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中國寓言的特徵

中國寓言的特徵. 1. 不是一個獨立的體裁 , 夾雜在諸子哲學散文、歷史散文之中。 2. 目的是政治家用來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 ; 士大夫用來勸誡君王 ; 哲學家用來宣揚自己的哲學理念 ; 外交家用來遊說諸侯的工具。 3. 後來 , 人們為了方便故事的敘述 , 才將寓言從哲理性的散文中抽離 , 成為獨立的文體。 . 例子 : 揠苗助長. 例如 :《 孟子 ‧ 公孫醜上 》

grizel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國寓言的特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國寓言的特徵 1. 不是一個獨立的體裁, 夾雜在諸子哲學散文、歷史散文之中。 2. 目的是政治家用來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 士大夫用來勸誡君王; 哲學家用來宣揚自己的哲學理念; 外交家用來遊說諸侯的工具。 3. 後來, 人們為了方便故事的敘述, 才將寓言從哲理性的散文中抽離, 成為獨立的文體。

  2. 例子:揠苗助長 • 例如:《孟子‧公孫醜上》 「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偶然的正義)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有愧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音壓)之者,芒芒然(疲倦)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何謂知言﹖」曰:「詖(音卑, 不正派)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寒泉網頁: http://210.69.170.100/S25/

  3. 寓言的突轉結構 • 這則寓言有一種令人驚奇的效果。 • 「揠苗」的順勢推理是可以「助長」, 但結果卻違反意願。 • 那麼日常我們的想法是不是也一樣, 習慣某種想法, 而不知其荒謬。 • 孟子原意是相信不可以因為偶然的正義而令浩然之氣增長, 就正如以為揠苗助長一樣, 一下的, 短促的行為並不會帶來什麼好的效果。

  4. 中國寓言的內容特點 • 1. 在思想上, 政治倫理性強; • 2. 在題材上, 人物故事為主; • 3. 在體制上, 多穿插於各類散文著作之中。

  5. 寓言的結構 (一) • 1. 寓言文本是具有故事性的敘述類文體, 只呈現事件, 不揭露寓意, 是一種不完全設計的空窗架構, 有極大空白可供讀者填寫。

  6. 例子 • 拔苗應該可以助長, 但苗枯死。為什麼呢?

  7. 寓言的結構(二) 2.兒童讀者具有遊戲性的偏好, 喜歡推理性的閱讀, 會根據文本所遺留的線索, 主動填寫空白的部分, 獲得遊戲性的快樂。在填寫過程, 他們會發現文本中的寓意, 還能鍛鍊思考能力。

  8. 例子: • 拔苗的行為和我們日常的行為, 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9. 寓言的結構(三) 3. 為了要誘發讀者發覺未曾言說的寓意, 作者創作時常常會選擇具有特徵的人物、簡化人物的描寫、情節的敘述、以故事具體化生命哲理, 使讀者能集中注意力於寓意的揭露。

  10. 例子: • 寓言一般不會敘述人物的背景、性格、心理反應, 故事情節也完全不複雜, 只集中揭示寓意部分。 • 拔苗者為宋人, 宋人在春秋戰國時期, 一定有些特性為同時代人可以識別的。

  11. 寓言的結構(四) • 在寫作過程, 作者常常會透過比喻、替代、留白、暗示、以單一事件代替整體現象的方法來隱藏。由於讀者和作者具有某些先天類似的思考機能、後天類似的文化背景、同時讀者也累積了相當的閱讀經驗, 因此能用自己的先在經驗來揭露作者的隱藏。

  12. 例子 • 例如莊子的莊周貸粟, 有了莊子的處境, 然後鯽魚的比喻就躍然紙上了。 •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13. 寓言中的人物形象(一) 【宋有富人】 •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築土作牆,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 劉城淮編:《先秦寓言大全》(長沙:岳麓書社,1993),頁162。

  14. 寓言中的人物形象(二) 【三年成一葉】 • 宋人有為其君以象象牙為楮枸樹,又稱谷樹,葉似桑,皮可造紙,粵音cyu2葉者,三年而成。豐殺粗細莖柯葉柄,毫芒繁澤葉子的光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此人遂以功食祿於宋邦。 • 《先秦寓言大全》,頁169。

