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

“ 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与旅游业发展对策的把握 —— 关注“六个时代” , 发展旅游

“ 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与旅游业发展对策的把握 —— 关注“六个时代” , 发展旅游. 张建融 教授 zhangjl@tczj.net. 2011 年度中 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gail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与旅游业发展对策的把握 —— 关注“六个时代” , 发展旅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与旅游业发展对策的把握——关注“六个时代”,发展旅游“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与旅游业发展对策的把握——关注“六个时代”,发展旅游 张建融 教授 zhangjl@tczj.net

  2. 2011年度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 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6.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国内旅游收入1.93万亿元,增长23.6%;入境旅游人数1.35亿人次,增长1%;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730万人次,增长2.9%;旅游外汇收入470亿美元,增长2.5%;出境旅游人数6900万人次,增长20%;全国旅游业总收入2.25万亿元,增长20.8%。新增旅游直接就业约50万人。

  3. 2011年度浙江省旅游业情况 • 2011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773.69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5.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3.43亿人次,同比增长16.2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85.25亿元,同比增长24.29%;实现旅游总收入4080.33亿元,同比增长23.18%;全省纳入统计范围的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4382.6万人次,同比增长17.24%,其中收费景区实现门票收入51.79亿元,同比增长14.2%;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者119.77万人次,同比增长16.13%。

  4. 看点一:消费时代的来临 • “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政策导向” • 路径:一是改革收入分配体制。二是加快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三是加快财政和金融体制的转型。四是推进投资体制改革。五是大力推进城市化。六是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5. 消费结构正在转型升级: • 一是从日用消费品向耐用消费品升级;二是从物质的追求向人的自身发展升级;三是从私人产品的需求向公共产品需求转化 •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6000美元这是跨入大众高消费阶段的重要节点。意味着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向更多的依靠消费拉动,逐步进入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重要阶段。

  6. “买服务”:休闲消费热潮的出现 • 发展型消费支出比重迅速提高,2008年全省城镇居民在居住、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持比重达到了45.2%,比2000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 收入增加、工作日减少,长短假期配合,长假盛行,由此推动了旅游、度假等休闲消费的热潮。

  7. 消费主导时代下的旅游业地位 • 地位沿革:新兴产业(补充性行业,新增长点)-替代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 •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 解读:战略性支柱产业、生活性服务业 • 传统产业的提升 • 消费主导下的“民生产业”和“内需产业”

  8. 看点二:城乡统筹与城镇化时代 • 这是中国现阶段和今后三十年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 如果把中国城市人口从4.5亿增加到9亿,比重从1/3提高到2/3,服务业的比重增加到50%以上,就可以为经济增长创造一个长期的内需释放过程。 • 按照国际一般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率大约60%左右,但2008年中国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城市化率只有45.6%。相差较大。

  9. 中国为什么要大力推进城市化、城镇化? • 一是扩大投资(产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预计未来10年产生超过225亿元的投资规模。 • 从长期看,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人均GDP就提升2.25个百分点。 • 二是在引发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来源。目前,中国的非农业人口为3.5亿,1亿是长期在城市居住的农业人口。2011年农村外出打工的劳动力有2亿。

  10. 三是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稳定。三是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稳定。 • 四是服务业集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改善经济结构。 • 结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1. 中国特色城镇化的途径 • 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一是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和都市经济圈 • 二是把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放在重要位置,加快东部地区 中心镇和中西部地区县城的发展。

  12. 三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战略。 • 农村改革的三大走向:1迁徙自由化;2土地资本化;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改善城乡二元结构。 • 要点:农民工市民化;建立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制度。

  13. 旅游与城市的关系——旅游业与其它服务业的关系旅游与城市的关系——旅游业与其它服务业的关系 • 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属于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部门,受规模经济影响和垄断利润的需要,服务业有持续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的发展态势。 • 为旅游者服务的服务业是生活型服务业,也同样受规模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居住人口(或者外来旅游者居住区)的影响较大。

  14. 从服务业态来看,为旅游者服务和为当地居民的服务内容上虽有差别,但总体上相似。可以说,城市越大、越发达,生活性服务业也越丰富、越发达,为旅游者服务的内容也越丰富,竞争越充分,服务质量也越高(比较黄山屯溪老街和杭州河坊街)。从服务业态来看,为旅游者服务和为当地居民的服务内容上虽有差别,但总体上相似。可以说,城市越大、越发达,生活性服务业也越丰富、越发达,为旅游者服务的内容也越丰富,竞争越充分,服务质量也越高(比较黄山屯溪老街和杭州河坊街)。 • 结论一:在一定程度上讲,城市化决定旅游业服务质量; • 结论二:服务业越发达,旅游服务质量越高。

