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口腔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

口腔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 口腔预防儿童科 顾 钦 2009.1.5. 一天 20 个病人 ---- 每周 2 个口腔疱诊患者 1 个乙肝携带者 牙医的 HBV 感染率是一般人群的 3-6 倍 我国口腔医务人员 HBV 感染率 25.8% 美国每年 12000 名医务人员感染 HBV , 26 名医务人员感染 HIV. 在口腔医学实践中, 一些感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危险性大 口腔疾病的普遍性 口腔临床工作的特殊性 给疾病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一节 口腔医源性感染及传播. 定 义. 医院感染 ( Hospital Infection, HI;

emi-lyn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口腔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口腔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 口腔预防儿童科 顾 钦 2009.1.5

  2. 一天20个病人----每周2个口腔疱诊患者 1个乙肝携带者 • 牙医的HBV感染率是一般人群的3-6倍 • 我国口腔医务人员HBV感染率25.8% • 美国每年12000名医务人员感染HBV,26名医务人员感染HIV

  3. 在口腔医学实践中, • 一些感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危险性大 • 口腔疾病的普遍性 • 口腔临床工作的特殊性 给疾病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4. 第一节 口腔医源性感染及传播

  5. 定 义 医院感染 (Hospital Infection, HI; Nosocomial Infection, NI ) 或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HAI)

  6. 定 义 发生在医院的一切感染,住院病人发生的感染,而在其入院时尚未发生此感染也未处于感染的潜伏期。对潜伏期不明的感染,凡发生于入院后皆可列为医院感染。若病人入院时已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列为医院感染,是医疗质量的核心问题之一。

  7. 一 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 • HIV感染与艾滋病 • 乙型肝炎 • 结核 • 梅毒

  8. 一 口腔医疗保健中心的感染 • HIV 感染与艾滋病 感染HIV的口腔病损: a.口腔念珠病菌 b.口腔毛状黏膜白斑 c.卡波济氏肉瘤

  9. 一 口腔医疗保健中心的感染 这些特征是HIV感染早期最常见特征。在临床上,口腔科医生能最早发现并确定这种组织损害与HIV感染有关。

  10. 一 口腔医疗保健中心的感染 • 乙型肝炎 (1)HBV的传播: a.经皮肤接触 b.经完整(未受损)屏障的非皮肤感染 c.间接感染

  11. 一 口腔医疗保健中心的感染 • 乙型肝炎 (2)口腔手术中的乙肝传染: 牙医HBV感染率是一般人群的3-6倍

  12. 二 感染传播方式与途径 • 口腔医务人员对口腔操作的感染传播依赖四个因素: 1 感染源-病源体携带者 2 传染媒介 3 传播途径 4 易感宿主——对特殊病原体缺乏抵抗力 的人

  13. 口腔医务人员被感染主要途径: 经污染器械伤害传播:研究表明针刺伤后乙肝感染的危险性为20-25% 经术者手部伤口传播:不戴手套对医生和病人都非常危险 二 感染传播方式与途径

  14. 口腔医务人员被感染主要途径: 3. 空气飞溅传播:医护人员治疗时应戴面罩,诊室应有较好通风,病人治疗前应漱口,诊室安装高速抽风机或定时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可减少飞沫污染 二 感染传播方式与途径

  15. 口腔临床感染中常见感染危险: • 眼外伤及感染 • 手部刺伤及感染 • 喷雾污染 • 污染表面导致的感染

  16. 第二节 感染控制的方法 • 所有感染者必须进行检查,筛选与评价 • 口腔医务人员必须进行个人防护 • 采用无菌技术 • 应用消毒剂进行各种消毒处理

  17. 感染控制的方法——病人检查与评价 • 应检查每一个就诊者,包括完整的病史,社会史,口腔软组织检查

  18. 感染控制的方法——个人保护 • 口腔医务人员长期在医疗保健环境中工作,直接受到各种感染因子的威胁,因此防止交叉感染对医生对病人的个人保护(personal protection)很重要

