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鈀吸附原子在鎢表面上的擴散

T (K). D (cm 2 /sec). D 0 (cm 2 /sec). E D (ev/atom). 368.7. (1.61 + 0.2) × 10 -17. 1 × 10 -3. 1.02. 4. 5. 6. 372.1. (9.53 + 1.4) × 10 -18. 1 × 10 -3. 1.03. 374.0. (2.76 + 0.6) × 10 -18. 1 × 10 -3. 1.01. 378.8. (1.70 + 0.2) × 10 -17. 1 × 10 -3. 1.04. Tsu-Yi Fu( 傅祖怡 ).

Download Presentation

鈀吸附原子在鎢表面上的擴散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T (K) D (cm2/sec) D0 (cm2/sec) ED(ev/atom) 368.7 (1.61+0.2) × 10-17 1 × 10-3 1.02 4 5 6 372.1 (9.53+1.4) × 10-18 1 × 10-3 1.03 374.0 (2.76+0.6) × 10-18 1 × 10-3 1.01 378.8 (1.70+0.2) × 10-17 1 × 10-3 1.04 Tsu-Yi Fu(傅祖怡) Chia-Jen Lin(林家任) ,Cho-Fan Hsieh(謝卓帆) , 380.9 (3.52+0.5) × 10-17 1 × 10-3 1.02 1 2 3 1 2 3 4 5 6 4 5 6 1 2 3 鈀吸附原子在鎢表面上的擴散 Surface Diffusion of Pd adatoms on W surfaces Department of Physics,National TaiwanNormalUniversity,Taipei116, Taiwan, R.O.C. 一、摘要: 利用場離子顯微鏡(FIM)觀察鈀原子(Pd)在鎢(W)表面的擴散運動情形。藉由場離子顯微鏡觀察單一鈀吸附原子在W(110)、W(111)、W(211)面上不同溫度的擴散運動情形,由多次的觀察可以定出原子可落在鎢表面上的束縛位置(biding-site),並利用統計分析的方法由擴散公式及Arrhenius plot求得鈀原子在鎢表面上的擴散活化能Ed及擴散係數前因子D0。由多次觀察的結果顯示鈀原子在W(110)、W(111)面上是二維的擴散運動,而在W(211)面上是一維的擴散運動。鈀吸附原子在W(110)面上的擴散係數前因子D0 = 1.36 ( ×3.3+1) ×10 -3 cm2 / sec,擴散活化能為Ed = 0.51 + 0.03 ev / atom。鈀吸附原子在W(211)面上的擴散係數前因子D0 = 5.08 ( ×4+1) ×10 -3 cm2 / sec,擴散活化能為Ed = 0.32 + 0.02 ev / atom。而鈀吸附原子在W(111)面上的擴散係數前因子我們利用公式推算 D0 = 1 ×10 -3 cm2 / sec,擴散活化能為Ed = 1.02 + 0.06 ev / atom。 3.觀察鈀吸附原子在鎢(111)面上的擴散情形 鈀吸附原子在鎢(111)的擴散情形 以上六張照片是觀察鈀吸附原子在鎢(111)面上擴散運動實驗中所拍攝的部分照片,由照片中可看出鎢(111)的面並不大,由多次的觀察可將鎢(111)面上的束縛位置描述出來,如圖9.所示。 由圖9.可看出鎢(111)面並不大,若將鎢(111)邊緣的束縛位置扣除,則只有數個束縛位置。