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技术. 河北科技大学.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 1 章. 1.1 引言 1.1.1 计算机发展概况 1.1.2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1.1.3 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 1.2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1.2.1 进位计数制 1.2.2 计算机中的编码系统. 1.2.3 带符号数的表示 1.2.4 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 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1.3.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3.2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3.3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1.

erv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技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技术 河北科技大学

  2.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 1.1 引言 1.1.1 计算机发展概况 1.1.2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1.1.3 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 1.2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1.2.1 进位计数制 1.2.2 计算机中的编码系统 1.2.3 带符号数的表示 1.2.4 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 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1.3.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3.2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3.3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3. 1.1 引言 计算机发展概况 1.1.1 电子管计算机(1945~1958年) 第一代 ●采用水银延迟线作为内存,磁鼓作为外存。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慢。最初只能使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出现汇编语言。这个时期,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方面,应用很不普遍。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内存主要采用磁芯,外存大量采用磁盘,输入输出设备有了较大改进。体积显著减小、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万次。软件方面出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和编译系统。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以管理为目的的信息处理。

  4. 计算机的发展史 1.1.1 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4-1971年) 第三代 ●主要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运算速度达每秒千万次,可靠性大大提高,体积进一步缩小,价格大大降低。软件方面进步很大,有了操作系统,开展了计算机语言的标准化工作并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出现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开始向社会化发展,其应用领域和普及程度迅速扩大。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至今) 第四代 ●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使得计算机在存储容量、运算速度、可靠性和性能价格比等方面都比上一代计算机有了较大突破。各种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大量推出,功能配置空前完善,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功能,把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带入了一个全新时代。

  5. 1.1.2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自动性 高速性 特点 逻辑性 准确性 通用性

  6. 1.1.3 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 计算机的分类 模拟计算机 从原理上 数字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 从用途上 通用计算机 4位、8位、16位机 从字长上 32位、64位机 位片机 从结构上 单片机、单板机 微机系统等

  7. 计算机的应用 航空航天 科学研究 家用电器

  8. 1.2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1.2.1 进位计数制 一个R进制数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具有R个不同数字符号:0、1、·······、R-1 逢R进一 上述R进制数S可用多项式(称为按权展开式)表示为: S= an-1an-2…a1a0.a-1a-2…a-m =an-1×Rn-1 +an-2 × Rn-2 +…+a1 × R1 +a0 × R0+…+a-m R-m

  9. 十进制数 1. 具有十个不同的数字符号,即0-9 特点 逢十进一 一个十进数可以用它的按权展开式表示。例如: (758.75)10=7×102+5×101+8×100+7×10-1+ 5×10-2

  10. 2. 二进制数 具有两个不同的数字符号,即0和1 特点 逢二进一 一个二进制数可以用它的按权展开式表示。例如: (10110.101)2=1×24+0×23+1×22+1×21+0×20+1×2-1+0×2-2 +1×2-3 =(22.625)10

  11. 十六进制数 1. 具有十六个不同的数字符号,即0-9和A-F 特点 逢十六进一 一个十六进制数可以用它的按权展开式表示。例如: (1AF.4)16 =1×162 +10×161 +15×160 +4×16-1 =(430.25)10

  12. 三种数制对照表 表1-1

  13. 各种数制之间的转换 4. 【例1-1】 十进制数22.625转换为二进制数 整数部分: 2 22 0.625 × 2 1 .25 …取整数1(高位) × 2 0 .5 …取整数0 × 2 1 .0 …取整数0(低位) 小数部分: 2 11 …余0(低位) 2 5 …余1 2 2 …余1 2 1 …余0 0 …余1(高位) 所以:(22)10=(10110)2 结果:(22.625)10=(10110.101)2 (0.625)10=(0.101)2

  14. 十进制数430.25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例1-2】 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 16 430 0. 2 5 × 1 6 4 . 0 …取整数4 …余14→E(低位) 16 26 …余10→A 16 1 …余1(高位) 0 结果:(430.25)10=(1AE.4)16

