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環安報告 - 台灣環境議題 空氣汙染

環安報告 - 台灣環境議題 空氣汙染. 4A240012 許承軒 ( 臭氧 ) 4A240019 陳皇華 ( 懸浮粒子 ) 4A240021 陳書婷 ( 溫室效應 ). 大綱. 溫室效應 P.3~P.6(4A240021 陳書婷 ) 懸浮粒子 P.7~P.10(4A240019 陳皇華 ) 臭氧層 P.11~P.14(4A240012 許承軒 ) 資料來源 P.15~P.16. 溫室效應 - 溫室效應是什麼. 溫室效應是指星球的大氣層透過捕捉輻射使不同部份地區的氣溫相對穩定的效應。不少研究指出,人為因素使地球上的溫室效應加強,而造成全球暖化的效應。.

hal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環安報告 - 台灣環境議題 空氣汙染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環安報告-台灣環境議題空氣汙染 4A240012許承軒(臭氧) 4A240019陳皇華(懸浮粒子) 4A240021陳書婷(溫室效應)

  2. 大綱 • 溫室效應P.3~P.6(4A240021陳書婷) • 懸浮粒子P.7~P.10(4A240019陳皇華) • 臭氧層P.11~P.14(4A240012許承軒) • 資料來源P.15~P.16

  3. 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是什麼 • 溫室效應是指星球的大氣層透過捕捉輻射使不同部份地區的氣溫相對穩定的效應。不少研究指出,人為因素使地球上的溫室效應加強,而造成全球暖化的效應。

  4. 溫室效應-溫室效應產生的原因 • 人類活動使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增加,由於燃燒化石燃料及水蒸氣、二氧化碳、甲烷、及氟氯碳化物等產生排放的氣體,經紅外線輻射吸收留住能量,導致全球表面溫度升高,加劇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

  5. 溫室效應-溫室效應可能產生的問題 • 溫室效應會使全球氣溫節節上升,其所造成的氣候改變,將使我們付出極大的代價。 • 氣溫上升會使冰山融化、海面上升、陸地面積減少;若加上氣候帶位移,可能引發動物大遷徙、屆時也有可能促使腦炎、狂犬病、登革熱、黃熱病等疾病的蔓延。

  6. 如何防治溫室效應 • 減少資源的消耗量:* 不購買使用過度包裝的產品,降低包裝生產和減少垃圾量* 多走路和騎自行車,或利用大眾運輸系統等交通方式,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為了節約用電,要隨時隨手關燈,並減少冷暖氣機的使用頻率* 節省用紙和多使用再生紙等,少砍樹,並多種植花草樹木,具有降低二氧化碳量的功能 • 讓資源重複使用:* 多利用購物袋,少用塑膠袋,可避免焚化塑膠垃圾時,排出二氧化碳和致癌氣體 • 回收可再生資源:* 處理垃圾時先做好垃圾分類,將玻璃瓶.鐵鋁罐.紙張.廚餘等分類回收,能降低二氧化碳的產生,也能發揮環境保護的作用

  7. 懸浮微粒-懸浮微粒是什麼 • 細懸浮微粒(Fine Particulate Matters),係指懸浮在空氣中氣動粒徑小於2.5μm以下的粒子(以下簡稱PM2.5)。 • 灰塵顆粒的直徑通常小於500微米。小於10微米的懸浮微粒(PM10),即被認定有害於人體;小於2.5微米的懸浮微粒(PM2.5),更可穿透肺泡直達血液。

  8. 懸浮微粒-懸浮微粒的原因 • PM2.5粒來源可分為自然界產出及人類行為產出等二種。自然界產生源包含火山爆發、地殼岩石等,人類行為則以燃燒為主,如石化燃料及工業排放、移動源廢氣等燃燒行為。PM2.5包含許多化學性物質, 其中經光化反應後,常見形成組成有原生性有機碳、衍生性有機碳、元素碳、硫酸鹽、硝酸鹽、及其他離子性物質。

  9. 懸浮微粒可能產生的問題 • (一) 短期健康效應 • 短期指的是從24 小時到一週的時間範圍。主要的影響包含死亡率提升(氣喘、心肺疾病)、新生兒死亡率提升、住院率的提升(氣喘、心肺疾病)、氣喘的惡化、肺功能降低、咳嗽、心跳加速、血管發炎等。主要的症狀有慢性上呼吸道刺激、心臟病、肺癌、幼兒急性呼吸道發炎與成人慢性支氣管炎、肺部疾病及過敏, 無論短期或長期暴露都與早產死亡及嬰兒壽命減少有關。 • (二) 長期健康效應 • 長期的細懸浮微粒暴露,可能會造成的健康效應包含了死亡率的增加、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的增加、肺功能的減低、甚至是肺癌的產生等。

