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孔子思想與經濟思想之連結

真理大學經濟系 經濟 思想史 報告. 孔子思想與經濟思想之連結. 指導教授:柯慈儀 學  生: 凃宜欣 黃楹婷. 大綱. 壹、前言 貳、消費 一、人的欲望 二、禮教      (一)滿足慾望      (二)控制慾望 參、生產    一、生產要素      (一)有德性的人      (二)土地      (三)資本    二、生產事業      (一)士.      (二)農      (三)工      (四)商    三、分配      (一)平均分配財富      (二)按生產能力分配      (三)按需分配  肆、財政

eav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孔子思想與經濟思想之連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真理大學經濟系經濟思想史報告 孔子思想與經濟思想之連結 指導教授:柯慈儀 學  生:凃宜欣 黃楹婷

  2. 大綱 • 壹、前言 • 貳、消費 一、人的欲望 二、禮教      (一)滿足慾望      (二)控制慾望 • 參、生產    一、生產要素      (一)有德性的人      (二)土地      (三)資本    二、生產事業      (一)士 •      (二)農 •      (三)工 •      (四)商    三、分配 •      (一)平均分配財富 •      (二)按生產能力分配 •      (三)按需分配  • 肆、財政 •    一、國用 •    二、賦稅 • 伍、結論 • 陸、參考資料

  3. 壹、前言 •   經濟的討論範圍很廣,大至世界經濟,小至個人理財。

  4.   孔子思想為達到世界大同境界,即是人人皆可安居樂業,然而目前全球的經濟卻面臨許多問題,2008年金融海嘯、2011年歐債危機及世界貧富不均,造成「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情形,而孔子的思想精義在於「仁」,以仁為出發點,提出許多關於經濟上的論點。  孔子思想為達到世界大同境界,即是人人皆可安居樂業,然而目前全球的經濟卻面臨許多問題,2008年金融海嘯、2011年歐債危機及世界貧富不均,造成「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情形,而孔子的思想精義在於「仁」,以仁為出發點,提出許多關於經濟上的論點。

  5.   因此,藉由文獻的探討,將孔子的經濟思想分為三點,一為消費,二為生產,三為財政,討論孔子的經濟思想如何為國家及社會達到世界大同的境界。  因此,藉由文獻的探討,將孔子的經濟思想分為三點,一為消費,二為生產,三為財政,討論孔子的經濟思想如何為國家及社會達到世界大同的境界。

  6. 大綱 • 壹、前言 • 貳、消費 一、人的欲望 二、禮教      (一)滿足慾望      (二)控制慾望 • 參、生產    一、生產要素      (一)有德性的人      (二)土地      (三)資本    二、生產事業      (一)士 •      (二)農 •      (三)工 •      (四)商    三、分配 •      (一)平均分配財富 •      (二)按生產能力分配 •      (三)按需分配  • 肆、財政 •    一、國用 •    二、賦稅 • 伍、結論 • 陸、參考資料

  7. 貳、消費 • 從遠古時代自給自足,到現今貿易合作,消費成為人們息息相關的經濟活動之一。而消費的前提是須有收入來源,孔子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論語.述而)。雖然是地位不高的事業,為了有收入,也可以去做(陳煥章,2010)。 • 孔子說:如能致富,哪怕是趕車,我也做。 (論語.述而)

  8. 一、人的欲望 •   人生來就有欲望,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說明人類的欲望大致分為五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9.   孔子在談論人的欲望時,說明為人本就有生理需求,「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故慾惡者,心之大端也」(禮記.禮運)。  孔子在談論人的欲望時,說明為人本就有生理需求,「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故慾惡者,心之大端也」(禮記.禮運)。 • 人類生存的基本仰賴飲食、男女,前者使生命得以存活,後者使天地之生命得以延續。相對地,死亡、貧苦皆為生命之惡,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之事。(禮記.禮運)

  10.   孔子教化對象是人,並以七情六慾為基礎,因欲望是最強烈的本能,不管人具有怎麼樣的精神,飲食與性的理財分配是人類社會之基石。  孔子教化對象是人,並以七情六慾為基礎,因欲望是最強烈的本能,不管人具有怎麼樣的精神,飲食與性的理財分配是人類社會之基石。

