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眼 和 耳 Eye & Ear

第 9 章. 眼 和 耳 Eye & Ear. (耳). 耳由外耳、中耳、 内耳组成;外耳和中 耳传导声波,内耳是 听觉和位觉感受器. 米开朗琪罗: 大卫(局部). 外耳. 中耳. 内耳. 图 1. 耳廓:由弹性软骨和薄层皮肤构成 外耳道:皮肤内有耵聍腺(类似大汗腺)分泌耵聍 鼓膜 ( tympanic membrane ): 为半透明薄膜,分隔外耳道与中耳 结构:复层扁平上皮(外表面) 胶原纤维束(中间) 单层扁平上皮、薄层结缔组织(内表面-粘膜). 外耳.

Download Presentation

眼 和 耳 Eye & Ear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9章 眼 和 耳Eye & Ear (耳)

  2. 耳由外耳、中耳、 内耳组成;外耳和中 耳传导声波,内耳是 听觉和位觉感受器 米开朗琪罗: 大卫(局部)

  3. 外耳 中耳 内耳 图1 • 耳廓:由弹性软骨和薄层皮肤构成 • 外耳道:皮肤内有耵聍腺(类似大汗腺)分泌耵聍 • 鼓膜(tympanic membrane):为半透明薄膜,分隔外耳道与中耳 结构:复层扁平上皮(外表面) 胶原纤维束(中间) 单层扁平上皮、薄层结缔组织(内表面-粘膜)

  4. 外耳 中耳 内耳 • 鼓室: 鼓室内表面和听小骨(三块)表面覆有薄层粘膜 • 咽鼓管 :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近鼓室段)或假复层纤毛柱状(近鼻咽段);粘膜固有层含混合性腺

