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4

关于推进我国 ” 十二五 “ 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些设想

关于推进我国 ” 十二五 “ 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些设想. 国家信息中心 宁家骏 2010年11月2日. 提纲. 继续推进电子政务符合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 125 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几点设想 以规划为起点,建立电子政务可持续、有效益、良性发展的新机制 几个基本结论. 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科学技术.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关于推进我国 ” 十二五 “ 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些设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关于推进我国”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些设想关于推进我国”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些设想 国家信息中心 宁家骏 2010年11月2日

  2. 提纲 • 继续推进电子政务符合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 • 125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几点设想 • 以规划为起点,建立电子政务可持续、有效益、良性发展的新机制 • 几个基本结论

  3. 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科学技术 • 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科学技术。要抓住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机遇,创新信息产业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技术,加快发展物联网技术,重视网络计算和信息存储技术开发,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研发和建设新一代互联网,改变我国信息资源行业分隔、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促进信息共享,保障信息安全。要积极发展智能宽带无线网络、先进传感和显示、先进可靠软件技术,建设由传感网络、通信设施、网络超算、智能软件构成的智能基础设施,按照可靠、低成本信息化的要求,构建泛在的信息网络体系,使基于数据和知识的产业成为重要新兴支柱产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 胡锦涛:在2010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4. 当今时代步入了一个信息化助力社会全方位创新的重要时期当今时代步入了一个信息化助力社会全方位创新的重要时期 •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 • 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 • 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 • 信息科技将进一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

  5. 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 • 中国科学院2009年6月10日发布的“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报告指出: • 在今后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任务,面对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我国必须及早准备。 • 该报告提出了必须着力解决22个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战略性科技问题。其中,包括6个信息领域的战略性科技问题:“后IP”网络的新原理/新技术研究和试验网建设、高品质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资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的过程工程、农业动植物品种的分子设计、泛在感知信息化制造系统、超级计算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将对我国的信息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6. Smart, Smart, Smart • 由IBM 公司提出的“Smart planet”描述了信息社会的远景。“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 通过信息基础架构与高度整合的基础设施的完美结合,使得政府、企业和人们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智慧方法有三方面特征: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 • Smart planet, smart city, smart power, smart water… • Smart people, smart leadership…Smart decision

  7. 为了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浪潮,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国政府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指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为了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浪潮,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国政府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指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 表明我国政府已经将信息化建设提升到了全面发展和推进的日程,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经济飞跃的巨大推动力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其中电子政务建设仍然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先导工程。

  8. 2006年5月,《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正式出台,提出到2020 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9. 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总体思路 • 一条红线: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 五位一体: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 • 八个必须: • 保持积极平稳较快发展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提高全面创新能力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 绿色发展 • 深化改革、全面开放 •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 提高保障国家安全能力

  10. 十二五我国的发展环境 • 国际环境 • 全球治理格局和国际秩序大调整、大变动的时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激增,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化 •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平发展与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我国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 国内环境 • 我国处于五化并举发展的黄金期, • 基本完成工业化 • 全球最大ICT和宽带网用户国 • 全球最大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用户国。。。 • 发展和资源环境矛盾凸显期

  11. 认真审视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环境压力 • 一个是中国的崛起更引人关注。 • 二是全球金融体系重构的压力增大。 • 三是传媒和网络时代的挑战更加严重。 • 四是环境与资源约束更强。 • 五是结构失衡的矛盾亟待解决。 • 六是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

  12. “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面临的背景 • 世界经济处在经济危机后缓慢复苏并低位调整的时期。 • 中国经济有望“率先复苏”,但是高速增长态势可能难以持久。 • “保增长、促转型、扩内需、重民生”将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 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抢抓机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之中往往蕴藏着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信息化就是其中之一

  13. “十二五”时期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十二五”时期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 • 我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 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基础和新的发展趋势,要求 “十二五”时期应该有新的发展思路。 • 在全球经济仍将处于经济危机后缓慢复苏并低迷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发展势头可以持续到“十二五”后期;“保增长、促转型、扩内需、重民生”将成为“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抢抓机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 • 这些都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

  14.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 •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 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 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 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 • 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 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15. 信息化是党中央既定的国策和战略 •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其中电子政务也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助推器。 •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16. 为什么要搞信息化(为什么) • 1、外部环境分析 • 2、 国内信息化现状与趋势 • 3、 我国信息化政策环境研究 • 4、 信息化需求

