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0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s. 王福涛 博士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pawangfutao@scut.edu.cn. 4 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的定义和目的. 研究设计( research design )是为了保证未来研究所得到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而必须在当前做出的一系列逻辑安排。可以称之为证明设计。 研究设计不是研究计划( research plan ),不是有关未来研究的时间、资金安排。它涉及到的是逻辑问题。 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你研究所得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elt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s 王福涛 博士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pawangfutao@scut.edu.cn

  2. 4 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的定义和目的 • 研究设计(research design)是为了保证未来研究所得到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而必须在当前做出的一系列逻辑安排。可以称之为证明设计。 • 研究设计不是研究计划(research plan),不是有关未来研究的时间、资金安排。它涉及到的是逻辑问题。 • 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你研究所得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 所以研究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三个问题: • 怎样才能做到让要被证明为因的变量在果变量变化之前发生变化? • 怎样才能证明两者之间发生了共变? • 怎样最大限度的证明两者之间不是虚假关系?或者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排除掉其他备选关系。

  3. 回顾:研究的分类 • 研究的三大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 解释性研究是重点,学术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因果关系与相关性。 • 探索性研究的结果还需其他研究证实或证伪,可以是描述性也可是分析性。 研究目的与研究设计

  4. 最高 (highest) 控制 (control) 理解的程度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解释(explanation) 预测(prediction) 叙述(description) 最低(lowest) 了解与报道(reporting) 科学研究的目的

  5. 目的1:发现规律 • 科学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应该如何”的问题。所以,社会科学研究也不能建立在价值判断基础上,而是尽量保持价值中立。社会科学只能帮助我们了解事实和事件的成因,不能直接告诉我们价值。 • 科学家相信,世界存在客观规律,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和解释规律。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存在不能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社会科学的目的是探求社会生活的规律。

  6. 目的2:解释规律 • 社会科学家主要关注集体行为模式而不是个体行为模式,他们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个体行为千变万化,而有些集体行为却仍然表现出规律性。 • 例如,“理性的人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女性收入低于男性”,这些规律反映的是社会总体趋势。

  7. 目的3:都是因果决定论 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都假定,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科学家的任务就是发现、解释和预测因果关系。

  8. 目的4:都以概率形式表述因果关系 现代因果决定论都是以概率方式表述的。所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对规律的认识都是有限的,对事物发展的预测的应验率都达不到100%。 例子:天气预报(气象学) 测不准原理(物理学) 男性收入普遍高于女性(社会学)

  9. 测不准原理与霍桑效应 • 海森堡(Werner Hersenberg)于1927年提出的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是量子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该理论指出,不可能同时精确地测量出粒子的动量和位置,因为在测量过程中仪器会对测量过程产生干扰,测量其动量就会改变其位置,反之亦然。海森堡对这种理论进行了量化,提出粒子的动量与位置这两个变量的乘积大于某个常数。

  10. 1806-1873 什么是因果关系 • John Stuart Mill认为满足三个条件就可以称之为一个因果关系: • “因”在“果”之前(时间要求) • “因”与“果”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共变要求) • 除了“因”之外,没有其他的因素可以解释“果”的变化。(非虚假关系)

  11. Locke(1690)指出“A cause is that which makes any other thing, either simple idea, substance, or mode, begin to be; and the effect is that which had its beginning from other thing”(原因就是可以使一些其他的事情、想法、物质、或样式开始出现,而结果就是它从其他事情中获得一个开始) 对因果关系的认识是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人类对对因果关系的认识也是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 因果关系中的识别问题:我们只能研究原因的结果,而不是结果的原因。

  12. 自然科学中的因果关系通常是决定性的; 社会科学中因果关系是概率的。 一个原因不可能完全的被决定,研究者只是寻求结果出现的概率,所做分析并不是测量因果关系,而是原因导致结果出现的概率。

  13. 进行因果推论的标准。 1 2 3 4 因果的相对性 因果的操纵性 因果的时间性 消除潜在的影响

  14. X Y 直接关系 单因关系 X Y Z 间接关系 X 因果关系 Y 多因直接关系 Z X Y W 多因关系 多因间接关系 Z X 多因多重关系 Y W Z 因果关系的类型

  15. 单因关系探索:求同法 事例 因素 现象 1 ABEF abs 2 ACD acd 3 ABCE afg 推论 A a

  16. 单因关系探索:求异法 事例 因素 现象 1 ABC a 2 BC - 推论 A a

  17. 单因关系探索:求同求异法 事例 因素 现象 1 ABC a 2 ADE a 3 FG - 4 HI - 推论 A a

  18. 单因关系探索:剩余法 事例 因素 现象 1 ABC abs 2 B b 3 C c 推论 A a

  19. 单因关系探索:共变法 事例 因素 现象 1 A1BC a1 2 A2BC a2 3 A3BC a3 推论 A a

  20. 进一步探索因果关系 • 详析模式与统计控制 • 多因素分析 • 路径分析 • 定类与定序分析 • 多项互关分析

  21. 因果关系的本质 我国现在有不少私立学校,这些学校一般都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和相对较好的师资,那么是否私立学校学生成绩比公立学校好? 有人提出,教育是最好的投资,因为上大学的人的收入显著高于没上大学的人的收入。这个命题是不是有问题?