  15. 注意 ①整数部分转换,每次只求整数商,将余数作为转换结果的一位,重复对整数商除基数,一直除到商为0为止。 ②小数部分转换,每次把乘积的整数取走作为转换结果的一位,对剩下的小数继续进行乘法运算。对某些数可以乘到积的小数为0(如上述两例),这种转换结果是精确的;对某些数(如0.3)永远不能乘到积的小数为0,这时要根据精度要求,取适当的结果位数即可,这种转换结果是不精确的。

  16. 例如 :十六进制数 1 A E 4 0001 1010 1110 0100 即(1AE.4)16=(110101110.01)2 若要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只要以小数点为分界,分别向左和向右每四位二进制位分为一组(若最高位或最低为不够四位则补0),对应转换为十六进制数即可。 例如:二进制数 110101110.01 0001 1010 1110 . 0100 十六进制数 1 A E . 4 即(110101110.01)2=(1AE.4)16

  17. 5. 二进制数的运算 【例1-3】 10100+1101=100001 【例1-4】 100001-10100=1101 1 0 1 0 0 1 0 0 0 0 1 + 1 1 0 1 - 1 1 0 1 0 1 0 0 0 0 1 1 1 0 1 【例1-5】 1101×1011=10001111 【例1-6】 11100÷101=101┅┅11 1 1 0 1 1 0 1 ┅┅商 × 1 0 1 1 1 1 1 0 0 1 1 0 1 1 0 1 1 1 0 1 1 0 0 0 0 0 0 0 1 0 1 + 1 1 0 1 1 1 ┅┅余数 1 0 0 0 1 1 1 1

  18. 计算集中的编码系统 1.2.2 1.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数 BCD码是十进制数,有10个不同的数字符号,且是逢十进位的;但它的每一位是用4位二进制编码来表示的,因此称为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数。BCD码比较直观,例如十进制数65用BCD码书写为01100101,BCD码01001001.0111表示的十进制数为49.7。 虽然BCD码是用二进制编码方式表示的,但它与二进制之间不能直接转换,要用十进制作为中间桥梁,即先将BCD码转换为十进制数,然后再转换为二进制数;反之亦然。

  19. 表1-2 BCD编码表

  20. 2. 字母与字符的编码 字母和字符也必须按照特定的规则,用二进制编码才能在机器中表示。编码可以有各种方式,目前微机中最普遍采用的是ASCⅡ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ASCⅡ码采用7位二进制编码,故可表示27 =128个字符,其中包括数码(0-9),以及英文字母等可打印的字符。 另外,在计算机中,汉字编码采用国标码(GB18030-2000),它采用单、双、四字节混合编码,每个字节的最高位为1,并以此来区分汉字和ASCⅡ码。

  21. 原码 1.2.3 带符号数的表示 1. ●正数的符号位用0表示,负数的符号位用1表示,数值位保持不变。这种方法称为原码。原码的定义为: 若X≥+0则[X]原=X 若X≤-0则[X]原= 2n-1 –X其中n为原码的位数。

  22. 反码 2. 反码的定义为:若X≥+0 则[X]反=X 若X≤-0 则[X]反= 2n +X-1 其中n为反码的位数。 特点 ⑴“0”有两种表示方法:[+0]反=00000000,[-0]反=11111111 ⑵8位二进制反码真值范围为-127~+127;16位反码真值范围为-32767~+32767。 ⑶当一个带符号数用反码表示时,最高位为符号位。

  23. 补码 3. ●在钟表上,指针正拨12小时或倒拨12小时,其时间值是相等的,即在钟表上X+12=X-12(mod 12)。 模的概念 ●对于n位二进制数,其计数范围为0~( 2n-1),在该计数器上加2n或减2n结果是不变的,我们称2n为n位计数系统的模。对钟表来说,它的模为12。 ●在钟表上,如果现在时间是6点整,而钟表却指着8点整,快了2小时,校准的方法是正拨10小时或倒拨2小时,结果都正确,即:8+10=6(mod 12)顺拨 ,8-2=6(mod 12) 倒拨。 补码的引入