  17. 全球信息化发展动力机制 技术因素 技术创新 结构变革 经济社会 因素 信息化 综合国力 战略因素 17

  18. 我国信息化的使命(干什么) • 1、信息化与统筹规划和资源共享 • 2、信息化进程中政府主导与市场驱动的关系 • 3、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在我国信息化进程中的定位及互动关系

  19. 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怎么干) • 1、信息化动力机制研究 • 2、信息化重点趋势研究 • 3、信息化的组织行为研究 • 4、我国信息化政策环境研究 • 5、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 6、信息化标准研究 • 7、 信息化风险及信息安全研究

  20. 在五大应用领域继续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 • 经济领域的信息化,包括农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服务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等; • 社会领域的信息化,包括教育、体育、公共卫生、劳动保障等; • 政治领域的信息化---电子政务; • 文化领域的信息化,包括图书、档案、文博、广电、网络治理等; • 军事领域的信息化,包括装备、情报、指挥、后勤等。  

  21. 深刻理解信息化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 信息化的发展将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经济体系、组织体系和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引自周宏仁]。 • 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 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再占有支配性的地位;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改造,实现了“产业升级”,造就了信息化的第二产业;催生了众多新兴的产业部门(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支撑整个信息化进程的信息产业,尤其是微电子和软件产业);导致了现代服务业的诞生和迅速发展。 • 信息化发展对经济体系的影响 • 在土地和资本与各种物质资源依然重要的同时,信息资源正在成为信息社会经济系统最重要的资源基础;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使社会生产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信息系统则改变了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方式;引起国民经济的基础发生革命性变化,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经济体系的全球化。

  22. 开展电子政务是的当前社会结构变化提出的诉求开展电子政务是的当前社会结构变化提出的诉求 • 信息化发展对组织体系的影响—必然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 •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促使组织体系全球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化管理正在取代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推动了政府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 • 信息化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使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在社会就业结构中的比例大大下降;工作方式以及社会就业形态将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从事信息与知识处理的人员将会大量增加,可能出现新的社会两极化现象

  23. 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助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助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从我国实际出发制定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对策措施,是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 • ①以低成本竞争和数量型扩张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要素制约的矛盾。 • ②以出口依赖为特征的经济结构与国际市场调整震荡加剧的矛盾 • ③低层次产业结构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和新阶段的矛盾 • ④地区和城乡差距扩大与实现全面小康任务的矛盾 • ⑤改革攻坚难度加大与新的发展阶段急需体制机制创新的矛盾。 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电子政务发展迫切需要紧密结合应对上述问题提出新的举措

  24. 提纲 • 继续推进电子政务符合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 • 125信息化建设的几点设想 • 以规划为起点,建立电子政务可持续、有效益、良性发展的新机制 • 几个基本结论

  25. 十七大以来我国信息化取得了显著进展 • 党的“十七大”提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是新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判断和战略选择,是新时期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 • 截止到2009年, 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逐渐融入了国民经济、军事国防、社会生活和广大公众日出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世界对信息化已经高度依赖 • 有人戏称80后及其之前的几代人是digital immigrated (数字化移民),而90后已经成为digital original(数字化原住民),今天离开数字化对于很多人已经是不可想象的。

  26. 认真总结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 坚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长远规划,持续推进。 • 坚持从国情出发,因地制宜,把信息化作为解决现实紧迫问题和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作用。 • 坚持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放到重要位置,加强统筹协调,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 坚持引进消化先进技术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优先发展信息产业,逐步增强信息化的自主装备能力。 • 坚持推进信息化建设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并重,不断提高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水平。 • 坚持抓好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27. 成果之一:金关工程硕果累累 • 93年国务院提出实施金关工程, 推动海关报关业务的电子化,取代传统的报关方式以节省单据传送的时间和成本。 • 2001年,“金关”工程正式启动。金关的核心有两块,一是海关内部的通关系统;二是外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 • 基于海关内部的联通基础上,由海关总署等12个部委牵头建立电子口岸中心(又称“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外经贸、海关、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部门分别掌握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帐数据,集中存放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各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上网办理出口退税、报关、进出口结售汇核销、转关运输等多种进出口手续) 

  28. 金关主要应用成果 • 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 ,有效提高了科学化、规范化、网络管理服务水平。 • 进出口统计系统, 实现电子报关与监管核销,加快通关的网络化和自动化步伐。 • 出口退税系统 • 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 ,实现了与海关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的连通,传输外汇核销单,实现了报关单电子底帐的计算机核查等。