吸附原子在鎢(111)的面上也是作二維的擴散運動。 二、場離子影像: 實驗時,鎢樣品在場離子顯微鏡下的影像如圖1.所示。離子微影像中有一個快速並例行性的晶體面辨識立體影像投影圖,如圖2.所示,使我們可以方便的辨識出晶格面。 圖9. 由多次的觀察將鎢(111)面上的束縛位置描述出來 圖10. 吸附原子在以鎢(111)面為基底作擴散運動的示意圖 將鎢表面上的平台所代表的平面辨識出來後,如圖3.所示,再將所要觀察擴散運動的平面蒸鍍上吸附原子。 將鎢晶格平面指數為(111)的切面排列,其排列型式如圖10.所示。由圖10.可看出一吸附原子在鎢(111)為基底的面上之起始吸附位置上,其最有可能的擴散位置是在最相鄰的位置即點1、點2、點3、點4、點5、點6,即為二維的擴散運動,而兩相鄰最接近的束縛位置其距離為 。 圖2. 晶體面辨識立體影像投影圖 圖1. 鎢樣品在FIM下的影像 我們在圖3.標示出鎢的(110) 、(211) 、 (111)三個面及為我們要觀察鈀原子的在其上做擴散運動的面。 三、實驗結果 1. 利用Arrhenius plot求得鈀原子在鎢表面上的擴散係數前因子與擴散活化能 數據分析所使用的擴散公式: D = <r2>/(2mτ)…………………………………….(1) 圖3. 辨識出所要觀察的平面 D = D0exp(-Ed/kT)…………………………………..(2) 1.觀察鈀吸附原子在鎢(110)面的擴散情形 鈀原吸附子在鎢(110)的擴散情形 D0 = (υ0 l2 /2m)exp(△S/k)…………………………(3) 我們使用FIM觀察在172.4K-227.3K的溫度範圍內,鈀吸附原子在鎢(110)面上的擴散運動。在111.1K-153.8K的溫度範圍內,鈀吸附原子在鎢(211)面上的擴散運動。我們改變了數個不同的溫度,每個溫度下作了100-120次的觀察,得到不同溫度下鈀原子在鎢(110) 、(211)面上的方均位移<r2>,將其代入(1)式,即可得該溫度下的擴散係數。 以上六張照片是鈀吸附原子在鎢(110)面上擴散運動的實驗中所拍攝的部分影像,從照片中我們可清楚看到單一鈀吸附原子及鎢(110)表面的邊緣原子,但無法看到鎢(110)表面基底平台部分的原子,由多次的觀察我們即可得到鎢(110)表面大部分的束縛位置,如圖4.所示。 我們由式(2)知擴散係數的對數lnD與溫度的倒數1/T應成線性關係,但我們發現其線性關係在高溫部分會偏折,所以我們只取其溫度較低且成線性關係的溫度範圍去作擬合,如圖11. 、12. 。 由這些束縛位置我們可以推測其他鎢(110)表面上的束縛位置,因為我們知道吸附原子在鎢(110)的表面上是作二維的擴散運動,將所有所觀測到的束縛位置用平行線連接,即可得鎢(110)面之概略晶格圖,如圖5.所示。 圖4. 由多次的觀察得到(110)面上的束縛位置 鎢(110)面即代表鎢的平面指數為(110)的切面將其 排列,如圖6.所示。 圖11.鈀吸附原子在鎢(110)面上低溫部分的Arrhenius plot 圖12.鈀吸附原子在鎢(211)面上低溫部分的Arrhenius plot 由圖11. 、12.擬合線的截距與斜率我們即可求得鈀原子在鎢(110) 、(211)面上的擴散係數前因子與擴散活化能: (b)鎢(211)面上的擴散係數前因子與擴散活化能: (a)鎢(110)面上的擴散係數前因子與擴散活化能: D0 = 5.08(×4+1)×10-4 cm2 / sec ED = 0.32 + 0.02 ev / atom D0 = 1.36( ×3.3+1)×10 -3 cm2 / sec ED = 0.51 + 0.03 ev / atom 由於鎢樣品在FIM的觀察下,鎢(111)的面非常的小,但在鎢(111)面上進行擴散運動需要較高的溫度,鈀原子很容易因為鎢(111)的面太小或溫度較高而跳出鎢(111)面,所以我們在觀察鈀吸附原子在鎢(111)面上的擴散運動時,其溫度範圍非常有限,因此無法畫出準確的Arrhenius plot,所以我們利用指定D0 = 1×10 –3 cm2/sec的方法來求得鈀原子在鎢(111)面上的擴散活化能。