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9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Economics of Labor. 湖南城市学院经济管理 系 胡双发. 教学目标和要求. 《 劳动经济学 》 是人 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专业的基础课程。 劳动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通过学习主要掌握劳动需求、劳动供给、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投资、劳动报酬、劳动力市场歧视、就业与失业、收入分配差距等理论。. 2005 年来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005 年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0 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图. 2001 年以来全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表. 2008 年全国行业收入差距.

Download Presentation

劳动经济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劳动经济学 Economics of Labor 湖南城市学院经济管理系 胡双发

  2. 教学目标和要求 • 《劳动经济学》是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专业的基础课程。 • 劳动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通过学习主要掌握劳动需求、劳动供给、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投资、劳动报酬、劳动力市场歧视、就业与失业、收入分配差距等理论。

  3. 2005年来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4. 2005年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5. 200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图 .

  6. 2001年以来全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表 .

  7. 2008年全国行业收入差距 .

  8. 阶层收入差距漫画 .

  9. 第八章 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趋势、成因及对策 第一节 收入不平等测量及变化的趋势 第二节 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第三节 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

  10. . 第一节 收入不平等测量及变化的趋势

  11. 第一节收入不平等测量及变化的趋势 一、国家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 1.库兹涅茨的倒U型曲线 库兹涅茨简介: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1901年4月30日—1985年7月 8日),俄裔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美国的GNP之父”、 1971年或 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2. 库兹涅茨简介 他在经济周期研究中所提出的为期20年的经济周期,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库兹涅茨周期”。他在国民收入核算研究中提出了国民收入及其组成部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被经济学家们誉为“美国的GNP之父”。他对经济增长的分析,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揭示了各发达国家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增长过程,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历任纽约国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

  13. 一、国际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 1.库兹涅茨的倒U型曲线 倒U型曲线的主要观点: 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决定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起初上升,继而下降。

  14. 倒U型曲线 倒U型曲线的影响:引起发展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激发了关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变动的长期趋势的研究。

  15. 一、国际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 1.库兹涅茨的倒U型曲线 对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检验: (1)横截面经验性检验 假设: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当于一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利用当代同一时期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别资料进行分析。 结论:广泛地支持了倒U假说。

  16. 一、国际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 1.库兹涅茨的倒U型曲线 对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检验: (2)纵向时序论证 发达国家:基本支持倒U假说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高的经济增长率,并非以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扩大和恶化作为条件,像台湾、伊朗和韩国,低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改善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如印度、秘鲁和菲律宾,斯里兰卡、萨尔瓦多等国。

  17. 一、国际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18. 基尼系数的计算 基尼 系数 A — — — — — — A+B

  19. 基尼系数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

  20. 一、国际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 2.基尼系数 全球的收入差距扩大: 美国:从1968年以来美国的收入差距变动改变了方向,从过去的趋势性下降,改变为趋势性上升。男性的基尼系数从1967年的0.314,上升到2007年的0.404。女性的基尼系数从1967年的0.298上升到2007年的0.356。

  21. 一、国际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 2.基尼系数 全球:基尼系数也发生了剧烈变动。根据世界银行专家布兰科·米兰诺维奇基于各国居民家庭收入和消费数据进行的测算,全球基尼系数从1988年的0.623上升到1993年0.653,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动。国家间的不平等呈稳定明显的上升。国家之间的差异远远大于各国国内居民收入的差异。

  22. 以国家为单位的基尼系数图 .

  23. 基尼系数指标分析图 .

  24. 例题 右图是描述某地区的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的洛伦茨曲线,假设A的面积为0.18, B的面积为0.32,试计算出该地区的基尼系数值并说明其代表的含义。

  25. 二、收入不平等测量的含义及难点 1. 测量的对象——收入 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或家庭人均收入。涉及到两个因素:一是收入的来源。有的收入来源于劳动,属于劳动收入;有的收入来源于非劳动,属于非劳动收入。二是家庭人口的数量。 2. 测量的难点——报酬涵盖的范围难以确定 改革前,收入来源几乎全部来源于劳动收入,收入来源单一,范围清楚。

  26. 二、收入不平等测量的含义及难点 2. 测量的难点——报酬涵盖的范围难以确定 改革后,报酬收入水平提高很快,而且报酬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劳动收入(如财产性收入)、制度外的收入急剧增长,测量困难。

  27. 三、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 1. 改革前 总体上: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状况表现为较为严重的平均主义格局。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主要表现为低水平下的高度平均,1978年,城镇基尼系数在0.16-0.17之间。 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主要表现为地区(社区)内部高度平均主义和地区(社区)之间的明显的收入差距并存的特点。1978年省内县际之间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16。

  28. 三、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 1. 改革前 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分配主要表现为显著的收入差距的特点。1978年城镇居民的人均货币收入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2.4倍。 2. 改革后 总体: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城镇内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表现为1984年前的相对稳定和1984年后的跳跃式上升。从1978年到1984年,城镇基尼系数基本稳定在0.16的水平上。从1984年开始,基尼系数一路攀升,到2007年已达到0.473。

