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6

慢性乙型肝炎和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和抗病毒治疗. 上海市传染病医院 巫善明. 概述 (一)乙肝: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目前 HBV 携带者达4.0亿,每年死亡200万 25-40%的 HBsAg 携带者将死亡于肝硬化或肝细胞肝癌 在全球4.0亿的 HBV 携带者中,75%的患者居住在亚洲 乙型肝炎占人类死因的第10位. 潜伏期: 临床发病期(黄疸): 急性病例死亡率: 慢性化率: 慢性肝病引起的过早死亡:. 平均60-90天 范围45-180天 <5岁,<10% >5岁,30%-50% 0.5%-1% <6岁,90% >6岁,3-10% 15%-25%.

dusty
Download Presentation

慢性乙型肝炎和抗病毒治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慢性乙型肝炎和抗病毒治疗 上海市传染病医院 巫善明

  2. 概述(一)乙肝: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 目前HBV携带者达4.0亿,每年死亡200万 • 25-40%的HBsAg携带者将死亡于肝硬化或肝细胞肝癌 • 在全球4.0亿的HBV携带者中,75%的患者居住在亚洲 • 乙型肝炎占人类死因的第10位

  3. 潜伏期: 临床发病期(黄疸): 急性病例死亡率: 慢性化率: 慢性肝病引起的过早死亡: 平均60-90天 范围45-180天 <5岁,<10% >5岁,30%-50% 0.5%-1% <6岁,90% >6岁,3-10% 15%-25% (二)乙肝感染的临床特点

  4. 慢型乙肝感染的自然史

  5. 慢乙肝的自然病程

  6. (四)对慢性乙肝若干再认识 1、乙肝定义标准化(NIH,2000) (1)非活动的HBsAg携带者 • 血清HBsAg及抗-Hbe阳性,HBeAg阴性 • 血清HBV DNA<105拷贝/mL • 血清ALT持续正常超过6个月 • 肝脏持续存在HBV感染,但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的坏死炎症病变发生,(非必须)HAI分级<3

  7. (2)慢性乙肝 • 血清HBsAg阳性 • 血清HBV DNA>105拷贝/ml(不用PCR法表示阳性/阴性)或肝脏中含HBcAg • 血清ALT持续或间断升高6个月 • 肝脏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慢性肝炎,HAI 分级4(并非每次都需要),病程多样化,病程进展与HBV持续高复制相关

  8. 2、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反应标准化(NIH,2000) 生化学反应 =ALT正常 病毒学反应 =HBV DNA<105拷贝/mL或较 基线水平降低超过2个对数级 HBeAg转阴 组织学反应 =肝脏组织学改善 (HAI>2分,且HAI低于7分) 完全反应 =生化学+病毒学+HBsAg转阴

  9. 3、肝脏与血清中的HBV DNA定量

  10. 与各种血清学检查结果相应的肝脏HBV DNA含量

  11. 4、如何对待未患肝炎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健康携带者”)4、如何对待未患肝炎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健康携带者”) HBeAg阳性-可发展为肝炎 • ALT正常水平3倍(6个月以上) • 若ALT正常,每6个月复查一次 • 在12个月检查一次血清学指标 HBeAg阴性(检测不到HBV DNA)-稳定 • 每12个月查肝功能一次 • 若ALT升高,重复查HBV DNA(不用PCR法) • 若超过40岁,考虑作肝细胞肝癌筛查

  12. 5、慢性乙肝评估 (1)对‘活动性HBV感染’的评估 • HBsAg与HBeAg • 若HBeAg阴性,但ALT升高,定量检测HBVDNA (2)对肝炎的评估 • 评估临床特征与ALT水平6个月以上,检测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 • 肝脏影像学评估 • 肝脏活检

  13. 6、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的临床与影像学证据 • 临床:失代偿(腹水、肌萎缩、脑病、黄疸、瘀斑);脾肿大 • 实验室: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降低,AST/ALT比值低下,纤维化指标低下 • 影像学:CT/MRI-边缘不光滑,有结节,脾肿大,静脉曲张,腹水;超声检查的可靠性稍差 • 内镜检查: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

  14. 7、慢性乙肝患者在治疗前是否要做肝脏活检 目的 (1)明确慢性乙肝引起的肝病-排除其它因素,特别是酒精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所致的肝病 (2)诊断慢性肝炎肝硬化/3期-预后;监测肝细胞肝癌,静脉曲张 每次都需要? • 当临床或影像学已证实肝硬化时则不需要 • 若病人年龄<25岁?需要作肝脏活检

  15. 8、对慢性乙肝病情和预后的预测 (1)病程预测 • 肝活检提示桥样坏死 • HBeAg持续阳性 • HBeAg血清转换后HBV DNA持续阳性及ALT水平升高(HBeAg阴性的前C区突变慢性乙肝患者)