  10. 如何防治懸浮微粒 • 以94至101年監測統計資料來看,全國PM2.5年平均值濃度從35.1μg/m³下降至28.3 μg/m³的趨勢,改善幅度達19.4%。 • PM2.5管制相關科學研究涉衛生署、國科會、中央研究院,大致可分為PM2.5空氣品質分析、PM2.5空氣品質影響評估及PM2.5空氣品質改善策略及研擬及推動等方面,為推動管制工作之依據 • PM2.5管制工作推動不易,期透過各相關部會、地方政府及民間工同努力,達成空氣品質改善目標

  11. 臭氧-臭氧是什麼 • 臭氧是由三個氧原子所構成,是天然的強力氧化劑、殺菌劑。 • 好的臭氧:在臭氧層吸收太陽光的有害紫外線,保護地表的生物。臭氧工業所製造的高純度臭氧,則是取代氯消毒,廣泛應用於自來水處理、包裝水、醫藥 / 食品製程用水、表面殺菌、管線內殺菌,游泳池、冷卻水塔、養殖循環水淨化、專業空氣淨化。或是氧化難生物分解有機物、廢氣氧化處理、化妝品級高嶺土漂白、紙漿漂白、清洗衣物等領域。在2001年6月美國FDA 正式核准臭氧可以和食品接觸作生物抑制劑,臭氧在食品工業的用途更加廣闊。 • 不好的臭氧:在都會地區,大量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經過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產生的臭氧是骯髒有害的臭氧。這種混雜於光化學煙霧內的臭氧,並不受控制,而且對人體的呼吸道有強的刺激性,與臭氧工業使用的高純度臭氧絕然不同。

  12. 臭氧層破洞的原因 • 成臭氧層破洞的原因主要是人類大量使用的氟氯碳化合物。 臭氧層破洞原理: 氟氯碳化合物是現代科技發展下的人造物質,常用於冰箱及空調冷媒、噴霧劑、食品冷凍劑、清洗劑、滅火劑及泡綿發泡劑等。氟氯碳化合物(CFCs)是一種相當穩定的氣體,在大氣對流層中不容易受到破壞;飄移到平流層中,可吸收太陽紫外線,產生光解作用而生成氯,氯又催化臭氧,使臭氧還原成氧。臭氧雖然遭受破壞,但氯仍然存在,又會繼續與臭氧反應,還原臭氧,如此周而復始,因而使臭氧含量不斷減少,終致造成臭氧層破洞。7項臭氧層破洞的主要原因 :1.發電廠所排放廢氣 2.汽、機車排放廢氣3.工業廢氣污染4.垃圾袋多用石油做成,燃燒時造成空氣污染。5.節省電力,也可以少用一些能源,減少核子、火力發電產生的廢氣或化學物質,減緩臭氧層的破壞。 6.使用殺蟲劑、髮膠等化學用品。這些用品中的化學成分會破壞臭氧層,在製作過程中,燃燒會使這些物質大量排入空氣中,也可能會製造二氧化碳。7.冷氣排放的冷媒是造成臭氧層破洞的主因之一,少吹冷氣,可以幫助地球回溫。

  13. 臭氧層破洞可能產生的問題 • 對人類的影響 • 1. 皮膚癌— 高能量的紫外線可以導致皮膚癌,另外低層大氣 ; 對流層臭氧增加也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危害。 • 2.白內障— 實驗研究證明紫外線和白內障的發病率有關。對白種人的調查,長期暴露在陽光下,和白內障發病率增加有關,對男人的影響比對女人影響大,沒有對黑種人的調查數據,不過黑人的白內障發病率比白人要高。 • 3.對流層臭氧增加 — 臭氧由於其強氧化性,對人體有毒害作用,紫外線作用到汽車尾氣也會產生臭氧。 • 對動物的影響 • 倫敦動物協會的科學家們在2010年11月的報告中稱美國加利福尼亞沿海的鯨受陽光傷害的病例有顯著上升,「估計可能與臭氧層破洞有關」。 • 對150頭鯨表皮的活組織檢查「普遍存在被強烈陽光造成的表皮損傷」,DNA中存在被紫外線損傷的細胞,結論為可能是「由於臭氧層破洞造成的紫外線輻射增強引起的表皮損傷,和近使年來人類皮膚癌患者增加的情況相似。」 • 對農作物的影響 • 有的重要經濟作物,例如水稻,根部有共生的藍藻,為其固定氮,藍藻對紫外線非常敏感,所以紫外線的增強肯定會對作物有影響。

