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組員 ︰ 顏婷玉 . 李欣諭 . 賴芷瑩 . 周時暄 工作分發 ︰ 查資料 ~28.19 上台報告 ~33.27 簡報製作 ~27.33

森林. 組員 ︰ 顏婷玉 . 李欣諭 . 賴芷瑩 . 周時暄 工作分發 ︰ 查資料 ~28.19 上台報告 ~33.27 簡報製作 ~27.33. 環境特徵. 居住生物. 生物間相同特徵. 生物間相同特徵和環境的關係 1. 因為森林北部降雨量多,因此樹木生長的很好,小蟲也很多,所以動物通常都以這兩類為主食,所以屬於雜食性。. 森林分為很多種,每一種高度都有不同名稱:

emi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組員 ︰ 顏婷玉 . 李欣諭 . 賴芷瑩 . 周時暄 工作分發 ︰ 查資料 ~28.19 上台報告 ~33.27 簡報製作 ~27.33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森林 組員︰顏婷玉.李欣諭.賴芷瑩.周時暄工作分發︰查資料~28.19上台報告~33.27簡報製作~27.33

  2. 環境特徵 居住生物 生物間相同特徵 生物間相同特徵和環境的關係 1.因為森林北部降雨量多,因此樹木生長的很好,小蟲也很多,所以動物通常都以這兩類為主食,所以屬於雜食性。 森林分為很多種,每一種高度都有不同名稱: 海拔3,000~3,500公尺的北方針葉林帶<葉片針狀>,2,500~3,000公尺的鐵杉林帶<鐵杉生長處>,1,800~2,500公尺的檜木林帶<生長檜木>,500~1,800公尺的暖溫帶闊葉林帶<天氣暖>,700公尺以下的亞熱帶森林帶<天氣較熱>。 特徵是南北差異大,北部降雨量大,南部降雨量少 哺乳類︰ 台灣黑熊<暖溫帶森林> 台灣彌猴 <所有高度的森林皆可> 山羌<鐵杉與針葉林> 鳥類︰ 藍腹鷴 <檜木林> 綠繡眼 <暖溫帶森林> 1.大多數都是雜食動物<台灣黑熊、台灣彌猴、藍腹鷴、綠繡眼>

  3. 形態特徵:台 灣 黑 熊 是 台 灣 產 最 大 型 的 食 肉 動 物 。 頭 體 長 120~ 150cm, 尾 長 20~ 30cm, 肩 高 60~ 70cm, 體 重 95~ 200kg。 頭 闊 而 圓 , 頸 短 , 外 耳 殼 圓 而 聳 立 , 全 身 披 黑 色 粗 毛 , 體 壯 碩 , 四 肢 粗 壯 有 力 , 前 後 肢 均 具 五 趾 , 掌 全 部 裸 出 , 爪 彎 曲 而 銳 利 。 鼻 骨 長 , 下 顎 前 端 具 一 小 撮 白 色 短 毛 。 胸 前 有 白 色 短 毛 構 成 v 字 形 之 白 斑 。 生態習性:台 灣 黑 熊 雖 然 為 食 肉 目 動 物 , 但 卻 是 屬 於 以 植 物 之 葉 子 、 嫩 芽 、 果 實 及 虫 蛹 為 主 食 之 雜 食 性 動 物 。 除 了 交 配 期 或 撫 育 小 熊 期 間 外 , 通 常 獨 居 。 白 天 在 樹 洞 或 岩 洞 內 休 息 , 黃 昏 或 夜 晚 始 外 出 覓 食 。 活 動 范 圍 大 , 善 爬 樹 , 孔 武 有 力 ; 在 受 傷 、 受 逼 迫 或 保 護 幼 熊 時 攻 擊 性 強 , 速 度 快 。 冬 季 時 並 不 冬 眠 , 可 能 會 移 至 較 低 海 拔 區 域 覓 食 。 棲地分佈:台 灣 特 有 亞 種 。 棲 息 地 以 海 拔 1,000~ 3,000m之 森 林 地 帶 為 主 。 台灣黑熊

