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近代建筑简析

哈尔滨. 近代建筑简析. 学 生 : 李京鑫 指导教师 : 蔡 军. 城市. 意象. 艺术. 风格. 实例. 简析. 总结. 归纳. 城市. 意象. — 东方 ” 莫斯科 ”. 哈尔滨城市风貌不仅是以 俄罗斯式、新艺术运动、折衷主义、日本近代式 的建筑 为基调,还有与这些建筑相配合的其它方面构成的整体 环境,这也是哈尔滨独有的特色. 历史背景. 马迭尔宾馆. 中央大街. “哈尔滨” 源于女真语“哈尔温”,意为 “天鹅”。. 原来只是松花江边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渔村。.

fad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近代建筑简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哈尔滨 近代建筑简析 学 生: 李京鑫 指导教师: 蔡 军

  2. 城市 意象 艺术 风格 实例 简析 总结 归纳

  3. 城市 意象 —东方”莫斯科” 哈尔滨城市风貌不仅是以 俄罗斯式、新艺术运动、折衷主义、日本近代式的建筑 为基调,还有与这些建筑相配合的其它方面构成的整体 环境,这也是哈尔滨独有的特色.

  4. 历史背景 马迭尔宾馆 中央大街 “哈尔滨”源于女真语“哈尔温”,意为“天鹅”。 原来只是松花江边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渔村。 一百年前还是若干自然村落的荒凉之地.一条铁路大动脉的修建改变了哈尔滨的 命运.1896年6月3日,中俄签定的(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1898年5月沙俄确定以哈尔滨 为中心,分东西南三线同时相对施工,由此展开了哈尔滨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中东铁路成丁 字型,哈尔滨成为中东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成为沙俄侵占中国东北的中心,与此同时,大量 的俄罗斯文化也源源不断输入哈尔滨.

  5. 近代建筑 的荟粹地 哈尔滨是摆脱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根基的近代新城市。西洋文化造就的城市 建筑分布广、类型多、规模大、质量较高。 艺术价值高,涉及古典系(主要是 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哥特系、拜占廷系、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及现代 主义、中国系、西伯利亚系、伊斯兰系等。 不仅在公共建筑中体现,而且在民 居中也大量出现,有些是单栋的高级住宅,有些是成片的居住街坊,它们是构 成哈尔滨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分布在城市中的东正教、天主教、 基督教、犹太教等教堂,更增添了哈尔滨城市的异国氛围。  哈尔滨城市风貌不仅是以俄罗斯式、新艺术运动、折衷主义、日本近代式 的建筑为基调,还有与这些建筑相配合的其它方面构成的整体环境,这也是哈 尔滨独有的特色。

  6. 发展阶段 初期:(1898-1917) 建筑风格奠定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以及俄国势力的扩张,兴建东正教教堂、铁路职工住宅 和高级官员住宅以及当时西方正盛行的“新艺术”风格的官方建筑,如铁路系统所 属的铁路管理局大楼、火车站、铁路局旅馆、商场、铁路技术学校、铁路商务学 堂等。这些建筑构成了早期哈尔滨建筑的基本风貌。 中期:(1917-1931) 建筑文化交融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1920年,中国政府收回了中东铁路的主权,自 此哈尔滨逐渐发展成为拥有10余个国家领事馆和400余家外国资本投资企业的大城 市。这一时期各国文化的交融甚为明显,建筑仍以教堂为主,仅东正教堂就改建、 扩建、新建了18座。与建筑发展初期的俄罗斯风格占主导地位不同,这一时期尽管 仍沿袭了上述风格,但更多的式折衷主义风格融入建筑之中,并逐步上升为主流。 最后的辉煌 晚期:(1931-1949) 九一八事变之后,哈尔滨建筑风貌有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日本30年代的近代式建筑在哈尔滨有所建造;另一方面折衷主义、浪漫主义及古典复兴倾向的建筑仍受青睐。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代建筑画上了句号。

