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0

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 刘宏玉 2012 年 8 月. 导论. 一、材料科学的重要地位 人类使用材料的 7 个时代的开始时间: 公元前 10 万年→石器时代 公元前 3000 年→青铜器时代 公元前 1000 年→铁器时代 公元 0 年→水泥时代 1800 年→钢时代 1950 年→硅时代 1990 年→ 新材料时代: 以人造为特征;为特定的需要设计和加工而成。. 二、各种材料概论 按使用性能分: 结构材料:主要用其力学性能。 功能材料:主要用其物理性能。 按属性分: 金属材料 陶瓷材料 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1 、金属材料

dyami
Download Presentation

材料科学基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材料科学基础 刘宏玉 2012年8月

  2. 导论 一、材料科学的重要地位 人类使用材料的7个时代的开始时间: 公元前10万年→石器时代 公元前3000年→青铜器时代 公元前1000年→铁器时代 公元0年→水泥时代 1800年→钢时代 1950年→硅时代 1990年→新材料时代:以人造为特征;为特定的需要设计和加工而成。

  3. 二、各种材料概论 按使用性能分: • 结构材料:主要用其力学性能。 • 功能材料:主要用其物理性能。 按属性分: • 金属材料 • 陶瓷材料 • 高分子材料 • (复合材料)

  4. 1、金属材料 使用量最大,使用面最广。 • 钢铁材料 • 有色金属

  5. 2、陶瓷材料 • 传统陶瓷:由粘土、石英、长石等成分组成,用于建筑材料。 • 新型结构陶瓷:Al2O3、SiC、Si3N4等成分。 优点: ①重量轻; ②压缩强度高; ③熔点高; ④耐磨性好; ⑤化学稳定; ⑥电、热绝缘。 但脆、不易成形

  6. 3、高分子材料 又称聚合物。 按用途分: • 塑料 • 合成纤维 • 橡胶 4、复合材料 • 塑料基 • 金属基 • 陶瓷基

  7. 三、材料性能与内部结构的关系 各种材料的性能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 内部结构分四个层次: • 原子结构 • 结合键 • 原子的排列方式(晶体和非晶体) • 显微组织

  8. 四、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对性能的影响 • 钢材→零件:冶炼、浇铸、轧制、锻造、热处理、表面处理 • 液态→固态凝固: 发动机叶片:传统为熔模铸造,通常凝固叶片组织为任意取向小单晶;定向凝固为一定方向的柱状晶,甚至单晶。工作温度由850℃提高到1100℃。 研究各种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是材料工程类各专业的任务。

  9. 五、什么是材料科学? 是研究各种材料的结构、制备加工工艺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科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四要素

  10. 第一章 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结构分4个层次: • 原子结构 • 结合键 • 原子的排列 • 显微组织

  11.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原子的电子排列 薛定谔方程 中解得的波函数(又称原子轨道),描述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各处位置出现的几率,相当于给出了电子运动的轨道。 • 轨道由4个量子数确定: ①主量子数:n=1,2,3,…,壳层; ②次量子数(角量子数、轨道量子数):l=0,1,2,…,亚壳层(s, p, d, f); ③磁量子数:m=0,±1,±2,…, 轨道空间取向(spdf→1357) ④自旋量子数:ms=+1/2,-1/2,…,自旋

  12. 各壳层能够容纳的电子总数:2n2(n-主量子数) • 电子分布与4个量子数有关,且服从: ①泡利不相容原理; ②最低能量原理。 二、元素周期表及性能的周期性变化

  13. 第二节 原子的结合键 按结合力强弱分: • 一次键:结合力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 二次键:结合力弱,范德瓦耳斯键、氢键 一、一次键 1、离子键 NaCl, MgO

  14. 2、共价键 金刚石。 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塑性差,坚硬。 3、金属键 没有方向性。良好的塑性。

  15. 二、二次键 借原子之间的偶极吸引力结合而成。 1、范德瓦耳斯键 2、氢键 X-H-Y X-H: 离子键 H-Y:氢键

  16. 三、混合键 大部分材料的内部原子结合键往往是各种键的混合。 • 化合物中离子键的比例取决于组成元素的电负性差,差越大,离子键比例越高: XA, XB–A,B 的电负性数值。(表1-2,P17)

  17. 四、结合键的本质及原子间距 双原子模型: • 固体原子间总存在着 两种力: 吸引力、排斥力 • 引力与斥力相等时, r0称原子间距。 • 平衡距离下的作用能定义为  原子的结合能E0 • 结合能越大,原子结合越稳  定。

