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第七讲 清末新政

第七讲 清末新政. 概言. 清政府在灭亡之前进行的一次深刻的改革运动,按现在比较时髦的语言来说,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比较见成效的一次运动,其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中国的社会面貌在 20 世纪初期得到较大的变化,是真正的中国社会的转型期。这次改革在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初见成效的情况下进一步向深入发展,准备在政治制度上发生大的变化,即由封建专制过渡到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但由于改革的失误,破坏了自己的统治基础,在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迅速被推翻,没有清政府的十年改革,决不会有后来的辛亥革命,所以讲辛亥革命,必须将清末新政搞清楚。.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讲 清末新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讲 清末新政 概言 清政府在灭亡之前进行的一次深刻的改革运动,按现在比较时髦的语言来说,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比较见成效的一次运动,其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中国的社会面貌在20世纪初期得到较大的变化,是真正的中国社会的转型期。这次改革在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初见成效的情况下进一步向深入发展,准备在政治制度上发生大的变化,即由封建专制过渡到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但由于改革的失误,破坏了自己的统治基础,在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迅速被推翻,没有清政府的十年改革,决不会有后来的辛亥革命,所以讲辛亥革命,必须将清末新政搞清楚。

  2. 1901-1905年,主要是在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1906-1911,在其他改革的同时,主要进行政治层面的改革。因此,在新政的概念和术语表达上学者们还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1901-1905称新政,1906-1911称预备立宪,这是狭隘意义上的新政。一种是广义上的新政,即将1901-1911的十年都称之为新政。我个人是从广义上称新政的,教材是从狭义上称新政的。1901-1905年,主要是在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1906-1911,在其他改革的同时,主要进行政治层面的改革。因此,在新政的概念和术语表达上学者们还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1901-1905称新政,1906-1911称预备立宪,这是狭隘意义上的新政。一种是广义上的新政,即将1901-1911的十年都称之为新政。我个人是从广义上称新政的,教材是从狭义上称新政的。

  3.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是这一时期最大的一个学术问题。过去我们否定新政,讴歌革命,现在反了过来,肯定新政而否定革命。尽管革命者与“新政”的主持者清朝统治者是不共戴天的,但辛亥革命与“新政”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着的,无法割断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

  4. 第二,预备立宪促使革命者加快革命的准备,使后者计划抢在宪法与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前推翻清朝,以免革命成为非法而爱新觉罗家族成为“万世一系”的合法统治者;第三,“新政”为革命者准备了可资发动的基本力量——新军与新式知识分子;第四,“新政”为革命者准备了自己的同盟军与合作者——资产阶级与君主立宪论者;第五,清末预备立宪期间关于民权思想的公开宣传与历次国会请愿运动的实践为中华民国的创建提供了条件;第二,预备立宪促使革命者加快革命的准备,使后者计划抢在宪法与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前推翻清朝,以免革命成为非法而爱新觉罗家族成为“万世一系”的合法统治者;第三,“新政”为革命者准备了可资发动的基本力量——新军与新式知识分子;第四,“新政”为革命者准备了自己的同盟军与合作者——资产阶级与君主立宪论者;第五,清末预备立宪期间关于民权思想的公开宣传与历次国会请愿运动的实践为中华民国的创建提供了条件;

  5. 显然,那种认为如果不是革命的发生,新政将使中国走向现代化之路指责革命者添乱的论点也无法回答梁启超、张謇及其身后一批温和的国会请愿者与广大资本家在屡遭羞辱之后纷纷转向革命之举究竟是对还是错?1911年的反满大合唱就是在革命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而主观条件还不太成熟的情况下出现的。事过数年后,孙中山回想起当年的情景时,曾直言不讳地说:“武昌之成功,乃成于意外。”

  6. 参考书目: 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末预备立宪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9年 候宜杰:《清末立宪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 (美)任达:《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周积明:《世纪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李细株:《张之洞与清末新政》,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7. 李细株:《张之洞与清末新政》,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李细株:《张之洞与清末新政》,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8. 一、新政的起因 1901年1月29日,尚在流亡中的西太后以光绪的名义颁发了变法的诏书。诏书的最后一段话为: 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须以更张。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各举所知,各抒己见,通限两个月内悉条议以闻,再行上禀慈谟,斟酌尽善,切实施行。 ——《光绪朝东华录》第4602页