  15. 城市化时代的旅游业 • 旅游主体的规模扩大,国内旅游持续升温 • 旅游载体(产品)可以实现多样化。(被遗弃的乡村旅游产品) • 城市群旅游:旅游服务业要素集聚化 • 中心城镇旅游:旅游接待服务的多元化。旅游特色乡镇的形成与服务质量提升。 • 旅游媒介:交通便利化(高铁时代);信息化普及带动旅游信息的无障碍传播;

  16. 一是从全国范围看,高标准编制“十二五”城市旅游专项规划,提出差异化竞争方向,指导地方发展;一是从全国范围看,高标准编制“十二五”城市旅游专项规划,提出差异化竞争方向,指导地方发展; • 第二,以城市为中心重新构筑中国旅游市场格局,编制纵横交错、主题鲜明的旅游产品线路组合 • 第三,鼓励创建“创新型旅游城市”,在市场规划、产品宣传、设施建设、资源整合、行业管理等诸多方面向城市倾斜。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改革(例如外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游)。;

  17. 第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仅要农家乐,更要家家乐。第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仅要农家乐,更要家家乐。 • 要充分利用好下山移民、生态移民等有利时机,抓住机会主导农村的土地利用结构、农民收入结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 结合国家三农资金的投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旅游农业; • 推动高端度假业的发展,规范发展高尔夫、温泉、山地、湿地等度假旅游产品建设; • 推动旅游村落和旅游特色乡镇建设。

  18. 看点三:社会转型时代 • 1社会结构的变迁:包含四个指标 • 就业结构(三次产业就业比例,工业化中期一般比例分别是15.6:36.8:47.6;中国是40.8:26.8:47.6,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转移农村劳动力); • 消费结构(主要指标是恩格尔系数,30%以下,中国城镇居民2007年36.3%,农村43.1%); • 城乡结构(城镇化率。60%以上,中国2007年44.9%); • 社会阶层结构(中产阶层22.5%-65%。2001年中国为15%,2009年为23%,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

  19. 橄榄型结构 • 未来8-10年,中国的职业高级化水平将有一个飞跃式的提高;社会中间层将有一个跳跃式扩大;农业劳动者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减少。社会政策——壮大中产阶级,缩小中下阶层,整合阶层利益关系。实现橄榄型结构 • 目前浙江中等收入群体(5万元可支配收入)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0%左右;十二五末,2015年,将达到40%-50%。

  20. 2社会关注重心的变化:淡化GDP/GNP这些经济增长的指标;关注环境和社会公正等反映大众生活质量的指标。日本在70年代,将国民生产总值(GNP)戏称为国民总污染(GROSS NATIONAL PRODUCTS/POLLUTION) • 3“福利国家”的理念普及与强化:要求增加社会保障;要求调整收入再分配机制;要求缩短工作日。

  21. 4公民意识、民主权利觉醒,推动社会进步与转型4公民意识、民主权利觉醒,推动社会进步与转型 • 5私有产权的确立,参与公共决策的意识大大加强 • 6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摩擦也会有所激化

  22. 社会转型时代旅游业的民生属性 • 旅游业是解决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资源丰富地区往往都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环境保护好,文物资源保护好) • 旅游业服务人群往往是社会的基层人群,而旅游高消费人群往往是高收入阶层,这是一种财富的转移;

  23. 日本“富国有德”理念,让日本人出国消费,大大提高了日本人在世界上的社会地位。评述“富人奢侈消费有功论”:富人的高消费有利于财富向穷人转移。日本“富国有德”理念,让日本人出国消费,大大提高了日本人在世界上的社会地位。评述“富人奢侈消费有功论”:富人的高消费有利于财富向穷人转移。 • 在现代经济学中,这一理论被称为“渗滴理论”。例如一个传递路径是:高档酒消费——酒店——酒厂――麦芽商——农夫(小麦)。

  24. 旅游业吸纳更多的人员就业,可以转移富余劳动力和制造业劳动力,扩大社会充分就业程度,优化从业结构。旅游业吸纳更多的人员就业,可以转移富余劳动力和制造业劳动力,扩大社会充分就业程度,优化从业结构。 • 旅游业促进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更多反省。旅游者追求美好环境和生态,更加关注环境健康和人类持续发展,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大大加强,有助于从思想上改变对环境问题的解决。

