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0

自殺防治新策略 : 幸福 捕手 - 看聽轉牽走

自殺防治新策略 : 幸福 捕手 - 看聽轉牽走. 新北市 101 友善校園學生輔導. 看 . 聽 . 轉 . 牽 . 走. 亞東醫院社會工作室 熊蕙筠. 令人難過的消息.

Download Presentation

自殺防治新策略 : 幸福 捕手 - 看聽轉牽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自殺防治新策略:幸福捕手-看聽轉牽走 新北市101友善校園學生輔導 看.聽.轉.牽.走 亞東醫院社會工作室 熊蕙筠

  2. 令人難過的消息 2009年01月16日蘋果日報 作弊被抓 高二男跳28樓亡 【潘志偉、黃鈺婷╱台北報導】北縣一名高二男學生昨考試作弊被發現,返家後在部落格發表文章寫著:「今天我作弊被抓到了,我已經沒有活下去的力量了。」接著到住家二十八樓頂,再留下遺書表示:「對不起爸爸、媽媽。」隨後丟下書包、脫掉制服一躍而下,結束短短十六年生命,其父母獲知噩耗難過地跪地痛哭失聲。 警方調查,死者為永平高中二年級男學生(十六歲),住在板橋市民生路一棟大廈,他在部落格發表文章「天才」,透露其父母都是高材生,拿手科目分別是數學、 英文,感嘆自己成績差,連籃球、打電動都輸同學而感到自卑。在文章「退社」中,他對父母逼他退出吉他社,好好專心於課業的作法,感到相當無奈,更直言升上高中二年級,失去人生目標不喜歡自己。 上網留遺言,寫著:「我沒辦法承受這種結果,所以我要去一個沒有考試的快樂世界了,大家,掰掰了。」接著搭電梯到二十八樓頂,留下遺書寫著:「我選擇跳樓自殺這條路,對不起爸爸、媽媽。」丟下書包、脫掉制服後跳樓身亡。

  3. 家人 家人 友 請檢視自己對自殺的初步反應

  4. 學生自殺動機

  5. 自殺要不要預防 當不幸事件發生後…. • 問題一 他為什麼要自殺 ? • 問題二 誰要為他的死負責 ? • 問題三 他的死影響了誰 ? 一個人自殺了,受影響的絕對不只有他自己

  6. 自殺要預防,因為.. • 宗教、道德上的爭論 • 存活親友的痛苦 • 自殺者本身的矛盾 • 我們相信 --痛苦可以被理解,困難需要被幫忙,自殺不能被合理化

  7. 理解自殺? • 自殺是生命的無解題 • 自殺是多種衝突力量的結局 • 定義--有意識的企圖傷害自己致死

  8. 自殺行為的冰山現象 自殺身亡者 高風險 自殺企圖者 自殺意念者

  9. 看見自殺冰山現象… • 從自殺意念、自殺計劃、到自殺行為。 • 1個自殺死亡的案例後, 有20個自殺企圖未遂者, 有100個自殺想法者 • 過去自殺史 • 自殺企圖未遂者有10%十年內死於自殺 • 自殺者有19-24%曾經有過自殺企圖

  10. 解脫痛苦,避免成為他人負擔 對內的發洩攻擊 報復懲罰他人,以自己的死造成他人的遺憾 與去世者會合 求救的行為訊號,希望得到關心與注意 自殺者的內在心理意義

  11. 自殺成因概念架構 支持系統 家庭親友 專業體系 民間社團 壓力事件 失落:學業工作健康愛情 婚姻理念自由經濟 喪親:配偶,至親 創傷:身體或性虐待 媒體傳播與模仿 • 保護因子 • 家庭凝聚 • 宗教信仰 • 人格特質 • 壓力因應策略 • 個人危險因子 • 精神病理 • 自殺史 • 認知、人格因子 • 生物因子 • 物質濫用 • 家庭危險因子 • 家族史 • 父母的精神疾病 • 父母離婚 • 親子關係 • 獨居、移民 致死性:方法,年齡,醫療

  12. 根據緩衝假說(buffering hypothesis),社會支持可以保護個人免於受高壓力環境的傷害,因為擁有高度社會支持的人在評估壓力時,在次級評估中,自我所擁有的資源較高,與情境的需求差距較小,所以高度社會支持的人在覺知壓力時,會傾向於減低壓力的嚴重度。 • 社會支持的質與量也是重要的,感知到可得支持的適當性與社會互動關係的品質比社會互動的量—關係的數量、接觸的頻率—要來的重要。