  7. 俄罗斯式 新艺术运动 折衷主义 日本近代式

  8. 俄罗斯

  9. 哈尔滨俄式建筑的文化背景 俄罗斯人在哈尔滨大量建设教堂住宅,神学院.东正教成为哈尔滨人 文化生活的主要部分. 大量的啤酒厂,面包房,以及饿式菜馆.至今,俄式西餐乃是全国一绝, 人均啤酒消费全国之首,每天的面包销售几万斤,以及红肠. 特定的历史文化,特殊的地绝因素,使哈尔 滨一度成为被沙皇俄国统治的国际都市,沙俄殖 民者统治哈尔滨长达20几年,历史上有大量的侨民 大量多国侨民长期在这里居住生活。他们的生活 习惯、民族文化等都带进了哈尔滨,使哈尔滨的 城市建筑,人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语言等方 面都留有西方文化色彩 .

  10. 哈尔滨俄式建筑 特征阐述 一.类型特征 教堂建筑 哈尔滨的俄式建筑类型与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其中东正教堂是哈尔滨的”俄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类.曾有 25座之多.

  11. 圣索菲亚 教堂 1923至1932年建造的索非亚大教堂, 容纳两千人的远东最大的东正教教 堂,是由建筑师科亚西克夫设计.教堂 的平面呈希腊十字式,大殿正中帆拱支 撑双层鼓座伸出屋面,其上耸立着直径 达十米的巨大饱满的洋葱头式穹顶,并 通过的轴心作用,统率着4个不同大小 的”帐篷顶”,主从有序,完成了集中式 构图.

  12. 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沙 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也侵入了哈尔滨。 沙俄为了稳定远离家乡士兵的军心,于1907 年破土动工建造圣索非亚教堂,当年一座全 木结构的教堂落成,用作该步兵师的随军教 堂。

  13. 教堂夜景 内部穹顶 建筑面积721平方米,整个建筑为四层,高度为53.35米,属于 拜占庭风格,四个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 入。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响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由 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相闻久远 声传阿城。 钟楼顶部

  14. 住宅建筑 中东铁路 工人住宅 哈尔滨的另一类代表性的俄式建筑是中东铁路工作人员 建造的大量住宅建筑.总体来说,住宅的平面大多是非常规整的 矩形,这就为建筑的形体处理带来很大局限,因此,细部装饰就担 负起点染风格的重任.其表现在:檐口,山花顶部用砖砌出的起伏 错落的线脚,清水砖墙上突起的隅石,窗券额:门斗和太阳间上俄 式传统的木雕装饰花纹多种装饰手法.从而形成了整体协调,淳 朴清新,具有俄罗斯民间格调的住宅群体.

  15. 2.形式特征: 一:”俄式”木构建筑的细部装饰特征,表现出浓郁的俄罗斯民族传统.. 俄罗斯盛产木材,多做为井干式,屋顶很尖便于清雪,这样的墙体是 无法做装饰的,因此在檐口,门窗周围,用多层木板做成复杂精美的 线脚. 二.俄式砖构建筑的细部处理.早期公共建筑采用 城垛式女儿墙和钟乳体线脚的檐口. 三.东正教教堂复杂的屋顶.东正教继承了古罗马穹顶技术和集中式构图, 随后与俄罗斯民间融合,转变为木构教堂的”帐篷顶”和砖构建筑的”洋葱顶”

  16. .哈尔滨“俄式建筑”的影响与意义 1.两种建筑文化的主从关系 在哈尔滨除上述的”俄式建筑”,还有相当的近代建筑是源于西方的折衷主义 ,新艺术运动风格.总体上形成两类来自不同区域,各自带有显著特征的建筑 文化同时出现于一个城市的局面从而构成哈尔滨多种风格体系下的城市形 态.但还是以俄罗斯建筑风格为主体. 2.俄式建筑的标志作用: 两类建筑文化中,西方建筑文化带有”国际流行”的共性特点,就是说除了诞生地以外, 不只在哈尔滨出现过,还曾在其他世界各地风靡.因此他的出现不足于使哈尔滨形成 自己独有的风貌.而俄罗斯建筑文化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的文化类型,他为哈尔滨构 造出作用突出的”标志性”建筑,为城市渲染出十分独特的风貌.因此,俄罗斯风格也就 成为哈尔滨总体风格的标志,”东方莫斯科”.