  25. 旅游业改善市民素质。不管是旅游者还是当地居民,均从旅游中得到素质的提高,见识的提高。旅游业改善市民素质。不管是旅游者还是当地居民,均从旅游中得到素质的提高,见识的提高。 • 旅游业的民生性质概括为“四个提升”:一是提升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二是提升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元素。三是提升居民和社会素质。四是提升社会协调度。(该问题参见肖飞的论文“论公民旅游的民生性质”。

  26. 看点四:低碳经济时代 • 低碳经济不仅涉及到技术革命(新能源),还会影响社会变革。 • 老百姓的倒U曲线:人类的环境需求将大于经济需求。环境意识的觉醒。

  27. 库兹涅茨曲线——倒U曲线 •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55年所提出来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又称作“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 curve) 。Y轴表示是基尼系数或分配状况,X轴是时间或收入状况。 • 倒U曲线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开始的时候,尤其是在国民人均收入从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时,收入分配状况先趋于恶化,继而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改善,最后达到比较公平的收入分配状况,呈颠倒过来的U的形状。

  28. 环境污染的倒U曲线 • 即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人均GDP的增加,环境污染的程度将呈现上升的趋势;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程度会逐年呈现下降的趋势。 • 从我国环境污染情况来看,根据统计资料,没有经过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的排放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我们的总体判断是环境污染还处于倒U曲线的左侧,且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

  29. 改革势在必行 • 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交通方式和消费模式。 • 资源体制改革:一是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二是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三是环境产权制度改革;四是建立碳交易体制机制。 • 政府评价机制的改革:对环境友好型产业项目越来越渴求 • 财政、税收(分税制、出口退税率等)体制改革

  30. 倒U曲线对旅游业的启示 • 追求解决贫富差距带来的旅游需求 • 追求环境质量带来的旅游需求 • 低碳经济与数字经济带来的旅游、休闲需求 • 工业化带来的过剩经济,引发的旅游需求

  31. 旅游业的机会 • 减碳、补碳; • 旅游资源保护受到广泛关注; • 旅游服务质量 • 旅游过程的减碳化(车辆。住宿。饮食。游览。) • 开发低碳旅游产品:生态;徒步;自行车;

  32. 政府转型的重要内容 •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降低行政成本、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 建立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效率政府和廉洁政府 • 迟福林认为:政府转型涉及到三个层面——一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二是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三是从统治型向治理型政府转变;

  33. 十二五阶段的三个重点: • 一是实现由经济建设型主体向公共服务主体转化 • 二是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向关注和谐社会发展的转变 • 三是实现以GDP为中心向以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为中心转变。

  34.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阶段,政府的要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既“不是主导,也不能退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阶段,政府的要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既“不是主导,也不能退出”。 • 旅游业: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 • 产出效益之比较; • 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与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政府促进

  35. 看点六:大审美时代 • 内涵:商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逐渐超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成为主导价值。如品牌的作用;个性化的作用等。 • 人们花钱,已不完全是购买物质生活必需品,而是越来越多的购买文化艺术,购买精神享受,购买审美体验,甚至花钱购买一种氛围,购买一句话,一个符号

  36. 审美经济时代(也可以称为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反映了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追求一种精神享受,追求一种快乐和幸福的体验,追求一种审美气氛。审美经济时代(也可以称为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反映了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追求一种精神享受,追求一种快乐和幸福的体验,追求一种审美气氛。 • 审美体验的要求越来越广泛的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是“日常生活审美化”。 •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对大众审美时代的一种描绘。

  37. “日常生活审美化”不是用审美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而是通过商品消费来产生感性体验的愉悦。审美化的体验,就是对生活方式及其物品和环境的内在要求。“日常生活审美化”不是用审美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而是通过商品消费来产生感性体验的愉悦。审美化的体验,就是对生活方式及其物品和环境的内在要求。 • 在大审美阶段,文化产业必然会受到更大重视,“功能美”也必然在社会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8. 历史的看大审美时代 • 审美的因素(精神内涵)最早是从物质的、实用的活动中产生出来的;后来审美与实用逐渐分离,审美的因素就落到了艺术活动中。 • 今天,审美的因素又回到了物质和实用的活动之中,二者又重新结合。历史的看大审美时代 • 在人类历史上,确有这样的阶段,人们为了物质的东西而丢掉精神的追求,为了实利而丢掉审美。但从长远看,随着物质生活的高度发达、繁荣,精神的审美的追求在人类生活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39. 大审美时代与旅游业 • 旅游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一种文化消费。旅游的动机是文化因素(文化差异或者文化的认同)。 • 旅游过程的审美与体验;享受过程。 • 旅游对象(产品)的审美特征。 • 文化创意产业的艺术化与产业化——转化为旅游商品和旅游产品。 • 随着创意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和常态化,旅游体验也会“日常化”。城市成为旅游的核心载体

