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脊 髓 一、 位置:椎管内 上端 — 枕大孔处接延髓 下端 — 3 个月前,与椎管等长。 3 个月后,高度差出现。 出生时,达第 3 腰椎体下缘

脊 髓 一、 位置:椎管内 上端 — 枕大孔处接延髓 下端 — 3 个月前,与椎管等长。 3 个月后,高度差出现。 出生时,达第 3 腰椎体下缘 成年男性:第 1 腰椎体下缘 ( T12~L3 上缘) 成年女性:第 2 腰椎体下缘. 二、外形: 前后稍扁的圆柱状,长约 45cm; 重约 35g ,与脊柱弯曲一致。 两个膨大: 颈膨大 — C4~T1, C6 最粗; 腰骶膨大 — T12~L4/5 , L3 最粗

garim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脊 髓 一、 位置:椎管内 上端 — 枕大孔处接延髓 下端 — 3 个月前,与椎管等长。 3 个月后,高度差出现。 出生时,达第 3 腰椎体下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脊 髓 一、 位置:椎管内 上端— 枕大孔处接延髓 下端— 3个月前,与椎管等长。 3个月后,高度差出现。 出生时,达第3腰椎体下缘 成年男性:第1腰椎体下缘 (T12~L3上缘) 成年女性:第2腰椎体下缘

  2. 二、外形: • 前后稍扁的圆柱状,长约45cm; • 重约35g ,与脊柱弯曲一致。 • 两个膨大: • 颈膨大— C4~T1, C6最粗; • 腰骶膨大— T12~L4/5,L3 最粗 • 脊髓圆锥 • 终丝(无神经组织,软脊膜构成) • (S2以下被硬脊膜包裹)

  3. 31对脊神经前根 • 31对脊神经后根及脊神经节 • 马尾(L1以下) • 腰穿位置:L3~4、L5~S1棘突 • 之间

  4. 6 条纵沟: • 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后正中隔) • 前外侧沟(31对前根穿出) • 后外侧沟 (31对后根穿入) • 后中间沟(位于C1~T4节段)

  5. 脊髓节段 • 31节:C-8, • T-12, • L-5, • S-5, • Co-1

  6.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 椎骨序数 椎骨棘突 • 等 高( C1~4) 等高(C1~3) • 高 1 个(C5~ T4) 高1个(C4~8) • 高 2 个(T5~8) 高1~2个(T1~6) • 高 3 个 (T9~12) 高3个(T7~12) • T10~12(L1~5) T10~12(L1~5) • L1(S1~Co1) T12~L1之间( S1~5、Co1)

  7. 四、脊髓被膜: • 硬脊膜:致密CT, 囊状。 • 上附枕大孔边缘,续硬脑膜 • 下至S2包终丝 • 随脊神经漏斗状膨出,形成 • 脊神经外膜 • 硬膜外隙: • 上达枕大孔, • 疏松结缔组织, • 脂肪、淋巴管、静脉从 • 负压、 • 硬膜下隙

  8. 四、脊髓被膜: • 硬脊膜 • 蛛网膜:薄而透明的胶原 • 纤维层。疏松 • 蛛网膜下隙:有脑脊液及 • 脊髓血管,脊神经根丝。 • 蛛网膜下池: • 终池(L1~S2之间)— • 马尾、终丝,结缔组织 • 小梁 • 脊神经外膜

  9. 四、脊髓被膜: • 硬脊膜 • 蛛网膜: • 软脊膜: • 薄、富含血管、 • 紧贴脊髓表面 • 深入沟裂。 • 形成终丝 • 齿状韧带(18~24个, • 固定脊髓;椎管内 • 手术的标志,连于 • 硬脊膜) • 后隔(C5~T12 处较发达)

  10. 三、内部结构: • (一)概况:灰质、白质、中央管 • (二)灰质:H 形,灰红色,富含神经元胞体、树突及血管。 • 1. 区分: • 后角(后柱):主要为接受感觉纤维传入的感觉神经核团。 • 中间带: • 侧角(侧柱)— • T1~L3节段 ,为 • 交感神经核。 • 前角(前柱): • 富含运动神经元 • 灰质连合:分为 • 灰质前连合 • 灰质后连合。

  11. 主要核团: • 后角(柱): • 后角边缘核:位于缘层的尖部,全长可见,主要为梭形或星状 大型细胞。接受后根外侧部的痛温觉纤维和内侧部的粗略触觉 纤维;其轴突进入外侧索分成升降支(固有束),发挥节段间 联系 ;部分纤维加入脊髓丘脑束。

  12. 胶状质:胶状透明,存在于脊髓全长,细胞小卵圆形和星形。胶状质:胶状透明,存在于脊髓全长,细胞小卵圆形和星形。 接受后根内纤维的侧支;发轴突进入Lissauer 背外束, 实行节段间联系。 C1~3 节段内,胶状质较大,为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下端。