  17. 新艺术 运动

  18. 新艺术风格 "新艺术运动"源于欧洲,是为突破"折衷主义"而出现的新的建筑艺术风格。 其特点为力图摆脱古典传统形式,创造一种适应工业化时代的凝练手法和 简化装饰。建筑特色是外形简洁,常用简单的流畅的几何曲线。门窗洞口 常采用圆角方额;突出曲文凹凸花饰和流水曲线战朵装饰;檐口部位与众 不同,富有雕塑性。新艺术运动建筑又译为摩登式建筑。尤其值得一提的 是,新艺术运动在欧洲的时间并不长,大约不到10年,而在哈尔滨却持 续30年。应该说,哈尔滨是新艺术运动的终结地。这也正是哈尔滨成为 历史文化名城的原因之一。 。

  19. 实例简析 哈尔滨老火车站 哈尔滨老火车站,始建于 1903年,俗称老站。是城市建设初期,最早建成的几座 大型建筑之一,俄国建筑师设计,为典型的新艺术风格建筑。它和圣·尼古拉教堂遥相 呼应连接为一线,成为哈尔滨的标志性的景观。 “一”字形平面,正面略有凸凹,整体格局对称,局部 不对称,使建筑在宏伟壮观的大格局中不失生动 活泼.是新艺术运动抛弃折中主义的呆板对称的 设计构图的理念.

  20. 新艺术运动: ——自然界事物或基本对称或不对称,但没有绝对对称,自然景观 因而丰富生动.绝对对称往往是人工制造,精密却刻板没有活力 哈尔滨老火车站从整体到局部充分显示这一特征. 门窗洞口采用圆角方额, 或三心拱券扁圆洞口,并 用几何线纹装饰 门窗之间做竖向墙垛: 上下贯通的装饰部件 檐口栏杆与雨篷支撑采用模仿植物的金属构件

  21. 富丽堂皇的“小凡尔赛”宫殿——马迭尔宾馆 “马迭尔”一词源于NE及俄语Моперн,其含义  则认为是“现代的”、“时髦的”之意。 俄籍犹太人约瑟·开斯 多方筹集资金,聘请 一流的建筑设计师,选购欧美各国上等的建 筑材料 ,1906年建成了远东最豪华的马迭 尔旅馆。是哈尔滨第一家涉外宾馆。马迭尔 是一座"井"式布局建筑。

  22. 在哈尔滨的旅馆建筑中,马迭尔宾馆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位于繁华的中央大街在哈尔滨的旅馆建筑中,马迭尔宾馆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位于繁华的中央大街 中段,距离松花江及防洪纪念塔也不过咫尺之遥。,而马迭尔宾馆占据了西七道街 至西八道街之间的一个街区,由于占地面积较大,因而平面布局比较舒展自由,不 像中央大街其他建筑那样布局紧凑。为中央大街中段景观序更的高潮而马迭尔宾馆 以其最舒展、最优雅活泼的造型成为其中的主旋律

  23. 立面处理 手法主要通过窗、阳台、女儿墙及穹顶等元素体现出来,反映出较 强的“新艺术”特征。立面上窗的造型非常丰富,每一层窗的形式均 不相同。正立面以主入口为界,左侧窗的尺度较大,右侧则为小尺 度窗,而窗有半圆额窗、圆弧额窗、圆额方角矩形窗以及圆窗等不 同形式,又有单窗、双窗及三连窗之分,窗上装饰线脚十分丰富, 与精致的墙面划分相结合,形成很强的韵律感。           阳台 阳台也是一大特色。与中央大街上的许多建筑一样,出挑的阳台常常 兼作入口的雨篷在建筑入口上方或其它局部饰以精巧的阳台,成为一 种习惯的做法,阳台成为建筑提神之笔。马迭尔宾馆也是如此。 二、三层阳台的处理并不相同,三层阳台轻灵通透,由铸铁曲线栏杆构成; 而二层阳台则以墩厚的砖砌墩垛为特征,刻画精致的圆环。 女儿墙处理 多姿多彩的女儿墙造型是建筑又一画龙点睛之笔。女儿墙以砖砌体为主,采 用柔软、灵活的各种“新艺术”曲线造型,或呈陡急的落水曲线,或呈圆润的 椭圆形涡卷曲线,或层层叠起,或飞流直下,极具气势与动感,整个建筑仿 佛具有了生命力一般,飘然欲飞。         

