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第一节 概述

第五章 传热. 第一节 概述. 一 . 传热在化工中的应用. 加热或冷却 回收热量 保温. 强化传热过程 削弱传热过程. 二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 (一)热传导 热量从物体内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或传递到与之接触的另一物体的过程称为热传导。 特点: 没有物质的宏观位移. 气体 分子做不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 固体 导电体:自由电子在晶格间的运动 非导电体: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实现 液体 机理复杂. (二)对流 流体内部质点发生相对位移的热量传递过程 。.

do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节 概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传热 第一节 概述 一.传热在化工中的应用 • 加热或冷却 • 回收热量 • 保温 • 强化传热过程 • 削弱传热过程

  2. 二 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 (一)热传导 热量从物体内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或传递到与之接触的另一物体的过程称为热传导。 特点:没有物质的宏观位移 • 气体 分子做不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 • 固体 导电体:自由电子在晶格间的运动 • 非导电体: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实现 • 液体 机理复杂

  3. (二)对流 流体内部质点发生相对位移的热量传递过程。 • 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内温度不同造成的浮升力 • 引起的流动。 • 强制对流:流体受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流动。 • 简称给热: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过程。 (三)热辐射 物体以电磁波形式传递能量的过程称为热辐射。 • 能量转移、能量形式的转化 • 不需要任何物质作媒介,大于0K 的物体都可。

  4. 三. 传热过程的速率 热流量Q:单位时间通过全部传热面积传递的热量。J/S 热通量(热流密度) ──传热速率方程 K─传热系数,W/(m2.℃),1/K为传热过程阻力,m2.℃/W 内含对流、导热、对流过程各因素的影响

  5. 第二节. 热传导 一. Fourier定律与导热系数 (一) 温度场和等温面 温度场:在某时刻,物体(空间)各点的温度分布。 不稳定温度场 稳定温度场 等温面:在同一时刻,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 组成的面。

  6. 热传导速率: (二) Fourier定律的表达式 导热过程可以用Fourier定律(实验定律)描述: 二 热导率( 导热系数) 金属固体> 非金属固体> 液体> 气体

  7. t λ q t1 t2 x dx b 三. 平壁的稳定热传导 (一) 单层平壁稳定热传导 Fourier实验定律可写为: 稳态:q=const,λ为常数 积分上式,x从0→b,t 从 t1→t2

  8. (二) 多层平壁的稳定热传导 假设: 各层接触良好,接触面两侧温度相同,各λ为常数。 对于三层: 推广至n层:

  9. Q t 1 2 3 t1 t2 t3 t4 x 各层的温差 推动力与热阻成正比 ① 典型的串联传递过程, 推动力与阻力具有加 和性。 ② 热阻大的层,温差也 大。

  10. t λ Q t1 r1 t2 r2 x dr r (三)单层圆筒壁稳定热传导 Fourier定律可写为: 在稳态下,热流量Q是常数,而q是变量。 积分上式,r从r1 → r2,t从t1→t2

  11. 或: ──对数平均导热面积,如r2/r1<2,则 Am=(A1+A2)/2 (四)多层圆筒壁稳定热传导 以三层为例,可以推知: Ami──第i层的平均导热面积

  12. 冷流体 T dQ1 dQ2 dQ3 dQ Tw tw 热流体 t 导热 管外对流 管内对流 套管换热器A-A截面 第三节 两流体间的热量传递 • 两流体通过间壁传热的分析 二. 总传热系数和总传热速率方程 1. 总传热系数 K——总传热系数,W/(m2·K)

  13. 管外对流 • 管壁热传导 • 管内对流 定态传热

  14. (1)平壁 dA=dA1=dA2=dAm 讨论: (2)以外表面为基准 (dA=dA1)

  15. 以内表面为基准: K1——以外表面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W/(m2.K) dm——对数平均直径,m d1/d2<2 可用算术平均值 以壁表面为基准:

  16. 2. 污垢热阻 Rs1、Rs2——传热面两侧的污垢热阻,(m2·K)/W 消除垢阻——定期清洗换热器

  17. ——总传热速率方程 3. 总传热速率方程 积分 K——平均的总传热系数 tm——平均温度差 (1)计算K (2)实际经验值K (3)实验测定值K

  18. 无相变时 三. 热量衡算和传热速率方程间的关系 相变时 • 热负荷——对设备换热能力的要求 • 传热速率——设备在一定条件下的换热能力 传热计算的出发点和核心:

  19. 四 . 传热平均温度差 1. 恒温传热 2. 变温传热 tm与流体流向有关 逆、并流时的tm 以逆流为例推导tm, 可得: ——对数平均温差

  20. 查图 错、折流时的tm  < 1  tm< tm逆 ——  > 0.9 若 < 0.8 ,温差损失大,传热不稳定; 应改变流型

  21. 3. 流向的选择 (1)传热推动力tm——逆流最佳 (2)采用并流,易于控制出口温度 (3)采用其他流型的目的——提高 (4)仅单侧变温——tm与流型无关

  22. 五. 换热器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计算 1. 设计型计算 设计条件:1、T1、T2 设计目的:A 2. 操作型计算 1). 判断现有换热器是否适用 2). 工况变化时对传热过程的影响 六. 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NTU)法

  23. 膜模型: T TW tW t t 热阻全部在此 第四节 给热系数 一.对流传热过程分析 t──总有效膜厚 e──湍流区和过渡区虚拟膜厚  ──层流底层膜厚  ── 对流传热系数,W/(m2·℃)

  24. 二. 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1. 引起流动的原因 自然对流 强> 自 强制对流 ——u 2. 流体的物性,,,cp 3. 流动型态 湍> 层 4. 传热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相变>无相变 5. 是否相变

  25. 三.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的建立 1. 因次分析 =f(u,l,,,cp,,gt) 2. 实验安排及结果整理 强制湍流:Nu=CReaPrk

  26. 定性温度 四. 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一) 流体在管内的强制对流 1.圆形直管内的湍流 适用范围: Re>10000,0.7<Pr<160,<2mPa·s,l/d>60 特性尺寸:di 流体被加热时,k=0.4;被冷却时,k=0.3

  27. 定性温度: 2. 圆形管内强制层流 适用范围: 特性尺寸:di (二) 管外强制对流的 1. 流体在管束外垂直流过

  28. 2.流体在列管换热器壳程的流动 圆缺形: (三) 大空间的自然对流传热 C、n——由实验测定 定性温度:膜温 特性尺寸:垂直的管或板为H; 水平管为do 五. 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一)、蒸汽冷凝 (二)、液体沸腾

  29. N Q QR ——吸收率 ——反射率 ——穿透率 QA QD 第五节 辐射传热 一. 基本概念 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过程。 特点: 能量形式的转换, 不需要任何介质

  30. 二. 物体的辐射能力 物体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表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发射的全部辐射能(波长从0到), E表示, W/m2 1、黑体 0──黑体辐射常数, 5.669× 10-8W/(m2·K4) C0──黑体辐射系数, 5.669W/(m2·K4)

  31. 黑度: 2.实际物体 <1 是物体辐射能力接近黑体辐射能力的程度 =f(物体的种类、表面温度、表面状况) —实验测定 3.灰体 C——灰体的辐射系数,C= C0

  32. E1 E0 (1-A1)E0 A1E0 Ⅱ 黑体 Ⅰ 灰体 任意物体: T1 > T2 克希霍夫定律 A1A2=1 三. 克希霍夫定律 对灰体: 热交换达到平衡时 T1=T2, q=0

  33. 四. 两固体间的相互辐射 1. 两无限大平行灰体壁面

  34. 两平面的面积有限时: A——平面的传热面积 1-2——角系数

  35. 2. 一物体被另一物体包围

  36. 3. 影响辐射传热的因素 1). 温度的影响 Q T4;低温可忽略,高温可能成为主要方式 2). 几何位置的影响 3). 表面黑度的影响 Q ,可通过改变大小强化或减小辐射传热 4). 辐射表面间介质的影响 减小辐射散热,在两换热面加遮热板( 小热屏)

  37. 对流: 辐射: 总热损失: 五. 高温设备及管道的热损失 令=1 T——对流-辐射联合传热系数,W/(m2·K)

  38. 平壁保温层外 管道及圆筒壁保温层外 空气速度u<=5m/s 空气速度u>5m/s (1)空气自然对流,tW<150C (2)空气沿粗糙壁面强制对流

More Related