  4. 形態特徵:頭 體 長 36~ 45cm, 尾 長 26~ 46cm, 體 重 5~ 12kg; 頭 圓 臉 平 , 面 頰 裸 出 具 頰 囊 , 耳 殼 小 ; 全 身 毛 被 濃 軟 , 夏 季 為 橄 欖 綠 色 , 冬 季 為 暗 石 板 色 , 腹 面 為 濃 灰 白 色 , 股 間 有 明 顯 之 紅 棕 色 肉 墊 , 四 肢 下 部 及 尾 端 近 黑 色 , 尾 部 粗 且 長 。 生態習性:本 種 為 群 居 性 動 物 , 一 群 以 10余 只 至 30只 左 右 最 常 見 , 曾 發 現 70余 只 的 族 群 。 活 動 區 域 以 樹 林 層 為 主 , 但 偶 會 下 到 地 面 來 。 日 間 活 動 , 清 晨 和 黃 昏 為 其 覓 食 高 峰 , 遇 危 險 會 發 出 短 促 之 吼 聲 或 搖 動 枝 干 來 警 告 同 伴 。 雜 食 性 , 但 以 植 物 之 果 實 、 嫩 莖 葉 為 主 , 攝 食 種 類 會 隨 著 季 節 而 改 變 , 亦 會 吃 昆 虫 。 棲地分佈:台 灣 特 有 種 。 廣 泛 分 布 於 台 灣 各 地 山 區 , 海 拔 高 度 可 由 100m 至 3,200m, 棲 息 環 境 以 濃 密 之 天 然 林 為 主 , 喜 出 現 於 裸 露 之 岩 石 或 水 源 地 附 近 。 台灣彌猴<黑肢猴>

  5. 形態特徵:台 灣 鹿 科 動 物 中 最 嬌 小 的 一 種 , 頭 體 長 40~ 70cm, 尾 長 4.7~ 10cm, 體 重 多 為 8~ 12kg。 體 背 暗 黃 褐 色 , 吻 及 額 暗 褐 色 , 額 內 緣 至 角 基 內 側 各 有 一 黑 色 條 紋 ; 上 胸 和 體 側 為 灰 褐 色 。 雄 羌 額 頭 黃 色 , 具 不 分 叉 短 角 , 每 年 會 脫 落 重 長 , 角 基 部 隆 起 ; 雌 羌 額 頭 呈 盾 牌 狀 黑 斑 , 無 角 , 僅 具 骨 質 隆 起 。 上 門 齒 退 化 消 失 , 惟 雄 羌 上 犬 齒 發 達 如 食 肉 動 物 般 , 齒 式 ︰ 門 齒 0/ 3, 犬 齒 1/1, 前 臼 齒 3/3, 臼 齒 3/3; 全 齒 數= 34。 生態習性:本 種 為 獨 居 性 動 物 , 全 日 均 有 活 動 , 以 日 間 活 動 較 多 , 夜 晚 較 少 活 動 , 但 在 凌 晨 時 會 有 活 動 高 峰 。 草 食 性 , 食 物 以 細 葉 幼 芽 及 嫩 草 為 主 ; 生 性 膽 怯 , 遇 敵 害 會 先 靜 止 躲 藏 , 俟 天 敵 接 近 時 , 舉 短 白 尾 迅 速 逃 竄 ; 叫 聲 似 狗 吠 般 , 呈 一 連 串 單 音 短 促 高 揚 鳴 聲 。 棲地分佈:台 灣 特 有 亞 種 。 由 低 海 拔 至 海 拔 3,000m之 山 區 均 有 分 布 , 天 然 闊 葉 林 或 混 生 林 較 常 發 現 。 山羌

  6. 繁殖:繁殖期約在3-7月間,在地上以草的莖葉做淺凹巢,每巢產3-4個略帶褐色的白色卵,孵卵期間約為25天。繁殖:繁殖期約在3-7月間,在地上以草的莖葉做淺凹巢,每巢產3-4個略帶褐色的白色卵,孵卵期間約為25天。 藍腹鷴 雌鳥:體型較小,尾也較短。臉部、雙腳紅色。身體各部為則以褐色為主,背部為箭頭狀的密佈斑紋,腰部、尾上覆羽為蟲蠹紋,腹部則為V字形的密集斑紋。 雄鳥:全身羽色為黑藍色,並具有亮麗光澤。臉部皮膚及肉瓣為深紅色,頭頂雜有白色羽毛。背部白色,腰部到尾上覆羽鮮藍色,羽緣白色,狀如魚鱗。尾羽長,中央的兩根白色與更長。雙腳紅色。 棲地分布: 台 灣 特 有 種 。 主 要 棲 息 於 低 海 拔 至 海 拔 2,300m山 地 森 林 下 層 。

  7. 綠繡眼常被稱為〝青笛〞或是〝青笛仔〞,這乃是取其綠色的形態與生態而得名的。分布地除台灣外,亦廣泛分布於中國大陸東南部。在台灣,分布於低海拔至平地,最高曾在廬山海拔1,000公尺處有觀察記錄,為普遍的留鳥。綠繡眼常被稱為〝青笛〞或是〝青笛仔〞,這乃是取其綠色的形態與生態而得名的。分布地除台灣外,亦廣泛分布於中國大陸東南部。在台灣,分布於低海拔至平地,最高曾在廬山海拔1,000公尺處有觀察記錄,為普遍的留鳥。 另外,在城市的庭園、校園、公園等均能見其可愛芳蹤,並聽到其優美的鳴唱,鳴聲輕細動聽,清朗而帶顫動。繁殖期以外幾乎群棲,常幾隻或十餘隻集群覓食,以花蜜、昆蟲、漿果等為食。 並以植物纖維築精巧的深碗形巢,外壁常以蜘蛛絲、苔蘚編織而成,營巢於樹枝分叉處。 綠繡眼

