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学校、托幼机构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学校、托幼机构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安海镇教委办 安海镇卫生院 2012.5.07. 内 容.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监测 手足口病患者的发现与管理 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 流行病学与监测. 疾病概述 -- 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 RNA 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柯萨奇病毒 A 组( CA) : 2 、 4 、 5 、 7 、 9 、 10 、 16 型 柯萨奇病毒 B 组 (CB) : 1 、 2 、 3 、 4 、 5 型 肠道病毒 71 型 (EV71) 埃可病毒 (ECHO). 病原学特性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学校、托幼机构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安海镇教委办 安海镇卫生院 2012.5.07

  2. 内 容 •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监测 • 手足口病患者的发现与管理 • 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

  3. 流行病学与监测

  4. 疾病概述 --病原学 •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柯萨奇病毒A组(CA):2、4、5、7、9、10、16 型 柯萨奇病毒B组(CB):1、2、3、4、5 型 肠道病毒71型(EV71) 埃可病毒(ECHO) • 病原学特性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 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病毒在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5. 流行病学 • 1.传染源 • 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 •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 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 •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6. 流行病学 • 2.传播途径 • 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 • 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 • 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 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7. 流行病学 • 3.易感性 •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 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性别比约为2:1,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

  8. 流行病学 • 4.流行特征。 • 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 • 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 • 传染性强 • 隐性感染比例大 • 传播途径复杂 • 传播速度快 • 控制难度大 • 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9. 临床表现 •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 急性起病,发热或不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10. 手足口病患者的发现与管理

  11. 居家隔离治疗措施--乡卫生院指导村医落实 卫生院接到县疾控中心通知 登记造册 (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病例类型、通知日期、接通知人) 幼托儿童、学生 及时通知患者所在村的乡村医生 到托幼机构、学校落实防控措施 指导乡村医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随访、消毒、隔离、宣教) 督导表、督导意见 卫生院将救治管理每天报县疾控中心 (代卫生局统计) 村医每天向卫生院报告痊愈情况

  12. 落实居家隔离治疗措施--乡村医生 村医接到卫生院通知 村医实施首次消毒 宣教 观察随访 (每天测2次体温,观察症状变化) 隔离 指导家长随时消毒 继续隔离 稳定缓解 症状加重 患者状况 继续居家隔离治疗 立即去医院诊治 痊愈 每天向卫生院报告痊愈情况 患者家庭终末消毒 痊愈是否够7天 否 否 是 村医实施患者家庭终末消毒 解除隔离

  13. 住院隔离患者隔离注意事项 • 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 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一周。 • 患者出院后痊愈不满一周的,要继续采取居家隔离措施。

  14. 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

  15.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一、相关部门职责 • 一)教育行政部门  负责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的督促与检查;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 • 二)卫生行政部门 •   负责制定相关工作要求和规范。 • 三)疾控部门 •   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并提出防控措施与建议,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16.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 四)学校和托幼机构 • 1、负责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2、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的督促、检查;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5、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17. 手足口病防控组织与制度建设 • 1、成立本单位的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 • 2、制定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 3、制定各项防控制度 • 晨检制度 • 消毒制度 • 洗手制度 • 宣传教育制度

  18. 落实晨检制度 坚持晨检,有病例发生的学校要增加午检

  19. 落实晨检制度 一、对晨检老师的要求 • 穿工作服,必要时戴手套、戴口罩 二、晨检用品 • 足够数量的体温表(医用)/ 额温仪 • 84消毒液(体温计等消毒) • 0.5%碘伏(手消毒) • 消毒容器 • 纸巾 • 垃圾桶

  20. 落实晨检制度 三、晨检内容及流程 • 晨检发现有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能还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时,要立即通知其家长或指定专人带领其到医院诊治。 • 1、问:询问是否有身体不适感; • 2、看:察看儿童手、足、口腔有无皮疹或疱疹,精神状况; • 3、量:对怀疑发热儿童进行体温测量; • 4、留验(临时隔离):对有发热、出疹儿童,在未就诊前要安排在单独的房间; • 5、消毒:对体温表每使用一次消毒一次,晨检老师每次接触儿童后,要消毒手一次或洗手后换手套一次。

  21. 落实晨检制度 四、消毒方法 • 1、体温表消毒:84消毒液500mg/L浓度,将体温表浸泡15分钟后再用纸巾擦干; • 2、手消毒方法:用0.5%碘伏搽拭5分钟 • 3、废弃物垃圾要随时扔进垃圾桶,用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

  22. 落实晨检制度 • 五、留验(临时隔离) • 1、将留观儿童进行登记; • 2、立即通知家长; • 3、报告当地疾控机构;报告内容:家长姓名、儿童姓名、详细住址及联系电话、临床表现和晨检统计日报表; • 4、留验室应安排一名老师,监护留验儿童,家长未接走儿童前,儿童不得离开留验室。

  23. 落实晨检制度 • 六、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 • 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要进行病因追查和登记。对符合晨检标准或医院已诊断为手足口病的,要列入晨检病例登记报告表并在第一时间上报。 • 七、追踪随访 • 实行追踪随访制,由班主任分别对患病的学生进行每日追踪随访,及时了解其诊治情况。发热病人做到不上课、不外出。

