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 上海史 》

《 上海史 》 苏智良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导;兼任上海市中学历史学科主编、上海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咨询专家、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人物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等。 主要著作: 《 上海近代史 》 (合作)、 《 上海一百年 》 (合作)、 《 近代上海黑社会研究 》 、 《 当代人类社会问题 》 、 《 中国毒品史 》 、 《 禁毒全书 》 、 《 慰安妇研究 》 、 《 上海日军慰安所实录 》 (合作) 、 《 海上枭雄 —— 黄金荣与上海社会 》 、 《 中国简史 》 、 《 日本历史教科书风波真相 》 等。.

Download Presentation

《 上海史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上海史》 苏智良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导;兼任上海市中学历史学科主编、上海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咨询专家、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人物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等。 主要著作:《上海近代史》(合作)、《上海一百年》(合作)、《近代上海黑社会研究》、《当代人类社会问题》、《中国毒品史》、《禁毒全书》、《慰安妇研究》、《上海日军慰安所实录》(合作) 、《海上枭雄——黄金荣与上海社会》、《中国简史》、《日本历史教科书风波真相》等。

  2. 第一讲 上海的魅力

  3. 一、得天独厚的宝地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正当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均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趋势由东向西低微倾斜。 1949年,上海的面积只有636平方公里。到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使上海市的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几乎是解放初期的10倍。2001年,上海全市面积6340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18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21平方公里。境内辖有崇明岛,面积为1041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4. 上海最重要的地理因素 1、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端, 有长江三角洲的腹地 2、长江入海口 3、中国海岸线的中点 上海在中国的地理位置 在长江口外佘山岛树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点界石。这是上海地区唯一一个划分海洋领土的基点。

  5. 上海市地理位置图

  6. 二、上海城市发展的脉络 6000年的历史 唐时渔村 宋代置镇 东南壮县 中国第一个200万人口的城市 中国第一工业、贸易中心 中国首个1000万人口的城市 中国的工业、贸易、运输、金融中心 1930年代的上海

  7. 嘉庆时代的上海城

  8. 三、近代经济的成长 1、人口 23万人——550万人 2、工业制造 从无到有,5525家工厂,占全国40% 3、贸易 中国最大的贸易中心,占全国80%;国际贸易中心。 4、金融 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中国70%以上的银行设于此,国际上58家大银行在上海设有分行,亚洲金融中心 5、商业 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20—30年代是上海发展的辉煌时期;抗日战争至1980年代是上海的衰退期。 而今天上海步入了历史上第二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到2005年,上海GDP总值9125亿元人民币,增长11.1%,已连续第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2位数。5年之内,上海将逐步实现从工商业中心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转变。

  9. 四、充满活力的城市 当农业文明统治着中国之时,殖民势力已侵入上海,到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已借助这种尴尬的身份和经验发展为一个极端繁荣的城市,并朝着国际大都会的方向迈进。 在一般近代中国人的眼光里,上海和“现代”等义。 1、海派文化 海派京剧

  10. 海上画派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之一 董其昌(公元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官居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擅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墨清秀,画风典雅,气韵高古,意境隽永,为“华亭画派”领袖。书法晋唐,以二王入手,自成一格。流风披靡,左右潮流。创“南北宗”之说,标榜“文人画”,影响至深。其著有《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等书。

  11. 任伯年(1840-1896),名颐,字伯年,号次远。任伯年曾到土山湾学习西洋画。他的绘画,清新生动,题材广泛、诗意盎然。后期海派大师吴昌硕学画于任伯年。徐悲鸿称任伯年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任伯年(1840-1896),名颐,字伯年,号次远。任伯年曾到土山湾学习西洋画。他的绘画,清新生动,题材广泛、诗意盎然。后期海派大师吴昌硕学画于任伯年。徐悲鸿称任伯年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 苏武牧羊图 破扇钟馗图 羲之爱鹅图