  24. 补码 ●对n为二进制数,模为2n,则[X]补=( 2in +X), MOD 2n ,i为正整数。 补码的求法 ●若X≥+0 则[X]补=X , 若X≤ -0 则[X]补= 2n +X,其中n为补码的位数。如果X≥0,则[X]补=( 2in +X)MOD 2n=X,即正数的补码为原正数不变。如果X≤0,则[X]补(2n +X) MOD 2n = 2n -1+X+1=[X]反+1,即负数的补码等于负数的反码加1,也就是等于负数原码除符号位外求反加1。 补码的定义 求法与应用 [+3]补=[+3]原=[+3]反=00000011 [-3]补=[-3]反+1=11111100+1=11111101 [+0]补=[+0]原=[+0]反=00000000 [-0]补=[-0]反+1=11111111+1=00000000 注意 [+0]补=[-0]补==00000000,即0的补码为0,且只有一种表示方法。

  25. 补码 8位带符号的补码特点 ⑴[+0]补=[-0]补=00000000。 ⑵8位二进制补码真值范围为-128~+127,16位补码真值范围为-32768 ~ +32767。 ⑶一个用补码表示的二进制数,最高位为符号位,当符号位为“0”即正数时,其余位即为此数的二进制值;但当符号位为“1”即负数时,其余位不是此数的二进制值,其值为后面各位按位取反,在最低位加1。 当采用补码表示时,可以把减法运算转换为加法运算,即[X±Y]补=[X]补+[±Y]补。

  26. 表1-3 数的表示方法

  27. 1.2.4 数的定点和浮点 定点表示法 ●约定小数点在符号位之后、数值部分最高位之前,因此数据是纯小数,故又称定点小数,其格式为: 一 定点小数法 小数点位置 定点小数法比例因子的选择:例如有两个数为010.01和001.100,若进行两数相加时:010.01+001.100=(0.1001+0.0110)× 22,该比例因子选为22,而且两数相加结果仍小于1。

  28. 定点表示法 ●约定小数点的位置固定在数值部分的最低位之后,也就是把数表示为纯整数,其格式如下: 二 定点整数法 小数点位置 定点整数表示法也有比例因子的选择问题,例如上例两个数化为定点整数运算则为(010.01+001.100)=(01001+00110)× 2-2,该比例因子选为2-2。

  29. 浮点表示法 ●在浮点表示法中,小数点的位置是不固定的或者说是可浮动的。一般来说,任何一个二进制数的浮点表示格式为: 阶符 阶码 数符 尾数 浮点数包括两部分:即阶码P和尾数S,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位。阶码的符号位又称阶符,用Pf表示,阶码有P1、P2…Pm位;尾数的符号位又称数符,用Sf表示,尾数有S1、S2…Sn位。 由此得出:任何一个二进制数,它的浮点数可表示为:N= 2P ×S。

  30. 浮点表示法 例如:二进制数N= 2+11 ×0.1011,在浮点机中的表示格式为: 阶符 阶码 数符 尾数 规定:当尾数满足0.5≤︱S︱<1时,即为规格化数。从而看出,所谓规格化数,即尾数的最高有效位是有效数字1,而不是0。对定点小数来说,用选择恰当的比例因子实现规格化;对浮点表示法,需要调整阶码的数值实现规格化。 例如:N= 2+11 ×0.0101,这是非规格化浮点数。改写成:N= 2+10 ×0.1010,这是规格化浮点数。

  31. 定点表示法与浮点表示法的比较 假定某机器字长32位,数符占1位,尾数占31位,则:定点小数表示范围: 2-31 ≤︱S︱≤1- 2-31 数值表示范围 定点整数表示范围: 1≤︱S︱≤ 231 -1 由于浮点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是隐含于阶码之中,阶码不同的两个尾数不能直接加减,需先把两个数的阶码调整到一致,这称为“对阶”,然后两个尾数才能相加减。 浮点数的运算比定点数的运算复杂