我們使用FIM觀察在368.7K-380.9K的溫度範圍內,鈀吸附原子在鎢(111)面上的擴散運動。我們總共改變了五個不同的溫度,每個溫度下作了100-120次的觀察,得到不同溫度下鈀原子在鎢(111)面上的方均位移<r2>,將其代入(1)式,即可得該溫度下的擴散係數。利用式(3)可以把擴散係數前因子以D0 = 1×10 –3 cm2/sec,代入式(2)即可求出鈀原子在鎢(111)面上的擴散活化能,如表1.所示: 2.利用實驗結果求得鈀原子在鎢(111)面上的擴散活化能 圖6. 吸附原子在以鎢(110)面為基底作擴散運動的示意圖 圖5.利用平行線將所有觀察到的束縛位置連接得鎢(110)的概略晶格圖 由圖6.可以看出一吸附原子在起始束縛位置上,其最有可能的擴散方向是點1、點2、點3、點4,即為二維的擴散運動,而兩相臨最近的束縛位置距離為 ,a代表鎢原子晶格的長度,a = 3.16Å。 2.觀察鈀吸附原子在鎢(211)面上的擴散情形 鈀吸附原子在鎢(211)的擴散情形 表1.鈀原子在鎢(111)面上的擴散活化能 由於每個溫度下所觀察的次數都不相同,所以我們必須利用加權平均來求得鈀原子在鎢(111)面上的平均擴散活化能: ED = 1.02 + 0.06 ev / atom 以上六張照片是觀察鈀原子在W(211)面上擴散運動的實驗中所拍攝的部分照片,可以看出吸附原子在W(211)面上是作一維的擴散運動,因為W(211)面基底的排列會形成像隧道的型式,我們通常稱為隧道平面(channel plane),由多次的觀察可以將W(211)的隧道平面的束縛位置描述出來,如圖7.所示。 討論: 在高溫時鈀原子在鎢(110)、(211)擴散運動的Arrhenius plot的線性關係會偏折,因為我們所觀察的原子表面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表面邊界的位障較大,當溫度較高時,鈀在鎢表面上的擴散位移較大,所以容易因為碰撞到表面邊界而被反射,而導致我們低估了鈀原子的擴散位移。例如:在溫度為220K時,鈀原子在鎢(110)面上,由我們擬合所得的結果,代入公式(1)、(2)可推算出鈀原子在此溫度擴散十秒,其擴散位移為54 Å,但我們觀察的鎢(110)面其半徑約為60 Å,所以在高溫部分容易受到邊界的影響。 鈀原子在鎢(211)面上已被證實會有長距離的跳躍機制,而且在高溫度時這種現象更明顯。而我們認定的擴散是原子在最相鄰的束縛位置跳躍,所以長距離跳躍的機制將不適用公式(1)、(2)、(3)。 鈀原子在鎢(110)、(211)、(111)面上擴散活化能的大小與其表面排列的平滑程序有關,由實驗結果可看出鈀原子在鎢(211)面上的擴散活化能最小,除了鎢(211)面較為平坦外,也因為鎢(211)的隧道平面使鈀原子在其上為一維的擴散,若鈀原子在鎢(211)面上要由一隧道躍過其他的隧道則需要很高的能量。 由圖8.可以看出一吸附原子在起始束縛位置上,其最有可能的擴散情形是沿著所在的隧道上作一維的擴散運動,而兩相臨最近的束縛位置距離為 。 圖8. 吸附原子在以鎢(211)面為基底作擴散運動的示意圖 圖7. 由多次的觀察將鎢(211)隧道平面的束縛位置描述出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