  11. 二、禮教 • 儘管孔子承認人類的欲望並鼓勵獲得滿足,但孔子卻不允許放縱欲望,所以提出了「禮」。在於消費方面,將禮劃分為兩點:  (一)滿足慾望  (二)控制欲望 • 禮指在所有方面何為正當的、合乎體統的。

  12. (一)滿足欲望 •   禮的首要功能即為滿足人的欲望。因為人的欲望若無節制,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所以要制禮,以禮節人欲,讓欲望不會使人貧窮。

  13. (二)控制慾望 •   禮的首要功能為滿足欲望,第二功能為控制欲望。儘管有許多限制消費的原則,其居首位的為道德原則,即自我克制。 • 1. 道德控制 • 2. 社會調節 • 3. 理財狀況 • 4. 時機因素

  14. 1. 道德控制 •   「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禮記.樂理)。若不能節制欲望、反躬自省,則泯滅良心的事情也做得出來。 • 人對物質的欲望若不能適當控制,則良知被物質泯沒,自己又不能及早醒悟,則上天所賜給我們的天理良心將被物欲遮蓋、不復再見。(禮記.樂理)

  15.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泰伯)。孔子說若是不義之財,則如同浮雲般,不會得之長久。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泰伯)。孔子說若是不義之財,則如同浮雲般,不會得之長久。 • 做不正當的事得來富貴,對我來說,如同天上的浮雲一般。(論語.泰伯)

  16.   除了不去賺不義之財,若遇到不屬於自己的錢,則不去取,「臨財毋茍得」(禮記.曲禮),便是說如此。  除了不去賺不義之財,若遇到不屬於自己的錢,則不去取,「臨財毋茍得」(禮記.曲禮),便是說如此。 • 遇到財物不隨便取用。(禮記.曲禮)

  17. 2. 社會調節 •   社會秩序是限制消費的基本原則,故社會分成五階層,天子、諸侯、大夫、士人、庶民,每一階層皆有自己的秩序標準。

  18. 3.理財狀況 •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中庸)。 • 君子安心於現在的地位,做本分的事,不存分外之想。向來身處富貴的地位,就行富貴的道理;向來身處貧賤的地位,就行貧賤的道理;向來身處夷狄的地位,就行夷狄的道理;向來身處患難的地位,就行患難的道理。君子沒有一處不悠然自得、自樂而安於其位的。

  19. 個人消費方面,要視自己的經濟而做行動,不可以消費超過於自己能負擔的,造成社會上資源的浪費。個人消費方面,要視自己的經濟而做行動,不可以消費超過於自己能負擔的,造成社會上資源的浪費。

  20.   孔子不贊成過於節儉,在消費中應取中庸之道。在詩經裡面,孔子收集了唐風中的一首詩:「山有樞,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若有既有物品,就該物盡其用。  孔子不贊成過於節儉,在消費中應取中庸之道。在詩經裡面,孔子收集了唐風中的一首詩:「山有樞,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若有既有物品,就該物盡其用。 • 山地有刺榆,濕地有白榆。你有美麗衣裳,卻不穿裝。你有豪華車馬,卻不駕馳。節省著等死嗎?等別人來享受嗎?(詩經‧唐風‧山有樞)

  21. 4. 時機因素 •   孔子的弟子曾子說:「國無道,君子恥盈禮焉;國奢,則示之以儉;國儉,則示之以禮」(禮記.檀弓下)。 • 如果國人驕侈放肆,那麼領導者就不願意把禮文的細節一一做到;在國人太奢侈時,自己就表現出節儉的作風;在國人太儉樸時,才要處處盡禮。

  22.   因此該時的國民精神是決定消費或奢或儉之時機因素中的重要標誌。我們必須明白不能在國民無道時,屈服於國民奢侈的精神並與之隨波逐流,而是立身為教正國民精神,此為中庸之道。  因此該時的國民精神是決定消費或奢或儉之時機因素中的重要標誌。我們必須明白不能在國民無道時,屈服於國民奢侈的精神並與之隨波逐流,而是立身為教正國民精神,此為中庸之道。

  23. 大綱 • 壹、前言 • 貳、消費 一、人的欲望 二、禮教      (一)滿足慾望      (二)控制慾望 • 參、生產    一、生產要素      (一)有德性的人      (二)土地      (三)資本    二、生產事業      (一)士 •      (二)農 •      (三)工 •      (四)商    三、分配 •      (一)平均分配財富 •      (二)按生產能力分配 •      (三)按需分配  • 肆、財政 •    一、國用 •    二、賦稅 • 伍、結論 • 陸、參考資料

