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第一节 噬菌体的繁殖和突变型

第一节 噬菌体的繁殖和突变型. 概述 病毒分类 p119 一 噬菌体的繁殖 (一) 烈性噬菌体的感染周期 (二) 温和性噬菌体的感染周期 1 溶源周期: 原噬菌体 : 溶源性细菌 : 溶源性细菌的特点 : 2 裂解周期: 溶源性细菌  自发或经诱发  裂解细菌  释放子噬菌体. 二 噬菌体的突变型. ( 一 ) 快速溶菌突变型( r ) ( 二 ) 宿主范围突变型( h ) ( 三 ) 条件致死突变型 1 温度敏感突变型 2 抑制因子敏感突变( sus )

fl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节 噬菌体的繁殖和突变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节 噬菌体的繁殖和突变型 概述 病毒分类p119 一 噬菌体的繁殖 (一)烈性噬菌体的感染周期 (二)温和性噬菌体的感染周期 1 溶源周期: 原噬菌体: 溶源性细菌: 溶源性细菌的特点: 2 裂解周期: 溶源性细菌自发或经诱发裂解细菌释放子噬菌体

  2. 二 噬菌体的突变型 (一)快速溶菌突变型(r) (二)宿主范围突变型(h) (三)条件致死突变型 1温度敏感突变型 2 抑制因子敏感突变(sus) 噬菌体 细菌 正常基因 sus+ su- (不具备) 突变基因 sus- su+ (具备)

  3. (1)抑制因子敏感突变的概念: 如:噬菌体蛋白基因 细菌tRNA基因反密码子 正常 突变 突变 正常 基因:5`TAC 3`5`TAG 3` 3`ATC 5`3`ATG 5`     mRNA 5`UAC 3` 5`UAG 3` 3`AUC 5` 3`AUG 5`   表型:酪氨酸 终止 5`UAG 3` 酪氨酸 酪氨酸 3`AUC 5` 酪氨酸

  4. 表5-2携带不同专一性抑制基因宿主中sus突变噬菌体的表现表5-2携带不同专一性抑制基因宿主中sus突变噬菌体的表现 (2)噬菌体的抑制因子敏感突变型类型及表现 琥珀型(amber)UAG 赭石型(ocher)UAA 乳白型(opal) UGA

  5. (二)无义突变与无义抑制突变 无义突变sus-:为氨基酸编码的密码变为终止密码的突变。 无义抑制突变su+:能抑制无义突变表现的突变。

  6. 第二节 噬菌体突变型的互补试验 (一) X174 DNA结构复制图5-1

  7. (二) X174的突变型与互补测验 1、顺反测验原理   利用互补测验确定顺式排列或反式时能否发生功能互补,顺式排列能发生功能互补且反式排列也能互补,属两个顺反子(两个基因)。顺式排列能发生功能互补且反式排列不能互补,是属一个顺反子(一个基因)

  8. A群B群互补测验图解 • 群内为什么不能互补(产生噬菌体)? • 互补测验的概念: • 简单的感染验证突变体互补功能(互补测验的方法):斑点测试法

  9. 2 顺反测验及结果 P124表5-4 X174突变的互补测验结果 顺反子 突 变 型 A am8,am18,am30,am33,am35,am50,am86,tsl28, B am14,am16,och5,ts9,tsl16,och1,och8,och11, C och6 D am10,amH81, E am3,am6,am27, F am87,am88,am89, amH57,op6, op9,tsh6,ts41D G am9,am32,ts,ts79 H amN1,am23,am80,am90,ts4

  10. 二、 T4突变型的体外互补试验P125 不但要明白体外可以互补,还要明白这同体内互补测验一样,同样表明27和23属于不同的顺反子即两个基因

  11. 第三节 噬菌体突变的重组试验 一、 T2突变型及特性 细 菌 1 2 1+2 快速溶菌突变型:  r 大噬菌斑 .. .. 野生型:      r+ 小噬菌斑 .. .. T2宿主范围野生型: h+ - 半透明 T2宿主范围突变型: h- + +  透明

