。

  40. 4.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包括: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严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法律诉讼。4.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包括: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严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法律诉讼。 • 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 6.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7.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 8.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的不同,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不负责任会带来严重后果,将使社会和他人遭受损失。有许多重大事故都是由于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引起的,造成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

  41. (二)命题角度 • 1.添加“瘦肉精”“面粉增白剂”等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 2.请对生产质量不合格食品(或其他商品)的企业的行为作简要评析。 • 3.制假售假有哪些危害? • 4.如果在你的周围有人购买了有害食品药品,请你告诉他该怎么办? • 5.深入推进“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有什么意义? • 6.党和政府对相关责任人严肃查处,这说明了什么? • 7.如何解决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42. (三)典题例举 • 1.欣赏右边的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 (1)请你给漫画拟个标题。 • (2)要营造良好的食品消费环境, • 你有哪些建议?

  43. 2.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 (1)请你评析漫画中的经营者的行为。 • (2)漫画《提醒》是要提醒经营者要注意什么?

  44. 三、国情类 • 1.党的领导类:(1)建党90周年、(党的领导、“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巨变原因)(2)2011温暖中国(民生、党的领导、“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公平正义) • 2.科技类: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全国科技奖励大会(科技创新、综合国力、民族精神) • 3.经济类:(1)厦门特区30年,加入世贸10周年(改革开放)(2)2012年两会(国情\综合) • 4.文化类: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文化建设) • 5.外交类:风云世界 激扬中国、南海问题、南非德班气候大会

  45. 例: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 背景材料: •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6. (一)考点链接 •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2.中华文化独具魅力,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有利于保持民族特点,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先进文化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 4.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7. 5.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蕴藏着我们的民族灵魂。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5.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蕴藏着我们的民族灵魂。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 6.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 7.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 •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48. 9.对待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特征加以创新和发展。9.对待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特征加以创新和发展。 • 10.对待外来文化: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大胆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特别是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社会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 • 11.我们要抵制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落后文化,消除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

  49. (二)命题角度 •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意义? • 2.青少年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3.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4.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5.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有什么意义? • 6.在对外文化交往中,我们应注意什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