  13. 后角固有核:存在于脊髓全长。为大多角形和中型梭形细胞。后角固有核:存在于脊髓全长。为大多角形和中型梭形细胞。 主要接受后根内的粗、细纤维,胶状质的部分纤维。 发出的纤维参与组成脊髓丘脑束。 • 网状核:后角固有核的外侧,网状结构内。多为中小型细胞。

  14. 背核:后角底部的内侧部,仅存在于C8~L3 节段。 由大型多极和圆形神经元组成。接受后根内侧部纤维的 终末和侧支;发出的轴突形成同侧脊髓小脑后束。

  15. 颈外侧核:存在于C1~2 节后角尖前外侧的白质中。人不明显。 是脊颈丘脑束的中继站。 • 后角连合核:位于后角内侧缘到灰质后连合部位。中、小型的 中间神经元。发纤维经后连合到对侧前角,或经后 固有束到不同节段的前角。骶后连合核是躯体传入 和内脏传入的汇聚处。

  16. 中间带:。 • 中间带外侧核:在C8~T1 节段位于侧角。胞体小,卵圆形或梭 形。是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其轴突经前根进 入脊神经前支,然后以白交通支形式进入交感干

  17. 中间带: • 中间带外侧核:在C8~T1 节段位于侧角。胞体小,卵圆形或梭 形。是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其轴突经前根进 入脊神经前支,然后以白交通支形式进入交感干。 在S2~4 阶段,为骶副交感核,含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其轴突 经S2~4 脊神经前根进入脊神经前支,然后形成 盆内脏神经 • 中间带内侧核:纵贯脊髓全长。由大、中、小型细胞组成。其 部分轴突进入两侧外侧索,形成双侧脊髓小脑前 束。

  18. 前角(柱): • 含大、中、小型神经元, 于脊髓全长的大部分混杂分布。 • α 运动神经元:大型多角,平均大于 37 μm(有文献认为 大于 25 μm), 数量约占前角运动神经元的2/3,支配骨骼肌的梭 外肌纤维产生随意运动。 • γ 运动神经元:中型多极神经元,小于 37 μm(或小于 25 μm), 数量约占1/3,支配骨骼肌的梭内肌纤维,维持肌张力。 • 中、小型中间神经元:大部分分散,小部分形成核团。其中 前角连合核— 前角内侧缘至灰质前连合处,其轴突经灰质连合 终于对侧前角。 Renshaw 细胞—接受α 运动神经元轴突的侧支(胆碱能,兴奋 性),发轴突(甘氨酸能,抑制性)返回同一个或其它α 运 动神经元,对其产生反馈性抑制作用。

  19. 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成的神经核: • 前角躯体运动内侧核(柱):位于前角内侧部,纵贯脊髓全长, 支配运动躯干的骨骼肌。 — 前内侧核:脊髓全长可见,主要支配竖脊肌等脊柱区肌肉。 向上接延髓的舌下神经核。 — 后内侧核:较小,颈膨大和腰膨大处较清晰,主要支配躯干 前部和外侧壁的肌肉。

  20. 前角躯体运动外侧核(柱):位于前角外侧部,于颈膨大和腰前角躯体运动外侧核(柱):位于前角外侧部,于颈膨大和腰 膨大处最发达,支配四肢的骨骼肌;在脊髓胸段较小,支配 肋间肌和腹前外侧部肌。在颈、腰膨大处,分为: — 前核: 支配肩肌或髋肌 — 前外侧核 :C4~T1 / L2~S1(C4~8 / L2~S2) 明显; 支配臂肌或大腿肌 — 后外侧核:C5~T1 /L2~S2(C4~T1 /L2~S3)明显; 支配前臂肌或小腿肌 — 后外侧后核:C5~T1 / S1~3(C8~T1 / S1~3)明显; 支配手肌或足肌 ** 以上各核团中, 支配伸肌或展肌的神经元排在前角的外侧部; 支配屈肌或收肌的神经元排在深部。

  21. 前角内的其它神经核团: — 中央核:仅见于颈髓和腰骶髓。其中: 膈神经核:C3~5 (C3~4),位于内侧核群的外侧。 支配膈肌 支配会阴肌的核:S3~6 , 支配会阴肌。 — 副神经核的脊髓部:C1~5(6),下部位于前角腹侧缘的中间部 或中央;上部可达后内侧核的外侧。其发 出的轴突构成副神经的脊髓根。 — Onuf 核:骶髓内,由内、外两群为数不多的大型神经元组成 的核团。其轴突支配盆隔肌中的肛门、尿道外括约 肌。

  22. “ 最后公路 ” 的概念: 前角的运动神经元被称为“最后公路”,因为它不仅接受锥 体束内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的纤维,而且接受来自其它皮质下中 枢的下行纤维,还接受后根传入纤维的反射性调控和局部的节段 性调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