  8. 影片結束,謝謝大家~

  9. 第一組 河口溼地 組員:31 21 1 組員分配: 查資料:31 21 1 做簡報:1 上台報告:31 21

  10. 生物間的 共同特徵 環境與生物的共同特徵間的關傒 鳥類:蒼鷺甲殼類: 台灣招潮蟹魚類:彈塗魚軟體動物:海蜷植物:水筆仔兩棲爬蟲類;褐樹蛙昆蟲;豆娘 環境的特徵 生物的種類 因為溼地生物種類多所以有些動物為了躲避天敵身體會呈現黑褐色<和泥土一樣顏色>或者是在地上挖洞躲進去 身體呈現黑褐色 能適應陸地與水生兩種不同的環境 會在溼地挖洞 有吸盤 1.濕地指的是陸與水交接的地帶 2.表底層含氧量懸殊 3.水溫的變動大 4.複雜生態體系 5.沼澤有降低海水衝擊的防洪功能 6水鳥的棲息地. 因為溼地是在水陸交接地帶所以有些動物會有吸盤以免被水沖走 因為在溼地不是水就是陸地所以有些動物可以適應水陸兩種不同的生態

  11. 紅樹林濕地:嘉義東石、好美寮、台南縣北門、七股、台南市城西里、四草、鯤魚身、高雄縣永安、竹滬、高雄市後勁溪、左營海軍軍區、屏東大鵬灣等。 河口三角洲濕地:河川出海口,以曾文溪河口黑面琵鷺棲地最為著名。 淺海灣、潟湖濕地:屏東縣大鵬灣、台南縣北門三寮灣、七股網子寮汕、頂頭額汕、高雄縣興達鹹水沼澤最為著名,雲林金湖海水倒灌區亦屬之。 海灘濕地:例如澎湖望安島上綠蠵龜產卵地,台灣西南沿海潮間帶亦屬之。 岩石海灘峭壁濕地:墾丁國家公園內的龍坑、佳樂水、貓鼻頭、澎湖本島與大央嶼、牛母件嶼的海蝕平台等。 小型島嶼濕地:如澎湖貓嶼、大倉嶼、員貝嶼等。 淡水湖泊濕地:墾丁龍鑾潭、美濃中正湖、台南縣葫蘆埤、番子田埤、高雄縣觀音湖、八卦寮等。 溪流濕地:高屏溪、東港溪、曾文溪、八掌溪等河川行水區及洪水平原。 鹽田濕地:高雄縣永安、竹滬鹽田、台南縣七股、北門鹽田、嘉義白水湖、掌潭等內海等。 鹹水沼澤濕地:嘉義鱉鼓農場的 台灣溼地類型

  12. 蒼鷺 蒼鷺 Ardea cinerea 鸛形目(CICONIFORMES)/鷺科(Ardeidae) 體長:93 公分 展翼長:161 公分蹤影。通常築巢於林木的頂端,但有些地方的蒼鷺卻是在地上築巢。在飛翔時常發出「刮…刮…」的叫聲,在地面時的叫聲則是「苦啊,苦啊」。蒼鷺主要分布在歐、亞、非三大陸,有著十分細長的頸部與雙足。可在內陸的水邊或是離水邊略遠的草地上發現牠的 <<觀鳥點>> 通常在鹽田、沼澤、河口、沙洲、淺灘可發現。常混居於大白鷺群中。 <<食性>> 以魚類、蛙類、昆蟲為主食。 <<特徵>> 飛行時頸部會後縮,頭白色,兩側有黑色飾羽,前頸有黑色的條紋數條。幼鳥由頭到頸部帶有灰色,背部有些許褐色,頭部無冠羽。

  13. 彈塗魚 彈塗魚又叫「花跳」或「泥猴」,生活在沼澤和河口內以及泥灘上,牠能夠在水中攀行和彈跳,身體可以長達30公分左右,有兩個背鰭,腹鰭在身體的前半部,頭頂有兩個大眼睛。彈塗魚的胸鰭很壯,可以幫牠在陸地上行走,喜歡吃殼類動物也會吃其他的小動物。在四草可以看見很多彈塗魚,當牠再泥灘上時要慢慢找才找得到牠。 為了要能適應陸地與水生兩種不同的環境,彈塗魚在其形態與生理上有許多的變化,鰓的周圍有一鰓室可以儲存水分,這些水分可循環通過鰓部以獲得氧氣,濕潤的皮膚可直接呼吸空氣 在泥下建造由兩條垂直地道構成的洞內居住。在繁殖季節時,雄性的彈塗魚會豎起背鰭,吸引雌魚,成功後會鑽入地道。

