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6-1 实验观察与假设. §16-2 弯曲正应力的计算. §16-3 弯曲切应力简介. 教学要求:. 1 、理解平面假设和单向受力假设。. 2 、理解弯曲正应力分布规律,掌握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及变形基本公式。. 3 、理解弯曲切应力概念,了解矩形、工字形截面弯曲切应力分布规律。. 第十六章 梁弯曲时的强度 与刚度的计算. 概 述. 纯弯曲 概念. 梁段 CD 上,只有弯矩,没有剪力-- 纯弯曲. 梁段 AC 和 BD 上,既有弯矩,又有剪力-- 横力弯曲. M. M. 第一节 纯弯曲实验观察与假设. 纯弯曲实验.

elani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学内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学内容: §16-1实验观察与假设 §16-2弯曲正应力的计算 §16-3弯曲切应力简介 教学要求: 1、理解平面假设和单向受力假设。 2、理解弯曲正应力分布规律,掌握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及变形基本公式。 3、理解弯曲切应力概念,了解矩形、工字形截面弯曲切应力分布规律。

  2. 第十六章 梁弯曲时的强度 与刚度的计算

  3. 概 述 纯弯曲概念 梁段CD上,只有弯矩,没有剪力--纯弯曲 梁段AC和BD上,既有弯矩,又有剪力--横力弯曲

  4. M M 第一节 纯弯曲实验观察与假设 纯弯曲实验 在实验机上实现的纯弯曲变形,并用以观察其变形规律的实验。示意图如下

  5. 一、实验现象 横线 2 1 M M c d 纵线 M M a b 2 1 2' 1' d' M c' M a' b' 2' 1' 1.纵向线弯曲成圆弧线,其间距不变。 2.横向线仍为直线,且与纵向线正交,横向线间只是相对地转过了一个微小的角度。

  6. 二、假设 ——梁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平面,只是绕截面内某轴转了一个微小的角度。 1.平面假设 ——将梁看作是由无数条纵向纤维组成,则这些纤维只受到轴向受拉或受压状态。 2.单向受力假设 三、推论 1. 横截面上没有切应力。 2.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且既有拉应力,又有压应力。

  7. 四、中性层、中性轴的概念 中性轴 中性层 中性层——在纯弯曲变形中纵向纤维长度不变的那一层。 z 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 z 中性层是受拉区和受压区的分界层面。中性轴上所有点的正应力为零。 中性轴 中性层

  8. 第二节 弯曲正应力的计算 一、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1、变形几何关系  = [(+y)d — d]/d = y/ 线应变与其离中性轴的距离y成正比。

  9. 2、物理关系 正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 由此可得,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 ①中性轴上各点的正应力为零。 中性轴 z ②距中性轴距离相等的各点的正应力值相同。 M  =ky y ③梁横截面的上、下边缘的正应力绝对值最大。 M

  10. 中性轴 z M  =ky y M 中性层的曲率 (计算梁的变形的基本公式) 3、静力学关系 在横截面上有: AdA=0 和 AydA=M 即 AkydA=0 和 Aky2dA=M ① AydA为截面对中性轴的静矩,等于0,说明中性轴就是形心轴。 ② Ay2dA为横截面对中性轴z的惯性矩Iz。则:

  11. ,则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任意点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显然,max值产生于截面的上、下边缘,若已知截面的上、下边缘至形心轴的距离ymax,令     

  12. a z h y y 二、惯性矩的计算 1.简单截面的惯性矩及抗弯截面系数 ①矩形截面 Wz = Iz/ymax= bh2/6 Wy= hb2/6

  13. y O z d y D z O D 其中 ②圆形与圆环形截面 圆形 Iz=D4/64 圆环形

  14. d 2.组合截面的惯性矩 zC (形心轴) z 1) 平行移轴公式 A Iz= IzC+Ad2 2) 组合截面的惯性矩的计算方法、步骤 ①计算组合截面的形心轴zC的位置。 ②分别计算各简单图形对自身的中性轴zCk的惯性矩IzCk。 ③分别计算各简单图形对组合截面的中性轴zc的惯性矩IzCk。 ④计算组合截面的惯性矩IzC。 IzC=∑IzCk

  15. y 100 20 100 z 20 例T形截面尺寸如图,求其对形心轴zC的惯性矩。 解 ①计算zC的位置 · Ⅰ C1 ②计算IzCk · C zC 110 · IzCⅠ= 186.7cm4 yC 50 C2 Ⅱ IzCⅡ= 346.7cm4 ③计算IzC IzC= IzCⅠ + IzCⅡ= 533.4cm4

  16. 第三节 弯曲切应力简介 横力弯曲梁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 横力弯曲梁横截面上正应力计算公式: 公式与纯弯曲一致。其切应力大小一般远较其正应力为小,在弯曲强度计算时,通常只校核正应力。只有对跨度较短的,采用薄腹板梁,使用抗剪能力较差的各向异性材料等情况才需校核其切应力。

  17. y z 一、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 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亦非均匀分布,其特点: ①横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方向和剪力FQ方向一致。 max FQ ②切应力的大小与距中性轴z的距离有关,与截面宽度b无关。 对于矩形截面梁,其横截面上最大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上(即y=0处),为max=3F/2A。

  18. y O max max z z h FQ z d FQ FQ d D y D O 二、工字形、圆形、圆环形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 max 由图可见,以上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都发生在各自的中性轴上。 工字形 max =FQ/A A——腹板面积,即A=hd 圆形 max =4FQ/3A 圆环形 max =2FQ/A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