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由物体振动而发声(物理), 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生理), 是同意义紧密结合着的(社 会)。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由物体振动而发声(物理), 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生理), 是同意义紧密结合着的(社 会)。 发音 —— 传递 —— 感知 生理 —— 物理 —— 心理 发音学 —— 音响学 — 听觉语音学 / 音位学 ( 屈哨兵 ). 第二章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1 、语音的物理属性 振动→音波→声音。乐音和噪音。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 )音高 定义。(频率、图) 发音体性质对音高的影响。 2 )音强 定义。(振幅、图)

gor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由物体振动而发声(物理), 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生理), 是同意义紧密结合着的(社 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由物体振动而发声(物理), 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生理), 是同意义紧密结合着的(社 会)。 发音——传递——感知 生理——物理——心理 发音学——音响学—听觉语音学/音位学(屈哨兵)

  2. 第二章 第一节 语音概说 • 一、语音的性质 • 1、语音的物理属性 • 振动→音波→声音。乐音和噪音。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 1)音高 • 定义。(频率、图) • 发音体性质对音高的影响。 • 2)音强 • 定义。(振幅、图) • 发音体受力程度的影响。 • 注意——音高、音强、音长都是相对而言的。

  3. 第二章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1、语音的物理属性 3)音长 定义。 4)音色 定义。(波纹) ——发音条件的差异: 发音体 发音方法 共鸣器形状 注意—— 各种语言中,四要素中音色始终是区别意义最重要的因素。其余三者被利用的情况则各不相同。以汉语为例。

  4. 第二章 第一节 语音概说 • 一、语音的性质 • 2、语音的生理属性 • 哪些器官参与发音。(一百年前即已完成研究,早于音响、音位的研究。) • 1)肺和气管 • 动力器。呼气发音和吸气发音(少见) • 2)喉头和声带 • 喉头: • 发音体。 • 声门:开与闭(四种状态、)

  5. 第二章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2、语音的生理属性 哪些器官参与发音。 3)口腔和鼻腔 口腔: 上部——上唇、上齿、上齿龈、硬腭、软 腭、小舌、硬腭(前、中、 后) 下部——下唇、下齿、舌[舌尖、舌叶、 舌面(前、中、后〈舌根〉) (图示) 鼻腔:软腭和小舌控制着口音、鼻音、 鼻化音的形成。 口音: / 鼻音: / 鼻化音:

  6. 第二章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3、语音的社会属性 1)约定俗成 2)系统性

  7. 第二章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二、语音单位 1、音素 1)定义 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从音色角度进行的划分。 2)分类 元音和辅音。 两者的区别:+受阻,+均衡紧张,+强气流,+声带振动

  8. 第二章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二、语音单位 2、音节 1)定义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音节的听觉解释、生理解释、音响解释。 2)汉语音节的特点 汉字。 音素数目。

  9. 第二章 第一节 语音概说 • 二、语音单位 • 3、 声母、韵母、声调 • 1)定义 • A.声母: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 • B.韵母:一个汉字音节中除声母以外 • 的部分。主要由元音构成, • 有的韵母也包含着辅音。 • C.声调:主要由一个音节内部的音高变 • 化构成的。 • 2)辨异 • A.声母不等于辅音 • B.韵母不等于元音

  10. 第二章 第一节 语音概说 • 二、语音单位 • 4、音位 • 1)定义 • 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即“音类”。 • 2)归纳音位的原则 • 3)音位的写法 • /a/ /o/ /e/

  11. 第二章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三、记音符号 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拼音字母 (威妥玛式、“国罗”、“北拉”、“方案”) 1、汉语拼音方案 1)定义与制订过程 《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 1956.2拟订, 1958.2.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 1958年秋季,小学语文开始教学汉语拼 音

  12. 第二章 第一节 语音概说 1、汉语拼音方案 2)用途 A、给汉字注音 B、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C、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 例1:羌族(四川阿坝 ,82年统计为3万人)26个拉丁字 母书写42个辅音和8个元音,加少数符号。以曲谷话 为标准音。 例2:壮文,1957年用拉丁字母和5个新造标调符号(后改 用现成字母)创制。 D、用来帮助外国人学汉语 E、用来音译人名、地名、科学术语 F、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 • 3)内容(五个部分) • 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13. 第二章 第一节 语音概说 2、国际音标 1)定义 2)《国际音标》的制定原则。 一符一素,一素一符。 3)严式标音(记音素)和宽式标音(记音位),均由方括号标出。 [A]——严式标音、[a]——宽式标音 4)内容 A. 辅音表(58个,或56个) B. 元音表(27个,或26个)

  14. 第二章 • 第二节 声 母 • 一、声母的发音与分类 • (一)按发音部位分 • 1双唇音 b p m • 2唇齿音 f • 3舌尖前音 z c s • 4舌尖中音 d t n l • 5舌尖后音 zh ch sh r • 6舌面音 j q x • 7舌根音 g k h

  15. 第二章 第二节 声 母 (二) 按发音方法分 看成阻的方式:(5类) 1、塞音 b p d t g k(6个) 2、擦音 f h x s sh r(6个) 3、塞擦音 j q z c zh ch (6个) 4、鼻音 m n(2个) 5、边音 l(1个) 看声带是否颤动 1、清音 (略) 2、浊音 m n f r(4个) 看气流的强弱 1、送气音 p t k q c ch(6个) 2、不送气音 b d g j z zh(6个) 附:A.普通话辅音声母总表 B.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综合描写

  16. 第二章 第二节 声 母 • 二、声母辨正 • (一)n——l • 1情况 • 1)全混:重庆话、武汉话、南京话 • 2)部分相混:宁夏话 • 2对策 • 1)要读准音 • 2)要分清字

  17. 第二章 第二节 声 母 二、声母辨正 (二)Z、 C、 S——Zh、 Ch、 Sh——j、 q、x 1、情况 上海话、苏州话、武汉话、成都话、广州话都只有舌尖前音z c s一套声母。其中广州话还把一些舌尖前音或舌尖后音的字的声母念成舌面音j q x 。(例略) 2、对策 1)要读准音 2)要分清字

  18. 第二章 第二节 声 母 • 二、声母辨正 • (三)f——h • 1、情况 • 有的方言把f母字念成h母字,如重庆话;有的方言把h母字念成f字母字,如湖南话。 • 附:广州话中错念成f母或h母现象。 • 2、对策 • 1)弄清发音要领 • 2)读记偏旁类推字表 • (四)把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的z c s改成j q x即将尖音改成团音。普通话与京剧念白的对比。

  19. 第二章 第二节 声 母 二、声母辨正 (五)把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的g k h 改成j q x 1、情况 粤方言中g k h大都能跟齐齿呼、撮口呼 韵母相拼 2、对策 把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的g k h改成j q x(例略)

  20. 第二章 第二节 声 母 二、声母辨正 (六)浊音改清音 1、情况 有的方言有一套和清声母相配的浊声母,如上 海话。 2、对策 平声变为送阳平,仄声变为不送气去声。(例略) (七)读准普通话中零声母的字 1、情况 1)有的方言读为n或ng,如天津话、西安话、 广州话。 2)有的方言读为v或m,如宁夏话、桂林话、 广州话、玉林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