  24. 新艺术运动的意义 新艺术运动”是20世纪初欧洲昙花一现的建筑风格,但在哈尔滨却持续了30年。 哈工大建筑学院教授侯幼彬曾在历数哈尔滨的“新艺术运动”建筑时说,哈尔滨的新 艺术运动建筑数量居世界第三, 哈尔滨建筑初期是一张白纸,不存在任何建筑风格,没有新艺术运动在欧洲的历史 背景,只是单纯的克隆,尤其在欧洲的新艺术运动衰落时,哈尔滨只是在其特定的社会 条件下仍在发展其建筑运动,当脱离这一条件时,这些建筑便只能自生自灭.

  25. 折衷 主义

  26. 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 architecture 折衷主义建筑是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 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 ,注重纯形式美。 代表作:巴黎歌剧院:剧院立面仿意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筑风格, 并掺进繁琐的雕饰,它对欧洲各国建筑 有很大影响。  巴黎的圣心教堂,它的高耸的穹顶和厚实的墙身呈现 拜占廷建筑的风格,兼取罗曼建筑的表现手法

  27. 教育书店 教育书店原名松浦商会、松浦洋行、俄 国侨民会、外文书店,位于哈尔滨市道 里区中央大街122号,建成于1909年,原 为日本商人水上多喜雄创办的商店,由 阿·阿·米亚科夫斯基设计,是具有巴洛克 特征的折中主义建筑。  建筑采用砖混结构,地上5层。下段的 一二层作为基座,设大玻璃窗,创造强烈的商业氛围。中段的三四层设小窗 ,与下段形成对比。上段的第五层由檐 口线、女儿墙、阁楼窗、坡屋顶、穹隆 等构成屋顶阁楼层。

  28. 建筑特点 一.用柱式來作為構圖,很有動感,包括那種雕像起伏 比較大,這樣形成了比較典型的巴洛克式的建築 風格. 二.三花,是斷三花,這是巴洛克建築的一種特徵。 三.浮雕,雕刻了一些裝飾,這些裝飾都非常突出, 非常生動,體現了巴洛克建築一種動感,一種 力度 整個建築外觀華麗,造型複雜,輪廓豐富,深紅色的閣樓層孟莎式屋頂和形體多邊的半圓穹隆,創造了豐富的天際線,成為中央大街最具吸引力的主景,是哈爾濱體量最大的巴絡克式建築。 转角部分是整栋建筑的视觉中心和重点。是中央大街的标志性建筑和高潮 入口处踏步平易近 人,与街道环境相适应

  29. 主入口上方的兩座大理石雕像,是西臘神話中的兩個主入口上方的兩座大理石雕像,是西臘神話中的兩個 人物,男的叫亞特拉斯,女的叫加裏亞契德,他們是 擎天之神。 上部懸挑的巨形科林斯壁柱,貫通三、四層。 窄小的壁柱柱頭飾以自由的螺旋曲線,帶有"新藝術"特徵。 最精緻的屬窗下圓弧形花萼狀陽臺,奇異而優美,如盛放 的花蕾

  30. 日式风格 江畔餐厅(1930年建,建筑师大谷周造,砖木结构)

