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那些事情與基督教有關? 請問中古時期,是從何時開始到何時結束? 請問哪些事項與中古歐洲相關? 中古時期又稱為? 真的黑暗嗎?

那些事情與基督教有關? 請問中古時期,是從何時開始到何時結束? 請問哪些事項與中古歐洲相關? 中古時期又稱為? 真的黑暗嗎?. 以色列國王即位儀式,後來成為民族受難時期盼的救世主. 基督宗教興起的背景. 猶太教徒期待 彌賽亞 (受膏者,受上帝祝福的人)的來臨 (一)羅馬的不當統治 (二)猶太教祭司與 當權者勾結 時間:西元 1 世紀 地點:巴勒斯坦地區. 耶穌的生平. 主要資料來源: 《 新約 》 的 《 福音書 》 主要經歷 (一)誕生:伯利恆 (二)成長:拿撒勒 (三)受洗:約翰(約旦河) (四)傳教: 12 門徒(使徒) 宣言天國即將來臨

eam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那些事情與基督教有關? 請問中古時期,是從何時開始到何時結束? 請問哪些事項與中古歐洲相關? 中古時期又稱為? 真的黑暗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那些事情與基督教有關? • 請問中古時期,是從何時開始到何時結束? • 請問哪些事項與中古歐洲相關? • 中古時期又稱為? • 真的黑暗嗎?

  2. 以色列國王即位儀式,後來成為民族受難時期盼的救世主以色列國王即位儀式,後來成為民族受難時期盼的救世主 基督宗教興起的背景 • 猶太教徒期待彌賽亞(受膏者,受上帝祝福的人)的來臨 • (一)羅馬的不當統治 • (二)猶太教祭司與當權者勾結 • 時間:西元1世紀 • 地點:巴勒斯坦地區

  3. 耶穌的生平 • 主要資料來源:《新約》的《福音書》 • 主要經歷 • (一)誕生:伯利恆 • (二)成長:拿撒勒 • (三)受洗:約翰(約旦河) • (四)傳教:12門徒(使徒) • 宣言天國即將來臨 • 神力治癒病人,與頻弱無依者為伍 • 批判猶太教當局 耶穌:救主 基督:受膏者 A.D.:基督誕生之年 B.C.:基督降生之前

  4. 耶穌的生平 • 殉道(33歲) • (一)告密者:猶大 • (二)罪名:瀆神 • (三)刑罰:十字架 • 死後復活 • (一)死後三日復活 • (二)40天後升天

  5. 基督宗教的教義 • 特色:承襲猶太教的信仰傳統,但有些更改和創新 • 內容: • (一)彌賽亞救贖: • 原因:世界末日、最後審判與天國迫近 • 特質:是全人類的精神救贖者 • (二)上帝是慈悲寬恕,世人要彼此友愛 • 神愛世人:耶穌的受苦與死難是為人贖罪 • 博愛救世:以德報怨

  6. 基督宗教的教義 • (三)和平中庸的人道精神:反對暴力與拘泥宗教儀禮的行為 • (四)信仰唯一真神 • 耶穌是神之子,是神派到世間拯救人類的救世主: • 信神者得成為「選民」 • (五)永生觀念:徹底悔改者死後得以永生

  7. 基督宗教的建立 • 耶穌死後復活的神蹟 • 聖彼得組織教會 • 聖保羅對教義的闡釋

  8. 基督宗教的建立 • 耶穌死後復活的神蹟 • (一)重要性:興起的重要因素 • (二)內容:使人相信耶穌為上帝之子、基督與彌賽亞 • (三)影響 • 基督徒為獨特的團體 • 信徒大力四處宣言福音,是基督宗教成立之始

  9. 基督宗教的建立 • 聖彼得組織教會 • (一)背景:使世人認知新宗教 • (二)建立者:聖彼得(十二們徒之首) • (三)地點:巴勒斯坦、安提阿、羅馬 耶穌:「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P85