  13. 社會支持的綜合定義

  14. 關係網絡的類型 黃光國(1988)提出: 1. 情感性的關係(Expressive Ties) • 情感性關係通常是一種長久而穩定的社會關係,此類型的關係較可以滿足個人在關愛、溫情等情感方面的需求。因此,個人也可以用這種關係為工具,來獲取他所需要的物質資源。 2. 工具性的關係(Instrumental Ties) • 工具性關係的建立主要是為了獲得他所需要的資源或物質,通常工具性的關係維繫必須建立在「公平原則」之下,然而,這種關係基本上是短暫且不穩定的,並且由於工具性關係中的情感成分微小,因此容易使得個人在和他人交往時,做出對自己較有利的決策。 3. 混合性的關係(Mixed Ties) • 混合性關係是最可能以「人情」和「面子」來影響與他人的關係,混合性關係的特色是:交往雙方彼此認識且有一定程度的情感關係,但其情感關係又沒有深厚到可以隨意表現出真誠的行為。在此種關係下,個人可能同時涉入許多不同的群體中,也分別擔任不同的關係,每個人關係網內的其他人有各有其關係網,這些關係網彼此交叉重疊,構成了複雜的人際關係網絡。

  15. 人脈存摺

  16. 社會支持調查表

  17. 工具 父母能夠給予我金錢上的援助。 • 評價 老師能夠幫助我建立信心。 ○○○遇到困難總是能保持積極的態度應對,是我學習的對象。 我 資訊 當我遇到困難時,哥哥會給我建議,並且引導我。 • 心情 當我快樂時,會分享給○○○。 當我難過時,會訴苦給○○○。 整體支持 家人好友總是陪伴、支持著我,當我快樂、難過、遇到困難都少不了他的支持。 社會支持人際關係網絡圖

  18. 工具 評價 我 資訊 心情 整體支持 檢視我的社會支持人際關係網絡圖

  19. 自殺可以預防,因為.. • 很少是突發狀態 根據研究 --50-70﹪的自殺者,曾以各種方式向周 圍重要他人傳達輕生的念頭。 --10%會向家人或專業單位求助。 • 行為的漸進:從“意念”到”行動”

  20. 掌握時間 • 危險因子存在 • 自殺的「想法」 • 自殺的「決定」 • 自殺的「行為」 • 自殺死亡 時間是我們可以運用的! 時間

  21. 自殺預防的危機處理 Robert Goulding (1997) 的危機處理模式: 1.診斷安全性。 2.處理情緒。 3.建立關係。 4.界定主要問題。 5.探索替代解決方案。 6.發展正向行動計劃。 7.鼓勵實際執行。 8.評估改善及繼續執行並追蹤關懷。

  22. 自殺危機處理原則 • 信任自己的直覺判斷 • 運用因關注而生的力量 • 積極主動 • 藉助信仰的力量 • 傾聽與反應,建立關係 • 協助處理問題及發現資源 • 面質當事人對死亡不切實際的想法 • 處理自殺者的工具 • 告訴別人,將防範自殺的責成分散,說明保密的限度 • 試著與當事人訂定契約

  23. 牽起安全守護網自殺危險辨識與協助

  24. 自殺者心理特質

  25. 自我傷害行為辨識 • 自殺的警訊: - 口語的:直接 vs. 非直接 - 行為的 - 處境 - 認真嚴肅地看待這些警訊 • 詢問的目的:確認、再澄清 • 自殺意圖一旦被確認,介入即可展開

  26. 怎麼開起生命守護的對話 • 間接問法 - 你最近是不是感到不快樂? (不快樂到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 你是否曾經希望睡一覺並且不要再醒來? • 直接問法 - 你是否有想到要自殺呢? • 請不要這樣問 - 你該不會想要自殺吧? - 不要跟我說你想自殺喔?! • role-play practice

  27. 到底要問出什麼?!