  15. 寓言中的人物形象(三) 【宋人服喪】 • 宋崇門宋國都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縣)的東門之巷人住里巷的平民,泛指城巿平民服喪,而毀甚瘠。上以為慈愛於親,舉以為官師官名。明年,人之所以毀死者,歲十餘人。 • 《先秦寓言大全》,頁194。

  16. 寓言中的人物形象(四) 【紳之束之】 • 書曰:『紳大腰帶,指嚴格要求自己之束之。』宋人有治學習者,因重帶自紳束也。人曰:『是何也?』對曰:『書言之,固然。』 • 《先秦寓言大全》,頁216。

  17. 寓言中的人物形象(五) 【宋人有少者欲效善】 • 宋人有少者,亦欲效學習善。見長者飲無餘,非斟酒飲也,而欲盡之。 • 《先秦寓言大全》,頁216。

  18. 寓言中的人物形象(六) 【宋人有酤酒者】 • 宋人有酤酒賣酒者,升概刮平升斗的刮版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縣懸幟酒旗甚高著明顯;然不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問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小孩子懷錢挈壺罋粵音ung3 而往酤,而狗迓迎,粵音ngaa6而齕咬,粵音hat6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 《先秦寓言大全》,頁242-243。

  19. 寓言中的人物形象(七) 【守株待兔】 •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樹桩,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一種翻土工具,粵音loi6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 《先秦寓言大全》,頁260。

  20. 寓言中的人物形象(八) • 【宋襄公與楚人戰】 • 宋襄公與楚人戰於涿谷上,宋人既成列矣,楚人未及濟渡河,右司馬購強趨而諫曰:『楚人眾而宋人寡,請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擊之,必敗。』襄公曰:『寡人聞君子曰:不重傷,不擒二毛年老的人,不推人於險,不迫人於阨險要的地方,粵音ak1 ,不鼓不成列。今楚未濟而擊之,害義。請使楚人畢涉成陣而後鼓士進之。』右司馬曰:『君不愛宋民,腹心不完,特為義耳。』公曰:『不反列,且行法。』右司馬反列,楚人已成列撰陣矣,公乃鼓之,宋人大敗,公傷股,三日而死,此乃慕自親仁義之禍。夫必恃人主之自躬親而後民聽從,是則將令人主耕以為上,服戰鴈同雁行也民乃肯耕戰,則人主不泰極危乎?而人臣不泰安乎?

  21. 寓言中的動物形象(一) • 《韓非子》寓言選〈社鼠〉 • 《韓非子》第34卷 外儲說右上第34 • 一曰。桓公問管仲曰﹕「治國何患?」對曰﹕「最苦社鼠。夫社木而塗之,鼠因自託也。燻之則木焚,灌之則塗阤,此所以苦於社鼠也。今人君左右,出則為勢重以收利於民,入則比周謾侮蔽惡以欺於君,不誅則亂法,誅之則人主危,據而有之,此亦社鼠也。」故人臣執柄擅禁,明為己者必利,不為己者必害,亦猛狗也。故左右為社鼠,用事者為猛狗,則術不行矣。

  22. 結構 • 「隱藏」﹕故事的結構,說明了土地廟和老鼠的事情,以至無法根治的危險,但為什麼和治國有關呢?沒有說出來,老鼠代表什麼也沒有說。 • 「揭露」﹕因為談的是治國,土地廟是國家。老鼠代表什麼人呢? • 「逆轉」﹕照理人一定可以勝過老鼠,但最後束手無策。

  23. 寓言中的動物形象(二) • 焚鼠毀廬﹕ • 「隱藏」﹕平常對老鼠懷恨在心,酒醉之後,只管殺鼠,把房子都燒了。 • 「揭露」﹕鼠和廬都焚毀了,說明平常的怨恨,最後會讓人失去理性。男子自己普遍的道理說出來。 • 人不可積憾哉﹗予初怒鼠甚,見鼠不見廬也,不自知禍至於此。人不可積憾哉﹗ • 「逆轉」﹕沒有想到小老鼠那麼難應付,最後讓人損失慘重。