  16. (2)对乙型肝炎严重程度的评估 • 轻度 仅ALT和/或AST升高 • 较严重 ALT和/AST与胆红素升高 • 严重,将发生肝衰竭 白蛋白降低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17. (3)预后改善的预测 • HBeAg转阴 • 伴病毒复制水平降低 • 生存率改善 • HBV DNA持续阳性提示前C区突变以及病情持续状态 • ALT正常化提示生存时间可得到延长 • 病期越短预示生存时间越得到延长 • 对肝脏损害的组织学评估程度也是生存期的预测因子

  18. 9、慢性乙肝面临的挑战 (1)HBV感染仍在全球高度流行,是引起肝病与肝癌的首要原因 (2)如何最有效地应用新的治疗方法 (3)普遍接种乙肝疫苗仍是目前及将来的目标

  19. 持续抑制HBV-DNA,降低肝脏并发症的发生 • 提高对病毒的永久抑制率 • 具有更强的抗病毒作用从而清除cccHBV DNA • 兼有抗病毒与免疫调节作用 • 预后耐药:抗病毒药物联合用药 • 治疗已存在的耐药株

  20. 10、乙肝疫苗普遍接种计划 (1)策略 • 给所有18月龄以下的儿童接种疫苗-给所有国家 • 1998年已有80个国家达到了该目标 (2)经验 • 其他供儿童用的疫苗不会干扰乙肝疫苗的效果 • 保护时间超过10年,不需要进行加强接种 • 对孕妇进行HBV标志筛查,保证HBsAg阳性母亲生育的孩子在出生后即刻接受疫苗接种

  21. 抗乙肝病毒治疗 • 全球公认: • 干扰素 • 拉米夫丁 • 亚洲 • α胸腺素

  22. 抗乙肝治疗六大难点 • 药物进入肝细胞内浓度不够 • HBV高变异性 • HBV泛嗜性 • HBV免疫耐受性 • HBV整合 • cccDNA难以清除

  23. 慢性乙肝治疗目标 • 持续抑制HBV的复制 • 改善肝炎:实现ALT正常,HBeAg血清转换 • 阻止/逆转肝纤维化 • 改善长期预后 • 阻止进展性肝脏损害的发生,阻止向肝硬化发展 • 降低肝硬化患者的失代偿发生率 • 预防HBV相关的肝细胞癌的发生 • 延长生命

  24. 乙肝治疗药物进展 • 70年代--保肝药:降低ALT,退黄 • 80年代--α-干扰素:20-30%血清转换 • 90年代后期--拉米夫定: • 1年治疗血清转换率=IFN • 大多数病人肝组织学改善 • 大多数病人ALT复常 • 延长治疗>50%病人可达血清转换 • 问题:选择性压力使YMDD变异出现 • 2001年--拉米夫定联合用药方案(阿地弗韦?)

  25. 干扰素的种类 • α、β、γ干扰素 • 口含干扰素(肝灵素) • 组合干扰素(干复津) • 长效干扰素

  26. 总体评价 • 疗效肯定,长期缓解率30-40% • 剂量与疗程:国内300~500万u,国外500~1000万u,隔日肌注,6个月一疗程。 • 复发在治疗仍有效,疗程延长达1年。 • 联合治疗,能提高疗效。 • 对不良副作用应有足够认识

  27. 影响疗效因素 • 女优于男,成人优于婴幼儿 • CAH优于CPH,HBV携带者差 • 急性发病,病程短者较好 • 治前ALT活力高者 • 病毒水平低者,HBV DNA<200pg/ml • 治程中出现ALT一过性升高者

  28. 影响疗效因素 • 疗程长(6~12个月),剂量(500~1000万u) • 无重叠感染 • 治程中不产生干扰素抗体 • 无HIV感染,无免疫抑制治疗 • 无前C区基因变异 • 血清及肝组织铁和铁蛋白含量低

  29. 干扰素严重副作用(意大利) • 致死性:肝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0.04%) • 危及生命:自杀,血小板<2.5,粒细胞<500 • 肝外损害:甲状腺炎,甲减,甲亢,糖尿病,类风关,精神异常,癫痫,心血管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皮肤病(扁平苔癣、牛皮癣、白斑症),外周神经炎等

  30. 干扰素特殊副作用(日本) • 精神异常:抑郁、狂躁、分裂、痴呆(1.28%) • 甲状腺异常:亢进、低下、炎症(0.85%) • 眼病:眼底出血、眼底(0.34%) • 糖尿病(0.26%) • 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关)(0.25%) • 神经症状(0.2%)

  31. 干扰素特殊副作用(日本) • 间质性肺炎(0.18%) • 皮疹(0.15%) • 心血管病:心律紊乱、休克(0.12%) • 感染:肺炎、疱疹、膀胱炎(0.07%) • 肾病(0.075) • 其它(0.02%)