  14. 海蜷 貝殼黑褐色,長圓錐形,稍微膨脹;殼長約3.5公分,約有8-9個螺層,間螺層有深刻的縫合線,縫合線下常有白色橫帶,各螺層的上緣生有暗褐色的圓瘤狀縱肋;殼口側偏,殼口呈橢圓形;外唇簡單,內唇有狹窄的唇板;後口溝寬廣,水管頸短而直伸。外殼顏色變化大,各螺層具深淺褐色的橫肋相嵌。 分佈於台灣西海岸潮間帶的泥質灘地、紅樹林沼澤地退潮時常見於泥質灘地上刮食地表的腐植質,爬行時會露出頭部、腹足,遇危險時即將身體縮入螺旋狀的貝殼中。 在紅樹林水筆仔下、海堤邊的泥灘地,經常可見成群聚集。螺塔尖,螺溝明顯,殼高約3公分。在許多觀光區賣的「燒酒螺」裡,便可發現牠也身列其中。

  15. 水筆仔 水筆仔的支柱根 樹長高達5米 ; 樹 皮 灰 褐 色。葉:葉革質,葉先端鈍,長5–10厘米花:花為白色,胎生成熟期由12月至翌年4月,成熟胎生曲尖端呈紅褐色,成熟後會掉下來。胚軸長約15-20厘米。秋茄氣根向下生支成為支柱根  水筆仔葉子呈橢圓形,花苞為紅色、花瓣為白色,花期集中在每年的7-8月間,是胎生類紅樹林植物的代表種。它是由一條條倒掛在母株上的胎生苗進行繁殖,當胎生苗成熟時落下插進土中,或飄流到適當地點,即可生成一株新的小苗。目前在臺灣中北部的沿海濕地常見水筆仔紅樹林。 水筆仔的胎生苗

  16. 台灣招潮蟹   臺灣招潮蟹為臺灣特有種蟹類,體型頗大,背甲呈深褐色,大螯從內而外,由深褐色轉到白色,牠們喜歡棲息在土質堅硬、黏性大的泥灘地上,洞口會築起相當高的煙囪構造。由於臺灣招潮蟹的棲息地多為工業預定地,使得族群的數量面臨減少的威脅,目前以臺南曾文溪口的分布數量最多。 大螫腳掌為黃褐色,在頭胸甲的中部有像”H”字型 的凹痕。生態習性:洞口上緣會築成煙囪狀,而煙 囪的泥土則是台灣招潮蟹很努力的從洞內挖出所堆 積而成的。

  17. 褐樹蛙   是臺灣特有種、保育類,廣泛分布於全省低海拔山區,屬中大型樹蛙,雌雄蛙體型相距約2公分,雄蛙為4公分,雌蛙較大,約6-7公分。主要的辨識特徵為:指(趾)尖吸盤很大,眼睛虹彩為黃色,但瞳孔兩側的虹彩卻各有一塊褐色的斑塊;兩眼間則有一塊倒三角的斑紋,而腹部呈現白色。雖然名為褐樹蛙,然而於繁殖季時,雄蛙的體色大都變得十分金黃,此現象是否因環境改變,或是為了吸引雌蛙的青睞,則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18. 豆娘 豆娘是濕地沼澤最常看見的飛行昆蟲,平時以捕食小昆蟲為生,牠們喜歡集體交尾,景象非常有趣。豆娘類和蜻蜓類的幼蟲都生活在水裡,通稱為「水蠆」,直到成熟時,才會爬到水草上、岸上進行羽化。

  19. 紅樹林  紅樹林植物生活在河口和海洋的半鹹水沼澤,這些植物已經演化出許多特殊的方式來適應環境,例如「胎生」、「氣生根」、「支柱根」等特性。   一般植物種子發芽需要大量的水和氧氣,因此河口潮間帶的缺氧和高鹽份的泥灘地;是不適合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的場所。而水筆仔、五梨跤等紅樹科植物已演化出植物界罕見的胎生現象來適應此等環境。這些植物的果實在成熟後不會立刻掉落,而是繼續在樹上發芽發育長成筆狀「胎生苗」。胎生苗會從母樹吸收養份,並利用胚根上的皮孔進行空氣交換。胎生苗成熟後或是直接掉落插入軟泥中生長,或為潮水漂流到其他地方落地生根。胎生苗綠色的下胚軸在漂流過程中還能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使胎生苗能有更充分時間找到適當生育地。   特化的根系也是紅樹林植物的一大特色。河口潮間帶泥灘的土質鬆軟,土壤內又缺乏氧氣,再加上潮水的沖刷,讓植物根系的固著與呼吸作用都面臨困難。通常紅樹林植物的根系以淺而廣的形式著生,另外再發展出「支柱根」、「呼吸根」等來輔助支持及呼吸。