  29. 金税工程对国家财政增收贡献巨大 • 金税工程是吸收国际先进经验,运用高科技手段结合我国增值税管理实际设计的高科技管理系统。该系统由一个网络、四个子系统构成。一个网络是指国家税务总局与省、地、县国家税务局四级计算机网络;四个子系统是指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增值税稽核子系统和发票协查子系统。金税工程实际上就是利用覆盖全国税务机关的计算机网络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企业增值税纳税状况进行严密监控的一个体系。

  30. 金税三期正在顺利推进 • 金税三期工程将进一步强化纳税服务和税收管理,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降低征纳成本,为税收法律法规的执行提供有力保障。 • 金税三期的功能定位是,以税收征管业务为主体,也包括税务机关的管理,全面覆盖全国各级国、地税机关的征收管理过程。同时,金税工程适应国税、地税之间信息共享的需要,实现地市、省局和国家税务总局对征管全过程的即时监控,并满足纳税人多元化申报缴纳税款。 •       金税工程三期征管业务系统(CTAIS)包括管理、征收、稽查、处罚、执行、救济、监控7个子系统,共有36个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将实现标准化、构件化。按照国务院关于建设电子政府的统一要求,尽早建设金税工程三期,可使税务机关实现与工商、银行、海关、外贸、质监、公安等部门的联网运行,及早完成税收征管业务的财、税、库联网,信息共享,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纳税服务。

  31. 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电子政务成功案例 • 目前国家质检总局电子政务的实施工作已进入新阶段,“金质”工程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工程的实施,质量监督和检验检疫领域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已经成为我国电子政务的成功案例。

  32. 山东聊城电子政务成绩显著 • 聊城市地处山东西部,在经济地位上也许并不如胶东地区,但是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却一直处于山东的前列。为了规范未来的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市政府出台了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 目前“数字聊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已完成,完善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新建了“数字聊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形成了基础测绘数据、公共平台政务版数据、公众版数据三套数据集,开发了国土资源基准地价查询系统、国土资源矿产资源管理系统、消防指挥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聊城公众服务系统四项典型示范应用。

  33. 山东聊城电子政务成绩显著 • 项目已先后为市政府多次提供了平台中的影像资料,辅助领导决策,解决了过去由纸质图查看各地块地形地貌及周边地物情况、不直观、不便捷的问题,目前项目已经建成的基准地价查询系统、矿产资源管理系统、消防指挥地理信息系统、数字聊城公众服务系统等示范应用系统的运行比较稳定,为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了地理信息服务,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和示范效应。 • 聊城市政府积极推进“数字聊城”及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例如关注到现阶段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是实现了电子政务运行的通道、公文传递的方法,不仅应用了某公司的公文交换系统,还应用了电子签章系统的应用,使纸质公文传输彻底的移植到公文交换系统上来,使得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带来实际的意义,也符合国家电子公文的要求,转换方便,确实解决了政府电子签章的完整需求。

  34. 当今我国信息化正在进入一个更加深入、更加扎实的新的阶段当今我国信息化正在进入一个更加深入、更加扎实的新的阶段 • 经济信息化:IT促进增长与创新的作用日益显著,“两化融合”成为基本方针,信息化建设更加注重实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成为重点;电子商务、物联网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社会信息化:应急管理、信用体系、社区服务等需求旺盛,“信息化惠及全民”成为努力方向; • 政务信息化:政务创新与电子政务互相促进,跨部门业务协同进入攻坚阶段,工作重心转向公共服务; • 文化信息化: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快速提高,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日益融合,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共存,互联网治理面临新课题。

  35. 正视我国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整体水平处于世界平均水平,应用度、影响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对网络准备度指数排名,2007-2008年度中国排名为57 位;联合国对电子政务准备度排名,2008年度中国排名为65 位。 • 但也存在不少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 • “硬技术”与“软环境”发展不均衡;行业/区域信息化发展不均衡;信息化发展深度不够,缺少带动性强的项目;各级政府部门间协调不够,缺少合力等。 在“十二五”期间要着力解决上述问题,使我国的信息化进程继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36. 发展不均衡突出 • “硬技术”与“软环境”发展不均衡 • 我国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建设和完善硬件环境,使我国信息化的硬环境水平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但是在信息化的“软环境”建设方面,如商业模式、标准/规范、信息化教育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 行业/区域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 我国的区域信息化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差距较大: • 东部地区是信息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单位计算机拥有量90%以上,家庭计算机拥有量接近70%,上网人数比例超过50%,总体信息化水平接近国际水平; • 中部和西部很多地区尚处于发展阶段,单位计算机拥有量30~50%,家庭计算机拥有量10~20%,上网人数比例10~30%。