  32. 干扰素治疗前注意事项 • 详询病史:精神病、自身免疫病、糖尿病慎用 • 反复细菌感染史:尿道炎、鼻窦炎、支气管炎慎用 • 重要脏器病变:心、肾、严重骨髓抑制慎用 • 严重肝病:重肝、肝硬化失代偿、明显高黄疸禁用 • 常规检查:自身抗体、糖耐量、甲状腺功能、心肺功能、眼底、C反应蛋白、EKG、血小板、白细胞等。

  33. 长效干扰素(1) • 长效干扰素(Long-acting interferon)系IFN和聚乙二醇(PEG)结合而成。[1]美国已获FDA批准上市,称Peg-Intron,IFN-α2b,(IFN与12Kda的聚乙二醇结合:(2)罗氏公司为IFN-α2a与40Kda的聚乙二醇结合,称Pegasys,尚未上市

  34. 长效干扰素(2) • 长效IFN在体内清除半衰期长,每周只需给药1次,皮下注射,疗程为一年,主要用于慢性丙肝治疗。与Intron A比较,1.0~1.5mcq/kg Peg-Intron治疗持续应答率达24%,Intron A仅12%;对各型HCV基因型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Intron A。副作用相似,所有患者出现一种或以上副反应,如发热、疲乏、头痛,50%注射部位刺激症状或炎症,47%出现精神忧郁症状,大多数停药后缓解。

  35. 传统的治疗方法--α-干扰素 过去α-干扰素是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 适合治疗的病人 • 成年后感染HBV • 女性 • 治疗前HBV DNA水平较低 • 未发生肝硬化

  36. 传统的治疗方法--α-干扰素 α-干扰素耐受性较差 • 严重副反应发生率高 • 失代偿期肝病患者应用干扰素有危险 • 免疫受损的患者不宜使用 • 亚洲患者的反应差 α-干扰素较难被接受 • 注射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3MUTiw,4-6月

  37.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经验 • 1992年12月开始临床试验 • 到2001年底估计将有超过200,000的病人接受过拉米夫定的治疗 • 拉米夫定的2个主要特点得到了证实: • 是HBV复制的强大抑制剂 • 安全

  38. 拉米夫定疗效:第一类病人 • 慢性乙肝伴活动性病毒复制(HBeAg,HBV DNA+)以及肝病 • HBeAg-阴性(前C区与核心区突变)慢性乙肝 • 慢性乙肝伴代偿性慢性肝炎(考虑肝移植)

  39. 拉米夫定疗效:第二类病人 • 初始及干扰素治疗失败患者 • 种族与感染途径不是重要影响因素 • 肝移植后预后再感染(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用) • 在特殊群体中(包括HIV/AIDs及其它免疫抑制病人,肝外疾病患者)的应用

  40. 拉米夫定治疗使ALT正常化

  41. 治疗前影响HBeAg血清转换的因素 是 血清ALT,HBV DNA 否 年龄,性别,种族, 曾用过干扰素, 纤维化严重程度,肝硬化

  42. ALT升高患者治疗4年内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比例

  43. 拉米夫定在代偿性慢性乙肝中的应用HBeAg血清转换拉米夫定在代偿性慢性乙肝中的应用HBeAg血清转换 • 血清转换率与治疗前的ALT水平相关 • 血清转换能持久保持 • 与种族、年龄等因素无关 • IFN 治疗失败不影响拉米夫定疗效;再次拉米夫定治疗获得反应 • 血清转换与ALT反跳无关-(肝硬化患者出现ALT反跳后仍然安全) • 血清转换率随疗程延长而增加-治疗前ALT升高的患者治疗5年血清转换率达78%

  44. 拉米夫定治疗前后的肝脏HBV DNA 水平(100 mg/d,疗程1年)

  45. 拉米夫定治疗前后的肝脏HBV DNA 水平(100 mg/d,疗程1年)

  46. 拉米夫定治疗前后的肝脏HBV DNA 水平(100 mg/d,疗程1年)

  47. 4年治疗后的HBeAg血清转换率与基线ALT水平的关系,伴或不伴YMDD变异4年治疗后的HBeAg血清转换率与基线ALT水平的关系,伴或不伴YMDD变异

  48. HBeAg血清转换的意义 • 通常(>80%)可获得对HBV DAN的持久性抑制(血清中检测不到HBV DNA) • 有可能实现HBsAg转阴(干扰素治疗可达10-30%,拉米夫定治疗可达21%) • ALT正常;肝脏炎症坏死病变减轻 • 改善肝功能;降低发生肝衰竭与移植的风险 • 对肝细胞肝癌发生危险的降低作用尚不明确;降低~5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