  24. 寓言中的動物形象(三) • 〈永某氏之鼠〉 • 「隱藏」﹕因為迷信自己的生肖,放縱老鼠,老鼠可以肆無忌憚,不獨與人為伍,並且成為人的主人,但人不以為意,到新主人到來,一下就將所有老鼠撲滅。 • 「揭露」﹕彼此其飽食無禍為可恆也哉﹗但諷刺什麼人呢? • 「逆轉」﹕沒有可能有鼠大於人的情況。 • 老鼠為禍,但好像有退治之法,讓牠不那麼明目將膽。不過老鼠似乎很討人厭﹕「陰類惡物」、「盜暴尤甚」。

  25. 寓言中的動物形象(四) • 〈貓號〉原來是老鼠嫁女的民間故事的前身,但演作寓言的時候,老鼠不是天下最強大的,貓才是,這是中國人的願望。

  26. 寓言中的動物形象(五) • 〈鼠技虎名〉 • 「隱藏」﹕老鼠叫作老虫,湖南人和蘇州人的叫法不一樣。 • 「揭露」﹕以老虎之名,幹老鼠的勾當。 • 「逆轉」﹕老鼠叫作老虎。

  27. 寓言中的動物形象(六) • 「隱藏」﹕老鼠和黃蜂結為兄弟,要秀才排第三。 • 「揭露」﹕老鼠會鑽,黃蜂會刺,秀才什麼都不會。在稱讚還是諷刺秀才呢? • 「逆轉」﹕老鼠和黃蜂居然比秀才排行居先。

  28. 寓言中的動物形象(七) • 〈大鼠〉 • 「隱藏」﹕老鼠和獅貓的博鬥。 • 「揭露」﹕匹夫按劍,何異鼠乎﹗ • 「逆轉」﹕老鼠把貓吞掉,與老鼠力博,貓不敵。 • 故事在諷刺什麼呢? • 老鼠可以很兇狼,要被置於死地的動物。

  29. 中國老鼠的形象 • 害虫,很難對付,貪得無厭。 • 喜歡鑽營; • 可以變得很兇狠,讓人無法對付。 • 人和鼠是敵對的關係。

  30. 寓言和神話的分別 • 1. 寓言是先有一涵義,再套用一故事來表達這涵義,例如「龜兔賽跑」寓意「驕兵不敗」。 • 神話並不預先刻意被套用來表達或解釋任何涵義,例如「亞當夏娃」神話寓言深遠,卻不是被套用來表達某特定涵義。 • 2. 寓言所蘊含的意義是可以透過翻譯的形式而被完全揭露出來; 神話的含義卻不能純粹透過翻譯解釋而被完全翻出來。 • 3. 寓言的意思一旦被翻譯出來後,故事可以被丟棄;神話不能被輕易丟棄,人只有透過神話故事的意象來把握超越的事理,人若把故事的事象丟棄,他也一併丟棄了其中所蘊藏的涵義。

  31. 寓言和別的文類的分別 • 古典童話﹕兒童讀者並無揭露故事意義的能力,一切變化都在無意識中進行。 • 寓言﹕兒童有揭露意義的能力。寓言除了有逆轉的特徵之外,寓言作者一般不負擔為讀者做最後的解謎工 • 作,一定要摸清寓意才成。 • 逆轉是一種技巧,讓讀者產生意外,有警醒之心,而改變其習以為常的概念。 • 寓言不是謎語,因為謎語的目的是謎底,謎底可以沒有什麼意義,但寓言要揭露的是真理。

  32. 神話、童話、寓言和幼兒教育 • 細節的處理和作品體裁之間

  33. 參考書目: • 1. 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理論》(台北﹕駱駝出版社,1992年初版,2001年9月再版)。 • 2. Edward Wheatley: Mastering Aesop, Gainesville: Florida UP, 2000. • 3. Margaret Blount: Animal Land: the Creatures of Children’s Fiction, N.Y.: William Morrow & Co.,1974. • 4. 劉德聯編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 5. 白本松﹕《先秦寓言史》(開封市﹕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 • 6. 洪志明 ﹕《隱藏與揭露﹕寓言的寫作技巧研究》(台東兒童文學研究所, 2000,未刊碩士論文)。 • 7. 黃漢耀 ﹕《中國人的寓言性格》(台北﹕張老師出版社,1992)。

  34. 伊索寓言中的老鼠 • 〈貓和老鼠〉 • 〈獅子和老鼠〉 • 〈老鼠和黃鼠狼〉 • 〈蛇、黃鼠狼和老鼠〉 • 〈老鼠和青蛙〉 • 〈群鼠的會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