  28. 關於詢問的提醒: • 一感到懷疑,立即詢問 • 如當事人不願接受幫助或不願談論,請堅持下去 • 在隱密的地方談 • 讓當事人放心自在的說,不要打斷他 • 為這個談話撥出一段空檔,傾聽可以救人一命 • 擁有任一有助於此的便利資源,諮詢機構、電話 • 要有“這可能是唯一一次介入幫助的機會”的認知 • 如果你無法詢問關於自殺的問題,找個可以提問的人 • 如何問是其次,重點是”你問了”

  29. 進行心理接觸 • 訪談是一個共同目標導向的行動 • 當事人感覺受到尊重,就有興趣加入談話,以達到共同行動的目標,然後才會願意解釋發生了什麼,並勾畫出他們想要讓專業人員看到的那面。 • 所以訪談者應該要找出能讓當事人願意說出他們故事的方法。 • 所以,訪談者要「邀請」當事人說話

  30. 如何邀請當事人說話? 最困難的一步, 做得到,關係前進 做不到,關係終止 • 突破防衛 • 肢體語言 • 開放性問句 • 順著個案的話題流 • 充滿興趣的,不帶批判的,積極的態度 • 「ㄧ般人平時不會吃那麼多藥,不會拿刀子割自己,你會這麼做,一定是有讓你感到痛苦的事情,說說看,是什麼讓你這麼痛苦」

  31. 可用的技巧(Hermans & Hermans-Jansen, 1995) • 邀請當事人用他自己的方式說出他決定自傷的過程 • 對於當事人的敘說保持開放的態度 • 主動但安靜的聆聽(要有所回應) • 必要時,請當事人對其自殺念頭的發展歷程作更詳細的描述 • 當事人的意思不足以被了解時,試著澄清 • 忠實的使用當事人的語言轉述當事人的話語 • 只有在有助於當事人敘說的狀況下,才給予解釋

  32. 風險度評估 • 不是拿出來逐項勾選喔!!!!! • 而是結束會談後再按照蒐集的訊息勾選~ • 採用 • Pierce自殺意圖量表 • RRS危險/獲救量表 • SAD PERSONS • 心情溫度計 BSRS-5

  33. 中 重 自殺計劃 模糊、無特別的計劃 有特定計劃 有完整的計劃並清楚的定出時間地點 自殺方式 的致命性 較低 如:服藥丸、割腕…… 中度 如:藥物、酒精、一氧化碳、撞車… 方法較具致命性 如:手槍、上吊、跳樓 是否表達 自殺意圖 直接表達 直接表達並闡述其自殺的目的 不直接或根本不表達 環境壓力 低 中 大 情緒狀態 輕度憂鬱現象 中度情緒低落、活動量降低、常感到孤獨 感到悲傷無希望 生活型態 尚有穩定的人際關係仍可維持一般的正常生活 飲食睡眠受到影響 有藥物濫用及衝突性的自殘行為 人際關係淡漠、日常生活廣泛的受到影響 健康狀態 無特別的健康問題 有突發或短暫的生理或精神疾病 急性的大病、慢性或衰退性的疾病 自殺意念危險程度評估 判斷項目

  34. 自殺評估可以問? □ 自殺意念出現的頻率? □ 出現自殺意念多久了? □ 如曾嘗試自殺,是猶豫不決,或立刻執行? □ 曾尋求幫助嗎? □ 自殺行為或計劃之致命性? □ 自殺計劃的具體性? □ 目前自殺計劃進行到什麼狀況? □ 是否曾想到他人的感受? □ 是否覺得死後週遭的事物會因此改變,或者自己 就像漣漪般消逝。

  35. 自殺評估可以問? □ 什麼是支持個案自殺的理由,亦即自殺是如何被 合理化。 □ 想過用什麼方式自殺嗎?手槍?上吊?割脕?跳 樓?投水? 服毒?開瓦斯?吸廢氣? □ 自殺前做了什麼事?打電話?留遺書?交待後 事?想找誰說再見?是否有未了的心願?放心不 下誰?恨誰?怨誰?對不起誰?牽掛誰? □ 為何沒有執行或終止自殺行為? □ 事後對自殺經驗的省思、勇敢或衝動;明智或愚 蠢;解脫或逃避

  36. 自殺危險評估量表 • 最近一月以來 1. 您是否會覺得死了比較好,或但願自己已經死了? 否 是 2. 您是否會想要傷害自己? 否 是 3. 您是否有考慮到自殺? 否 是 4. 您是否有過自殺的計劃? 否 是 5. 您是否曾嘗試自殺過? 否 是 • 在您一生當中 6. 您是否曾經自殺過? 否 是 7. 家人之中是否有人曾經自殺過? 否 是 • 解釋: • 1 或 2 或 7 回答Yes, 低自殺危險 • 3 或 (2且6) 回答 Yes, 中自殺危險 • 4 或 5 或 (3且6) 回答 Yes, 高自殺危險