  29. 三、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 2. 改革后 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除了个别年份有所下降,表现为持续平缓上升。农村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212一直上升到2007年的0.374,29年中上升了约16个百分点。 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基本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尽管城镇农村人均名义收入比率在前5年,从1978年的2.37下降到1982年的1.83,但在以后却一直上升。1988和1995年的全国基尼系数分别为0.382和0.452。

  30. 我国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图

  31. 四、我国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变化 改革前,我国城镇职工的工资差别经历了一个不断缩小的过程。 改革后,工资差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行业、地区、产权属性、职业和员工个人之间工资的差距明显扩大。 1.行业工资差距变化 工资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平均工资差别由1978年的2.16倍,上升到 2008的 4.77倍。见教材P336——337。

  32. 四、我国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变化 2.地区之间工资差别的变化 人均工资最高地区与人均工资最低地区的差别,由1985年的2.07倍,扩大到2008年的2.69倍。见下页表。 3.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工资差别的变动 集体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一直低于国有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别在快速地扩展。 4.不同职位或不同岗位之间工资差距的变化

  33. 地区之间年人均工资差别的变化 .

  34. 不同职位或岗位之间的工资差别

  35. 第二节 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一、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 1. 产业结构的变动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不仅进入了“产值的服务业化”,而且进入了“劳动力的服务业化”,从工资水平来看,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而言,其平均工资要低于制造部门(可变工资高于制造部门),故服务部门就业增加也就加剧了收入的不平等。

  36. 一、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 2.国际贸易和工会主义 从80年代开始,美国面临着激烈的进口竞争,大大减少了一些高工资、工会化行业的劳动力雇佣,由于工会会员的工资很难下降,所以在工会化行业劳动需求出现了大面积的缩减,转移出来的雇员增加了低工资行业的劳动供给。出现了工资向下的压力。

  37. 一、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 • 3.对技术劳动力需求的增长 • 由于对技术劳动力的需求的增长,大学生的工资在20世纪80年代后稳定增长,导致技术雇员和非技术雇员工资差距逐步拉大,扩大了收入的不平等。 • 技术雇员需求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 • 第一,新技术出现后,行业内对于新技术的需求上升,必然需要那些相对来讲受过更高教育的人。 • 第二,产品需求在不同行业之间发生变动。对劳动力派生需求的移动,有利于雇佣高比例的技术雇员的行业的劳动力需求水平的上升。

  38. 一、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 4.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变化 5. 家庭组成的变化 例如离婚、分居、婚外恋和结婚年龄的推迟,导致了单亲家庭的出现和转变,而这些家庭很显然收入要低。同时,高收入男性和高收入女性的结合比例也在增加,这更加剧了高收入与低收入家庭之间的差距。

  39. 一、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变动的解释. 6. 全球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由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发达国家的高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拥有者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而非熟练技术工人因受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而受到损害。 。 发展中国家的高人力资本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利益,其收入在较低的起点上得到增长,国内的一些非技术工人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战略的引入,使在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上获得收益。但农业部门很难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加上相对较弱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政策,收入差距扩大就不可避免。

  40. 小结 • 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是影响工资和就业的基本力量。 • 美国劳动力市场上报酬差距扩大的主要现象,有三个基本的原因能够对此加以解释: • 一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力供给较之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力的供给要快,这使低技能劳动者的工资走低。二是制度力量的变化。三是对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力的需求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力需求增加更多。

  41. 二、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1. 经济增长和发展 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明显的扩大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和非农业劳动人口之间收入的差距上。 地区工资差别与地区间在经济增长速度、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等有关。

  42. 二、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2.制度或体制性因素 主要集中表现在行业性垄断经营、制度外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三个方面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上。 行业垄断性经营的形成,既有生产要素占有的初始不平等的原因,也有制度障碍的原因。 制度外收入:指既不纳入预算内又不纳入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入,由征收主体自由支配、自行管理,几乎没有任何法律约束的收入。

  43. 二、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3. 政策性因素 • 主要涉及到税收、农副产品价格调整、住房改革、灵活的工资体制、事业单位创收等方面的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有着重要的影响。 • 税收政策: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于城镇居民,而税收远高于城镇居民,强化了收入不均等程度。 • 国家对农副产品价格的控制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

  44. 二、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4.劳动力市场因素 主要涉及到劳动力供求状况、劳动力流动以及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劳动力供求状况: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稀缺,普通劳动力,出现“无限供给”的局面,普通劳动者的市场价格出现向下竞争态势,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上的收入的两极分化。

  45. 二、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4.劳动力市场因素 劳动力流动: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别是向城镇的流动,会有助于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同时,这种流动增加了城镇劳动力市场中非技术劳动力的供给,压低了工资率,从而扩大了与技术工人间的收入差距。 教育收益率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在劳动力收入中的作用,通常是通过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体现的。

  46. .

  47. .

  48. 1. 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 (2)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劳动使用上的具体体现,也就是使边际成本等于相应的边际收益。可用公式表示为: • VMP = W 或者 MP · P = W (2. 9)

  49. 2. 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 劳动的需求函数反映的是企业对劳动需求的数量与劳动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 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企业对劳动的需求量 L 与劳动价格W之间的关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