  20. 河口溼地 組員-工作分配: 1.呂宇翔-上台報告 2.簡佑丞-製作簡報 3.游凱明-查詢資料

  21. 第二組-河口溼地

  22. 黃頭鷺 型態:嘴橙黃色,腳趾是黑褐色,夏天的時候,頭、頸和背中央飾羽會變成橙黃色,在冬天就會換成白色而沒有飾羽。 習性:在雲林地區為普遍的夏候鳥及留鳥,通常會出現在平地到低海拔的農田,草原和農場地區。在雲林農人翻作時,最容易看到成群的黃頭鷺在水牛覓食,去覓食田中牛隻走動時受驚飛起的昆蟲。這個行為在生物學上就叫做「互生」。

  23. 紅冠水雞 • 相信大多數到過濕地賞鳥的人,一定都見過這種全身黑色,體型圓胖的秧雞科鳥類了!牠們的嘴基部及前額呈紅色,嘴尖黃色,雙腳為黃綠色;在牠們的臀部兩側,有大型的白色斑塊,牠們就是台灣濕地常見的紅冠水雞。 •   紅冠水雞是普遍的留鳥,平常活動於魚塭、水田及紅樹林等大面積的濕地,有時也會跑到收割後之稻田取食掉落在田中的稻榖。雖然外表和不會游泳的家雞非常相似,但牠們可是游泳高手哦!在游動時,紅冠水雞的頭部會頻頻地向前伸展,而白白的尾部也會規律地擺動,遠遠地看起來,就好像是隻悠游水面的鴨子一樣。

  24. 青足鷸 • 十分普遍常見的中型岸鳥,體形略顯厚重;嘴厚,末端微翹,腳為灰綠或黃綠色。通常單獨或少數幾隻出現於鳥群中,由於個體較大,極易辨別。 • 性機警,叫聲為三音之「丟、丟、丟」聲,飛起時可見明顯的白腰。 漫步沙灘或雲林莞草間,找尋招潮蟹、小魚蝦、水生昆蟲為食。覓食時各自活動,漲潮後卻喜群棲一起,以單腳站立,嘴夾於背後的方式休息,八月底遷來,五月離去。

  25. 紅嘴鷗 • 紅嘴鷗,繁殖於西伯利亞東部、堪察加半島、蒙古北部、中國東北長白山、內蒙古東北部、新疆西部等地,冬季南遷遍布於中國各地、朝鮮、日本、中南半島、菲律賓、婆羅州等地避寒。在臺灣地區,東北角海岸與西部海邊均有分布。蘭溪口自秋季10月至翌年4月,出現族群,多且常見。在大肚溪口大都活動於南岸,以及彰濱工業區海邊,但族群不多。

  26. 604第三組報告項目—森林 組員11.13.16

  27. 台灣水鹿 • 水鹿小檔案:1. 學名: Cervus unicolor swinhoei2. 分類: 哺乳綱鹿科3. 體型: 雄鹿肩可達1.2公尺,雌鹿較小約80公分。4. 食性: 草食。5. 分佈: 300~3500公尺山區形態特徵   本種是台灣產最大型草食住動物,頭軀幹長約178公分,尾長約15公分,雄鹿肩高可達l.2公尺,雌鹿稍小約約80公分;冬群體色為黑褐色,頭部、耳朵為黃褐色,夏季體色較淡,為黃褐色;眼睛下面具眼下腺,於生氣或興奮時會張開;雄鹿有叉角,一歲時不分枝,二歲後始分枝,每一支鹿角最後形成三尖二叉,鹿角每年硬化後會脫落重長;缺少上門齒,上犬齒小型。 台灣水鹿像是美麗的素食者,其體色和生活週遭的環境相當的接近,當夏季來臨時,牠們換上淡淡的黃褐色衣裳,到了冬天又換上深的黑褐色,懂得打扮才能夠在大自然中善用環境保護色,來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 雄鹿特有的叉角,不但表現出性別歸屬,也刻劃了歲月痕跡。幼齡的水鹿弟弟,牠的角是不分枝的;當牠到了一歲大,就有成熟的樣子,叉角變成美麗的樹枝狀。肩也變得高聳,逐漸長成雄壯威武的模樣。生態習性為群居性動物,但公鹿喜單獨行動;清晨與黃昏是其活動高峰;棲息於森林,喜活動於高山水源地或近溪流草原地;草食性,以樹葉及嫩草為主食。民間養殖族群不少。水鹿通常是集體活動的,不過有些雄鹿卻喜歡當獨行俠。牠們擅長游泳,常會聚集在水邊覓食或活動。水鹿由於跑得比較緩慢,所以一有敵人來襲,就一溜煙地逃到茂密的森林中躲起來了。喜群居。生活在熱帶草原、熱帶森林和高原。在早晨、傍晚和夜晚活動,白天休息。喜歡在水邊覓食,喜歡泡在水中,而且喜歡游泳,故名「水鹿」。善於奔跑。主要天敵是老虎和鱷魚,因為它們也喜歡水。以草、樹葉和嫩芽為食。在每個月都能交配,妊娠期8個月,每胎1仔。