  9. 第一,为了取媚洋人,讨得帝国主义的欢心。清政府裕列强议和期间,英国、日本等国敦促清政府“革新内政,”清政府惟命是从,向列强表示:“藉得稍苏喘息,整顿内政。将来中外必能益加修睦,与各大国永享无穷之利益。”(《义和团档案是来》下,第933页)第一,为了取媚洋人,讨得帝国主义的欢心。清政府裕列强议和期间,英国、日本等国敦促清政府“革新内政,”清政府惟命是从,向列强表示:“藉得稍苏喘息,整顿内政。将来中外必能益加修睦,与各大国永享无穷之利益。”(《义和团档案是来》下,第933页)

  10. 第二,为了稳定人心,维护其统治,不得已而为之。第二,为了稳定人心,维护其统治,不得已而为之。 变法上谕中还有这么一段话: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其渐图富强。义和团运动期间,全国局势混乱,西太后对列强宣战,东南督抚竟然与列强互保,是清政府统治危机最好的说明。为了稳定人心,维护统治,所以以变法相号召,稳定人心,维护统治。

  11. 第三,封建顽固势力大大削弱,为新政的实行扫除了障碍。第三,封建顽固势力大大削弱,为新政的实行扫除了障碍。 顽固派首脑人物等被列强指控为战争祸首而得到惩处,端王载漪被削职充军,徐桐自杀,刚毅被处死等。中央内部的大顽固派被清除,其他的顽固派不再敢坚持顽固立场,这就为新政减少了压力。洋务派开始得势,洋务派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分别获得进官加爵的奖励,而洋务派是主张变法实行新政的,这次新政,实际上是在洋务派的领导下进行的,新政是洋务运动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新政的形式和特点是洋务派提建议,中央接受后以上谕的形式下发实行。新政的实际策划人前期是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刘坤一病故后是张之洞、袁世凯。1909年之后,袁世凯下台,张之洞病死,新政由满洲少壮派贵胄领导,新政形势急转直下,直至灭亡。

  12. 第四,我们也应该看到,经过义和团之变和八国联军之难,尤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空前耻辱的刺激,使西太后为首的清廷不得不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变既定国策,推行新政 .

  13. 二、新政成就——新政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一)新政的开端——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督办政务处:4月21日宣布成立新政的领导机构——督办政务处,奕劻、李鸿章、荣禄、昆冈、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李鸿章死后,由袁世凯替补,刘坤一、张之洞遥为参与。5月又增补瞿鸿 为督办政务大臣。

  14. 江楚会奏:这年7-8月,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人连续会衔上变法新政3折,即著名的江楚会奏。第一折,主要是兴办新式学校,设立各类学堂,改革科举制度;第二折,主要是整顿中法十二端;第三折,主要是采用西法十一端。9月,清廷批准了江楚会奏,并以江楚会奏为蓝本,开始了新政,下令各省切实举行。新政的第一阶段,1901-1905主要根据江楚会奏的基本精神进行的。江楚会奏:这年7-8月,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人连续会衔上变法新政3折,即著名的江楚会奏。第一折,主要是兴办新式学校,设立各类学堂,改革科举制度;第二折,主要是整顿中法十二端;第三折,主要是采用西法十一端。9月,清廷批准了江楚会奏,并以江楚会奏为蓝本,开始了新政,下令各省切实举行。新政的第一阶段,1901-1905主要根据江楚会奏的基本精神进行的。

  15. (二)新政的具体内容 (三)新政成就——新政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1、新政与中国政治早期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就是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制度、宪法的制定、民主监督等一整套的制度,政体、国体方面的变化等。新政时期西方资产阶级一整套的民主制度、民主程序、民主内容几乎都有了。1909年各省成立咨议局,作为地方议会的雏形,1910年中央设立资政院,作为国家议会的基础,而咨议局、资政院的议员,绝大多数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宪法方面,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即制定宪法的总的精神和指导原则,皇帝的权力也在宪法之内。政府方面,废除军机处,于1911年5月成立内阁,宪法、议会、内阁,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最主要的内容。西方政治体制的雏形已经出现