  40. 旅游业依托文化而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 文化的勃兴为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 众多文化资源得到重视和开发,其开发利用的“出口”往往就是旅游; • 大量的政府引导资金进入文化,旅游业的社会属性得以全面发挥,借力发展成为可能;

  41. 创意产业、信息技术、动漫产业等的发展既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产品,也装备了传统旅游产品(例如以动漫、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代主题公园);创意产业、信息技术、动漫产业等的发展既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产品,也装备了传统旅游产品(例如以动漫、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代主题公园); 旅游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成分,旅游业也会成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闯世界”的重要载体,此举将大大推进旅游业国际化进程。

  42. 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融合 •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高渗透性、高增值性和高融合性。通过人的创造力实现有限资源的瓶颈约束。 • 例如:以动漫游戏、影视制作为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和基地; • 以体验休闲、功能多样、文化开发为特色的创意农业基地; • 以及建筑与工业设计、艺术品设计开发、传媒出版、广告策划、文化会展、咨询服务、教育培训等。

  43. 旅游地为了顺应旅游者的个性化、体验化的旅游需求和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促进旅游业深度发展,提高在区域旅游中的竞争力,运用文化、艺术、高科技等创意化的理念和技术手段,设计创意性的产品,开展创意性营销。

  44. 创意性旅游产品:标志性和创意性建筑;体育、博览会、文艺演出等旅游事件与旅游节庆;“印象系列”等景区创意产品;创意性旅游纪念品等;创意性旅游产品:标志性和创意性建筑;体育、博览会、文艺演出等旅游事件与旅游节庆;“印象系列”等景区创意产品;创意性旅游纪念品等; • 创意性营销:旅游形象标识与宣传口号;虚拟景区;虚拟旅游;互动软件;旅游网络营销;旅游电子商务;以旅游地为背景的文化创意性作品等

  45. 创意主题公园 • 创意企业借助其创意产品的文化内容优势、品牌优势及广泛传播的市场优势,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开发出具有创意主题的景点产品和系列创意策划性旅游活动,实现虚拟场景的实景化,虚拟角色的真人化,虚拟故事的现场演绎化。 • 美国迪斯尼乐园,目前在国内兴起的动漫主题公园、游戏主题乐园,如正在兴建的常州环球数字狂欢谷等 。

  46. 创意带动 • 2004年,受韩国影片《冬日恋曲》播出的影响,日本赴韩国的人数比前一年增加了35.5%;2008年底国产影片《非诚勿扰》播出后带动了杭州西溪湿地和日本北海道等外景地的旅游热潮 。 • 创意产业本身强调文化创新,创意作品能给人新的体验,利用创意作品开发专题旅游,符合游客的心理需求,受到广泛欢迎。如影视、游戏等创意作品激起观众在现实中体验电影、游戏的欲望,产生了影视拍摄地旅游、影视节事活动地旅游、影视文化旅游等,形成“影视之旅”、“卡通之旅”“游戏之旅”等创意旅游产品

  47. 一、我国旅行社业发展趋势

  48. 1、休闲度假旅游市场潜力无限迅速攀升 • 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以每年约20%的速率递增;度假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时尚。据统计,法国度假旅游者已占全国人口的58%,英国这一比例高达70%多,而美国的度假旅游者占出国旅游者的60%左右。在浙江休闲旅游、自助旅游形式多样。 • 度假旅游的特点是消费率高、重游率高。

  49. 2、会议奖励市场(MICE)方兴未艾 MICE :MICE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着Meeting(会议)、Incentive(奖励)、Convention(大型活动)和Exhibition(展览)。 会议和奖励旅游市场的特点:对于专业性产品要求高、单团规模较大、停留时间较长(为一般旅游者的2倍),消费能力强(平均消费水平为一般旅游者的2—3倍)、回头率高。 奖励旅游正在成为公司奖励员工的重要方式。如美国约有50%的公司采用奖励旅游的办法来奖励员工。

  50. 3、修学旅游市场极具开发前景 • 修学旅游将教育与旅游结合一起,并通过旅游推进深入教育; • 特点:修学旅游时间较长,修学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景点密切接触,深度体验,甚至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以体察风土民俗,修学旅游通常会确定一个主题,如深入了解文化、艺术或者仅仅是品尝美食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