  10. 基督宗教的建立 • 聖保羅對教義的闡釋 • (一)保羅生平: • 早年為狂熱猶太教徒,迫害基督徒,後來受感召而改信基督教 • 堅貞熱情,鼓舞受迫害者 • 外邦人的使徒 • (二)傳教條件: • 羅馬和平時代P83 • 具有羅馬公民身份 • 懂得拉丁文與希臘文

  11. 基督宗教的建立 • (三)主張:《保羅書信》 • 人具有「原罪」,無法自己解救:耶穌為人類的罪而受死(救恩) • 因信稱義,唯信得救 • 選民:所有信仰上帝的人 • 分享基督的方式:洗禮、聖餐禮 • (四)地位:第一位神學家和基督宗教神學的宗師 • (五)過世:羅馬殉教 基督宗教「世界化」

  12. 請問基督宗教的建立與哪三件事有密切的關係?請問基督宗教的建立與哪三件事有密切的關係? 此圖描繪保羅佈道的情況,為九世紀《聖經》中所描繪的插圖

  13. 基督宗教的傳播:起初傳佈 • 背景:基督教在保羅的努力下,使其成為真正的普世性與傳道性宗教 • 特點:對傳教事業的積極與活絡 • 傳教地區:小亞細亞、埃及、希臘、羅馬等地

  14. 基督宗教的傳播:羅馬盛世 • 背景:羅馬政府對不妨礙政治權威與社會秩序的宗教,採取寬容態度 • 受迫害的原因: • (一)關注永生而不關心現世→反社會行為 • (二)反對偶像或英雄崇拜→欠缺政治忠誠

  15. 迫害政策下的基督徒 Justin(100?~165? )死前所寫的書信:「我要求你們不要攔阻我,我願意為神而死,我懇求你們不要對我施以不合時宜的仁慈,讓我被野獸吞食吧,如此我能到神那裡去。…讓火與十字架臨到我,讓我與野獸搏鬥,讓牠們來撕裂我的四肢百骸,讓魔鬼的酷刑臨及我。如此,我可以到達耶穌基督那裡!」 資料來源:威爾杜蘭(Will Durant)撰、幼獅翻譯中心編譯,《基督時代》, 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頁262

  16. 基督宗教的傳播:羅馬盛世 • 經過 • (一)初期:地方性、偶發性的行為 • (二)後期:大規模的官方迫害 • 西元64年:尼祿將羅馬大火,怪罪基督徒 • 羅馬和平的晚期:帝國面臨危機,開始驅逐、逮捕或處死基督徒 • (三)結果:助長基督徒殉教的精神 • (四)影響:3世紀時教會茁壯,改為包容

  17. 基督宗教的傳播:成為國教 • 背景:基督徒人數已達好幾百萬 • 君士坦丁大帝:承認基督教為合法宗教 • (一)起因:求神幫助,使戰爭獲勝 • (二)結果:313A.D.,頒佈《米蘭詔書》,接受基督教為合法宗教,並保障基督徒的權利 • 拉攏基督徒,獲得民心 • 象徵基督徒邁向自由的時代

  18. 基督宗教的傳播:成為國教 亞略派:反對三位一體,認為聖父、聖子只是父子從屬關係 • (三)其他重要措施: • 尼西亞會議(325A.D.): • 宣布「亞略派」為異端,編撰《尼西亞信經》 • 皇帝同時是政權及教權的最高領袖 開啟了「以政領教」的首例 2. 臨終前受洗,成為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 異端:對基督教義出現不同的解讀,教會對違反 基本教義的信仰斥為異端

  19. 基督宗教的傳播:成為國教 • 狄奧多西大帝:西元380A.D.,正式將基督教定為羅馬帝國國教,使地中海世界成為「基督宗教世界」 ※聖奧古斯丁:354-430A.D. 1、早期信奉摩尼教,33歲受洗 2、其神學理論是基督教義的基礎 3、重要著作:《懺悔錄》、《上帝之城》 4、主要思想: (1)三位一體;(2)原罪;(3)救恩

  20. 基督教的傳播 • 西元四世紀、七世紀基督教的傳播 黃色部分 325年基督教 占優勢地區 綠色部分 600年基督教 占優勢地區 圖片來源:約翰·布克(主編),《劍橋插圖宗教史》,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年,頁244