  37. Pierce自殺意圖量表 • 主要在了解當事人的自殺計畫的完整程度 • 越完整→死亡機率就越高 • 你是怎麼來到我們醫院的,還記得嗎? • 嗯…在那之前,發生了什麼事情? • 在哪裡?旁邊有什麼人?結果呢? • 當時是想要死嗎?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 這樣想有多久了? • 你是怎麼想的,後來決定用這個方法?你覺得這樣會不會死? • 所以你是幾天前下了這個決定? • 你有想過,這樣子誰會第一個發現妳,誰會最後發現妳? • 有跟誰說過打算這樣做?遺書?遺言? • 現在被救起來了,感覺怎麼樣? • 有的人跟我說他出去還會做一次,你自己覺得呢?

  38. SAD PERSONS Low: 0-3 心理支持處理, 轉門診追蹤 Medium: 4-7 照會精神科, High: 8-10 精神科住院

  39. 心情溫度計 BSRS-5 <6分:正常範圍; 6-9分:輕度,宜做壓力管理,情緒紓解 10-14分:中度,宜做專業諮詢; 15分以上:重度,由精神科診療

  40. Suicide Status Form 我可以活下去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自殺危險 • 憂鬱者未必會自殺 • 自殺者多半憂鬱 • 自殺想法 = 自殺計劃 = 自殺企圖 • 自殺企圖者 = 自殺死亡者 • 自殺危險評估 = 預測自殺 • 最佳預測因子:憂鬱+生活失落+衝動性格

  42. 怎麼適當回應 • 一旦自殺意圖的風險變的明確,即時的任務隨即轉變為- 說服當事人積極地延續生命 • 時機是決定成功的重要因素 • 勸說成功在於減少當事人覺得“被遺棄”的感覺

  43. 關於『回應』 • 如何勸說當事人繼續活下去並且接受幫助 - 積極、專注的傾聽當事人遭遇的問題 - “自殺”本身並不是個問題,而是當事人用來解決他 所遭遇的無解的問題 - 不要急著評斷(當事人的遭遇、處境或想法) - 提供當事人任何形式的“希望” - 再接著詢問他:是否願意尋求協助?(你是否願意答應在找到任何協助之前,不要結束你的生命?) - 你的傾聽與協助能夠重燃希望,並產生改變

  44. 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 我不知道你發生了什麼回事,但我願意聽你慢慢說。 你說的這些煩心的事,我知道你一定不好受,我會在你身邊一直支持著你的,讓我們一起想辦法度過這難關。 我很關心你,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會陪你一起找老師談談,幫你度過這個難關?

  45. 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 我們全都很關心你。我們這個週末,約一些朋友,一起去郊外走走,散散心。充電後我們再重新面對問題。 當你哭泣時,我想給你一個擁抱,我會陪在你身邊,宣洩完情緒,我相信你有能力克服問題。

  46. 尋找正向的生活經驗與行動 1、如果可能的話,在目前的生活中您想要改變的事情是什麼? 2、什麼時候這個問題比較不會出現? 3、當你做什麼時,這個問題比較不那麼困擾你? 4、您曾經做過什麼,讓問題看起來比較不那麼嚴重? 5、您是怎麼辦到的? 6、生活中有哪些資源可以幫助您去做您想要做的事情? 7、現在可以做些什麼事情來達到您想要的改變? 8、如果可能的話,您採取的第一個小行動是什麼?

  47. 商量與行動 • 謀求可能的問題解決之道 • 個案自己不能做的-資源連結(社福,人) • 個案自己能夠做的-給具體簡單的建議 • 先問當事人自己做過什麼努力(藉以了解困難點) • 對於這麼痛苦的事情,你自己想過怎麼解決?後來發生什麼? • 引導思考過去成功經驗(賦權給個案) • 仔細想想,過去有沒有哪一次吵完架之後,你沒有離家出走的?那一次你是怎麼想的?很好,所以其實你是有能力控制脾氣的 • 失戀已經半年了,是什麼讓你撐到現在?(找尋個案重視的點→人事物,然後積極加強其重要性)看來,那是你最放不下的,我相信他們或這件事也很需要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