  14. 如何防治臭氧層破洞及個人意見 • 如何防治 :各國開始逐漸停止使用CFC作為製冷劑,而43個國家簽定了蒙特婁議定書 • 氟利昂可以被含氫氟氯烴(HCFC)或氫氟烴(HFC)所取代,這些產品雖然也會產生溫室氣體,但不會破壞臭氧層,此外還有多種可替代產品。 • 個人意見 : 現今很多科學家開始在研發許多替代的化合物,已盡量不破壞到臭氧為主,如:環保冷媒。以前舊式的冷媒,也就是氟氯碳化物,對於臭氧的瓦解,是主要的元凶,而現在用氫氟碳化物,來取代氟氯碳化物,如此一來,氯就可以減少,也可使臭氧的破洞慢慢得到改善。

  15. 資料來源 • 溫室氣體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8%A9%E5%AE%A4%E6%95%88%E5%BA%94 • http://www.epa.gov.tw/QuickFind/Q41.htm 懸浮粒子 • http://www.epa.gov.tw/QuickFind/Q37.htm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7%B8%E6%B5%AE%E5%BE%AE%E7%B2%92 • http://nehrc.nhri.org.tw/toxic/ref/1020329%E5%85%AC%E8%81%BD%E6%9C%83%E6%9C%83%E8%AD%B0%E8%A8%98%E9%8C%84-v2.pdf

  16. 資料來源 • 臭氧: • http://www.luxe.com.tw/n/n5.htm • http://bioserendipity.blogspot.tw/2011/03/blog-post_1936.html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AD%E6%B0%A7%E5%B1%82%E7%A9%BA%E6%B4%9E#.E5.AF.B9.E7.94.9F.E7.89.A9.E7.9A.84.E5.BD.B1.E5.93.8D

  17. 圖片來源 • http://aleeesblog.files.wordpress.com/2013/04/e7a9bae6b0a3e6b1a1e69f930411e585ad.jpg • http://163.32.84.104/97homepage/A016/pic/%E7%A9%BA%E6%B0%A3%E6%B1%A1%E6%9F%933.jpg • http://linmolly.files.wordpress.com/2010/02/img_00821.jpg • http://www.plkcastar.edu.hk/sub_files/teaching/project_method/2011-12/P6/2011-12_P6C/Images/thumbnailCABTD6WL.jpg • http://static.guim.co.uk/sys-images/Environment/Pix/columnists/2010/6/29/1277823378239/Satellite-Eye-on-Earth-Ea-006.jpg • http://www.green-2012.com/uploads/allimg/120723/8-120H3113411R1.jpg • http://static.ettoday.net/images/480/d480347.jpg • http://1.bp.blogspot.com/__itj4DHfVQ0/Sc5FPFHclPI/AAAAAAAAAAM/ZK6bO_Cu5Zw/S1600-R/1857983326.jpg • http://pic11.nipic.com/20101218/1369025_154028536874_2.jpg • http://yn.xinhuanet.com/travel/2013-08/19/132643597_11n.jpg • http://img.timeinc.net/time/asia/magazine/2007/0618/changed/hk_pollution_0618.jpg • http://pnn.pts.org.tw/main/wp-content/uploads/2012/07/666-1-3.jpg • http://www.eco-business.com/media/uploads/ebmedia/fileuploads/shutterstock_751363_news_featured.jpg • http://www.greenpeace.org/hk/ReSizes/MagazineArticleOpenSpace/Global/hk/publications/impact-reports/issue04/expose/air-pollution-hongkong.jpg • http://www.twwiki.com/uploads/wiki/5b/d3/755713_0.jpg • http://1.bp.blogspot.com/-aW19rs42lBU/TX-KerjtENI/AAAAAAAAAE8/R69YDVgX7pY/s1600/61020174828459.jpg • http://a0.att.hudong.com/74/14/01300000550045125863143407166.jpg • http://img.zhengjian.org/news_images/2002-10-11-choyang-1.jpg • http://pica.nipic.com/2008-01-08/20081811573153_2.jpg • http://pic.baike.soso.com/p/20110311/20110311135651-1058414400.jpg • http://www.kanhokyo.or.jp/keieinet/4_kankyo_management/images/kankyo_img1.jpg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