  12. 二 T2突变型的两点试验 (一)噬菌体杂交 h-r+  h+r- E.coli 1  表现型 基因型 透明,小 h-r+ 亲组合 半透明,大 h+r- 亲组合 透明,大 h-r- 重组合 半透明,小 h+r+ 重组合 (二) 噬菌体重组值的计算 重组噬菌斑数 重组值 = 总噬菌斑数 E.coli:1+2 100%

  13. 三 T4突变型的三点试验 69.6% 9.6% ∨ ∨ 17.5% ∨ ∨ 3.3% ∨ ∨ 12.9 20.8 27.1 作图: m 12.9 r  20.8  tu

  14. 三、 X174突变型的两点和三点测交 P127 (一) X174的两点测交——两个琥珀突变型间杂交 amA  amB  su+(amber) su+( amber) su- 基因型:amA- amB+amA+ amB-amA+ amB+ amA+ amB+amA- amB- A+B+  2[su-  2] amA-amB间重组值=          100% su+:amA、amB总数

  15. (二)X174的三点测交 1、确定三个基因的顺序的前提条件 只有两种可能顺序的条件下进行; 例如:要确定amA、amB、tsC三基因的顺序 已知:amA与amB较近,amA和amB离tsC都较远; 三个基因顺序有: amA amB tsC 或 tsC amA amB 不存在:amA tsC amB

  16. 2、确定三个基因的顺序原理: 杂交:amA + tsC  + amB +  (su+AB,37度)  su-宿主选择培养(37度) 存活噬菌斑基因型:+ + _  P127图5-4 su-宿主37度、42度 + + _ + + + amA + tsC + amB +

  17. 存活噬菌斑基因型:+ + _ 实验结果是: + + tsC 为大类,+ + +为小类 基因顺序是: amA amB tsC 实验结果应是: + + + 为大类, tsC + + 为小类 基因顺序是: tsC amA amB

  18. 第四节 噬菌体基因组与原噬菌体 一 噬菌体的基因组:由49000bp构成 1、 基因分类         头部基因: 7个(必需基因:相邻) 尾部基因: 11个(必需基因:相邻) 噬菌斑形成必需的基因 复制所需基因:O、P 裂解、释放所需基因:S、R 基因 正调控基因:N、Q 附着区:att; 专一性重组所必需:int、xis 噬菌斑形成非必需基因 溶源化所需:CI、CII、CIII 重组所必需:exo、red

  19. 二、 原噬菌体与合子诱导 1、原噬菌体: 2、合子诱导: Hfr(λ) F-→受体菌裂解(λ进入F-) Hfr(λ)[F因子整合、λ原噬菌体],F-[无F] d+ c+ λ b+ a+ 原点 3、λ整合部位的确定

  20. 三 、原噬菌体的插入与切除 1、噬菌体的插入与原噬菌体正常切除 P135图 5-7 2、原噬菌体的异常切除 P135 图5-8 (1)转导噬菌体:带有细菌基因的噬菌体  (2)d 转导噬菌体的特点——局限性转导 3、 dgal(左臂缺失)

  21. 整合态

  22. A B E G H M attP dgal1 dgal2 dgal3 dgal4 dgal5

  23. 第五节 环状排列与末端重复 一、线状DNA具有环状遗传图 1、T2噬菌体DNA结构特点:具末端重复(末端冗余) 末端冗余: DNA分子两端核苷酸顺序相同现象. 交换导致环状遗传图环:基因在遗传图上呈环状排列。图5-10 2、末端重复的实验证据 图5-11 3、遗传图呈环状排列的实验证据P138 图5-12 二、环状排列与末端重复的形成 1、遗传图的环状排列 图5-13(A) 2、末端重复杂合子的形成 图5-13(B)

  24. exoIII:从双链DNA3’-羟基端逐一去除单核苷酸,产物为双链DNA产生长的单链区exoIII:从双链DNA3’-羟基端逐一去除单核苷酸,产物为双链DNA产生长的单链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