  24. 参、生產 • 看一個國家的經濟,最重要的是看他的生產。若國家富饒,產量豐富,則人民也會跟著富裕(陳煥章,2010)。

  25. 一、生產要素 •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才此有用。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禮記.大學)。根據此論點,可推論出生產要素有三:  (一)具有某種德行的人  (二)土地  (三)資本

  26. (一)具有某種德行的人 •   人口為生產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孔門的思想中,非常重視德性和仁愛。若君主沒有德性,則衝突戰爭不斷,士農工商皆無信,社會動盪,對於經濟影響甚大,所以說「有德此有人」。

  27. (二)土地 •   孔子說:「故聖王所以順,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禮記.禮運),不使原本在山中狩獵的人遷居於河川旁,不使捕魚為生的人遷居於平原。政府對於人口分佈措施必須與民眾利益協調一致,且不應改變民眾對環境的適應。

  28. (三)資本 •   糧食是極其重要的資本貨物,因此有了儲備糧食的原則,「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雖有凶旱水溢,民無菜色」(禮記.王制)。 • 「民無菜色」,鄭玄註:民無食菜之飢色。

  29.   這就是古代儲備糧食的普遍原則,而糧食是為一例子,因為糧食在古代是最重要的東西。儲存的糧食是國家的盈餘,是財政上的順差。  這就是古代儲備糧食的普遍原則,而糧食是為一例子,因為糧食在古代是最重要的東西。儲存的糧食是國家的盈餘,是財政上的順差。

  30. 二、生產事業 •   中國古代將勞動分工分成四類,為士、農、工、商。此制度不是種姓制度,人民皆可以依其能力、喜好做選擇。

  31.   無論是做何選擇,不可惰其四肢、毫無用心,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論語.陽貨)。孔子期許每個人均要有所產出,才能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以下為孔子對士農工商的看法:  無論是做何選擇,不可惰其四肢、毫無用心,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論語.陽貨)。孔子期許每個人均要有所產出,才能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以下為孔子對士農工商的看法:

  32. (一)士 •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孔子認為知識份子首要重視精神、真理,若是覺得穿粗衣吃粗食很可恥的話,這種人就不值得與他議論。士人考取功名,當官是以服務人民為首要,若是重視奢華,則這樣會無法有效利用資源,所以孔子對於士人的要求很高。

  33. (二)農 •   人類依靠食物而生,食物來源於土地,且中國氣候適合耕種,人口眾多,故在有實質生產面的農工中,以農排在先。孔子也認為農業最為重要,所以孔子說:「所重:民、食」(論語.堯曰)。故中國諺語說,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 民眾是重要的,因為民乃國家之本;糧食是重要的,因為糧食乃民眾的生命。(論語.堯曰)

  34. (二)農 •   從另一觀點提出,孔子不認為人人都應務農。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論語.子路)。

  35. 樊遲請教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老農民。」請教種菜,孔子說:「我不如老農。」樊遲走後孔子說:「樊遲真是個小人!在上的人重禮,重義,重信,四方人民都會拖兒帶女來歸順您,哪裡還用得著種莊稼?」南宮適問孔子:「為甚麼大禹和后稷都下地種莊家,卻得天下呢?」南宮適走後,孔子說「這個人是君子啊!這個人有大德啊!」樊遲請教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老農民。」請教種菜,孔子說:「我不如老農。」樊遲走後孔子說:「樊遲真是個小人!在上的人重禮,重義,重信,四方人民都會拖兒帶女來歸順您,哪裡還用得著種莊稼?」南宮適問孔子:「為甚麼大禹和后稷都下地種莊家,卻得天下呢?」南宮適走後,孔子說「這個人是君子啊!這個人有大德啊!」

  36.   孔子指出政府善治在影響民眾方面的極大作用,並以為士人參加農業生產並非必需,而士人可以創造比農夫更多的社會效用。  孔子指出政府善治在影響民眾方面的極大作用,並以為士人參加農業生產並非必需,而士人可以創造比農夫更多的社會效用。