  18. 五、结合键与性能 1、物理性能 熔点:共价键、离子键化合物的熔点较高; 二次键的熔点低。 密度:金属键密度高;离子、共价 键密度低 2、力学性能 弹性模量:结合键能是影响 的主要因素。 强度: 塑性:

  19. 第三节 原子排列方式 一、晶体与非晶体 • 晶体: 原子按某种特定方式在三维空间内呈周期性规则重复排列。 • 非晶体: 排列无序,不存在长程的周期规则排列。

  20. 特征 (1)晶体:各向异性;有确定的熔点和体积突变(凝固时);有结构突变。 (2)非晶体:各向同性;无确定的熔点和体积突变(凝固时);无结构突变。

  21. 二、 原子排列的研究方法 • X射线或电子束 • 衍射原理 布拉格定律: 根据衍射分布图,可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特征(排列方式、原子面间距等)

  22. 第四节 晶体材料的组织 • 晶体的结晶过程及  相应的多晶体组织 • 材料的组织: 各种晶粒的组合特征。 即各种晶粒的相对量、 尺寸大小、形状及分布 等特征。 是影响材料性能的极为 敏感而重要的结构因素。

  23. 一、组织的显示与观察 • 宏观组织:肉眼能观察 • 显微组织(金相组织):用金相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磨光→抛光→浸蚀→显微镜下观察:

  24. 二、单相组织 • 单一相的组织,所有晶粒的化学组成相 同,晶体结构也相同。 描述单相组织特征的主要用晶粒尺寸及形状。 三、多相组织 • 两相以上的晶体材料,各个相具有不同的成分和晶体结构。 • 两相例子:

  25. 第五节 材料的稳态与亚稳态结构 • 稳态结构(平衡态结构) 能量最低的结构。 • 亚稳态结构 能量相对较高的结构。 • 材料最终得到什么结构,必须综合考虑结构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 ①热力学条件 结构形成时必须沿着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或者说结构转变必须存在一个推动力。

  26. 等温等容过程: 亥姆霍兹自由能变化,  自发过程 • 等温等压过程: 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自发过程 ②动力学条件 反应速度。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Arhennius方程: v-反应速度;                  A-常数;                  Q-激活能;                  T-热力学温度;                  R-气体常数。

  27. 激活能的意义  激活能可看作阻力。 • 材料最终的结构?  取决于热力学和  动力学哪个起支配作用。

  28. 本章作业 P36: 第3题, 第10题,第11题

  29. 第二章 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 晶体可分为: ①金属晶体 ②离子晶体 ③共价晶体 ④分子晶体 • 晶体结构  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的具体排列方式。

  30. 第一节 晶体学基础 一、空间点阵和晶胞 • 空间点阵 人为地将晶体结构抽象为空间点阵。指由几何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的规则排列所形成的三维阵列。 • 阵点(结点) 构成空间点阵的每一个点。

  31. 晶格 人为地将阵点用一系列相互平行的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的空间格架。 • 晶胞 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选取晶胞应满足的条件: ①充分反映整个空间点阵的对称性; ②要具有尽可能多的直角; ③晶胞的体积要最小。 简单晶胞:只在八个角点上有阵点; 复合晶胞:体心、面心上也有阵点。

  32. 晶胞形状和大小的表达 ①由三个棱边长度a、b、c(点阵常数)及其夹角α、β、γ六个 参数完全表达。 ②点阵中任一阵点位置: r:原点到某阵点的矢量; u, v, w:沿三个点阵矢量方向平移的基矢数或坐标值。

  33. 二、晶系和布拉菲(A. Bravais)点阵 • 7个晶系(表2-1,P40) • 14种空间点阵 (布拉菲点阵)

  34. 三、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 晶向 空间点阵中各阵点列的方向代表晶体中原子排列的方向。 • 晶面 空间点阵中任意一组阵点的平面代表晶体中的原子平面。

  35. 用密勒(Miller)指数来表示晶向和晶面指数。 1、晶向指数 确定步骤: ①建立坐标系:以待定晶向上的某一阵点为原点,晶轴为坐标轴。 ②确定坐标值:确定距原点最近的一个阵点的三个坐标值。 ③化整并加方括号:坐标值化为最小整数uvw,并加括号[uvw],负号在数值上方。