  5. 外耳 中耳 内耳 • 迷路 • 1.骨迷路:耳蜗、前庭、半规管,互相连通,内壁衬以骨膜 • 2.膜迷路: 膜蜗管、膜前庭、膜半规管,互相连通 • 淋巴: 膜迷路腔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和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 ;淋巴可营养内耳和传递声波 图2 耳蜗、膜蜗管、螺旋器 前庭、膜前庭、位觉斑 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6. 外耳 中耳 内耳 图3~5 耳蜗、膜蜗管、螺旋器 • 耳蜗:由骨蜗管和膜蜗管盘绕蜗轴两周半形成 • 骨蜗管:被膜蜗管分隔成前庭阶(上方)、 鼓室阶(下方),二者在蜗孔相通 前庭、膜前庭、位觉斑 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7. 外耳 中耳 内耳 图6、7 耳蜗、膜蜗管、螺旋器 • 膜蜗管: 前庭膜(上壁) 血管纹(外侧壁):上皮内含毛细血管,参与内淋巴形成;上皮下方为增厚的骨膜,称螺旋韧带 骨螺旋板和基底膜(下壁):蜗轴的骨组织向外延伸形成骨螺旋板;基底膜为薄层结缔组织 ;基底膜上皮增厚形成螺旋器 ;胶质盖膜覆于螺旋器上 前庭、膜前庭、位觉斑 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8.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蜗、膜蜗管、螺旋器 图8、9 • 螺旋器(spiral organ,organ of corti) 1.支持细胞 柱细胞:基部较宽,中部细长,富含 张力丝; 分内柱细胞和外柱细胞,二者围成三角形内隧道 指细胞:分内指细胞(1列,内柱细胞内侧)和外指细胞(3~4列,外柱细胞外侧);呈杯状,顶部凹陷托着毛细胞 前庭、膜前庭、位觉斑 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9. 外耳 中耳 内耳 图10、11 耳蜗、膜蜗管、螺旋器 2.毛细胞 (hair cell) • 为感觉性上皮细胞,分内毛细胞(烧瓶形,1列)和外毛细胞(高柱状, 3~4列) • 顶部有静纤毛(微绒毛);外毛细胞中较高的静纤毛插入盖膜中 • 底部与耳蜗神经节细胞的树突末端形成突触;底部胞质内含突触小泡 前庭、膜前庭、位觉斑 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10.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蜗、膜蜗管、螺旋器 • 听弦(auditory string) 基底膜中的胶原样细丝,从蜗轴向外呈放射状排列,从蜗底至蜗顶,由短变长,基底膜由窄变宽;蜗底的基底膜与高频振动发生共振,而蜗顶的基底膜与低频振动发生共振 前庭、膜前庭、位觉斑 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11.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蜗、膜蜗管、螺旋器 • 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 外 耳 道 鼓膜振动 听 骨 链 卵圆窗振动 前庭阶外淋巴振动 前庭膜蜗孔 膜蜗管内淋巴振动 鼓室阶外淋巴振动 神经中枢产生听觉 基底膜振动 耳蜗神经 毛细胞兴奋 静纤毛因与盖膜的 位置发生变化而弯曲 前庭、膜前庭、位觉斑 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12.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蜗、膜蜗管、螺旋器 图12~14 • 前庭:为一膨大的腔,连接半规管和耳蜗 • 膜前庭: 球囊:前壁粘膜局部增厚形成球囊斑 椭圆囊:外侧壁粘膜局部增厚形成椭圆囊斑 • 位觉斑(maculae acusticae) 支持细胞:分泌物形成位砂膜 前庭、膜前庭、位觉斑 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13.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蜗、膜蜗管、螺旋器 毛细胞:位于支持细胞之间;有许多静纤毛和一根动纤毛 ,插入位砂膜;分为: I型 : 呈烧瓶状,被前庭神经末梢(神经杯)包裹,形成突触 II型:呈长圆柱状,基部与前庭神经末梢形成突触 位觉斑感受身体的直线变速运动和静止状态 图15 前庭、膜前庭、位觉斑 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14.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蜗、膜蜗管、螺旋器 • 半规管:三个相互垂直的半环形骨半规管,内有膜半规管,膜半规管内有壶腹嵴 • 壶腹嵴(crista ampullaris) 膜半规管壶腹部一侧粘膜增厚形成的隆起,上皮结构似位觉斑 ;支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形成壶腹帽;感受身体或头部旋转变速运动 前庭、膜前庭、位觉斑 图16~19 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15. 本章重点(耳) • 螺旋器的结构,声波传导通路和听觉形成过程 • 位觉斑和壶腹嵴的结构和功能 • 外耳、中耳的结构特征 • 内耳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组成

  16. 图1 耳模式图 外耳 中耳 内耳 半规管 耳廓 面神经 前庭神经 耳蜗神经 耳蜗 卵圆窗 外耳道 咽鼓管 鼓室 鼓膜

  17. 图2 中耳和内耳模式图

  18. 图3 耳蜗模式图

  19. 图4 前庭阶、鼓室阶、膜蜗管模式图

  20. 图5 蜗管光镜图

  21. 图6 膜蜗管与螺旋器模式图

  22. 图7 膜蜗管与螺旋器光镜图

  23. 图8 螺旋器光镜图

  24. 图9 螺旋器毛细胞与支持细胞模式图

  25. 图10 螺旋器扫描电镜图 (左:侧面观 右:顶面观)

  26. 图11 静纤毛扫描电镜图 (左:静纤毛插入盖膜形成的孔; 右:静纤毛)

  27. 图12 ※前庭 ★球囊 ↑球囊斑

  28. 图13 位觉斑模式图

  29. 图14 位觉斑光镜图(T纤毛 O位砂 SC支持细胞)

  30. 图15 位觉感受器超微结构模式图

  31. 图16壶腹嵴和球囊斑光镜图

  32. 图17 ※半规管 ★膜半规管壶腹部 ↑壶腹嵴

  33. 图18 壶腹嵴模式图

  34. 图19 壶腹嵴光镜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