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细菌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皮肤科 郭 哲. 简介. 皮肤常驻菌:能在皮肤上繁殖, 包括表皮葡萄球菌等。 皮肤暂驻菌:着落于皮肤,经一定时间可从皮肤上消失,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根据细菌形态不同分为球菌性皮肤病和杆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 impetigo.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 50%~70% ; 其次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二者混合感染。 密切接触或自身接种传播。

er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细菌性皮肤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细菌性皮肤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皮肤科 郭 哲

  2. 简介 皮肤常驻菌:能在皮肤上繁殖, 包括表皮葡萄球菌等。 皮肤暂驻菌:着落于皮肤,经一定时间可从皮肤上消失,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根据细菌形态不同分为球菌性皮肤病和杆菌性皮肤病。

  3. 脓疱疮impetigo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4. 病因和发病机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50%~70%; 其次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二者混合感染。 密切接触或自身接种传播。 细菌侵犯表皮引起化脓性炎症;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可产生表皮剥脱毒素,引起毒血症及全身泛发性表皮松解坏死;抵抗力低下患者,细菌可入血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少数患者可诱发肾炎或风湿热。

  5. 临床表现 1.寻常型脓疱疮:又称接触传染性脓疱疮 • 传染性强 • 初起为红色斑点或小丘疹,迅速转变成脓疱,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薄,易破溃、糜烂,脓液干燥后形成密黄色厚痂 • 常因搔抓使相邻脓疱向周围扩散或融合,陈旧的痂一般6~10天脱落,不留瘢痕。

  6. 临床表现 2.深脓疱疮:又称臁疮 • 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 • 营养不良的儿童或老人 • 好发于小腿或臀部 • 初起为脓疱,逐渐向皮肤深部发展,表面有坏死和黑色厚痂,周围红肿明显,去除痂后可见边缘陡峭的碟状溃疡。 • 疼痛明显,病程2~4周,或更长。

  7. 临床表现 3.大疱性脓疱疮 • 主要由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所致 • 多见于儿童 • 好发面部、躯干和四肢

  8. 临床表现 皮损初起为米粒大小水疱或脓疱,迅速变为大疱,疱内容物先清澈后浑浊,疱壁先紧张后松弛,直径1cm左右,疱内可见半月状积脓,疱周红晕不明显,疱壁薄,易破溃形成糜烂结痂,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9. 临床表现 • 新生儿脓疱疮:大疱性脓疱疮发生于新生儿时。广泛分布的多发性大脓疱,尼氏征阳性,疱周有红晕,破溃后形成糜烂面。可伴高热,易并发败血症、肺炎、脑炎。

  10.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 • 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引起的急性表皮颗粒层坏死的严重型皮肤感染 • 多见于生后3个月内的婴儿 • 起病前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鼻、耳、鼓膜等处的化脓性感染 • 皮损常始发于口周及眼周,红斑迅速波及躯干及四肢

  11. SSSS • 特征性皮损: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剥脱后留有潮红的糜烂面,似烫伤,口角放射状裂纹,手足呈手套、袜套样剥脱。

  12. SSSS • 口腔粘膜无损害 • 疼痛感及明显触痛 • 轻者1~2周皮损干燥而痊愈,重者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

  13. 实验室检查 •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 脓汁培养:金葡菌或链球菌。

  14. 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细菌学检查不难诊断。 • 寻常型脓疱疮:丘疹性寻麻疹、水痘 • SSS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15. 治疗 • 隔离 • 以外用药为主,病情严重者以内用药治疗。 • 外用药:炉甘石洗剂、呋喃西林湿敷、百多邦软膏。脓疱大时抽疱液。 • SSSS:保持创面干燥,加强眼、口腔、外阴护理。 • 内用药:皮损泛发、全身症状重及早用抗生素如头孢。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支持疗法。

  16. 丹毒和蜂窝织炎

  17. 丹毒 • 丹毒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皮肤、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 好发于足背、小腿、面部,多为单侧 • 起病较急,有全身不适、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

  18. 丹毒 • 典型皮损:水肿性红斑,境界清楚,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 • 4~5天病情达到高峰 • 有不同程度全身中毒症状和附近淋巴结肿大 • 皮损消退后可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及脱屑

  19. 丹毒 • 水疱型、大疱型和脓疱型丹毒: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型、大疱和脓疱; • 坏疽型丹毒:炎症深达皮下组织,引起皮肤坏疽; • 游走型丹毒:皮损一面消退,一面发展扩大,呈岛屿状蔓延; • 复发型丹毒:于某处多次反复发作。

  20. 蜂窝织炎 由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好发于四肢、面部、外阴和肛周 初起为弥散性、水肿性、浸润性红斑,界限不清,局部皮温增高,皮损中央红肿明显 急性期伴有疼痛、高热、寒战和全身不适,可有淋巴结炎,甚至败血症 严重者可形成深部化脓和组织坏死

  21. 实验室检查 • 白细胞总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出现核左移和中毒颗粒。

  22. 治疗 • 1内用药治疗: • 丹毒:早期、足量、高效、足疗程。首选青霉素,用药2周。 • 蜂窝织炎:二代或三代头孢类抗生素 • 2外用药治疗:呋喃西林湿敷,百多邦外用 • 3物理治疗: • 4 手术治疗

  23.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