  36. 特别说明: • 一个晶向代表相互平行、方向一致的所有晶向。 • 两晶向平行但方向相反→数字相同,符号相反。如 • 晶体中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一组晶向,称为晶向族,用<uvw>表示。  如立方<111>包括: 立方体4个体对角线。 • 如果不是立方晶系,改变晶向指数的顺序所表示的晶向可能不是同等的。如:正交晶系中[100]、[010]、[001]不是等同晶向,因a≠b≠c,原子排列的情况不同,不属于同一晶向族。 特别说明: • 一个晶向代表相互平行、方向一致的所有晶向。 • 两晶向平行但方向相反→数字相同,符号相反。如 • 晶体中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一组晶向,称为晶向族,用<uvw>表示。  如立方<111>包括: 立方体4个体对角线。 • 如果不是立方晶系,改变晶向指数的顺序所表示的晶向可能不是同等的。如:正交晶系中[100]、[010]、[001]不是等同晶向,因a≠b≠c,原子排列的情况不同,不属于同一晶向族。

  37. 2、晶面指数 确定步骤: ①建立坐标:以晶胞的某一阵点O为原点,以过原点的晶轴为坐标轴,以点阵常数a、b、c为三个坐标轴的长度单位。 ★坐标原点的选取应便于确定截距,且不能选在待定晶面上。 ②求截距:晶面与某坐标轴平行,截距为∞。 ③取倒数。 ④化整并加圆括号→(hkl)

  38. 特别说明: • (hkl)不是指一个晶面,而是代表着一组相互平行的晶面。 • 平行晶面的面指数相同,或数字相同而正负号相反。 • 晶体中具有相同条件(原子排列和面间距完全相同)而只是空间位向不同的各组晶面称为晶面族,用{hkl}表示。 如立方晶系中: • 对正交晶系,(100)、 (010)、 (001)原子排列情况不同,晶面间距不等,不属于同一晶面族。 • 立方晶系,相同指数的晶向和晶面必定相互垂直,如[100]⊥(100),但不适应于其它晶系。

  39. 3、六方晶系的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采用密勒-布拉菲(Miller-Bravais)指数表示。 a1、a2、a3和c四个轴。 • 晶面指数:与三轴系相同标定。但用(hkil)表示,且i= -(h+k)。 如:截距a1=a2=a3=∞, c=1,取倒数(0001)

  40. 晶向指数 同三轴系,但用[uvtw]表示,且t= -(u+v)。 • 标定步骤: 从原点出发,沿平行于四个轴的方向依次移动,使之最后到达待定晶向上的某一结点。移动时必须选择适当路线,使沿a3轴移动的距离等于沿a1、a2两轴移动距离之和的负值,将各方向距离化为最小整数值。

  41. 通常先用三轴坐标系标出待定晶向指数[UVW],然后换算成四轴坐标系[uvtw]:通常先用三轴坐标系标出待定晶向指数[UVW],然后换算成四轴坐标系[uvtw]: 4、晶面间距 相邻两个平行晶面之间的距离。 • 晶面间距越大,晶面上的原子排列越密集; • 晶面间距最大的晶面通常是原子最密排的晶面。 • 低指数的晶面间距较大。

  42. 5、晶带 相交和平行于某一晶向直线的所有晶面的组合,称为晶带;此直线称晶带轴;同一晶带中的晶面,称共带面。 • 晶带用晶带轴的晶向指数表示[uvw]; • 晶带定律 晶带轴[uvw]与该带中任一晶面(hkl)之间均满足: hu+kv+lw=0

  43. 推论: • 两个不平行晶面(h1k1l1)、(h2k2l2)所决定的晶带轴[uvw]: • 两不平行晶向[u1v1w1]、[u2v2w2]所决定的晶面指数(hkl):

  44. 例题讲解 • 作图表示立方晶体的 晶面及 晶向。 • 书上例题(P44) 课后仔细阅读。

  45. 第二节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 • 面心立方(A1或fcc) • 体心立方(A2或bcc) • 密排六方(A3或hcp)

  46. 1、原子的堆垛方式 原子密排面在空间沿其法线方向层层平行堆垛,可构成各自的晶体结构。 • fcc堆垛 密排面:{111} • hcp堆垛 密排面:{0001}

  47. 2、点阵常数 • 晶胞的棱边长度a、b、c称为点阵常数。 如把原子看做半径为r的刚性球,则:

  48. 3、晶胞中的原子数 每个晶胞所包含的原子数N: N=Ni+Nf/2+Nr/m Ni: 晶胞内原子数; Nf: 面心上的原子数; Nr: 角顶上的原子数;m=8(立方晶系);m=6(六方晶系) 4、配位数和致密度 • 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49. 致密度:晶体中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K=nv/V n-晶胞中原子数; v-一个原子的体积,v=4/3(Πr3); V-晶胞的体积。

  50. 5、晶体结构中的间隙 • 八面体间隙: 6个原子组成的八面体 中间的间隙。 • 四面体间隙: 4个原子组成的四面体 中间的间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