  24. 落实晨检制度

  25. 八、发现与报告 • 在晨检中,如果发现有疑似病人,要在第一时间动员家长带学生前往正规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直到排除传染病或者治愈为止,方可入校。 • 学校跟幼托机构应做好晨、午检登记与报告。

  26. 落实消毒制度

  27. 落实消毒制度 • 1、通风:幼儿活动室、教室和宿舍(寝室)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至少开窗通风二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 无法充分通风换气的,要通过安装换气扇、电风扇等实施机械通风。 • 2、教室、寝室地面墙体:每天湿式拖扫,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拖地一次(墙消毒至2米高即可)。

  28. 落实消毒制度 • 3、体育器材、玩具:必须每天消毒。 • 耐热的木制玩具,可在开水中煮沸15分钟; • 塑料和橡胶玩具,怕湿怕烫的毛类玩具,在阳光下曝晒4小时以上。 • 大型游乐设施要对重点部位用84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

  29. 落实消毒制度 • 4、个人专用物品: • 餐具、水杯:个人专用,每餐清洗、消毒一次。 • 被褥、床垫:个人专用,每周曝晒一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 • 被套、枕套、枕巾:个人专用,每周洗一次。 • 毛巾:个人专用,用后清洗干净,保持清洁,每周浸泡消毒一次。

  30. 落实消毒制度 • 5、厕所:用后随时冲洗干净,并保持干燥,保持内外清洁; • 旱厕每天用白石灰粉在学生离校时干撒。 • 水冲厕所每天用84消毒液在学生离校时喷洒。 • 6、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板凳台面、洗手池等: • 每天对物体表面用500mg/L 的 84消毒液擦拭或者喷洒,作用15分钟。

  31. 落实消毒制度 • 7、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制度。 • 消毒方法首选煮沸、蒸汽消毒,也可采用远红外食具消毒柜或化学消毒剂浸泡。 • 煮沸消毒餐具要完全浸没于水中,水沸腾后开始计时,保持15 分钟。 • 8、做好消毒工作记录 。

  32. 终末消毒 • 当疑似病例被诊断为手足口病时,或有手足口病病例时,在卫生院的指导下对患病儿童所在的班级教室、寝室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终末消毒),填写终末消毒记录并做好存档。

  33. 洗手 学生与教职工都要洗手

  34. 洗手设施的基本要求 • 数量足够的水龙头(至少10:1) • 保证每人一个毛巾,毛巾要有儿童姓名标记,单独挂起,挂毛巾处要有相对应儿童的相片,要每天清洗一次,每周消毒一次 • 洗手池旁备有洗手液或肥皂 • 洗手设施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消毒2次,做好记录 • 保持洗手设施的清洁

  35. 洗手设施的基本要求

  36. 洗手--五步洗手法 • 第一步“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 第二步“搓”:手心、手背、指缝相对搓揉20秒: •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 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 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 第三步“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 第四步“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 第五步“擦”: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37. 搓手步骤详解--六步搓手

  38.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 • 每一所托幼机构、小学要设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 。

  39. 健康教育 • 范围:学生家长、教职工、厨师、学生 • 突出重点:学龄前儿童家长 • 方法: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讲座、发放宣传材料。 • 内容:早期表现 、观察指标和方法 、报告和就医途径 、重症儿童的早期表现 、居家隔离治疗和观察的注意事项和预防办法

  40. 健康教育重点内容 •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得病后,开始症状常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病1-2天后,口腔出现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同时手掌和足底皮肤也可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也可见于臀部、膝盖皮肤。皮疹不痒。

  41. 健康教育重点内容 • 二、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流行季节在人群密集的场所时间过长、接触患病儿童、个人卫生较差等极易被感染而得病。 • 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42. 三、家长如何早期发现孩子可能得了手足口病?三、家长如何早期发现孩子可能得了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一般起病较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 • 若发现孩子出现低烧、食欲减退或不愿进食、口腔不适(孩子可能喊痛或不时有手指探口动作),需要提高警惕,可光亮处(或手电筒)查看口腔四壁有无红疹、或疱疹并伴有破溃等异常现象,同时仔细查看手掌、足底、屁股等部位,观察有无皮疹发生。如果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告诉村医或社区医生,请他们指导,及时到医院就诊。

  43. 四、孩子患手足口病后居家隔离或治疗的注意事项?四、孩子患手足口病后居家隔离或治疗的注意事项? • 假如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医生嘱咐在家隔离治疗,回家后就要在村医或社区医生的指导下,做好患儿居家隔离治疗和观察工作,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一是加强看护,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二是加强患儿物品、家庭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三是不要带孩子去幼儿园和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而重复感染,以及传染别的儿童而危害别人。 • 居家治疗观察,最重要的是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呕吐、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病情加重情况,应立即再送孩子到医院就诊治疗。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你家孩子到市级医院诊治。 • 居家隔离,要切实做到自家患儿发病7天内不与其他健康儿童接触,以免把手足口病传染给别人。这一点非常重要,既可以避免自家儿童重复感染而加重病情,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的负责和对社会的负责。

  44. 五、家长应如何预防小孩得手足口病? •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 • (一)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 (二)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 (三)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 (四)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非常重要的是避免与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接触。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没有发热。有发热时,要检查孩子的口腔、手心、脚心等部位有无皮疹。 • (五)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 (六)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45. 停课的标准 • 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 • 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