  31. 哈尔滨近代建筑 简析

  32. 一.新潮 哈尔滨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边远地区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一座现代化水平较高 的国际都市。几十年时间产生了那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建筑类型、建筑风格和建筑 文化,与我国传统的城市相比,明显处在城市发展的较高层次上。 首先,在城市规划上,哈尔滨的城市布局是在接受当时欧洲许多大城市先进的 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新潮的思想注重的是,从城市的功 能出发,依照原有的地理条件,根据铁路在城市中的走向,划分出以商业为 中心的道里区和以行政办公为中心的新城区。 其次,在建筑创作上,建筑师引进当时西方盛行的多种建筑样式,使哈尔滨的建筑风格不断更新, 由俄罗斯建筑师传入的这种新潮的设计风格在哈尔滨同步流行并集中发展了近 20 年。其数量之多、 质量之高、特色之强是国内其他城市所没有的, 20世纪30年代,在哈尔滨的城市已初具规模的情 况下,日本建筑师又将具有西方现代派建筑特色的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传入哈尔滨,将之 统一于近代哈尔滨建筑风格的整体构成之中,使哈尔滨的城市建筑得以持续更新。 因此,哈尔滨在近代中国的众多对外开埠城市中,属于起步较早、现代化水平 城市之一较高的。在建筑文化上,也蕴含着较强烈的引入新潮设计思想的意识。

  33. 二多样 哈尔滨是东亚“建筑样式最丰富的城市”。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 一向以多元并存、兼收并蓄为特色,宽容地对待各种风格流派, 善于追求建筑文化上的多样性,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其一是在时空坐标系统中的表现。 在时间轴上,哈尔滨近代 50 年,逐渐形成了俄罗斯、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运动 等多种建筑样式,既有古典的,又有新潮的。 在空间轴上,哈尔滨近代城市空间中,融合了俄罗斯、西欧、阿拉伯、日本和中国等各民族建筑文化,从总体 上成为建筑文化的多元复合体。 其二是在风格个性上的表现。 一方面,同种风格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上个性鲜明、毫不雷同 另一方面, 同一类型的建筑又多采用不同的风格. 其三是在主从秩序上的表现。 多样性是丰富的,变化的;但是,还应该是统一的,有主有从的。 在哈尔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期,这种多元复合的建筑文化就表现 出强烈的主从秩序。

  34. 三崇实 其一是体现寒地建筑特色 移植来的各种风格的建筑,尤其是来自俄罗斯寒冷地区的建筑,与 哈尔滨的自然气候结合密切。这些建筑多采用厚重的墙体、小型的门窗、 以暖调为主的色彩,充分适应哈尔滨的气候特点,恰到好处地展现出北方 城市建筑的形态。 其二是强调整体效应 例如南岗区中心广场一旦教堂确定了中心地位之后,广场周围以后 建造起来的每一栋建筑,都能以大局为重,注意整体效应而甘当配 角,使广场达到高度协调统一 其三是注重结合地形

  35. 四 善变 不墨守成规,善于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处理城市布局 与建筑设计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从而表现出很强的随机性,这是近代 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的又一个特点。 在道里区地段街旧建筑相对较少的区段,采用纯正的现代主义形态 , 充分地反映出现代派风格的基本特征. 在南岗区中心广场,旧建筑相对集中的地方,则采取装饰艺术运动的 设计手法设计新哈尔滨旅馆,在新建筑上加上一些竖向线脚和装饰图 案,从而使单体建筑统一在广场的整体环境之中。 道里区的中央大街是一条整体协调、建筑荟萃的街道,现代派建筑传 入哈尔滨后,后建的建筑采取回避的方式,不向其渗透,以保持这条 大街的协调性。

  36. 总之,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在文化上的表现,反映出哈尔滨地区在远离中国总之,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在文化上的表现,反映出哈尔滨地区在远离中国 传统文化核心地带,并在其束缚力极其微弱的前提下,产生了中西文化、西 方新旧体系文化以及西方与俄罗斯文化之间温和的碰撞,进而通过不同 层面、多种方式的整合,创造出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极富特色的文化景观

  37.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