  16. 国家机构方面,由原来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隋唐以来就设立的国家机构,一千年来没有变化,完全是封建的或者说前现代的国家机构,经过新政,设立了外交、农工商、学部、法部、邮传部、巡警部、陆军部、海军部、度支部、理藩部等部,国家机构实现了现代化,至少形式上如此。国家机构方面,由原来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隋唐以来就设立的国家机构,一千年来没有变化,完全是封建的或者说前现代的国家机构,经过新政,设立了外交、农工商、学部、法部、邮传部、巡警部、陆军部、海军部、度支部、理藩部等部,国家机构实现了现代化,至少形式上如此。

  17. 具体过程为: 1860年之前: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1861年设总理衙门 1901—1905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新增商部、学部、巡警部,总数达10部 1906年中央国家机构改革: 巡警部—民政部;户部—度支部;兵部-陆军部;刑部-法部 工部并入商部,新设农工商部 新设邮传部(交通、通讯)、理藩部(少数民族) 原有的外务部、吏部、学部、礼部不变。总数达11个部 1911年新增海军部 1911年5月皇族内阁成立时,传统的军机处废除,礼部、吏部废除,余下10部。

  18. 地方省级改革: 改革前后,总督↘教育→学政→提学使司 巡抚↗司法→按察使司→提法使司 财政→布政使司 这一切,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标志和内容,通过清末新政,鸦片战争以来先进中国人所追求的真理我们都学来了,都实现了,至少在形式上实现了。这是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巨变。

  19. 2、新政与中国经济早期现代化 第一,将发展经济确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通过上谕的方式宣布“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要振兴工商,发展工商和保护工商。清政府已经从传统的农本商末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发展工商业是现代理念。 第二,专门设立主管经济的国家机关 1903年设立商部,(1906年改为农工商部,)主管商务、工矿、铁路、电信、金融、农桑畜牧等 1906年设立邮传部,将铁路、电信、航运从农工商部分离,分工更为明确。 第三,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如《商人通例》、《公司律》、《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章程》等,使经济的发展有了法制保证。

  20. 3、新政与中国军事早期现代化 第一,停止武科考试,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培养新型军官 第二,将西方军事制度引进中国,将军队分为常备、续备、后备、巡警四种 第三,裁汰旧军,编练新军 到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共编练了十四个镇十八个混成协和一支禁卫军,全国新军总数约为14万人

  21. 新军的武器几乎都是从外国进口的,袁世凯的北洋六镇武器装备情况:新军的武器几乎都是从外国进口的,袁世凯的北洋六镇武器装备情况: “六五式”(6.5厘米)口径马步枪,是日本光绪三十一年造的最新式马步枪。“七九式”(7.9厘米)口径,是德国造的套筒毛瑟式枪,比日式旧一些。七生半炮,是法国克鲁苏最新炮。五生七炮是德国克虏伯、格鲁森厂造,比七生半旧一些。除此之外,军官还配有手枪和战刀以及望远镜等。如第六镇军官佩刀452把,军佐佩刀97把,书记佩刀46把。军官手枪452杆(6响和 7响),军佐手枪96杆,炮目兵手枪355杆,马兵刀1046把。四倍光千里镜284个,八倍光千里镜180个,侧视镜219个。北洋新军的武器装备完全实现了西化。

  22. 袁世凯的北洋六镇武器装备

  23. 4、新政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 第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科举制度的废除不仅是新政时期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而且是整个新政时期最有成效的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影响深远。1905年8月,由袁世凯主稿,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岑春煊、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南巡抚端方等6人联合上奏,要求从明年起,废除科举制度。“科举不废,学校不广”,“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两天后,清廷完全接受了袁世凯等人的意见,颁发了从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的谕令。从此,自隋炀帝大业六年(607年)以来实施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

  24. 第二,确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系 中央1905年设立学部,各省设学务处,置提学使,各州县设劝学所。