  28. 山羌 • 學 名: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 (Sclater)英 名:Formosan Reeve's muntjac分 類:ARTIODACTYLA 偶蹄目Cervidae 鹿科形態特徵:台灣鹿科動物中最小的一種,頭軀幹長 40~70公分,尾長 4.7~10 公分,體重多為 8~12公斤,體背暗黃褐色,吻及額暗褐色,額內緣至角基內側各有一黑色條紋;上胸和體側為灰褐色;雄羌額頭黃色具不分叉短角,每年會後脫落重長,角基部隆起;雌羌額頭黑色無角,僅具骨質隆起。雄羌上犬齒發達如食肉動物,齒式: 生態習性:本種為獨居性動物,全日均有活動,以日間活動較多,夜晚較少活動,但在凌晨時會有活動高峰。草食性,食物以細葉幼芽及嫩草為主;生性膽怯,遇敵害會先靜止躲藏後迅速逃竄;鳴聲似狗吠般的一連串短促高揚叫聲。棲地分布:為台灣特有亞種,由低海拔至海拔 3,000公尺之山區均有分布,天然闊葉林或混生林較常發現。

  29. 帝雉 • 中文名稱:帝雉 鄉土名:烏雉學名:Syrmaticus mikado英文俗名:Mikado Pheasant科別:雉科棲息地:中高海拔山區帝雉為台灣特有的珍稀鳥類,分佈於高海拔的山區, 為本省雉科動物中海拔分佈最高者,在國際保育界早享有 盛名;日本人更視為鳥中之王,足以承悅天皇者,因而 取名為帝雉;又名黑長尾雉。 帝雉性謹慎隱密,且喜於霧中或細雨時出來覓食,不 易發現其蹤跡,宛若迷霧中的王者;又帝雉雄鳥眼睛週圍 為紅色,通體黑中帶藍,有白色翼帶,尾長間有白色細橫 紋,堪稱造物者的傑作,將黑、白、紅三種色彩以極為妥 適的比例與造形調合到帝雉的身上。因其色澤高雅又為台 灣珍稀特有種,與藍腹鷴同列為紅皮書中世界瀕臨絕種的 鳥類之一。政府並已依野生動物保育法指定為頻臨絕種保 育類野生動物而嚴加保護。 近年來因玉山國家公園嚴格保護其棲息地,族群已顯 著增加。為揭開帝雉神祕的面紗,本處自七十五年起陸續 委請中央研究院劉小如博士進行帝雉族群調查;七十八年 復委請東海大學美籍歐保羅教授、張萬福教授、美籍喬雅 玲小姐進一步調查其族群及行為之研究;七十九年委請生 態攝影師王立言先生拍攝帝雉生態影片;八十年起更由本 處保育課組成專案研究小組,採用無線電追跡方式進行特 定族群的生態田野調查,其間並於八十一年五月發現帝雉 鳥巢,為世界帝雉研究史上首次難得之發現;本書係將這 些研究成果彙整,以中英文對照方式並輔以珍貴圖照深入 解說帝雉之外型、發現史、棲息環境、覓食、家庭、避敵 等各項生活及生態習性。期使一向受到國際愛鳥人士所重 視的"迷霧中的王者…帝雉",也能受到國人的珍愛,予 以保護,得在台灣寶島這片美麗的大地上再展雄姿。

  30. 台灣黑熊 • 【台灣黑熊】學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英文名:Formosan black bear科屬:熊科、亞洲黑熊屬形態特徵:體長120~170公分,肩高60~70公分,最重可逾200公斤。全身披黑色粗毛,身軀壯碩,四肢粗短,前後肢都具有五趾,掌全部裸出,齒短,圓耳,短尾,鼻骨長,下顎前端有撮白色短毛,胸前有白色短毛構成的V字型白斑。生態習性:台灣特有亞種,本土最大型陸生動物。雜食性,以植物的根莖葉、殼斗科的堅果、樟科楨楠屬漿果為主食,偶而也會吃哺乳類動物、蜂巢等和臘肉、鹹魚、白米等人為食物。會隨植物分布出現季節性移動,除交配和撫育小熊期間外,通常單獨行動,並無固定居所。晝夜皆會活動。擅長爬樹。冬季時並不冬眠,部分個體會下降至低海拔地區覓食 • 我們常在新聞報導中,看見國外的印度懶熊或是東歐國家盛行的熊與狗的競技行為或人類與熊的衝突事件等。但在臺灣,由於黑熊數量稀少,人與熊之間的衝突自然減少許多。雖然大部分的獵熊者表示,他們並不是真的要獵熊,所設的陷阱主要是針對山羊、山羌或山豬,只是熊經常也會誤中陷阱;或因聞「香」而來獵取被捕動物因此被獵。基於國人「看到就打死,不然牠會攻擊我」的刻板心理,人與熊之間的衝突則會日趨升高!若能善加了解野生臺灣黑熊的生態習性,以及牠們對棲地的利用,必能減少熊與人之間不必要的衝突。