  22. 因果关系本质上是一个反事实的问题。 总的期望规则(total expectation rule): E ( Yt - Yc ) = E ( Y1t - Y1c ) ( 1 – q ) + E ( Y0t - Y0c ) q 分解为两个部分: 上了大学的人和他们如果不上大学比: E ( Y1t - Y1c ) ( 1 – q ) 没上大学的人和他们如果上了大学比: E ( Y0t - Y0c ) q

  23. 如果要知道上大学的人和不上大学的收入的平均差异是多少,至少需要四个部分的数据:

  24. 但只能观察到两个部分的数据:

  25. 要完成分析,就必须引进假设: “可能上大学的人如果确实没上大学”的收入水平和“不大可能上大学也确实没上大学的人”的收入水平是相当的: E (Y1c ) = E (Y0c ) “不大可能上大学的人如果上大学”的收入水平和“可能上大学也确实上了大学的人”的收入水平是相当的: E (Y1t ) = E (Y0t )

  26. 总期望规则就变成: E ( Yt - Yc ) = E ( Y1t - Y1c ) ( 1 – q ) + E ( Y0t - Y0c ) q = E ( Y1t – Y0c ) ( 1 – q ) + E ( Y1t - Y0c ) q = E ( Y1t – Y0c ) 如果忽略了个人素质这个变量,只是进行简单比较,就会高估大学教育的回报率,犯干扰变量偏误。 干扰变量偏误出现的条件。

  27. 因果关系的具体化 科学的解决方案。 重复实验。 随机分组。 科学方案的缺陷 很难满足反应恒定、效应短暂和单元同质的假设; 外部效度的问题。

  28. 统计的解决方案。 尽量使被试的前测特征和分组安排独立,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尽可能包含影响结果的变量 常见的统计方法: 固定效应模型 (fixed effects model) 工具变量 (instrumental variable) 倾向分数 (propensity score) 回归间断点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29. 研究设计的要素 • 研究设计的空间维度选择:分析单位(units of analysis)的选择 • 研究设计的时间维度选择 • 研究方式的选择

  30. 分析单位是指研究要聚焦的主要对象,也就是指研究数据。分析单位是指研究要聚焦的主要对象,也就是指研究数据。 四种分析单位:个体、群体、组织、社会人为事实. 个体(最常见的分析单位) 如果研究者试图研究不同群体中的个体行为如何发生的,那么分析单位就是个体,而非群体。 即使使用群体中的个体信息来概括出个体的集合特征时,分析单位也是个体。例如要研究中等收入阶级对某项政策的态度。 研究设计的前提:选择分析单位units of analysis

  31. 个案调查:一至数个研究对象 探索性研究最为常用 1. 常例 2. 特例 (如专家、领袖、有特殊行为或经历者) • 抽样调查 • 普查:调查总体内每一个体 例:大学图书馆向每一位老师派发要求购买新书表格; 魁北克省全民投票决定是否留在加拿大联邦内。

  32. 群体 • 当研究人员把群体看着是与个体一样,具有一些属性的时候,分析单位就是群体。例如研究不同黑帮的特征:入帮仪式、帮派规章、帮派规模、地理特征等。 • 组织 • 企业、社区、学校、超级市场、医院、教堂佛庙—— • 社会人为事实(social artifacts) • 人类行为或人类行为的产物。书本、汽车、建筑物、歌曲、学生缺考缘由、机器等等。

  33. 思考题:指出下面研究问题或陈述中所涉及的分析单位思考题:指出下面研究问题或陈述中所涉及的分析单位 • 研究不同收入阶层婚礼仪式的规模、奢华程度等特征。 • 20%的家庭是单亲家庭。 • 500户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为20000元。 • 该企业中60%的员工是女性。 • 研究电子政务技术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扩散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 父权社会有更多的暴力倾向吗? • 家庭的父权程度与对配偶施暴之间有关联吗?