  19. 感染控制的方法——个人保护 预防性注射 个人防护屏障:手套、口罩、保护性 眼镜、工作服

  20. 个人保护---手套 用于牙科的手套主要有: • 乳胶手套-常规口腔检查治疗 • 乙烯基手套-过敏者 • 外科消毒手套-复杂口腔手术 戴双层手套可减少针刺的危险, 但灵巧性会受 到一定影响

  21. 个人保护---口罩 • 最有效的口罩在高湿度的环境下只能用一小时, 20分钟后口罩浸渗细菌可成为污染源 • 接待每个病人都应使用新的口罩;治疗病人时口罩湿润后应立即更换;在手术中不要接触或移动口罩;治疗一结束就应立即摘除口罩

  22. 个人保护——眼睛保护

  23. 个人保护——保护性工作服 • 每日更换 • 使用强洗涤剂在80℃下洗10分钟 • 推荐穿长袖工作服 • 帽子也能提供保护

  24. 个人保护——保护性工作服

  25. 感染控制的方法 • 良好的无菌术与表面消毒 (aseptic technique and surface disinfection) 取决于高度的无菌观念 • 防止血液及唾液的污染 • 防止飞沫及碎片污染 • 一次性用品

  26. 防制表面污染:手术盘 浸泡溶液的容器应放在牙医近旁 无菌术与表面消毒

  27. 无菌术与表面消毒 防止血液及唾液的污染

  28. 器械或物品不能达到满意的消毒灭菌,则可选择一次性用品器械或物品不能达到满意的消毒灭菌,则可选择一次性用品 无菌术与表面消毒-一次性用品

  29. 感染控制的方法——消毒及消毒剂 • 消毒(disinfection)可规定为杀灭微生物,但不一定杀灭细菌芽孢 • 理想的消毒剂(disinfectants)应具有广谱抗微生物,作用快,不受物理因素影响,无毒,表面相容,受处理表面无残留作用,容易应用,无异味,价格低等特点

  30. 消毒及消毒剂 • 含氯的配方 次氯酸钠溶液(Chlorine preparations) 亚氯酸和二氧化氯(Chlorous acid and chlorine dioxide) • 酚类(合成酚)(phenols) • 碘伏

  31. 消毒及消毒剂 • 酒精: • 不推荐作为表面和浸泡消毒 • 对细菌芽孢无效 • 挥发快,残留作用小,有机物容易使其失去活力

  32. 口腔临床常用消毒剂的特点

  33. 感染控制的方法-器械的灭菌 使用口腔器械,都必须经过灭菌处理,这一过程 分为四个阶段: • 灭菌前预清洁 • 包裹器械 • 灭菌 • 无菌保存

  34. 器械的灭菌---灭菌前预清洁

  35. 所有物品都应宽松包装允许蒸汽穿透,并适当贴上标签日期与内容物名称所有物品都应宽松包装允许蒸汽穿透,并适当贴上标签日期与内容物名称 器械的灭菌---包裹器械

  36. 器械的灭菌---灭菌 1.高压蒸汽灭菌法 优点:口腔器材灭菌安全系数最大.高温下使 用湿热,高压下饱和蒸汽 缺点:对碳金属有腐蚀, 灭菌前可使用无毒润 滑油以便减少器械腐蚀

  37. 器械的灭菌---灭菌 2. 化学蒸汽压力灭菌法(chemical vapor):是利 用低温蒸汽或同时导入化学气体进行消毒的 一种装置 优点:循环周期短;器械不会钝,生锈,腐蚀,延 长其生命;器械在灭菌后即干燥 缺点:需要花费额外费用购买溶液,要求通风 良好可排出化学气体

  38. 器械的灭菌---灭菌 3. 干热灭菌法 4. 玻璃球/盐灭菌法 5. 灭菌效果的监测

  39. 各种灭菌器的优缺点

  40. 感染控制的方法-临床废物处理 规章制度:应装进可封闭无缝口袋内回收 污染固体废物处理:放进废物容器内, 处理 时应戴厚手套 临床废物处理(clinical waste disposal):空针 锐器应用专门工具处理,最后焚烧

  41. 感染控制的方法-临床废物处理

  42. 小 结 感染与控制问题不是单纯依靠有效器械消毒就能解决。它涉及流行病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只有对各方面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综合管理、质量控制,才有可能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