  25. 第三,确立了中国近代教育体制 壬寅-癸卯学制:1902年,清廷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学校的学制,因该学制不完备,所以并没有实行。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在壬寅学制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备的《奏定学堂章程》,因此年是农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26. 第四,确立了中国教育的多样化和广泛性 以上学制主要是普通教育体制,普通教育体制之外,还规范了实业教育和留学教育

  27. 5、新政与中国法制早期现代化 首先,宪法方面,制定和颁布了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虽然仿效的是日本宪法精神,极力维护君主的权力,23条中14条维护君权,如皇帝有颁行法律、解散议院、总揽司法、设官置禄、宣战媾和、统率陆海军等权力,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但也承认了人民有一定的权力,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非依法律,不得加以逮捕和监禁,财产和居住不得无故加以侵扰等。这些对中国人来说是从来没有的。

  28. 其次,部门法方面,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如《商人通例》、《公司律》、《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章程》,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刑法方面,先后颁布了《大清现行刑律》和《大清新刑律》,将封建法律《大清律例》改造成资产阶级的新刑律,这在中国法制史上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其次,部门法方面,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如《商人通例》、《公司律》、《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章程》,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刑法方面,先后颁布了《大清现行刑律》和《大清新刑律》,将封建法律《大清律例》改造成资产阶级的新刑律,这在中国法制史上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29. 其他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新政期间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新政中禁烟取得成功,满汉通婚解禁,中国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发展。总之,清末新政10年,中国社会确确实实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真正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是真正的社会转型,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成效体现。

  30. 三、新政的失败——新政政策失误分析 第一,对袁世凯的处理。 袁世凯与其北洋集团是新政的旗手,新政的业绩大部分是他们创造的。他们对新政对清政府是积极拥护和支持的,他们是清政府最重要的统治基础之一。但是载沣上台以后,首先对袁世凯开刀,在光绪、西太后死后的不到50天,处理袁世凯,将袁世凯罢免,迫其回河南养病,从而将新政最积极最有生机的一方逼到自己的对立面,这是清廷决策的最大失误。

  31. 第二,违背太平天国以来汉族地主地方势力日益扩大的总的趋势,一味加强以满洲贵族为中心的中央集权,迫使汉族官僚离心,失去了自己统治基础的又一部分。

  32. 最典型的例子1911年5月成立的内阁,是整个国人的寄托和期盼,结果宣布,全国哗然,13名阁员中,满人9,汉人4。9名满人中皇族占7人,被嘲笑为皇族内阁,国人对清廷的信誉度一下子降到零。最典型的例子1911年5月成立的内阁,是整个国人的寄托和期盼,结果宣布,全国哗然,13名阁员中,满人9,汉人4。9名满人中皇族占7人,被嘲笑为皇族内阁,国人对清廷的信誉度一下子降到零。 地方方面,剥夺总督巡抚的兵权、财权,全部集中到中央。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与满族的关系,错综复杂,交合在一起。新政改革的结果,汉族官僚、地方官僚的权力被剥夺。所以武昌起义爆发,地方官员、汉族地主官僚几乎没有人为清政府殉葬,他们几乎都站到了清政府的对立面,这在王朝更替的情况下是很少见的。

  33. 第三,资产阶级上层立宪派是清政府的又一统治基础,满洲贵族也没有处理好他们与立宪派的关系,导致立宪派离心。第三,资产阶级上层立宪派是清政府的又一统治基础,满洲贵族也没有处理好他们与立宪派的关系,导致立宪派离心。 对清政府的新政尤其是政治改革措施,立宪派是真正的拥护,为拥护清政府,他们反对革命,为促使清廷走上立宪轨道,他们一次一次的向清政府磕头请愿,希望清政府尽快开国会,成立责任内阁,开放民主,使得能够参与政权,实现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以发展资本主义。但清政府不理解他们的苦心,对他们的和平请愿获得,一次次训斥,一次次镇压。对他们的真诚民主要求和建议不予理睬,我行我素,产生皇族内阁,使立宪派灰心,对清政府放弃希望。在起义爆发后,大部分立宪派走上革命道路

  34. 本讲思考复习题 名词: 江楚会奏 咨议局 资政院 壬寅癸卯学制 新军 皇族内阁 预备仿行立宪 论述题: 应该如何正确评价清末新政 揭示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