  34. 两种有关分析单位的错误推理 • 层次谬误(ecological fallacy):用较高层次分析单位所收集到的资料,来对一个较低层次分析单位的结论进行论述。也就是用宏观层次资料来论述微观层次现象。 • 简化论(reductionism):用较低层次分析单位的资料,来对一个较高层次分析单位的运行状况进行论述。也就是用微观层次的资料来论述宏观层次的动态。 • 作出结论时使用的分析单位必须与数据收集时所用到的分析单位一致。

  35. 案例:确定分析单位 Report on the study of gender consciousness in television commercials Association for Advancement of Feminism Mass media and Women Concern Group May 1995

  36. 2. Survey methods Follow the Hong Kong Advertisers Association’s classification, the samples of the commercials were divided into ten types: 1 government and public services 2 costume 3 personal goods and gifts 4 food and beverage 5 alcoholic drinks 6 tourism and leisure activities 7 household utilities 8 retails 9 transportation, mass media, organizations, public utilities 10 banking, finance, insurance, real estates 2.2 a survey form was designed for the compiling of sex consciousness in the commercials. (Appendix 1) 2.3 a survey form was designed for the election of the most serious gender discrimination commercial. (Appendix 2)

  37. 时间维度 • 两类方式: • 横向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ies):了解研究对象在某一个时点内的情况 •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ies):了解研究对象在数个不同时点内的情况 • 纵向研究 • 趋势研究(trend studies):不同时点抽选不同样本作研究 • 同期群研究/人口特征组研究(cohort studies) • 同组研究/面板研究(panel studies):各次调查都是同一样本

  38. 横向研究 趋势研究 1990 1990 2000 21-30 21-30 21-30 31-40 31-40 31-40 41-50 41-50 41-50 51-60 51-60 51-60 同组研究(追踪研究 ) 同期群研究 2000 1990 1990 2000 21-30 21-30 21-30 21-30 31-40 31-40 31-40 31-40 41-50 31-40 41-50 51-60 51-60 41-50 41-50 51-60 51-60

  39. 调查研究 内容分析 二次分析 文献研究 观察研究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参与式观察 实地研究 研究方式 ------- 案例研究 实验研究 研究方式选择

  40. 各个研究方式的优缺点 • 调查研究(社会学、适用范围广) • 优点:资料及时、所的结论的可推广性较好 • 缺点:要有大量资金的支持 • 实验研究(心理学、公共政策) • 优点:是检验因果观的最有力的工具 • 缺点:伦理、道德、法律和政治上的限制,很难应用于社会领域;可推广性问题 • 文献研究(传播学) • 优点:二次分析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省力省钱 • 缺点:很难找到合适的原始资料 • 实地研究(人类学、多用于构建理论) • 优点:可以很好的对变量之间关系发生的中间环节加以理解 • 缺点:对研究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41. 选择标准 • 所研究现象的性质 • 研究对象的规模 • 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 • 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 • 方便、经济、可行 注: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研究方式开展研究

  42. 研究细节 测量 研究目的 研究类型 研究者介入 研究环境 测量工具 ·因果关系 ·相关性 ·群体差异 ·排序等 ·最低程度介入,按事件自然发生状态进行研究 ·操作、控制、模拟 ·探索性 ·描述性 ·案例研究 ·假设检验 ·人为控制 ·非人为控制 ·操作化定义 ·题项(测量) ·量表 ·编码 资料分析 1.掌握资料概况 2.资料的质量 3.假设检验 问 题 陈 述 分析单元 资料收集方法 抽样设计 时间维度 ·观察、访谈 ·问卷调查 ·实际测量 ·非介入性方法 ·个体 ·群体 ·组织 ··· ·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 ·样本大小 ·横截面 ·纵贯面 研究设计

  43. 案例 The impact ofsupply chain managementpractices 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44. 1 研究背景及框架 2 研究方法及研究模型 3 研究局限及拓展 论文结构

  45. 研究背景 研究框架 SCM定义 两条发展路径 研究现状 研究目的 SCM定义(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为了提高个体组织与整条供应链的长期绩效,跨某一特定组织内部不同部门或跨供应链内部不同企业,对传统业务功能与跨这些业务功能的策略进行系统性、战略性的协调。 双重目的 • 提高个体组织的绩效 • 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绩效

  46. 研究背景 研究框架 运输与物流管理 SCM定义 采购与供应管理 两条发展路径 研究现状 整合供应链管理 研究目的

  47. 研究背景 研究框架 大部分研究只关注供应链上游和下游中的其中一方面,只有新近少量的研究同时考虑了这两个方面。 学者对SCM的方方面面作了大量研究,但缺乏一个整合的框架,能够整合供应链上下游的活动,并将其与竞争优势和组织绩效挂钩。 SCM定义 两条发展路径 研究现状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SCM实务、竞争优势与组织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框架。 研究目的

  48. 研究框架 研究背景 SCM实务 竞争优势 组织绩效 研究假设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Market performance Financial performance SCM Practices Strategic Supplier Partnership Customer Relationship Level of Information Sharing Quality of Information Sharing Postponement Competitive Advantage Price/cost Quality Delivery Dependability Product Innovation Time to Market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