  12. 吴昌硕(1844-1927年),浙江安吉人,近代著名书画篆刻家,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擅写石鼓文,朴茂雄健;篆刻雄浑苍老;绘画色酣墨饱,具篆、隶、狂草笔意,别开生面,对后人影响极大。吴昌硕喜梅,逝后葬于观梅胜地余杭超山,并在墓旁设有纪念馆。吴昌硕(1844-1927年),浙江安吉人,近代著名书画篆刻家,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擅写石鼓文,朴茂雄健;篆刻雄浑苍老;绘画色酣墨饱,具篆、隶、狂草笔意,别开生面,对后人影响极大。吴昌硕喜梅,逝后葬于观梅胜地余杭超山,并在墓旁设有纪念馆。

  13. 洋泾浜英语(Pidgin English) 又称中国化英语(Chinese English)英国人登陆美洲大陆时,在奥里诺科河口的Pidians(皮迪安人)部落作暂时的定居。英语影响了没有文字的皮迪安人,产生混合的Pidgin English。 最早的贸易交易在洋泾浜两岸进行,这种殖民地英语在中国被称之为洋泾浜英语。 两个租界以洋泾浜为界,上海出现的一种用汉语语法编造的英语被称为洋泾浜英语,街头巷尾传唱着这样的山歌: 来叫“抗母”(Come)去叫“狗”(Go), 廿四铜钱“特万体佛”(Twenty Four), 是叫“也斯”(Yes)勿叫“糯”(No), 如此如此“沙咸鱼沙”(So and So), “翘梯翘梯”(Drink Tea)是喝茶, “雪堂雪堂”(Sit Down)请侬坐, 烘山芋叫“伯凸肚”(Potato), 自家兄弟“伯辣茶”(Brother), 爷要“发茶”(Father)娘“卖茶”(Mother), 丈人阿伯“发茶佬”(Father-Law), 脚是“伏特”(Foot)鞋叫“休”(Shoe)。 洋行买办“糠摆渡”(Compador)。 ——洋泾浜英语实用手册 1915年洋泾浜被填没,建成爱多亚路,今为延安东路。

  14. 2、人才辈出 容闳(1828—1912)    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人。出生贫寒家庭。少年时入英国在澳门办的教会学校读书。1847年随该校校长美国人布朗赴美国。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次年回国,不为清政府重视。先后在广州、香港外国机关,上海海关和宝顺洋行任职。1860年到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向洪仁轩提出七项新政建议,流露对太平天国的敬慕之情;但又认为它“全不足恃” 。1863年,受曾国藩委派筹建江南机器制造局,曾到美国购买机器。1868年通过江苏巡抚丁日昌向清政府条陈合资办轮船公司;选派留学生;开采矿产;禁止外国教会干涉诉讼。1872年至1875年间,主持选派青少年赴美留学(前后共四批,一百二十人),任留学生监督,旋任驻美副公使。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向张之洞提出以台湾作抵押借外债,供编练新式海陆军、雇洋兵抗日之用。1898年,同情并支持变法维新。1900年参加唐才常等在上海组织的张园国会,被推为会长。自立军失败后,受清政府通缉,逃往香港。1902年赴美,后死于美国。著有《西学东渐记》等。

  15. 吴蕴初(1891—1953) 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1911年毕业于上海兵工学校。曾任燮昌火柴厂、上海炽昌新牛皮胶厂厂长。1923年至1934年间,先后创办了上海天厨味精厂、中华工业化学研究所、天原化工厂和天利氮气厂。支持出版《化学世界》、《工业安全》等刊物。建国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化学原料工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中华化学工业会第三至第十一届副会长、第十二至十七届会长。曾创办蕴初公益基金会,后全部捐赠给上海图书馆。 刘鸿生(1888—1956) 浙江定海(今舟山)人。早年在开滦煤矿公司任经纪人。1920年起,陆续创办鸿生火柴厂(后为大中华火柴公司)、上海中华码头公司、上海水泥公司、章华毛麻纺织公司、贾汪煤矿公司、中国企业银行。所经营的大中华火柴公司,1934年年产火柴占全国火柴年产量的21%(不包括东北)。被称为“火柴大王”。曾任上海水泥公司、大中华火柴公司总经理,上海中华码头公司董事长,招商局总经理,国民党政府专卖事业管理局局长,后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16. 1968年12月10日,我国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逝世,享年70岁。田汉写有话剧、歌剧、戏曲、电影剧本100余部,主要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乱钟》、《扬子江暴风雨》、《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白蛇传》等,并写有大量诗歌和歌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后与欧阳予倩等创办、南国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电影剧社,此间发表《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等话剧。1927年任上海艺术大学校长。1930年前后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剧联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从事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进入解放区。 1968年12月10日逝世。

