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柳宗元( 773 ~ 819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 773 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 793 )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 819 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 50 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 《 柳河东集 》 。. 作者简介. 朗读全文,正音. 篁竹( huánɡ ) 清冽( liè ) 为坻( chí ) 为屿( yǔ ) 为堪( kān ) 佁然( yǐ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小石潭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小石潭记 柳宗元

  2.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作者简介

  3. 朗读全文,正音 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为坻(chí) 为屿(yǔ) 为堪(kān) 佁然(yǐ) 俶尔(chù) 翕( xī)忽 差(cī)互 悄怆(qiǎo chuànɡ) 幽邃(suì) 龚(ɡōnɡ)古 ● ● ● ● ● ● ● ● ● ● ● ● ●

  4. 积累字词 水尤清冽(清澈)以(因为)其境过清(冷清) 皆若空游无所依(依托)全石以为(把…作为)底 为坻(成为)斗(像北斗星一样)折蛇行 卷石底以(而)出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合抱) 岸势犬差互(像狗的牙子那样互相交错)

  5. 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 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似的)。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不知 道它的源泉在那里。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就题字离去。 一、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二、同桌之间任意选择一段,相互检测 能否准确的背出。 自我检测

  6. 译文: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逗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那里。译文: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逗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那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小孩,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7. 思考 作者生动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 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动描写了小石潭景物的优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之后的失意孤凄之情。

  8. 合作交流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潭中水声悦耳动听,引起作者好奇于是“伐竹取道”,发现了小石潭。

  9. 2、本文以游览为序写景,条理清晰,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2、本文以游览为序写景,条理清晰,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思路: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潭中景物(特写镜头)→小潭源流(形象比喻)→潭中气氛(寓情于景)→交代同游者

  10. 3、作者依次描写了那些景物? 树→鱼→水→源头→岸势 4、小石潭有什么特点?用原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发现这些特点的? ——“石底”、“水尤清冽”

  11. 5、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字句,体会作者情感。5、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字句,体会作者情感。 ——“心乐之”、“似与游者乐”(体现作者观赏小石潭奇景奇趣后暂时的轻松和快乐) “以其境过清”(环境凄清,作者被贬后寂寞凄苦、悲凉的心情。)

  12. 小结: 景物:潭、树、鱼、水、源头、岸势 潭:“全石以为底”、“水尤清冽” 情:“乐”、“清”

  13. 鉴赏: 本文不到200字,却写了潭、树、水、鱼、源头、岸势等,内容丰富。描写细致、生动,特点突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行文呼应,结构完整。你能就描写的角度、技巧、语言运用、行文结构等说说他的美丽吗?

  14. 写景的角度: ①绘声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以人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来喻指水声,写出流水的清脆悦耳 ②绘色 “青树翠蔓”, 是采用近义的色彩直接着色,“清”与“翠”都有绿意,交互使用,避免重复,表现了树木的青翠葱郁。

  15. ③绘形 A、“全石以为底…为岩”, 是绘石形,或整或零,或高或低,或仄或平,多姿多态。 B、“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是绘木形,或盖或绕,或摇或连,或长或短,变化万千。 曲曲折折,交互错杂,形象生动 C、“斗折蛇行”,是绘水形 “犬牙差互”,是绘岸形”

  16. ④绘影 “日光千彻,影布石上”, 是绘鱼影。石底光洁完整,水体清澈,日光艳丽明朗,鱼影越发鲜灵滋润。 ⑤绘神 “似与游者相乐”, 绘出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

  17. 写景技巧 ①点面结合 由面到点,有序体现作者感知 “全石以为底”(面) “为坻、 为屿、为堪、为岩”(点) ②远近交错 “闻水声”(远) “坐潭上”(近) 远远近近,多层次展现了小潭的景致

  18. ③动静互衬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静) “俶尔远近,往来翕忽”(动) 静中有动,更显环境的雅静 ④虚实相生 “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表面纯粹写鱼,其实也在写水,鱼历历在目,则水澄澈透明,鱼为实,水为虚,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19. 文章行文的照应,既使全文结构紧凑,又令景物特征鲜明。文章行文的照应,既使全文结构紧凑,又令景物特征鲜明。 ①游踪来去的照应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来) “乃记之而去”(去) 一“来”二“去”,完整反映游览的过程,首尾圆合 ②方位上下的照应 一“上”二“下”,反复交代观赏的视角,暗示潭范围之小 “下见小潭”(间接表明作者位置) “坐潭上”(直接表明作者位置)

  20. ③景物分合的照应 一分一合,清晰再现潭上景物可见潭的幽僻风貌 “隔篁竹”“伐竹取道”(分写竹) “青树翠蔓…参差披拂”(分写树)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合写竹树) ④环境明暗的照应 一“明”一“暗”,逐次展现所感的内容,强调环境的优美或冷寂。 “隔篁竹,闻水声”(暗)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明) “潭西南而望…明灭可见” (明暗相应)

  21. 语言的乐感 ①整散杂糅 ②长短交错

  22. 总结: 写景的角度:绘声、绘色、绘形、绘影、绘神 写景的技巧:点面结合 动静互衬 虚实相生 行文照应: 行踪来去的照应 方位上下的照应 景物分合的照应 语言乐感: 整散相糅 长短交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