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赏析 小说的环境描写

赏析 小说的环境描写. 1. 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 。 2 . 常见 题型( 一景三考 ) 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是就指定的环境描写 ( 多是景物描写 ) ,分析其 特点 ,鉴赏其 技巧 ,概括其 作用 ,俗称 “ 一景三考 ” 。 “ 三考 ” 中,景物描写技巧虽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技巧一样,但在小说里一般不是考查重点,而 景物特点、作用 是考查重点,尤其是 景物描写的作用 ,是重中之重。. 1 .如何概括景物特点或寓意 概括景物特点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其次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如果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概括。

Download Presentation

赏析 小说的环境描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赏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1.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常见题型(一景三考) 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是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多是景物描写),分析其特点,鉴赏其技巧,概括其作用,俗称“一景三考”。“三考”中,景物描写技巧虽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技巧一样,但在小说里一般不是考查重点,而景物特点、作用是考查重点,尤其是景物描写的作用,是重中之重。 Company Logo

  2. 1.如何概括景物特点或寓意 概括景物特点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其次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如果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概括。 至于分析景物的寓意,则要关注它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

  3. 2.如何分析景物描写的技巧 (1)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5)白描和工笔。

  4. 3.如何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1)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背景;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③暗示人物身份、地位、思想、性格,或烘托、衬托人物心理; ④象征、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⑤暗示、铺垫或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场景转换); ⑥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 ⑦揭示或深化主旨,增强意蕴,情景交融,营造意境。

  5. 简言之, ①指向环境:交代……时间(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②指向情节:推动……发展,为……作铺垫, 线索,贯穿全文。 ③指向人物:暗示……思想,侧面写……性格,烘托……心理。 ④指向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深化……主旨。

  6. (2)根据位置判定作用 如在开头,往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在中间,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气氛,衬托情感,表现心理。 在结尾,升华主题,照应开头。 【真题体验】——见讲义

  7. 【真题体验】 该答案在“作用”上存在着答题过度问题。该考生生怕遗漏要点,把能写的都写上去。如“作用”的最后一点纯属画蛇添足。 (1)特点:描写和煦的阳光、流淌的河水、溢香的麦秸等,突出了秋日乡野静寂怡人、温馨祥和的特点。 (2)作用:营造温馨祥和的氛围,烘托主人公愉悦舒适的心情,为与下文主人公悲剧命运形成大的“反差”作铺垫。

  8. 【2011年江西卷《晚秋》】 16、(1)反衬瓦萨卡心情烦闷,处境凄凉;          (2)照应标题(或渲染气氛)。 17、心动→紧张→惊恐→慌乱→失望→轻松 18、(1)不会据为己有。理由:①瓦萨卡的性格使然;②瓦萨卡善良,即使对妻子不满也会自责;③瓦萨卡正直,当看到一个姑娘摘伤者耳环时愤愤不平;④瓦萨卡良知尚存,事后认为自己对小包有所企图是“鬼迷心窍”;⑤瓦萨卡能坚守道德底线,“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表明瓦萨卡即使有机会拾到小包也不会据为己有。 (2)会据为己有。理由:①瓦萨卡的性格及小说的相关情境使然;②瓦萨卡贫病交加,急需钱解燃眉之急;③社会不公导致心理失衡:家庭遭遇拆迁而致贫,不会读书的同学成了有钱人;④周围没人,为瓦萨卡摆脱窘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⑤当中年男人拾走小包之后瓦萨卡认为是“把他偷光了”,表明瓦萨卡在心里已把小包视为己有。

  9. 【2010年高考安徽卷《罗永才》】 11、技艺高超,讲究信誉,为人朴实,心地善良,从容淡定。 12、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13、(1)碑 理由:①“碑”是贯穿情节诗中的线索;②“碑”“洗碑”暗示罗永才的心理及其转化(由“悲”到“洗悲”)过程。 (2)王石匠 理由:①小说主要人物之一;②王石匠形象的塑造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3)转变 理由:①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是故事的主要内容;②以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来表现小说的主旨。

  10. 14、示例一:这篇小说从题材来看,叙说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用暖笔、亮笔来写人生的悲苦,看似沉重,实则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艰难。14、示例一:这篇小说从题材来看,叙说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用暖笔、亮笔来写人生的悲苦,看似沉重,实则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艰难。 示例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罗永才最终摆脱丧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响以及大自然的启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坚忍,分别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他们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罗永才,从而使得他发现了春回大地的可爱、人间生活的温暖。 示例三:这是一篇艺术上颇为精致的小说。结构上,以碑贯穿全文,讲述了罗永才四次前往山王庄的故事。同时洗碑的故事又嵌在春夜的回忆中,首尾圆合,别致精巧。语言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如用一连串的短句描述王石匠的动作,表现出王石匠的淡定从容,极富神韵。

  11. 【2009高考浙江卷《魔盒》】 1、通过写夕阳映衬下的“房顶”“烟囱”、暮色中萧条而毫无生气的“秃树”,以这些封闭压抑,阴沉死寂的景物,营造了忧伤、压抑的氛围,烘托下段“我”初次离家时孤独、烦闷的心情。 2、①显示人物的情态。 ②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 ③ 反映“我”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3、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原文) 4、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12. 【2008年高考浙江卷《乌米》】 1、⑴坚忍(执着)⑵乐观 2、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 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 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 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3、⑴忧怨中充满希望 ⑵①更充分地表现乌米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②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③渲染气氛,使全篇笼罩在明亮与灰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3. 4、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 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 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 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