  17. 潘汉年在上海 潘汉年,江苏宜兴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等职。1936年被中共中央正式任命为与国民党谈判代表。1937年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后在上海等地领导对敌隐蔽斗争和开展统战工作。1949年后,任中央华东局社会部部长、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等职。1955年4月3日,潘汉年以所谓“内奸”问题遭逮捕审查。当时认定潘汉年“在国共谈判中投降国民党,在1940年投靠日本特务机关和秘密会见汪精卫,在上海解放后掩护大批反革命分子并向台湾供给情报,引起1950年国民党飞机对上海的轰炸。” 196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被判处有期徒刑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70年被永远开除出党,改判无期徒刑。1975年3月潘汉年被下放湖南劳动,1977年4月14日含冤病故。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

  18. 1946年5月3日,远东军事法庭开庭审判,中国方面派遣的法官是梅汝璈(1904—1973),先后任教于复旦大学等。 1946年至1948年赴东京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审判日本战犯。在历时两年半开庭818次的漫长过程中,梅先生始终坚持法律原则,有礼有节,建国后,梅先生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法律顾问,60年代开始撰写《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1946年5月3日,远东军事法庭开庭审判,中国方面派遣的法官是梅汝璈(1904—1973),先后任教于复旦大学等。 1946年至1948年赴东京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审判日本战犯。在历时两年半开庭818次的漫长过程中,梅先生始终坚持法律原则,有礼有节,建国后,梅先生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法律顾问,60年代开始撰写《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 检察官为向哲濬(1892-1987) ,上海第一特区法院首席检察官,先后在上海大夏大学、东吴大学担任法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又先后在复旦大学法律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担任法律教学和研究工作。1960年担任上海财经学院教授兼外语教研室主任。1965年退休。1987年8月31日逝世,终年96岁。 中国检察官最高顾问倪征噢192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历任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系主任、教务长,1981年当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1984年在联合国及安理会上当选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任期9年。2003年病逝。

  19. 宋氏家族 宋嘉树(1864—1918):字耀如,教名查理.琼斯,生于海南岛文昌县韩姓人家,原名韩乔孙,1875年随宋姓堂舅赴美洲古巴,遂改姓宋。三年后赴美国波士顿,在丝茶店当学徒。1882年入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神学院,1885年毕业,次处回国,在苏州、上海等地传教,并执教于教会学校,胡适即为其学生之一。是年夏与倪桂珍结婚,两年后在上海创办美华印书馆,印行中文本《圣经》,并参与创立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还兼任上海福丰面粉厂经理。1894年夏,孙中山与陆皓东北上途经上海,与宋相识,两人对革命志同道合。宋嘉树在传教同时,暗中印行革命刊物及小册子。民国成立后,宋嘉树曾随孙中山访问日本,二次革命时,宋全家避居日本。宋育有子女六人,依次为霭龄、庆龄、子文、美龄、子良、子安。1918年5月3日,宋嘉树因患肾病不治,在上海逝世,年仅54岁。

  20. 孙中山宋庆龄结婚纪念

  21. 蒋介石在上海有过三次婚姻。姚冶城、陈洁如、宋美龄。左图为蒋介石与陈洁如,上图为蒋介石与宋美龄。蒋介石在上海有过三次婚姻。姚冶城、陈洁如、宋美龄。左图为蒋介石与陈洁如,上图为蒋介石与宋美龄。