  21. 基督教的演變:從教難到國教

  22. 基督教會 • 教宗體系的建立 • 基督教會的世俗化 • 清修運動的興起

  23. 教宗體系的建立 • 早期教會: • (一)最高統治者:皇帝 • (二)教會中的最高階級:主教 • 出現時間:2TH • 選任方式:選舉產生,主教間彼此平等 • 負責區域:以城市及其附近的教區為主 • 主要任務:主持活動、維持教會紀律,和世俗政府交往;若有宗教問題,則召開教務會議處理

  24. 教宗體系的建立 • (三)教會階級體系的出現:選舉→任命 在修道院裡的修道士 教宗:羅馬城 世俗教士 戒律教士 大主教:省 主教:城市或縣 教士(神父):地方教堂

  25. 教宗體系的建立 • 背景: • (一)西羅馬帝國滅亡:教會取代政府 • (二)教會需要類似中央政府的領導中心 • 形成時間:6世紀

  26. 教宗體系的建立 異端處理問題 • 羅馬主教成為教宗(Pope)的原因 • (一)彼得與磐石說 • 彼得為第一位羅馬主教 • 聖經記載的「彼得磐石說」 • (二)羅馬為帝國的首都 • (三)羅馬主教取得信仰和道德上的「訓誨權」,也取得行政上的「統治權」 • (四)4~6世紀,出現許多才得兼備的主教

  27. 教宗體系的建立 • 教宗權勢的穩固:8世紀中葉,「教宗國」的建立(丕平的歸還V.S丕平的贈禮) • 理論:教宗至尊論(教權至上) 教宗是上帝的代表 教宗的權力 > 世俗君主的權力

  28. 教宗體系的建立 • 影響 • (一)使教會組織更為完備嚴密 • (二)教會勢力更為壯大 • 地位:中古西歐最具政治影響力的組織

  29. 基督教會的世俗化 • 背景:教會對宗教之外「俗務」的介入,普遍而深入 • 主要貢獻: • (一)穩定社會秩序:收稅、司法等 • (二)社會救濟事業:醫院、旅館 • (三)保存古典文化:教會與修道院是知識教育中心與古典學術的保存地

  30. 請問教宗制度的形成過程 • 神學基礎:彼得磐石說 • 外在環境: • (一)羅馬為首都 • (二)擁有訓誨權 • (三)羅馬帝國衰落→行政權 • 教宗人才輩出

  31. 清修運動的興起 • 背景:基督教被訂為國教 • (一)苦修自救:證明對宗教的熱情 • (二)戰亂遁世 • (三)出世靈修:基督教會涉世過深而腐化,部分基督徒成立出世靈修的團體 • 時間:4世紀

  32. 清修運動的興起 • 發展情形:獨居型的個別隱士→群居的修行團體→修道院(合理的清規)→遊走四方的修行團體(13世紀) • 代表: • (一)個人: • 聖派翠克:在愛爾蘭傳教,以酢漿草比喻三位一體 • 前往不列顛、萊茵河以東和北歐傳教

  33. 清修運動的興起 • (二)修道院 • 創始者:埃及隱士安東尼,在沙漠禁慾苦修,吸引門徒效法 • 發揚者:聖本篤(6世紀) • 特色:中庸寬和,簡單有彈性 • 內容: • 貞潔:單身不婚 • 清貧:揚棄私產 • 服從:維護階層領導與集體秩序

  34. 清修運動的興起 • 生活;主要是勞動、禱告與冥思,作息相當規律 • 貢獻:培養無數人才

  35. 清修運動影響與之後發展 • 影響 • (一)修士的形象對於基督宗教的傳佈及人民肯定教會助益良多 • (二)對中古前期(500~1000年)時荒地的開墾、農技的改良貢獻良多 • (三)傳抄典籍,保存圖書和古典文明 • (四)積極的傳教力量,促使中古歐洲的基督教化(或西亞化),代表人物有:

  36. 清修運動影響與之後發展 • 烏爾斐拉: • 哥德人的使徒 • 發展一套哥德語書寫方式,並以此翻譯《聖經》 • 梅索迪與其弟西瑞爾: • 設計斯拉夫民族設計一套現代斯拉夫語言的書寫方式,並翻譯《聖經》 • 使羅馬文明藉著基督教信仰的傳播,深入東歐內陸以及俄羅斯

  37. 清修運動影響與之後發展 • (四)維持和平: • 天主的和平:禁止貴族在戰爭中侵犯農民、商人、教士及平民的生命財產 • 天主的休戰:規定每週三日落至週一日出及重要宗教節日期間,停止戰爭 • 發展:13世紀後,遊走四方的修行團體逐漸取代固定一地的修道院 方濟會、道明會、耶穌會

  38. 日耳曼王國的出現 • 日耳曼民族 • (一)民族:印歐民族 • (二)原居地:波羅的海附近 • (三)生活方式:畜牧、狩獵與農耕 • (四)遷居需求: • 氣候變遷 • 人口繁衍 • 生活條件簡陋

  39. 日耳曼王國的出現 • (五)社會特質

  40. 日耳曼王國的出現 匈奴 • (六)南遷過程: • 西元前1世紀中葉開始 • 3世紀時,以和平方式大量進入帝國 • 皇帝盟友 • 佃戶、雇工 • 軍人:軍隊的骨幹 • 帝國末期:蠻族將領主宰一切→476A.D. 蠻族罷黜羅馬最後一任皇帝,象徵西羅馬帝國滅亡

  41. 日耳曼王國的出現:蠻族建國

  42. 格 魯 撤 克 遜 法 蘭 克 王 國 侖巴王國 西 哥 德 王 國 東 哥 德 王 國 汪達爾王國 北 匈 奴 日耳曼人 斯 拉 夫 匈牙利王國 塞 爾 維 亞 王 國

  43. 法蘭克王國P86 • 梅羅文加王朝:克洛維 • (一)所在地:高盧 • (二)重要事蹟: • 信奉基督教: • 實行分封:使王國分崩離析 與教會形成特殊的伙伴關係 教會的長女

  44. 法蘭克王國 • 加洛林王朝 • (一)興起背景: • 擔任「宮相」:鐵鎚查理,打敗由西班牙入侵的伊斯蘭教徒→保全西歐基督教文明 • 教宗需要援助:教宗需要法蘭克人幫忙對付倫巴底人與東羅馬帝國

  45. 法蘭克王國 君士坦丁贈禮 • (二)矮子丕平 • 建立政權: • 建立「教皇國」(756A.D.):丕平以鑰匙祭拜聖彼得,把土地奉獻給教會→政教衝突 • (三)查理曼帝國 • 武功: • 首度將西羅馬滅亡後的西歐統一起來 • 軍事城堡日後發展成商業城市 • 南征西班牙失敗,羅蘭伯爵壯烈犧牲的的故事成為《羅蘭之歌》 實權者應有國王之名較之有名無實者更合理

  46. 法蘭克王國 • 政教關係:幫李奧三世弭平暴民叛亂,加冕他為「羅馬皇帝」 • 象徵羅馬帝國在西歐的復活 • 成為日後「政教衝突」的禍根 • 文藝復興:重用許多學者,開辦宮廷學校,下令修院辦學以培養僧侶及教士、擴增修院藏書,僧侶也努力從事傳抄拉丁著作

  47. 禿頭查理 (Charles the Bald) 洛塞 (Lothair I) 日耳曼人路易 (Louis the German) 西法蘭克王國 中法蘭克王國 東法蘭克王國 神聖羅馬帝國 (962~1806) 後被瓜分 今日法國前身 今日德國前身 矮子丕平 (Pepin the Short,741~768) 根據《凡爾登條約》 查理曼 (Charles the Great,768~814) 虔誠路易 (Louis the Pious,814~840)

  48. 神聖羅馬帝國 • 前身:東法蘭克王國 • 建立者:鄂圖一世 • 時間:962年 • 中衰: • (一)與教宗發生衝突:無法兼顧本土 • (二)貴族趁機坐大:使帝國有名無實 • 解散:拿破崙(1806年)

  49. 中古歐洲的政教關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