  37. 信息化应用发展深度欠佳 • 信息化发展深度不够,缺少带动性强的项目 • 目前,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广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例如:截至2008年6月,中国的网民人数已达2.53亿,其中宽带网民数已达到2.14亿人;我国的IPv4地址总数已达到1.58亿,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网站数量已经超过191万(www.cnnic.cn 2008.06)。 •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内容产业、信息服务产业、信息基础设施等发展的深度不够,中国网民普及率尚低于全球平均值,互联网应用水平差距较大,等等。 • 在“十二五”期间,应该设立一些带动型强的项目(如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带动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内容产业、信息服务产业、信息基础设施等共同向纵深发展。

  38. 各级政府部门间协调不够,缺少合力 • 各级政府部门在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分别制定了不同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都分别设立了相应的研究和应用项目,但是这些项目的研究内容有较多的重复,项目之间协调不够,缺少合力。

  39. 我国信息化面临的其他问题 • 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三大网络的渗透率有待提高,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重点;三网融合破冰之旅尚待突破; • 信息产业方面:信息产业由大变强还需进一步努力; •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公益信息资源整合难度大,商务信息资源市场专业化、产业化水平不高; • 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国民信息能力亟待提高; • 信息化环境方面: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40. “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设想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两化融合”为切入点,重点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信息化的重大需求,从三个层次全面、协调地推进信息化进程,实现我国经济、技术和社会的跨越发展。 • 推进信息化的三个层次为: • 重大应用层面; • 电子政务 • 电子商务 • 社会信息化 • 重大产业化层面; • 重大核心技术研发层面。

  41. “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目标和重点设想 • 继续坚持贯彻《国家信息化战略(2006-2020)》提出的目标并依据形势变化有重点地加以细化、推进实施: • 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 • 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 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 • 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 • 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 • 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 • 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信息化 • 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42. “十二五”期间应该重点完成的任务设想 • 以“两化融合”为切入点,带动信息化发展 • 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双轮协调互动作用 • 以需求驱动为动力,以政务信息资源、文化信息资源和社会公共信息为重点,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建设

  43. “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议设想 • 以“两化融合”带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 • “两化融合”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生共荣的历史进程。这个进程是客观存在的,已经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而作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政策,则是“十七大”提出的。 • 信息化与工业化可以在技术、产业结构/经济体系、文化/政治/社会等不同层次进行融合。“两化融合”的重点在制造业,制造业的重点在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装备产品的信息化以及装备产品制造和使用/服务过程的信息化。

  44. 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信息化进程中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信息化进程中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 •   协调好不同国家科研计划,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工业与信息化部有关研究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技术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关系,选准重点研究方向,尽可能避免重复研究,产生更大的合力。 •   必须建立健全协调一致、职责明确、运转有效的监管体制,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强化监管工作。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信息化进程中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 •   从政府和管理部门的角度来说,为了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需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管理体制。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与管理产品市场是有很多区别。

  45. 推动信息化均衡发展 • 注意行业/区域信息化均衡发展,相互促进 • 针对我国行业/区域信息化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现象,设立相关研究课题,提出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明显改变上述情况。

  46. 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发展环境改善 • 加强组织协调和统筹规划; • 增加资金投入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 加快法律法规建设; • 加强标准化工作; • 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 营造公众利用信息资源的良好环境; • 加强信息内容安全保障工作; •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

  47. 勇于创新,大力推进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勇于创新,大力推进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 • 促进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合作,推动信息化在各行业的应用 • 推动三网融合,为社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市场 • 推动军民融合、寓军于民,为国防信息化服务 • 通过政府采购和创新激励,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和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

  48. 提纲 • 继续推进电子政务符合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 • 125信息化建设的几点设想 • 以规划为起点,建立电子政务可持续、有效益、良性发展的新机制 • 几个基本结论

  49. 电子政务建设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手段 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强化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温家宝:政府报告 49

  50. 电子政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电子政务建设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对于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手段,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政务对信息化的先导作用不可替代,还要继续发挥 电子政务在当代政务工作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电子政务建设仍然是贯彻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5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