  22. 张元济(1867-1959)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参加维新运动,失败后被革职永不叙用。光绪二十九年,主持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发行所。民国13年(1924年)创建东方图书馆。对国民党反动统治不满,支持学生运动。建国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上海文史馆馆长。有《校史笔记》、《涵芬楼烬余书录》等著作。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家汇淮海中路1285弄(上方花园)24号。上方花园建于民国30年(1941年),三层花园洋房公寓式里弄住宅,原为中国兴业银行职员宿舍,张元济于民国35年迁入,住在二楼,直到1959年去世。 名人名宅 寓所名称 寓所地址 居住时间 毛泽东寓所 安义路63号 1920年 张学良寓所 皋兰路1号 1934-1935年 刘海粟寓所 复兴中路512号 1935年 蒋介石住宅 东平路9号 1927年 蔡元培故居 华山路303弄16号 1937年 吴昌硕故居 山西北路457弄12号 1910-1927年

  23. 2005年10月24日下午3点,中国文坛巨匠巴金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24. 3、上海城市地图 城隍庙:老上海的发祥地,宗教中心与民众生活中心 十六铺:连接外部世界的起点,水陆码头,黑社会 外滩:近代新文明的象征 杨树浦:近代工业的摇篮 法租界:浪漫情调,高级住宅区 沪西: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 闸北:难民的家园 福州路:文脉的记忆 南京路;展示商业繁华的大橱窗

  25. 4、上海城市精神 城市有数千年的历史,而培育城市意识和城市精神,却是近百年的事。现代城市的形成,意味着一种转型,即知识的转型、价值的转型、审美的转型、道德的转型、理想的转型,总之是文化的转型——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的嬗变过程。 2003年“非典”初期,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外报指责上海满报,但最后他们改变了态度。 “非典”之后,日本企业新动向:对“上海地区”高度评价。“上海地区”是指上海和包括以上海为核心的150公里以内的江苏省和浙江省在内的地区。这里不仅引诱各种各样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生产厂家,也拥有中国最丰富的市场。 2004年上海市市长国际咨询会

  26. 五、解剖近代中国的钥匙 2000年看西安 500年看北京 100年看上海 近代中国,北洋政府时期,北京是前台,天津是后台; 国民政府时期,南京是前台,上海是后台。 上海应该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领头羊。中国三个时代并存:农业时代(美国农民比例为3%,日本7%,中国63.91%[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四重转轨:计划经济转向时常经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人治型社会转向法治型开放社会。

  27. 根据联合国指定的人类发展指数标准来衡量,上海的人均期望寿命、受教育状况、人均国民收入等三项指标的人文总指数已达到0.85,是中国内地唯一达到0.8的城市,已接近香港,达到世界中等意识发达水平。根据联合国指定的人类发展指数标准来衡量,上海的人均期望寿命、受教育状况、人均国民收入等三项指标的人文总指数已达到0.85,是中国内地唯一达到0.8的城市,已接近香港,达到世界中等意识发达水平。 上海与世界一流城市的差距: 1、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的GDP占本国的20%,而上海仅5%。 2、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 3、举办过国际性的重要盛事。 4、文化中心城市的底蕴。 5、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人文、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宜人的生活环境。还有在思想观念上引领世界发展潮流,成为新思想、新理念、新创造和新产品的发源地。

  28. 六、关于城市研究 城市研究的历史 马克思:城市是资本主义罪恶最生动的体现,又是社会进步力量最充分发展的空间。 韦伯:城市的核心问题是它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齐美尔:论文《都市与精神生活》:市民特征——理智性强,精于计算,厌倦享乐,人情淡漠。 彼得·桑德斯:《社会理论与都市问题》——失业、贫困、社会动荡、拥挤、无根漂泊等。 芝加哥学派:都市发展的动力研究、都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卡斯特:《都市问题》、《经济危机与美国社会》、《城市与基础》等。 沙朗·佐京《城市文化》,都市文化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 霍尔:《都市与区域规划》。芝加哥学派领军人物。 丝奇雅·沙森:《全球城市 · 巴黎、纽约、东京》。

  29. 本讲参考资料: 刘惠吾主编:《上海近代史》,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987年版。 唐振常主编:《上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丝奇雅·沙森:《全球城市 · 巴黎、纽约、东京》,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5年版。 思考题: 你是上海人吗?如果是,谈谈你心目中的上海形象;如果不是,谈谈你心目中的上海印象。 可以用关键词的形式,如“时尚”“西化”“快节奏”等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