  37. (三)工 •   在文獻中,孔子說明工的重要性「來百工則財用足」(中庸)。若工業發達,便可以帶動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不只中國古代,現今亦是如此(見表一),可由表看出工業對我國經濟成長率的貢獻。

  38. 表1 我國經濟成長-按產業分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2012年 註:本表不含統計差異,故農、工、服務業貢獻加總不等於經濟成長率

  39.   從表中資料可看出,93年到97年,還有100年,每年工業對GDP的成長率貢獻佔了一半,99年的貢獻率更是高達7成多。  從表中資料可看出,93年到97年,還有100年,每年工業對GDP的成長率貢獻佔了一半,99年的貢獻率更是高達7成多。

  40. (四)商 •   中國古代將商人分為遊商、坐商。遊商為兩地運送貨物,坐商為當地出售貨物。對照現今,即是運輸業及買賣業,所以交通和計量單位就顯得很重要。

  41.   孔子生於春秋戰國時代,各國個自擁兵為王,連語言文字都不一樣,而對商人影響最大的不只是語言文字不同,是車不同軌、計量單位也不一,孔子看出了這個弊端,認為應該統一車軌及度量衡。  孔子生於春秋戰國時代,各國個自擁兵為王,連語言文字都不一樣,而對商人影響最大的不只是語言文字不同,是車不同軌、計量單位也不一,孔子看出了這個弊端,認為應該統一車軌及度量衡。 • 1. 統一運輸 • 2. 統一度量衡

  42. 1. 統一運輸 •   運輸是貿易中很重要的一環,古時候交通不發達,在貿易往來上,有許多不便,因此交通正是對經濟影響甚大的政策。「今天下車同軌」(中庸)。孔子認為交通統一很重要。 • 車軌相同。(中庸)

  43.   運輸統一,書信來往、貿易皆方便,貿易使得經濟快速發展,一國得以富裕。且陸上運輸比水上運輸要來的有機動性,為了讓陸地運輸的機動性達到最高,車同軌是很必要的政策。  運輸統一,書信來往、貿易皆方便,貿易使得經濟快速發展,一國得以富裕。且陸上運輸比水上運輸要來的有機動性,為了讓陸地運輸的機動性達到最高,車同軌是很必要的政策。

  44. 2. 統一度量衡 •   無論何種買賣皆需要秤量、單位。如果秤量、單位沒有統一的話,則交易上出現困難,自然會影響經濟。

  45.   因此,孔子提出:「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論語.堯曰)。其中的「謹權量」即是統一度量衡。《禮記》也指出應「同度、量,鈞衡、石,角斗、甬,正權、概」(禮記.月令)。  因此,孔子提出:「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論語.堯曰)。其中的「謹權量」即是統一度量衡。《禮記》也指出應「同度、量,鈞衡、石,角斗、甬,正權、概」(禮記.月令)。 • 謹慎地審查計量,周密地制定法度,建立公正的人事制度,讓國家的法令暢通無阻。(論語.堯曰)

  46.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對於統一度量衡的重視。現今是全球化的時代,除了有統一衡量單位外,也有一致的計價幣別,由此可看出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的重要性。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對於統一度量衡的重視。現今是全球化的時代,除了有統一衡量單位外,也有一致的計價幣別,由此可看出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的重要性。

  47. 三、分配 • 孔子對於經濟資源分配上,首重人人都能安養,皆能安居樂業,關於財富分配原則,將劃分成三類:       (一)平均分配財富  (二)按生產能力分配  (三)按需分配

  48. (一)平均分配財富 •   孔子說「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論語.季氏)。 • 我聽說有國有家的人,不怕錢少而怕不平均,不怕貧窮而怕不安定。因為,平均了就沒有貧窮,大家和睦就感覺不到人少,安定了就沒有危險。這樣,如果遠方的人不服,就用仁政招徠他們;來了之後,就要安撫他們。(論語.季氏)

  49.   人們為了增加財富而掠奪戰爭,反而犧牲生命與財產,所以孔子提出了平均原則,境內安定與和平是財富平均的結果。  人們為了增加財富而掠奪戰爭,反而犧牲生命與財產,所以孔子提出了平均原則,境內安定與和平是財富平均的結果。

  50. (二)按生產能力分配 •   「先勞而後祿」(禮記),財富依據人民的生產能力來進行分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