  32. 输入设备 运算器 输出设备 存储器 数据流 控制流 控制器 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 1.3.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 图1-1 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

  33. 1.3.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2. 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 ●运算器主要包括能完成加、减、乘、除算术运算及逻辑运算的电路以及多个寄存器。在控制信号的指挥下,运算器完成诸如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暂存操作数或运算结果以及数据传送等工作。 地址 内 容 ●在微型机中存储单元通常以8bit即1字节为单位。为了能唯一确定并找到任一个存储单元,计算机对每一存储单元都指定一个唯一的编号,称之为存储单元的地址,地址通常从0开始顺序编排。即图1-2所示。 0 1 2 . . . n 图1-2 存储单元的地址与内容

  34. 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 1.3.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2. 指令指针寄存器(IP) 指令寄存器(IR) 控制器 控制信号发生器 指令译码器(ID)

  35. 电路结构示意图 数据总线DB 指令寄存器IR 暂存器1 暂存器2 控制总线CB 指令译码器ID 算术逻辑单元 ALU 控制信号 发生器 外部控制信号 地址总线AB 内部控制信号 1.3.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2.运算器、存储去和控制器 图1-3 简单计算机的硬件

  36. 1.3.1 计算机硬件系统 3. 控制器设计 微程序控制器 按照其产生微操作控制信号的方式 控制器 传统的组合逻辑控制器 把指令的执行分解成若干个微操作,用微指令将这些微操作编成微程序,通过执行微程序来完成这些微操作,即执行了指令。这就是微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

  37. CPU AB 存储器 存储器 I/O接口 I/O接口 外部设备 DBCB 1.3.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微型机的外部结构特点 4. ●总线是微型机中连接各功能部件并传送信息的一组信号线,分为三类,即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数据总线DB(Data Bus)和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总线结构是微型机的独特结构,如图1-5所示。 图1-5 微型机的外部结构特点

  38.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1.3.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39. 1.3.2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 1. 系统软件 各种语言的汇编或解释、编译程序 程序库 机器的监控管理程序、 操作系统、调试程序、故障诊断程序

  40. 1.3.2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应用软件 2. 用户用各种语言编制的解决各种问题的软件统称为应用软件 文字处理软件 财务管理软件 银行管理软件等 ●总之,硬件建立了计算机的物质基础,而各种软件则扩大了计算机的功能。硬件和软件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完成各种功能,才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图1-6给出了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关系。 ●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如图1-7所示,软件可看做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接口。软件之间又是逐层依赖的。

  41.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算术逻辑部件 微处理器 累加器、寄存器 控制器 内部总线 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 内部存储器 用 户 输入/输出接口 应 用 软 件 系统总线 系 统 软 件 外围设备 硬 件 系 统 系统软件 1.3.2 图1-6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 图1-7 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模型

  42. 1.3.3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常用的名词术语 1. 位 位是计算机所能表示的最基本最小的数据单位。它只有两种状态“0”和“1”,即二进制位。 字 计算机中作为一个整体参与运算、处理和传送的一串二进制数,是计算机中信息的基本单位。 计算机中每个字所包含的二进制位数称为字长。字长通常等于数据总线的位数和通用寄存器的位数。 字长 8位二进制数称为一个字节。 字节 指挥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的命令。 指令 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指令系统 完成某一任务的指令(或语句)的有序集合称为程序。 程序

  43. 1.3.3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 2. 主要性能指标 内存储器容量 字长 外部设备配备 运算速度

  44. 小结 1.1 引言 1.1.1 计算机发展概况 1.1.2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1.1.3 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 1.2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1.2.1 进位计数制 1.2.2 计算机中的编码系统 1.2.3 带符号数的表示 1.2.4 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 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1.3.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3.2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3.3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