  31. 龜殼花 • 中 名:龜 殼 花 學 名: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Cantor) 英 名:Turtle-designed snake 分 類:Squamata(有 鱗 目)Viperidae(蝮 蛇 科) 形 態 特 徵:中 小 型 毒 蛇,頸 細,頭 部 碩 大 且 呈 明 顯 的 三 角 型, 體 背 為 黃 褐 色 或棕 褐 色,並 有 一 系 列 不 規 則 形 的 黑 色 斑 塊 ,背 鱗 為 26 -27 縱 列。 生 態 習 性:主 要 於 夜 間 活 動,卵 生,以 囓 齒 類、鳥 類 為 主 要 食 物。部 分 個 體 具 較 強 的 攻 擊 性 ,遇 晃 動 之 光 影 便 立 刻 攻 擊。 棲 地 分 布:普 遍 分 布 於 全 省 中、低 海 拔 地 區,主 要 的 棲 息 地 為 農 墾 地 、溪 流 邊 及 樹 林。 面 臨 問 題:棲 息 地 與 人 類 活 動 範 圍 重 疊 程 度 大,常 遭 人 打 殺 捕 捉。

  32. 河 口 溼 地 組員:朱俐、曾慈鈞、賴昱蓁、張子沄 工作分配 查資料:賴昱蓁、曾慈鈞、朱俐 製作簡報:張子沄 上台報告:朱俐、曾慈鈞

  33. 小白鷺 食物: 魚蝦及昆蟲 。 特徵: 嘴、腳黑色,脖子是個s型,全身白色,有長腳、長頸子。

  34. 高蹺鴴 食物: 昆蟲、軟體動物(蝸牛)。 特徵:腳長、嘴長,利於捉食物。

  35. 彈塗魚 食物: 螃蟹、昆蟲等 特徵: 用胸鰭爬行和撐起身體,爬行的樣子如同一隻壁虎,具有彈跳的能力 。

  36. 臺北樹蛙 食物: 以昆蟲做為主要食物,大型的蛙甚至會吞食小蛙。 特徵: 中型綠色樹蛙,眼後皮褶與體 背同為綠色。腹側及 ,無顆粒 ,體表光滑。

  37. 金線蛙 食物: 以昆蟲為食等… 特徵:屬於大型蛙類,背部具有金黃色與綠色相間之縱紋,此特徵成為名稱的由來。該種蛙鼓膜大而明顯,極易辨視。

  38. 水筆仔 特徵: 葉長橢圓形,先端較鈍,花瓣五枚,白色絲狀花瓣,吸引蜜蜂前來採蜜,具有調節體液濃度的機制。 花 葉子 成熟

  39. 森林 組員分配 簡報:莊婷芳.卓曉嵐 報告:莊婷芳.卓曉嵐 查資料:莊婷芳.卓曉嵐.鄭宣仁

  40. 藍腹鷳 • 藍腹鷳: 全 身 羽 毛 為 帶 有 光 澤 的 暗 藍 色 , 在 翼 上 覆 羽 有 綠 色 光 澤 , 在 肩 羽 處 有 栗 紅 色 斑 , 羽 冠 、 上 背 及 中 央 尾 羽 雪 白 色 , 肉 垂 及 臉 部 皮 膚 鮮 紅 色 , 尾 羽 為 黑 褐 色 , 中 間 兩 根 為 醒 目 的 白 色 。 藍 腹 鷳 通 常 棲 息 在 樹 冠 濃 密 的 森 林 底 層 , 個 性 機 警 , 不 易 被 看 見 , 主 要 在 晨 昏 活 動 , 夜 間 則 在 接 近 地 面 的 枝 幹 上 休 息 。 食物 : 食 性 相 當 雜, 包 括 橡 實 、 漿 果 、 花 芽 、 葉 子 及 其 他 植 物 性 物 質 。 也 會 吃 蚯 蚓 、 馬 陸 、 白 蟻 及 其 他 昆 蟲 。

  41. 黃山雀 • 黃山雀: 雄 為 頭 上 至 後 頸 黑 色 , 有 冠 羽 , 冠 下 及 後 頭 中 央 白 色 ; 背 暗 灰 綠 色 , 翼 羽 黑 色 , 羽 緣 藍 灰 色 ; 尾 羽 外 側 白 色 臉 部 腹 面 黃 色 , 肛 門 周 圍 黑 色 , 尾 下 覆 羽 白 色 。 黃 山 雀 常 與 畫 眉 科 小 型 鳥 , 或 其 他 山 雀 科 鳥 類 混 群 活 動 , 鳴 聲 婉 轉 悅 耳 , 尤 其 繁 殖 期 鳴 聲 更 響 亮 。 營 巢 於 天 然 樹 洞 中 , 舖 以 植 物 纖 維 、 羽 毛 、 苔 蘚 等 為 材 料 , 有 修 補 舊 巢 再 使 用 的 情 形 。 食物: 以昆蟲類為主食,植物之漿果、種籽、果實等亦為喜愛的食物之一。

  42. 白鼻心 • 白鼻心: 體 長 4 8 ~ 5 0 公 分 , 尾 長 3 7 ~ 4 1 公 分 ; 體 色 為 黃 灰 褐 色 , 頸 部 色 較 黑 , 由 額 頭 至 鼻 樑 有 一 條 明 顯 的 白 帶 , 眼 下 及 耳 下 具 白 斑 , 後 頸 、 肩 、 四 肢 末 端 及 尾 巴 後 半 部 為 黑 色 , 四 肢 短 壯 各 具 五 趾 。 本 種 為 夜 行 性 動 物 ; 棲 息 地 以 闊 葉 林 為 主 、 偶 可 在 開 墾 地 發 現 ; 善 爬 樹 , 雜 食 性 , 除 了 鼠 類 、 昆 蟲 , 蝸 牛 外 , 頗 喜 食 多 汁 之 果 類 ; 肛 門 附 近 具 臭 腺 , 遇 敵 時 會 釋 出 異 味 驅 之 。 最 容 易 在 夏 季 雨 後 的 夜 晚 發 現 。 4 ~ 6 月 為 生 產 期 , 產 於 樹 洞 中 , 每 胎 2 ~ 4 隻 ; 分 布 在 1 0 0 0 公 尺 以 下 之 山 區 與 平 地 。 壽 命 可 達 1 3 年 。 食物: 稱 之 為 果 子 狸 當 然 是 因 為 喜 歡 吃 水 果 , 尤 其 是 汁 液 多 , 糖 分 高 的 漿 果 類 。

  43. 台灣野兔 • 台灣野兔: 本 種 為 台 灣 特 有 亞 種 , 是 中 國 野 兔 之 亞 種 , 體 型 略 小 於 中 國 野 兔 。 皮 毛 顏 色 在 個 體 上 略 有 差 別 , 通 常 背 面 為 黃 褐 色 , 而 混 有 一 些 先 端 黑 色 之 毛 , 或 有 不 規 則 之 黑 色 斑 紋 ; 體 側 以 下 顏 色 較 淡 , 為 黃 白 色 。 台 灣 野 兔 具 有 良 好 的 跳 躍 能 力 , 聽 力 亦 甚 佳 , 屬 夜 行 性 動 物 , 常在 黃 昏 或 清 晨 時 出 來 覓 食 , 據 觀 察 , 在 月 光 明 亮 的 夜 晚 , 野 兔 的活 動 性 最 強 。 食物: 以 禾 草 、 嫩 葉 、 農 作 物 及 箭 竹 筍 為 食 。

  44. 蝗蟲 • 蝗蟲: 通常為綠色、褐色或黑色,頭大,觸角短;前胸背板堅硬,像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兩側,中、後胸癒合不能活動。腳發達,尤其後腿的肌肉強勁有力,外骨骼堅硬,使牠成為跳躍專家,脛骨還有尖銳的鋸刺,是有效的防衛武器,產卵器沒有明顯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別。 蝗蟲不管是在飛翔或是棲息時,都一定是成群結隊,很少離群獨居的。這種群居的生活型態,是由牠們的習性和環境所造成。蝗蟲體溫會隨環境改變,而牠們為了增高體溫,促進生理機能活躍,所以才選擇成群活動,並且行進的方向,總會依循太陽的方向為指標。 食物: 以植物的莖葉為食。

  45. 麗紋石龍子 • 麗紋石龍子: 成體之後體色變淡,呈綠褐色或淺褐色,金色縱帶亦消失不見,頭部頸部的側面出現橘色塊斑,僅剩下尾巴仍是藍色,但不若幼體之亮麗。 生活於2500公尺以下之山區和平地,動作十分迅速,一有風吹草動即沒入石堆或草叢,被捕捉時會有明顯的自割行為。冬季在石下或土穴中冬眠。 食物: 節肢動物、環節動物

  46. 樹蛙 • 樹蛙: 台北樹蛙體背光滑呈鮮綠色,腹部呈黃色,身體的顏色會隨著環境而改變,這使得牠的天敵大為減少。樹蛙的指端大如吸盤,這使得牠能在樹枝間自在的爬上爬下,比其他的蛙類多了一個生活的空間。 青蛙在冬天叫?而且還會挖洞?沒錯,這就是台北樹蛙,它專挑與眾不同的事做。台北樹蛙會幫小娃娃洗泡泡澡,讓小娃兒們有足夠的水份生存,對專家來說,牠真是個謎樣的動物。成蛙是肉食性動物食物,以蟲蟻為主,而蝌蚪則為素食者,以藻類為主。 食物: 肉食性,以蟲、蟻為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